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水乡船歌教学反思 水乡歌教学反思(通用5篇)

四年级水乡船歌教学反思 水乡歌教学反思(通用5篇)

ID:3619692

时间:2023-09-25 23:11:17

上传者:MJ笔神 四年级水乡船歌教学反思 水乡歌教学反思(通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四年级水乡船歌教学反思篇一

《乡歌》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又使人如闻劳动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美好。诗歌每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美,领略水乡的风光美,重点抓好识字教学。我以低段教学目标为准绳,进行了三次第二课时的教学,也算是磨课吧!

第一次,我备课时觉得就三个小节,文本很简单,只想着在课件上大做文章,于是下载了两个视频,和ppt穿插着进行,结果我讲的累,学生听着也累。在本组同仁的评课后,我及时进行了调整。比如:导入环节如何简洁明了入题,三个小节不能同时用力,因为结构相同,要按学-----扶-----放的过程完成。

第二次,进行了改进,但由于上课15分钟后课件才弄好,所以只进行了文本的教学,后面的仿写,生字没有时间了。课后,和几位老师继续研究——第三小节的问题是个难点,用怎样的办法解决?图片用不用加一段歌曲?也是和老师们一直探讨。

第三次,完整的一节课呈现在老师们眼前,相对而言,这次讲的轻松,学生听得也轻松。

教学以读为本。而且本课是一篇诗歌,很适合入情入境的朗读。在读书过程中,无法想象读不好的地方,我力求借助视频的展示,音乐的渲染,语言的描绘,通过形式丰富的阅读,让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将朗读和理解词句于一体。如“处处绿水荡清波”这句,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品词品句,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

教学中,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的强烈欲望。举个例子,在教学诗歌第三小节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此时你的脑中有个什么样的小问号?哪儿不明白?学生提出疑问:歌声装满一箩又一箩是什么意思?新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我通过和同桌商量解决,大家互相讨论交流,理解了水乡人民的幸福生活。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学习“装满一箩又一箩”时,先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识字,再通过字理识字法,理解了“装”有两层含义,本意指衣服,所以是衣字底,如服装,西装,唐装等,这里是指动词,把鱼虾等装在箩里。以及学习“箩”字,看图理解,这样边读书边识字,利于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做到学用结合,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识字兴趣。

我想,把握语文学科的大目标,体现语文的生动的显性和平实的隐性,活而有序,灵动而扎实。这样,语文的学习园地才会更加充满希望。

四年级水乡船歌教学反思篇二

审美素质指主体用审美的态度去发现、感受对象的美,在对美的感应中与审美对象沟通的能力。教学大纲强调的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中,审美情感的培养这一环节不能忽视。

《周庄水韵》是一篇语言、情境优美的散文,庄最美的是水,也是作者迷恋的,在学生已经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让学生逐步加深自己的审美体验,从而体味“水韵”的内涵。

1、感悟周庄的美

审美第一步让学生整体感知审美对象。首先,整个过程运用幻灯片辅助,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各种具体的表象,使学生更好也更主观的产生各种审美感受。接着我让学生运用文学中通感的手法,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多个角度,将周庄想象成各种事物,有的将周庄比喻为一位古典美女、一曲柔和的乐章、一首婉约派的词等等,不同经历、不同思想、不同文学功底的学生会得出不同的审美结论,课堂异彩纷呈。

2、品味周庄的水

通过前面的初步的审美体验,同学们得出了周庄的美在于水的结论。语言是美的载体,培养审美素质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语言审美能力。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于是我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水的句子,反复朗读、品味。同时播放与课文文字相对应的图片,让同学们体味水乡韵味和情趣。这时,学生们的审美体验进了一个层次,是该迁移运用的时候了。于是我提出了要学生口头描写图中景物,要求不能与课文雷同。刚开始学生们有点胆怯,慢慢地举手的人多起来,兴奋地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周庄的一幕幕图景。这时,我将课堂思路转回文本,让学生思考“周庄水韵”的“韵”的内涵,在前面的基础上,学生们轻而易举拿下了文章最难的问题,并且获得了自己的体验。

在这一个环节中,学生们将外在美的体验通过产生共鸣转化为内在拥有。

3、讨论周庄未来

课外查阅资料得知周庄已经慢慢开始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了,联想许多美好事物被现代文明蚕食的现状,我设计了这个环节,展示两幅未来周庄图,一幅古朴典雅、小桥流水、青瓦白墙、木橹轻摇,一幅高楼大厦林立。让学生讨论哪个更适合周庄的未来。拥有了前面美的体验,学生们都明白,应该保护我们的原生态文明与文化。

以上是我对本堂课的反思,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四年级水乡船歌教学反思篇三

在《水乡歌》一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做得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导入。以画激趣

在开始学习之前,师板画小帆船,请学生上黑板画,比赛看谁画得像,画得快,看以闲笔,实则是教者在一次下乡试教时灵感突现偶得之,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能调动起来,学习兴趣也得到激发,让学生兴奋起来了,为全文教学创设了一个很好的“乐学”氛围,并且很快拉近了师生距离,师生关系融洽,亲近起来,便决定比赛那天也采用这个小环节,事实证明,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发挥了以上所说的作用,还为精读部分以画促读作了很好铺垫。

二、初读。整体感知

在放水乡影像,让学生对水乡的景色有了初步感知之后,紧接着配以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文本语言,学生对教材有了较全面的认知,能够直接反馈水乡的典型特征是三多,即水多、船多、歌多。通过一番看、听,整体感知了水乡秀丽的风光,再让学生充分地读,自己感知、体悟,在交流不懂的问题后,及时地把相关问题归类,如字“渠”“驳”的理解,先教给方法,“歌”和“曲”都是人唱的,意思相近,可以组词“歌曲”,那么“驳”是什么意思?学生经过老师的示范和指点,很快就能想出“驳”是“船”的意思,可组词“船驳”,“渠”有“河”的意思(是人工开的河),可组词“河渠”,字词的理解也体现出目标的整合,相对地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精读,以画促读。

在三段的精读时间内,设计以画促读,创设情境,学生学习兴趣极大地激发出来。画要画好,课文必须要读懂,学生便饶有兴味地去读课文了。三段的画方法也有不同,第一段在充分读之后交流水乡的水是什么样的,得出水乡水多、水绿、水清,先读好这一段再指导学生作画。第二段在自由读后,请一位学生画一只船,教给方法,再请小朋友画多只帆船,教师画上云朵,由画到文,想起书上哪句话?指导朗读(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由画促想,这么多船在干什么?水里会有什么?水上呢?水边呢?在小组充分交流后再作画,有感情读第二段。第三段以画设问、促读,歌可以画吗?先自读第三段,小组交流谁在唱歌?为什么唱歌?师小结,水乡人们通过辛勤劳动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看到这么多的帆船你能听到他们在唱歌吗?这一段虽未画歌,但通过图引导学生讨论两个问题,认识到水乡人民生活的幸福,真正做到以画促读,未着笔墨却体悟深情的目的。

三段学完以后,继续以画促进诗歌内涵的理解,还可以画什么?楼房、小鸟、树木等,揭示出“鱼米之乡”,进一步认识水乡风光优美,作画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四、积累,配乐背诵

在教师小结课文之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上音乐,会背的学生站到讲台前,以类似大合唱的形式为一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不足之处也是很明显,如读的不够充分,不到位,精读部分能读懂了,但离读美还有一些距离,画是本文设计的一个亮点,但同样是画,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画得不够细致,教师的具体指导没能显示出来等等,上好一节课是要千锤百炼的,我相信,经过不断思考,我会上得更好!

四年级水乡船歌教学反思篇四

每每教到本课,相信很多朋友都帮它作为孩子练笔的题材。因为它句式结构相同,孩子容易模仿掌握。在执教这一课时,我也不例外的用了这样的方法。“读写结合”,那到底如何结合,结合的目的又是什么?在备课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最终,我认为首先要读懂,读懂了之后才会有感受,有了感受才又想说的,最后才能把说的再化为文字。那么我的写又能为孩子与课文之间的对话做什么呢?这个写的契机放在哪里呢?很显然本文的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歌怎么会装了一箩又一箩,理解新生活!于是我决定尝试以读促写,以写促内化来突破难点。最终定下这样的教学过程:

让孩子们读读这一小节,找找让你感受到水多的地方,再好好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给以充分的时间让孩子们自己读,随后交流,相机指导读好池塘一个连一个,(这里指导个性化朗读,近看连得很紧,一种读法;远看连得很广,另一种读法)理解“千、万”是虚指,表示很多的意思,看图理解二类字“渠”。第三句“处处绿水荡清波”知道处处表示水很多,说一下这种叠词的'效果,为下文孩子们能找到片片做铺垫。第三句话除了指导读出水多,还要引导孩子们感受水清,水美三个层次。

这部分由扶到放,先总结第一小节我们的学法,找找圈圈画画感受船多的字词句,跟同桌交流,把你找到的地方同桌听听,看他是否能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船多。随后就全班交流。指名读好船多的样子。随后让孩子们质疑,在刚才自学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孩子一般会问:1、什么是白帆?2、什么是驳?3、为什么说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前面两个问题我出示图直接让孩子们看图理解,尤其是驳,这类知识我觉得老师直接给以答案比较好。第三个问题如果没有学生问,我就用考的形式让孩子们答,在答之前让他们仔细看看图,读读句子,再放在一块想想。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事实证明孩子们可以)

这两个小节放在一起,孩子们能够找到第一句都在问,下面都是答,第三句通过引导孩子们归纳出是在写怎么多。随后我就出示鱼多的图片,鱼跟前面的水多有关,跟后面的歌多也有关,(这是文章的空白处,歌曲装满一箩又一箩:其实箩筐里装的都是鱼虾,是财富,所以用鱼多来进行写话指导也是想用来突破难点)让孩子们由词到句的形容鱼多,再放在句子水乡歌的句式里。这部分都是在指导说好,然后出示桥多的画面,花草等画片及一个省略号,让孩子说觉得水乡还有什么多,让孩子当堂写,在指名学生交流。

孩子们的笔把水乡夸的很美,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就生活在这,你觉得怎么样?孩子说:心情很好,觉得很快乐。可以每天都有鱼吃了。花很香,果子很甜,让我觉得很舒服……教师随即评价:是啊,你们说出了水乡人民的心声,这么快乐,幸福,你想做什么呢?自然是唱歌了——出示第三小节!这样孩子就理解了歌唱新生活,然后就问奇怪,这么歌会跑进箩筐里?孩子们很自然的就回答我,箩筐里装的都是鱼虾,他们可以换钱,所以高兴的唱起了歌!……到这里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

四年级水乡船歌教学反思篇五

讲一节课,除了课堂本身、教师素质以外,还有许多更美的风景,更大的收获。这次我就有这种感觉。

三大发现:

王屋的学生真自信:

借班讲课,最怕的就是学生的不配合,此时,许多老师(包括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祈祷自己用的班级是个活跃的班级。可是,在王屋听了一节上了一节后,我觉得应该这样说,在王屋讲课,任意班学生都可以,他们都会在课堂上自信的展示自己,配合老师学习。

那天我们风驰电掣到王屋时是早上7点40,早读还没有下。因为心不静,我便想先见见学生。到了教室,看到学生正认真拿着课文朗读,于是,没有过多煽情,简单说了两句就走了,不过,他们真诚的笑脸,灵动的目光,自信的表态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上课后果不其然,学生举手积极,发言大胆,一点儿也没有怯场的意思。从这点来说,很赞同雅阁老师的评价:你真该好好谢谢王屋的学生!

在济水也曾搞过课堂宣誓的环节,可是说着说着就流于口头了,因为学生不张嘴,张嘴了声音也如蚊子叫。可是在王屋课堂前的宣誓上,我听到的是雷霆般的声音,看到的是“我最棒”的表情,记得当时我的评价是“老师对课堂上大家的精彩表现充满着期待呢!”真实的表达了我的心声。

所以,王屋的自信心教育真的是效果卓著啊!

我们的教师真好学:

在课后交流环节,我真正感受到了山区教师的博学、睿智与上进。

在对张艳老师的课进行点评时,各位老师纷纷提出自己的疑惑,有人问面对生学生时怎样进行这样的流程,有人针对学生的表现、小组的任务分配进行详尽的咨询和探讨,有人提出对课堂上教师的表现的看法。

在对我的课的点评时,印象最深的有4位老师,一个是一位男教师对文本第一段里“碎”的看法,让我意识到自己在研读课本时对作者心情的忽略;一个是王屋一中一位女老师,她从我的课里找出了“听、说、读、写”的依托对平时课堂进行分析探讨,让我感受到了她的细致与灵动;王屋一中翟国玺校长对我课堂的深度解剖更让我震撼,当时自己是用“高,老高,老高高”来表达自己的崇敬。在这节课上,有一个大漏洞,就是教育预设没有完成,在品读环节的小结部分,因我没有引导好学生没有品味到而放弃,这点,唯有翟校长看出并提出。还有一位支教的女教师,她举例自己听过的名师讲座,对一类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样宽松的研讨氛围,这样细心好学的教师,让我感到身为其中一员的快乐与幸福,更有的是紧张与压力。

局里的领导真务实:

这点是实实在在的发现,请勿认为有拍马屁之嫌。

本身这样的活动设计就是一大体现。尤其是经历了两届这样的活动,这次较上次而言,组织更严谨,设计更完美,活动质量也更高,不禁让人赞叹万分,更是期待下次活动的到来。不过遗憾的是期末临近,这常导也是日理万机俗事繁多!只好期待下学期更精彩的活动策划了!

再次是杨国顺主任带给我的震撼。回去的路上,和杨主任交流了一下“素养提升123”工程和“本土名师”的意见,杨主任娓娓道来,有理有据,思考详实,看问题全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个小时的谈天后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可谓是有厚度有高度有深度。

不过,除了活动一手策划人雅阁老师外,以前并不认识李主任和杨主任,更别说了解了。所以说是发现。

四大收获:

收获一:课程设计大了好

在我们的公开课上,教师的琐碎引导和环节的零七八碎使听课者目不暇接,也让学生疲惫不堪。在倾听了王家和校长的建议和自己精心设计后,我将课堂分为三大板块进行,教师只发出3次指令,然后让学生来做敢接还可以。此时,学生中会出现什么问题,会发现什么对我来说是个迷,但是会有自己的问题自己的收获肯定是真的。

我认为教学不是教师传授多少,而是学生习得多少,所以,真正让学生自主的动起来,教师的设计就要大一些,不能挖个小坑让学生往里跳,猜心思。

不过,我的意思也非是越大越好。如果教师没有指令性或者指导性要求,学生海阔天空没边没檐的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应该打个大问号。

所以,我的收获是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合理的问题是必须的,过大过小都会南辕北辙。

收获二:借班上课礼物巧

借班上课前要和学生进行一下简单的互动,这是许多老师的习惯也是必须的。或忽悠学生或物质刺激或拉关系套近乎……方法是多种多样。可效果并不见得就能够有收效。记得去年冬季在玉泉讲电教课前,我采用的忽悠套近乎表扬法几乎就是失效的。所以,这次怎样和学生迅速拉近关系提升学生兴趣就成了我考虑的大事。

后来是决定将自己的课程作为礼物送出的。但一件太单调,于是设计时设计成了3步。

课前,送第一件礼物,一组锻炼手指灵活度、据说可以健脑的动作,(感谢教给我的老师效锋同志),次礼物一出,学生立马兴高采烈的做起来,和我的`关系也迅速拉近。

课上,送给山区学生水乡美景做礼物。

课后,因学生表现突出,送一个手势,大拇指朝向自己,四指并拢弯曲,让他们意识到老师的赞扬——“我最棒”!

设计时第一个第三个礼物是不在课堂上展示的,这点我非常赞同雅阁老师的意见,和教学无关的事情尽量没有。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陌生人来上课和对有好感的人来上课,学生的感觉、表现肯定不一般。另外,如果对学生的情绪调动、大脑休息有好作用的话,该出手时还得出手。这次是我不想专门跑到教室进行“送礼”才出现的,不过坚决没有占用课堂时间。

但是从学生的表现我就收获一点,送礼物之说可行。试想,谁不愿意要礼物呀!至于这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就看老师的操作了。

收获三:参加活动进步快

最近几年,自己的教学用一个词来形容状态的话,那就是“闭关”。很少有在公共面前展示的机会,去年被迫参加的一个电教优质课,也是因选课不慎而进步不大。而这次有勇气将自己放在众多专家和老师面前,也是奔着进步来的。

我们学校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讲一次课要退几层皮。虽然这次讲课并没有大动干戈,但是紧张也是肯定有的。由于课文太生,有一段时间自己研读文本到了睁眼闭眼满脑子都是周庄水的地步。后来是设计课堂流程,开始到最后最少换了3种方式。我一直在寻找,寻找最契合最适度的方法。直至上课前最后一天。

课上完后,有同行的研讨,有专家的指导,问题暴露出来才能够解决,优点展示出来才能够发扬。我很幸运,自己遇到了敢说真话愿说真话会说真话的指导者,使自己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细节,这样怎能不进步?可以肯定的是,再上同类的课,在倾听评价、深度拓展、字词点拨、学生引导方面,我是一定不会再犯这节课上一样的错误的。

收获四:朋友学生两相乐

在济源所有的乡镇学校里,除了我的故乡玉泉和现在的济水一中外,就数王屋一中同学多朋友多了。所以,这次借着讲课,我也过了一把瘾,一把旧地重游老友重逢的瘾。

上课前只能简单的寒暄,课后才是我叙旧的天堂。趁着领导讲话的功夫,我溜到校园里和老友们搞了个聚会,周到的王法宽,热情的赵王卫,实诚的陈强,优秀的谭龙江,帅气的姚卫锋,嘿嘿,无论官至何位,不管来自何方,随意率性真诚幸福,谈天说地快乐无穷。如果讲课是个人素质的提升的话,那这小聚会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了。遗憾的是时间太短,被纪律所迫,谈性正浓时却得依依惜别……哎!下次想见不知在何时呢!!

除了老友的收获外,还遇到了进修时的同寝大姐周梅花,亲热的拥抱是我们沟通感情的方式。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个人,只是多了几道皱纹孩子又长高几许。岁月总是催人啊!

在个人感情里,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细节就是在校园里,遇到一巧笑嫣然的小女孩对着我一直笑,仔细审阅原来是自己讲课那班的学生。我不知道自己能让他们记住多久给他们多少收获,但她的笑容告诉我,她是快乐的,那我也就快乐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