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望远镜教学反思(优质5篇)

显微镜望远镜教学反思(优质5篇)

ID:3625996

时间:2023-09-26 00:45:57

上传者:LZ文人 显微镜望远镜教学反思(优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显微镜望远镜教学反思篇一

1.课前准备,现在的教学设计都有老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但实际上学生的课前准备是相当有限的,课前10分钟不可能,前一天的晚上更不可能。在目前的情况下,课前准备仍然只能以老师为主。

2.学生初次看到视野里的物像时,并不是都有一种享受的感觉,有的充满了恐惧感,因此要及时给学生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原始的好奇心向科学探究欲的.转化。

3.每个同学对显微镜的使用兴趣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学的要求和辅导都不能千篇一律,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比如进行操作技能竞赛时就要注意不要伤害到部分学生的自尊。

4.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有许多规范和程式要求,如果一下子全部摆在学生面前,他们会显得束手无策,无所适从,应给他们以充分的时间来体验和尝试,获得成功和失败的真实感受。

文档为doc格式

显微镜望远镜教学反思篇二

实验课是生物课的重要部分,生物可以说是建立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实验现象,观察看到生物体细微结构从而了解生命活动及其现象。而《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节更是初中生物实验课的第一节。因此,备课时与指导老师商量过很多教学方法,包括讨论应如何操作。例如,是先老师讲解演示全部实验内容,再让学生进行独立性操作,还是采用分段式实验教学方法等。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各方面,最后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分段式实验。即老师一步一步讲解并演示实验操作,在让学生一步一步跟着操作,统一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步。并参考了人教版生物学教参的教学建议,先通读后详解,教师示范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朗读实验操作内容,另一人按要求进行操作,相互评价并及时纠正错误,每一步骤两人轮流进行实验操作。

本来计划用一个课时将这节搞定,可是在实际课堂当中并不能按原计划完成。因此,花费了两个课时去完成这节实验课。第一课时由于学生课前没有进行较好的预习,预习情况不太好,因此花费了一点时间。本节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预习和熟悉相关结构,这一部分在课上没有花过多时间去讲解,但是设置一系列相关问题去让学生思考结构的作用,例如,“转动显微镜哪个结构,能使镜筒较大范围升降?”、“反光镜的两面是否一样?有什么作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什么是低倍镜,什么是高倍镜?”等等。目的在于一边让学生回顾相关结构名称,一边认识其作用。在实际课堂当中,这一部分进行的还算顺利。下一部分也是该实验课最重要的一部分—练习使用显微,我按照原计划一步一步的.进行,先播放视频,再进行演示实验,最后让学生操作。前两个步骤,取镜和对光进行的还可以,到观察这一步我本来计划是让他们看一个“上”或“p”字的玻片,但是由于他们并没有按照我要求,安装5x低倍物镜,用高倍物镜去观察。导致只看到“上”或“p”字的一部分。此外,当然也有我做的不好的地方,就是那个字写的稍微有点大了。最后导致看不到效果,本来想让他们在显微镜下亲身体会看到“物体是倒像的”这一知识点,可惜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第二课时,我就不让他们再看“上”或“p”的装片了,让他们直接观察植物茎的切片的装片,效果是比较明显的,而且操作也不难,学生很容易看到。

总结,这节课比我想象中的有一点糟糕,一是控制不住场面,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就十分兴奋,乱碰乱摸。而老师在课上不仅要专注上课还要时不时关注学生的情况,课堂纪律也没有在课室里面那么好;二是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还有欠缺,比如说,如果学生看不到观察的东西,老师就要亲自给他/她讲解,并操作给他/她看,让学生直接观察到结果,而不是学生学会独立去操作。这些都是需要去思考和改进的地方,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调控方面需要学习和研究的地方还很多很多。

显微镜望远镜教学反思篇三

为了更好地贯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我们提前组织培训了一批“小先生”,在课堂上,他们帮助教师辅导同学的实验操作、检查实验结果。这样即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精神。

考虑到学生对显微镜比较陌生,在帮助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时,采取了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结合的学习方式。对于有些比较容易理解的结构,让学生自己描述这些结构的特征,推断他们的功能。对于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结构,特别是光学结构,教师要给以适当的讲解。要让学生们不仅认识这些结构,也能初步理解这些结构的作用原理。只有理解了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生才能真正明白各项操作注意事项背后的原因。例如:双手取放显微镜的原因、不能用手或纸巾擦镜头的原因、镜筒下降时眼睛看物镜的原因、不能随意将镜筒倾斜的原因等。

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程时间一般都很紧张,而显微镜是学生除了生物课以外,不会在其他生活和学习中接触到,因此学生对显微镜比较陌生。在这节课上,尽管我们特别注意不要上成“老师讲一步、学生做一步”的木偶式的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留足时间为学生,去摸索、去探究,但还是感到老师指导得太细致、太死板。所以在课时安排上,最好安排两课时,以获得充裕的探究时间。事实上,如果学生显微镜使用的技能掌握得比较好,以后的探究活动可以减少很多时间的。

显微镜望远镜教学反思篇四

本节课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规范操作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在教学中由学生根据教材,对照实物,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各部分构造与功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老师及时验查,激励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其次,做实验时,让学生自学显微镜的使用过程,然后老师示范演示,强调关键步骤,最后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动手操作,这样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每当让学生进行学习时,都要明确学习的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每次学习都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学生们的合作交流、探究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将观察的标本上移或左移,看看物像朝哪个方向移?这个问题解决不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时候多,给学生做的铺垫太多,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自己的观念还没有解放。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要努力解放自己,树立新的思想观念,提高素质。

显微镜望远镜教学反思篇五

本节课以学生对显微镜的实际使用和操作为主,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显微镜结构的认识,先采用简单记忆后的提问方式加深对构造名词的印象,由其他学生判断答案的正误,增加学习的参与度。教师对构造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以便在操作时更加准确。在对显微镜使用的讲授上,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步骤后,教师最好予以演示,并在演示时故意设置几处操作上的错误,让学生观察和查找错误,这样是为了避免学生使用显微镜时出现常见错误或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时,可以两人一组互相观察对方的`操作,并以简单的口诀做提示辅助操作,遇到问题及时记录并讨论分析,最后通过使用显微镜和观察玻片的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的总结出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都是倒像,对显微镜的使用也可以了然于胸,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本节课应尽量减少教师的讲述,避免课堂过于死板,在教师的理论知识讲授安排的紧凑一些,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