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台山导游词 小五台山导游词经典(优质6篇)

最新五台山导游词 小五台山导游词经典(优质6篇)

ID:3622845

时间:2023-09-25 23:59:39

上传者:笔砚 最新五台山导游词 小五台山导游词经典(优质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五台山导游词篇一

我是导游×××。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蔚县,面积为21883公顷,属恒山余脉,有东、西、个突出的山峰,为区别于山西五台山,称小五台山。五台之中以东台最高,海拔2882米,是河北省境内高山之最。大家看,小五台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90度垂直的石梯令人心惊胆战。进小五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彩石。

在这里,没有哪两块石头的颜色是相同的。大大小小的石块形状各异,颜色对比强烈:白石头颜色像雪,红石头颜色似火,绿石头颜色如翠往里走,会看到珍珠泉三个醒目的大字。大家看,泉水清澈见底,一串又一串的小泡泡从石头缝中挤了出来,好像一颗颗玻璃弹珠在此起彼伏的溪流中蹦蹦跳跳。不一会儿,一串串金光闪闪的项链又窜出来了,原来是太阳公公为它们染上了颜色。真漂亮啊!你会禁不住去捞它们,可你的手刚碰到它们,它们就变魔术般的消失了。往前走,这就是传说中的一线天。抬头望,两边的山崖似乎遮住了天空,只留下天的一条缝,就像一根线。穿过一线天,向左看,陡峭的飞崖,奔流的瀑布,震耳欲聋的水声,仿佛走进了壮观的画卷,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啊!继续前进,大家还会看到诡异莫见底的油瓮,高耸入云的塔林听了我的介绍,大家对小五台山更加喜欢了吧?接下来是自主游览,两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

请大家注意安全!祝大家游玩愉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五台山导游词篇二

在佛光寺,梁思成教授找到了这座塔,与画上的一模一样,14的风风雨雨,依然健在!它是北魏遗物,双层六角,上实下空,绳纹切砖,有印度的束莲柱。它不仅是我国古建筑的珍品,也是中国和印度古代文化交流的纪念碑。大大出乎梁思成所料的,就是除了这“祖师塔”,整个佛光寺都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通过精心研察,测量绘图,写出了论文《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荟萃一寺的魏齐唐宋四个孤例;荟萃一殿的唐代四种艺术》。文章发表以后,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光寺从此不只是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有的外国学者公开称呼佛光寺为“亚洲佛光”。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后来被毁。现在佛光寺的正殿为唐代所建。因其在寺内东部的制高点上,是佛光寺的大雄宝殿,故名东大殿。在五台山是首屈一指的。大殿正中的大佛坛上面有三佛和菩萨胁侍等像三十五尊。佛坛的正中间是降魔释迦像,左边是弥勒佛,右边是阿弥陀佛。释迦、弥勒都有螺发,阿弥陀佛是直发。这三尊塑像,都面颊丰满,眉毛弧弯,嘴唇端正,具有极为显著的唐风。弥勒佛和阿弥陀佛的胸部、腹部的衣裙与结带,和释迦与阿弥陀佛垂在佛座上部的衣招都非常一致,这是唐代的固定形式。菩萨立像均向前倾,腰部微微弯曲,腹部略突起,这是唐代中叶以后菩萨塑像的特性,与甘肃敦煌的塑像同出一范。

五台山导游词篇三

小五台山不仅以绚丽的山地风光引人入胜,更有禅宗文化的千年积淀。旧时的小五台山亦称为东五台山,相传当年文殊菩萨出家修佛,被这里恢宏的山势,茂盛的植被,淳朴的民风所吸引,选址台山,筑庙参禅,普渡众生。然而地处太行山、恒山、燕山交汇地段的小五台山地质运动频繁,山路隘险,寺庙的建设和香客往来都异常艰辛,文殊菩萨痛定思痛,下决心移居地势平缓的西五台山大兴佛事。

尽管如此,佛教文化还是在涿蔚大地蔓延开来,这主要仰仗于明代三位临济宗(禅宗的分支)佛教高僧(第二十四代资中政公禅师、第二十六代自然法师及其门徒成显大师)谒贤募贵,设坛布道,弘扬佛法。他们所建造的金河寺、法云寺以及后来的铁林寺历日旷久,终因自然灾难或是纷飞战火毁于一旦。

金河寺群峰之上的72座塔林,如今仅残存4座,四处散落着石条、砖瓦和漫漶不清的碑碣,法云寺也移为平地,南侧绝壁上的石窟空空如也,昔日的香火早已散尽,看来任凭前人煞费苦心,沐雨栉风,也没能抵挡世事的沧桑。

保护区所在地涿鹿乃轩辕故里。据《史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从此,黄帝成了中原地区部落大联盟的总首领,并在今涿鹿县矾山镇建起历史上最早的一座都城--黄帝城(遗址今仍保留)。炎帝、黄帝、蚩尤部族在此繁衍交融、休养生息,发展成后来的华夏民族。涿鹿县完整地、集中地、原生态般地聚集了炎、黄、蚩的遗址遗存,在全国也是唯一的一处,涿鹿县也被誉为是“三祖文化”的发祥地。蔚州盆地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自古便是先民聚集之地。商代在此建立代国,并建都于代王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代为一郡;汉代刘邦统一全国,分封代国,立兄刘仲为代王。飞狐古道,又名蜚狐陉,太行八陉之一,是历史上燕赵通胡的要道,蔚州乃此商道重镇,商旅必经之地,至今这里仍然保留着独具特色的剪纸、铁树花、贡米、小吃等。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小五台山丰富的自然遗存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古老画卷。

五台山导游词篇四

广化寺在台怀镇营坊村北端,北邻五台山尼众律学院普寿寺,东面为潺潺流水清水河。北高南低,视野开阔。

广化寺历史悠久,是五台山著名的华严道场,在其后殿后至今还保存着一座北宋元丰三年(1080)的一座八角单亭阁式石塔。塔身正面下部刻一方门,门之两侧下方还雕有两位金刚,门之上方为一竖匾,上书“宋故金坛郎十宫德之塔”,字体刚劲有力,似为瘦金体。该塔通身由青石雕成,雕刻华丽细腻,十分典雅精致。具有颇高的学术价值。

广化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现有殿堂6间,房间60余间。南北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天王殿,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内供面善口笑的弥勒佛,背后为韦驮菩萨,两山墙间为单檐四阿顶,前出廊。佛坛上,中供文殊,侧为普贤,观音,合称“三大士”。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这里的十六尊者石刻,每位尊者均雕刻于一块石板之上,高1米,宽0.5米,黑底白线,异常醒目,生动逼真,栩栩如生,为难得的艺术珍品。

后殿为二层楼房,单檐硬山顶,五开间,面宽12.4米,进深9.6米。两旁为耳房,原为供奉五方文殊的'殿宇,现正在按照原样恢复。

广化寺昔为华严道场,继为章嘉佛爷的六处之一,现在阿旺金巴的住持下将变为一座新兴的黄教寺庙。

五台山导游词篇五

游客们,大家好。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距太原24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天下第一佛教名山享誉中外,有此殊荣,一是,这里是我国最早建寺的地区之一,而且从古至今,这里的寺僧在规模上都是第一;二是,佛典有记载,这里是佛教四大菩萨之首文殊菩萨的道场;三是,历朝历代,凡信奉佛教的帝王,都特别关注这里,这里是我国唯一的青庙和黄庙共生荣的佛教圣地。 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区。

“五百里道长风风雨雨,依然日出东台。月挂西峰,花放南山,雪霁北巅。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罄清澈,香烟缭绕,胜幡翩跹。”写出了五台山的悠久历史和奇异风光。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显通寺,在五台山寺院当中,显通寺的规模最大,历史最古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是五台山佛教界最为尊崇的领袖寺庙。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钟楼,这是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铜钟——长鸣钟,重达9999。5斤。 显通寺没有天王殿,只有两通石碑,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龙虎二碑,此二碑寓意为龙虎把门,不劳驾四大天王。

显通寺,占地120亩,殿堂楼舍400多间,正院内中轴线排列七座大殿,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观音殿,殿内供奉着三尊菩萨。中间为观音菩萨,两边分别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所以又叫”三大士殿”。由于两侧摆满了经书,故也称藏经殿。 观音殿外边一左一右两座碑亭。里面各有一碑,一通有字,刻着御制显通寺碑文,一通无字,无字碑。这通无字碑是康熙皇帝立下的,似乎在赞美显通寺的雄伟,壮丽和佛教的博大精深,难以用文字表达。 参观完了观音殿,我们就来到了,大文殊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寺庙中大都建有文殊殿,而这座文殊殿却加了个”大”字,这个大字有四层含义:显通寺是五台山最古老的寺院,是五台山寺院中建筑面积最大之一,是五台山保存最完整之一,是供奉文殊菩萨最多的文殊殿,由于在这里可以同时拜到五方文殊,当地人称其为方便朝台。 好,现在我们去全寺的中心,显通寺的重要建筑,大雄宝殿,它是五台山殿宇之最,重顶飞檐,巍峨宽大,占地一亩二分,里面供奉横三世佛。中间为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大雄宝殿即释迦牟尼的尊称,寓意像大勇士一样,英勇无畏,无畏一切,殿堂采用108根木柱支撑整个大殿,进到大殿感到十分宽敞,此殿,是五台山最大的大雄宝殿,也是寺里举办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 这是显通寺的第一大特色—————————全木结构 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白色全砖建筑是无梁〔量〕殿,由于它全部用砖垒砌而成。没有用梁柱,所以叫无梁殿,又因为它代表的是佛法的无量,所以我们称之为无量殿,从外观看,似欧洲建筑,并且涂成了白色,白色在西方代表纯洁,在这里象征佛教的无限光明。

整个大殿从外看是7间,实际为3间,外观2层,内为1层。殿内中间供奉佛祖的抱身像卢舍纳佛,体现修成正果而得到佛境的光明智慧。 无梁殿又叫七处九会殿,取释迦牟尼曾在7处讲经9次之意,所以外观7间,这座大殿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了。此殿没有梁柱支撑,殿顶的重量由四周厚重的墙体支撑 这是显通寺的第二大特色—————————全砖结构 建筑穿过供奉有千钵,千手,千释迦的千钵文殊殿,我们就来到了铜殿。 此殿是我国仅有的三座铜殿之一,小巧精致,殿内中这尊铜铸的文殊坐狮像,造型美丽,四壁上的铜铸小佛琳琅满目,有万尊之多,故也有人称之为万佛殿,此殿是明万历年间,妙峰祖师化缘十万斤铜所造,民间所流传“显通,显通,十万斤铜”,就是由此而来。 此殿也是显通寺的第三大特色——————————————全铜结构建筑 现在是自由活动的时间了,大家可以尝尝原平的锅魁,莜面窝窝,高粱面鱼鱼,还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得台蘑,可以看看在民间流传了300年,具有山西黄土文化特色的剪纸,也看看形制美观的澄泥砚。

五台山导游词篇六

五台山佛塔。位于塔院寺内。砖石结构,明代建筑,喇嘛式塔。

佛教界称其为“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略称“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因其通体皆白,五台山民间俗称“五台山大白塔”略称“大白塔”。明永乐四年(1406)明成祖遣使迎西域高僧葛哩麻入京,敕封为大宝法王大善自在佛。后往五台山大显通寺。永乐五年(1407),奉旨对寺内原塔进行了重建。民间传说,原塔为元代建,喇嘛式,石质,较小。这次重建,改为砖石结构,规模宏大。据寺碑记载,当时共动用各类“官员、匠役、人共达二万余人”。使用了“砖百万,基石千块,灰数千石”。明嘉靖十七年(1538)对大白塔进行了维修。据寺碑记载,除“添新砖三万,用灰三千石”外,还使用“晋矾千斤”,用“小黄米三十石煮汁和灰”。明万历七至十年(1579—1582),神宗皇帝母亲,慈圣宣文明肃皇太李娘娘,为国祈福,自己掏腰包,又遣使对大白塔进行了大型修建。

《清凉山志》描述新修之塔“基至黄泉,高二十一丈,围二十五丈,状如藻瓶,上十三层。宝瓶高一丈六尺,镀金为饰。覆盘围七丈一尺,币以垂带,悬以金铃。”新修后的塔,称为“大慈延寿宝塔”,略称为“大宝塔”。以后虽然多次维修,均属小型动工,大白塔仍保持明建风貌。大白塔地上部分一开始是用砖石建成的方形台基。高1.7米,围125米,四面廊墙,嵌功德碑,四角建亭。正中为台座,八角形,围有廊。有台阶可登临台座上端。台座上部正中,为亚字形须弥座,八角形,石质。须弥座与塔肚之间,有一圈仰莲。塔肚四方各嵌四面铜镜。塔肚与十三天之间,又是一屋须弥座形式的结构,各角挂一个风铃,分三屋,总数为一百零八。十三天上置铜覆盘,覆盘上是铜质塔刹。塔刹形状,呈缩小了的白塔样。塔的外部,用白灰覆抹。看上去洁白无霞。1981年实测,大白塔地上部分高56.4米,按《清凉山志》记数推算,底下基础近10米,大白塔高大雄伟,气势磅礴,被誉为“清凉第一圣境”。在全国喇嘛式砖塔中,被公认为明时期的`代表作。今天,大白塔已经成了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象征。明晋阳王道行诗赞大白塔:“浮图屹立奠坤仪,从此群山势尽卑。百丈高僧无我相,万年夫子竞檀施。轮光遍照星河影,金色浑成世界奇。借问曼殊何处是,欲从言下决狐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