欢乐的泼水节教案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实用5篇)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实用5篇)

ID:3618391

时间:2023-09-25 22:50:58

上传者:笔舞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实用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一

《欢乐的泼水节》一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对学生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进行教学,贯彻了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的自读、感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由于泼水节离我们小朋友的生活比较遥远,比较陌生,因此,如果仅靠朗读来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就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基于这点,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播放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片段给小朋友看,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这一点是最遗憾的。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二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可是,它与学生的生活、感知是有一定距离的。我尝试着让学生走入情境,让学生活动起来,让学生与泼水节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在学生熟读课文,找到了表示人们泼水的`动作的词语(端、泼、拿、灌),并利用插图知道了还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泼水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互相泼水,学生们玩得快乐极了,有泼的,有灌的,有撒的,还有倒的……音乐结束了,学生们都舍不得回座位。于是,我拉着学生的手,有意地问一个小男孩:“你全身都湿透了,可为什么还笑得那么开心?”小男孩腼腆地笑了笑,说出了“幸福”一词。转过头,我故意严肃地对平时大大咧咧的宇说:“老师可要批评你,怎么那么没有礼貌,把那位老爷爷泼得全身都是水,感冒了怎么办?”同学们一下子愣住了,一会儿,大家就笑开了,七嘴八舌地纠正老师的错误,“吉祥如意”一词就被学生内化吸收了。最后,我又随机抽了几位学生问:“你的水去哪儿了?”学生们不断说出“我泼在小姑娘的身上了,我祝愿她……”“我泼在小伙儿身上了,我想让他……”“我撒在老师身上了,我祝愿您……”学生们纯真的心灵得到了一次爱的洗礼。

课尾,我又问学生:“你们度过了一个怎样的泼水节?”学生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是那么自然,那么清新。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三

本课描写傣族传统节日泼水节,感受人们欢乐的气氛和心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重点放在人们是如何泼水的,也就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在教学时,我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描写泼水节的准备,从“早早地”“早已”看出人们期待已久的心情,又从“撒,滴”看出人们的精心准备。在学习时,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动词,说说人们的心情。

第二层次是泼水时的情景,这里有两个长句,比较难读。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这两句长句中的关键动词“拿,灌,端,泼”,先读好这些动词。其次做做这个动作,边做边读,学生们不仅乐读,而且能读好。最后设计了一个比赛读的环节,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第三层次是描写清水的寓意,我以泼水节由来导入,让学生明白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幸福多。让学生说一说“你要把祝福送给谁?”,进行说话训练。

从整体看,教学步骤清晰,条理明确,效果较好。学生也能专心听讲,积极回答。就是在最后的写字教学时,时间较少,没有讲具体,也没能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四

《欢乐的'泼水节》叙述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全文紧扣欢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在刚开始教学时,先让学生看着课题说说你想知道些什么?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充分调动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声情并茂地朗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美好的意境。

读读、想想、演演、练练时学习的一种好方法。我播放美妙动听的葫芦丝《金孔雀与凤尾竹》,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再现泼水节的情景。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感悟傣族人民的快乐。为了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意义,我出示以下的填空题:

我把清水泼在老人身上,祝老人 。

我把清水泼在孩子身上,祝孩子 。

我把清水泼在姑娘身上,祝姑娘 。

我把清水泼在小伙身上,祝小伙 。

我把清水泼在 身上,祝 。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五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的思想,一方面要在教学中突出这个重点,在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认记写等方面予以保证,特别是在阅读课上要防止只抓课文的阅读理解而蜻蜓点水式地处理识字、写字的情况出现。基于这样的思考,我采用了理解课文和识字写字两条线并行走的教学方法。也觉得这是很好的方法。但在试教学中发现在阅读教学中往往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生字的学习容易将文章的情感主线肢解了、切割了,让人感觉是两张皮,不自然;另一方面,识字方法可以多,而且应该多,但如果与理解课文“整合”得不好,也不行。通过教研,我们尝试采用“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并且重视写字指导的教学方法。

如:开课认读生词时采用集中识字法学习“泼、互、幸”三个生字,“吉、祥”两个字采取“随文识字”法。此外,还注重识字方法的多样化,针对低年级孩子思维的特点,采用自主识字法(如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辨析比(如:“幸”与“辛”的比较);字理识字法(如“互”的教学);编顺口溜法(如:“泼”的教学)等多种方法,尽量让识字与孩子的生活,与学过的知识,与有趣的口诀结合起来,提高了识字效率。从几次试教来看,其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最后,是扎扎实实的写字时间。重视写字环节,更是我们在这一次教学研究的追求。力求专门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指导学生写字。在写字指导上继续复习巩固学生已掌握的读贴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读贴能力,坚持写字五步法,即“看——描——写——查——改”,这样的写字指导落实到课文教学中,凸显了我们的教研主题。更可喜的是,我们组的老师在教研中加强了上常规课就重视写字指导在课文阅读中落实的意识,我们的课堂变化就说明这一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