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的导游词优秀

福建省的导游词优秀

ID:363234

时间:2023-06-24 09:33:20

上传者:曹czj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福建省的导游词优秀篇一

各位团友,大家好。很高兴能由我带大家到船政文化主题公园进行参观游览。首先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我姓叶,大家如果不介意的话可以叫我小陈。今天的行程就将由我为大家服务,希望我的服务能得到大家的满意,在此也预祝大家今天能玩得开心、愉快。

现在从这里到船政化园,只需5。6分钟的时间,利用这段空隙,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下船政文化的一些概况,福州马尾是中国般政和造船业的发祥地,近代海军的摇篮,也是中法马江海战的遗址地,马尾船政主题公园是以罗星塔和马限山两座公园为基础的,景点主要有“两园两馆一船坞。两园是罗星塔公园、马限山公园,两馆是马江海战纪念馆和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一般坞则是一号船坞遗址。

我们要深刻了解福州的船政文化,就不得不再次回首旧中国的那段屈辱史。1840年爆发了战争,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一份份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巨额的战争赔款落入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口袋,以及一块块国土被迫割让,使我们整个国家支离破碎,人民生少困苦不堪。这时,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号召国民要通过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努力使我们国家强大起来,才能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因此,洋务运动便应运而生了。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都是马上得天下,马上治天下,基本上没有海洋意识和海防思想,战争时,帝国主义列强就是依仗坚船利炮从海上叩关直入,铁蹄蹂躏京师,纵火烧毁园明园等等。从此中国的东南门户洞开,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于是洋务派中,关心海防的大臣们看到中国所面临严峻危机,纷给提议中国应建设自己的海军,要建设自己的海军,就要从造船和办海军学堂开始。1866年,左宗棠聘请法国人在马尾设厂造船,创办船政学堂。马尾成为我国近代的科技基地、造船工业发祥地和海军的摇篮。有位史学家说,读懂了“船政”二字,就读懂了中国近代史。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在公园的正门。穿过红色的仿宋大门,我们将要步入船政“时空步道”,船政“时空遂道”将带我们一起去了解马尾四十余载的造船史。里面的这三个台阶展示的是船政造船四十余年中的三个阶段。大家有没有发现它们所用的材料都是不一样的呢?现在,在我们脚下的这是个阶梯,它是木制地板,反映的是船政的个时期,称为“木船时代”,就是从1869年到1875年,在这个时间里船政所造的十几艘船,都是木船,如中国艘千吨级轮船“万年青”号。但是,很快我们就走进了钢木合构时代,从1875年到1886年,这个时期有艘铁胁船“威远”号,它标志着中国摆脱了木船制造时代,逐渐拉近了与先进造船国家的距离。再登上第三个台阶,就意味着我们进入了钢船时代,这个时代的代表是“威龙”号,它是由船政学堂毕业生所监造的,标志着近代中国造船的水平,而且这也是一艘中国人自己制造的铁甲舰,后来这艘船还被编入北洋水师,改名为“平远”号,成为了北洋八大远之一。

虽然整个船政的发展只有40多年,但它却制造了许多的中国:如制造出兵商舰船40艘,是中国当时的造船和舰艇的工业基地,建立中国海军所学样--福建船政学堂,还有培养出中国批海军名将,有刘步蟾,萨镇冰及中国代工程专家魏翰、詹天佑等人。

好,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磨心”二字,过去吖整座罗星山是由屹立在江心的岩礁形成,形状就像石磨的心,于是取名“磨心”。因为福州方言“磨心”有“无心”、“没心”之意,为避不吉利之说,所以取其谐音“罗星”,而山遂得名罗星山。罗星塔公园中以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形式来展示当年船政人物风采,再现船政创办情况,让大家更好的去感悟船政文化。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雕塑是“左沈右襄”,端坐在中间的就是船政的创始人左宗棠,是晚清的军事重臣、洋务派的重要人物、中国近代海军的积极倡建者。他于1866年奏请朝廷设局造船,获得批准后,他便决定在马尾选地办船厂。船政工作才刚开始,西北边警又起,他只得奉命赴疆,此时船厂的工作又刚起步,千头万绪,又苦于分身无术,于是他便物色并大力举荐右边的这位来接任他的工作,他就是沈葆桢,大家知道沈葆桢何许人也吗,没错,他就是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因此,沈葆桢就成了船政的首任总理大臣,任职期间,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把船厂扩大为十三厂,创办船政学堂,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海军骨干。可以说,整个船政是“始于左宗棠,成于沈葆桢”。因此他也被尊称为“中国近代海军之父”。而左手边的这位是当时的船政监督日意格。

现在大家到前面的这片榕树林了吧,其实它就是一株,因为它的“胡须”气生根垂到地面,深入土并不断成长,于是就成了支柱根,便有了大家现在看到的“独木成林”的景观。左边这一株原来生长在广场旁,但是在台风中被吹倒了,可它的生命力极强,根须沿着石墙石缝生长,形成了类似浮雕的奇特景观。因为这两株百年的古榕是同根的,所以又称它为姐妹树。而福州广植榕树也被称为榕城。好,现在大家可以看看榕树下的这一组塑像。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启蒙思想家严复,1854年生于福州,在他12岁那年以名的成绩考入福建船政后学堂。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派赴英国留学深造。他翻译了《天演论》等书,运用“物竞天折,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来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思想,对戊戌变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严复成为了首任的北京大学的校长,也曾担任过复旦大学的第二任校长。大家如果有兴趣不妨和他合影沾沾他的才气。继续往前走可以看到这组雕塑叫“同舟共练”,船政学堂可以说是我国早培养科技人才的专科学校,学堂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能力。这里表现的就是船政后学堂首届驾驶班学员航海的情景。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我方12艘舰船的管带就有11名是船政学堂驾驶班的毕业生,因此有人说:中日甲午战争,我国是用一个班的力量与日军一个国家的力量相抗衡。他们不畏强敌,英勇奋战,为国捐躯,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作为海军摇篮的马尾,船政后学堂培养的海军军官数量约占中国近代海军的五分之三。

好了,船政文化我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到这里,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二十分钟后在我们大门口集合,谢谢!

福建省的导游词优秀篇二

我们现在是在肖厝码头,请大家跟着我小心上船。虽然我们的渡船很小,比不上大型客轮,但船师傅的驾驶经验非常丰富,请大家把心放到肚子里。俗话说“车头船尾”,如果怕晕船的朋友,就请坐到船尾来。其他的想坐船头或坐船舱都可以,甚至也可以倚着船舱站立。曾经有不少婴儿把船当作了摇篮,上船不久后就睡着了。现在我们一起来体验摇篮的感受:任海风吹拂脸颊,随渡船摇晃身体,把一切的疲惫都吹走、摇走吧!

泉港区的惠屿岛,是泉州市惟一的海岛行政村,岛上民风淳朴,山林茂密,沙滩干净,海水碧蓝,一切都保持着原汁原味的海岛气息。远远望去,它像一只大龙虾横亘在烟波浩淼的湄洲湾主航道的西侧,犹如屏障,当地人叫它横屿,后取惠安县管辖之意,改称惠屿,距离泉港的肖厝村2.8公里,全岛面积约2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6公里。惠屿岛有人居住的历史,始于清朝中叶。那时,对岸肖厝村人因为宗族关系不和,陆续有人迁移到岛上居住,到1949年,岛上共有200多人,经过繁衍生息,今日已有295户人家1100多人。

原泉州市委书记施永康多次亲临惠屿,落实水、电、公路、通讯等“八大扶贫项目”,总投资880万元。6月29日,泉州市首条海底电缆工程的完成,使岛上不仅通了电、90%的家庭拥有了电视机,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而且,还修起了水泥路,普及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岛上居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一天,村民张灯结彩,设宴焚香庆祝,表达他们对党和政府真挚的感激之情,并立“德政碑”以传后世。半山腰的石刻“惠屿”两个字,就是当年施永康书记题写的,寄意“惠风拂屿,孤岛逢春”。 11月17日,省、市、区三级农行行长,在岛上与惠屿村签订了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合作协议,标志着这个孤岛200多年没有金融机构服务的历史终结。

惠屿岛是没有车辆的!连自行车也没有,只有干活用的板车,儿童的玩具车。惠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美丽的海岛风光,被规划为海岛旅游度假区,有人说惠屿岛是“泉州的鼓浪屿”,但和已经成熟的厦门鼓浪屿相比,惠屿岛更像一位深藏闺中的小家碧玉,它的一切都更淳朴,不加修饰。走在“环岛路”上,对面的岛屿与海岸时隐时现,青山碧水沙滩,绝佳“海上花园”;如果是晚上,岛外四周灯光灿烂,犹如上海的外滩,简直就是泉州的“海上明珠”。

穿过学校,是村民自己集资建造的“假日酒店”,酒店的招牌菜是惠屿的特产“鲍鱼炖土鸡”和“紫菜煎”;村里的几户 “农家旅馆”是另一种体验;也有不少浪漫的游客会带着帐篷在岛上过夜。学校和酒店的前面是一片沙滩,沙子细腻,光着脚踩在上面感觉很舒服。阳光下,海水蓝蓝的,十分养眼。海边是山,山外是天,山水相连,水天一色,可以进行餐饮、烧烤、漫步、游泳、垂钓、捡海螺等各种娱乐活动。

一边是现代化的都市,另一边是“与世隔绝”的海上花园,出岛则奋斗不息,入岛则心境清澈……惠屿岛提供了海滨休闲的绝佳场所,让都市人进退间更加自如。

如果有一天你感到疲倦,只要一转身,惠屿就在你身边,带着你的家人,带着你的朋友,惠屿来做客。

福建省的导游词优秀篇三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到了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地标意义的“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之称的中华街——“三坊七巷”参观游览。在6月揭晓的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与北京国子监街、平遥南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等共同参选,以票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公元前2,福州城初建时,称“冶城”,统治者是勾践的后裔无诸。过了两百多年,西晋时期的福州已经稍有规模了。晋安郡首任太守严高嫌城太小,便在今屏山南麓建成一座郡城,称为“子城”。 三坊七巷源于唐末闽王王审知扩建新城。王审知当政时,嫌原有子城太小,在子城外以钱纹砖砌筑起“罗城”, 据说这是当时全国一的砖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城北是政治中心,多为贵族居住;城之南为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也就是在此时,三坊七巷成为罗城西南的重要区域,坊巷格局初步形成。

今天的“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从北到南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形成“棋盘状”的传统街巷格局。在城市变迁过程中,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被改建为马路,因此:我们今天讲三坊七巷实际只有二坊五巷。

“三坊七巷” 历经许多年,格局依旧,基本保留着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民国建筑计200多座,其中水榭戏台、严复故居、沈葆桢故居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9处,是中国目前在市中心保留的规模、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三坊七巷”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体现福州古名居特有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建筑结构布局、建筑用材上适应福州潮湿温热的气候特点;院落庭院布局上体现传统家族伦理观念;园林精巧雅致, 体现亲近山水的风雅情趣,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除明清时代的建筑外,更令人惊叹的是三坊七巷的文化底蕴。近代诗人陈衍作诗提到:“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自晋、唐代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特别是到了清代中后期,福州士子固有的忧国忧民意识在世道变迁之中表现得更加强烈。这里涌现出一批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现代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林则徐、沈葆桢、林旭、严复、林觉民、林纾、林徽因、冰心、庐隐、郁达夫、郭化若、吴石……翻动历史,你会惊奇地发现,一大串在中国近现代舞台上风起云涌的人物,他们的生活背景都或多少映现在三坊七巷,可圈可点的达150多人之众。

可以说,三坊七巷成为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凸显着福州人追求正统教化的人文性格与开拓进取的海洋文化精神的相互融合。作为福州城市精神集结地、福州名贤文化纪念地、福州传统商贾文化传承地、福州民俗文化展示地,三坊七巷承载了福州城市发展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充分体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特色与价值,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名片。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福州也曾走过弯路。上世纪末,全国旧城改造热中,三坊七巷也曾面临相同的被“改造”危险。福建省、福州市及时调整思路,终止了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原有改造项目。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复工作,将保护修复福州三坊七巷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三坊七巷由开发、改造转为整体保护、修复,政府投入逐步加大,保护修复工程支出主要投向民生,使三坊七巷的改造不仅成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工程,更是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生活条件的安居工程、民心工程。

“三坊七巷要成为活态的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给予三坊七巷修复改造工程很高的评价。福州市的探索之可贵,在于同时保护生活形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修复后的三坊七巷不是排斥了原有居民原生态的旅游区,而是将三坊七巷打造成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居住社区,成为具有独特文化景观的城市活力地带。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长唐国忠说的好:三坊七巷是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闽台深厚渊源活化石,她的成功保护不仅仅是福州的财富,更是海峡两岸、海西经济区的共同荣耀,需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杨桥巷

现在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七巷中北面的一条巷——杨桥巷。杨桥巷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被扩建为马路,由巷变成了路,很自然路名就定为杨桥路。旧时杨桥巷东头南面有“台湾林”大院,因为这个大院就有海峡两岸的一段佳话。陈宝琛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访台时,结识了台湾板桥林氏家族的林维源,促成了他的二妹陈芷芳与板桥林家结亲,陈芷芳嫁给了林维源的侄子林尔康。甲午海战后,林尔康携妻带子渡海来到福州,在杨桥巷建楼盖屋定居,林尔康女儿林慕兰,嫁给了严复的三公子严叔夏为妻。严叔夏1952年至1956年曾任过福州市副市长。严复的孙女严倬云和严停云都是响誉台湾妇女界的名人。严停云以姑姑华严的姓名为笔名,创作了大量散文,是台湾当代著名的女作家。严倬云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嫁给后任台湾海基会董事长的辜振甫。辜振甫先生因“汪辜会谈”而载入史册。严倬云从小在福州长大,后到上海读书十几年,再后就随母去了台湾。人们从上面的史实,不难看出海峡两岸千丝万缕的源缘关系,两岸本是一家人。

福建省的导游词优秀篇四

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福建省内最大的寺庙——泉州开元寺。开元寺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它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开元寺初名“莲花寺“,后改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名。

人们常说“自古名山僧占多”,其实是冤枉了出家人。与世无争的僧人隐身在高山峻岭之上,本意是修心养性,却常成为德高望重的高僧,因而山以僧名,闻名遐迩。而泉州开元寺就座落在平平无奇的鲤城区西街,与凡世的隔绝只靠山门前这堵象征性的屏障一紫云屏,这无形中缩短了尘世与佛门的距离。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衬,却多了善男信女的亲近,这就是泉州开元寺的独特之处。

泉州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或许大家想知道,开元寺何以能够闻名海内外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慢慢领略、细细品味吧。

跨过山门就到了拜亭。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东西塔和宽敞明亮的东西两廊对称地排列在两旁,而我们所在的位置就在开元寺的中轴线上。佛教传入我国巳有一千多年历史,并在中国落地开花,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开元寺的布局就突出了我国古建筑的南面为尊和中轴线为主的特点。

拜亭前的这个大石庭,是个“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动。每逢农历二十六日,这里人山人海,梵呗声声,一派泉南佛国景象。石庭两边分列着八棵200至800岁的大榕树,阴翳蔽日,盘根错节,增添了开元寺静寂、庄严的气氛。树下排列着11座唐、宋、明时期不同形式的古经幢、小舍利塔,以及两只贔屃。庭中还置立着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炉,盖钮雕蹲狻猊,炉身周雕幡龙、祥云、莲瓣、蔓草等纹饰,形制优美,雕工精妙。焚帛炉稍后两侧,还有两座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厢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萨锤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时留下的痕迹。

在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就是眼前这座大雄宝殿。因传说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所以又叫紫云大殿。大殿上方这块巨匾写有“桑莲法界”四个魏碑风格的大亨,以应桑开白莲之说。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产丝绸。这片地原是大财主黄守恭的桑树园,后来捐给匡护大师建寺。关于这件事,有一个很动人的传说:一天,黄守恭梦见有一个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说等桑树开白莲花后就献地结缘。几天后,满园桑树果然都开出白莲花,黄守恭深被无边佛法所感动,果然把这片桑树园捐献出来。其实,黄守恭本为乐善好施之人,桑开白莲之说乃是人们敬慕佛祖,附会而成,但这一神奇的传说却为泉州人民所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因而开元寺也得了“桑莲法界”的美称。

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赐佛像毗卢遮那佛,汉译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抵。其两旁是五代王审邽修大殿时增塑的四尊大佛,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是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这五尊大佛金光闪烁,衣纹清晰,神容慈祥,法相庄严,双手分别作说法、施与、接引、禅定等相,工艺精巧,令人叹绝。五方佛的胁侍有文殊、普贤、阿难、迦叶以及观音、势至、韦驮、关羽、梵王、帝释等诸天菩萨、护法神将共10尊。在大殿后正中供奉着密宗六观音的首座圣观音以及善才、龙女和两翼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开元寺历代住持皈宗不一:有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禅宗等宗派,而大殿却能保持这种罕见的规制,这既值得夸耀,也是值得研究的。

在五方佛前石柱和珩梁接合次,有两排相向的24尊体态丰腴、纹饰华丽、色彩斑斓,双翼舒展的天女,梵文“频伽”(即妙音鸟)。据佛经说:此鸟发声微妙,仙音优雅,连歌神紧那罗都不及她。他们原是佛的侍者,而能工巧匠们把她们的下半身嵌人柱榫里,翼胁之下爪足外露,上半身向前伸出,昂首挺胸,短衣半袒,樱洛圈胫胚,双臂伸展,腕着驯镯,手棒文房四宝,瓜果点心,丝竹管弦,翩翩若仙。他们不但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而且用以代替斗拱,依托粗大的珩梁,减少其过大的跨度,极为巧妙地将宗教、艺术与建筑融合起来,令人称绝。

藻井下分五级。坛台的最上层供奉明代的卢舍那佛木雕坐像,其所坐莲花台座有一千叶莲花瓣,每片莲叶上各刻一尊6厘米大小的佛像,十分精妙。卢舍那四周各层侍立着金刚钩、金刚索、金刚铃、金刚锁四菩萨,还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寒山、拾得、千手观音的及韦驮天将等24尊菩萨神像。其中尤以八大金刚塑像为最佳。它们怒目结发,赤足袒胸,显得无比威严。环绕坛座的束腰处还有护三皈、护五戒的各种神王牌64个。戒坛是佛教徒受戒的地方,这种神秘肃穆的氛围,正可使人敬畏不迭,诸念俱灭,一心皈依。据说这种戒坛在全国已寥若晨星了。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大家也算有眼福了。

在中轴线的两边,还有一些建筑群:东有由迦蓝祠改建的檀樾祠,纪念施主黄守恭。黄氏四安(南安、惠安、同安、安溪)后裔及海外紫云家族无不以此为荣。有俗称“小开元寺”的准提禅林,原供奉天台宗的准提菩萨;西有尊胜院,现已开辟一部分为弘一法师纪念馆,有水陆禅寺,以供寺僧栖息。

耸立在拜庭两侧广场中,相距约200米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石塔就是泉州东西塔,它是开元寺的重要文物。它以塔身的雄伟、形制的奇妙,建筑的神工和雕镂的精美而扬誉海宇,吸引着自宋至今的无数中外学者和游人前来游览、观瞻、揣摩和研究。

泉州开元寺石塔是我国古代石构建筑瑰宝。从石塔的建筑规模、形制和技艺等方面来看,都可以说得上精妙绝伦。它充分体现了宋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性。它不但在中国石塔中堪称佼佼者,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它既是中世纪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时期社会空前繁荣的象征,也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标志。现在,东西塔影雕作品已成为我市最高层领导人馈赠佳宾的珍贵礼品。因此可以说,东西塔已成为泉州的象征。既是泉州人民的骄傲,也是海外侨胞和宝岛同胞所憧憬的乡影。即使是没有到过泉州的人也常在说:做人要“站着像东西塔,躺着像洛阳桥”,可见东西塔在他们心目中的份量。

大凡名刹,必有名僧。历代的开元寺僧人,或以佛学著作称胜,或以诗词文章闻名,或弘道扬名,或入世献身,代有高僧:唐代的开山祖匡护大师,五代唯识大师,律宗释弘则,净土宗释楚勤,南禅释文展,桥成造化的释义波,禅宗第一住持释妙恩,温陵禅师释戒环,蔼益大师释智旭,“为文似柳、为诗似陶“的释大圭,更有“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集佛学、书法、金石、音乐、绘画、诗文于一身的现代律宗高僧弘一法师。

开元寺的得道高僧,也有不少出国弘法。如清朝顺治年间的木庵禅师,漂洋过海,扬名东瀛,成为日本黄檗宗的第二世传人;新中国成立后的转逢老和尚,足迹遍及印尼、尼泊尔、缅甸、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现任住待道元法师也曾应邀前往巴西弘法,禅风远播。

“佛国名传久,桑莲独擅声”,泉州开元寺以其悠久的历史,神奇的传说,独特的规制,巧妙的建筑、珍贵的文物、优美的艺术和卓越的声誉,正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僧民信众和十方游客前来礼朝膜拜,旅游观光。

女士们,先生们,参观完泉州开元寺,您是否有不虚此行的感觉呢?您是否对泉州这个宗教历史博物馆有更深的了解呢?但愿主城泉州丰富的人文景观与美丽的自然风光能在您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福建省的导游词优秀篇五

朋友,眼前看到的这股清泉,穿石而过,形成九口一串的天然水井。一井汲水,九井波动,饶有情趣,这就是所谓的九星泉。大家抬头看,上面有一块岩石,岩因泉名,又叫九井岩。

我们沿着九井岩前的山路继续前行,但见石关、石垣横立,这就是南宋时崇安五夫名人刘衡、刘甫父子屯兵的地方,故名刘官寨。刘官寨北面石壁皑皑,长数十米,名为白崖。宋代崇安高士赵泌涟兄弟曾隐居此处。白崖南面,与三仰峰相连的俗称长岭,为古时候崇安、邵武的交通要道。南面田庐当中有一个洞,犹如世外桃源,唐末扣冰和尚曾隐居洞中。

朋友们,请大家抬头看,在白崖附近有一座山峰,四周松竹苍翠,环境清丽,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名莲花峰。上面一排排岩洞,就是武夷山红层地貌中典型的层面岩洞。岩洞中有一个莲花寺,山高路险,崎岖难行,很少有人能爬上去。

从龙峰岩往西走几里路,有一座隐藏在绿树丛中的山岩,名叫碧石岩。岩上有一座建筑精巧的寺院,很破旧,但门额上“碧石精舍”四个字,仍清晰可见。

朋友,今天我们在武夷山北部的游览就全部结束了,谢谢大家的配合!

福建省的导游词优秀篇六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泰宁大金湖,它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属三明市泰宁县,因景区所在地盛产黄金而得名。大金湖旅游区包含了金湖、上清溪、状元岩、罗汉山、泰宁古城五大景区,于20__年成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内外少有的千姿百态丹霞地貌与浩瀚湖水相结合的、独具特色和魅力的风景名胜区。大金湖堪称湖山极品,素有“天下第一湖山”之美誉。浩瀚幽深的湖泊与千姿百态的丹霞奇观完美结合,阳刚与阴柔相济,豪放与婉约互补,构成了景象万千的水上丹霞奇观。天公造化,万物显灵。这里还汇聚了众多天然大佛,个个形态逼真、尽显灵趣,其间还有众多金龟、圣象、麒麟等佛家灵物相伴左右,更有“仙”“寿”等天书真迹遗落丹崖,与灵验异常的甘露寺相辅相成,世界佛教高僧无不为之惊叹。凡此种.种,为大金湖赢得四块国家级牌子——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大金湖的水面了。大金湖其实是金溪新湖的简称,金溪是闽江上游富屯溪的一大支流。1980年夏,政府在金溪的卢庵滩兴建一座装机容量十万千瓦的池潭水电站。大坝高78米,长253米,金溪水被堵截后上游形成了一个全长60余千米、湖面3400万平方米、库容8.7亿立方米的人工湖。丹山和碧水是大金湖风景区构成的两大要素。同时又有一百多处名胜古迹遍布其中,被中外游客誉为“黄金之湖”。

大家请看,屹立在我们眼前的这两座红色山岩,左边叫赤石峰,右边叫馗雷峰。两峰对峙,中间夹有一条白水渫瀑布,飞流而下。这瀑布?约20米,宽约10米,是金湖最大的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这瀑布犹如串串明亮的珠帘,似乎从天而降,我们称之为“天迹水帘”。在地质学上,天迹水帘是处在不同的地层接触面上。上层为沉积岩,相对较松软;下层为火山岩,岩性较坚硬。经水流侵蚀切割,上层较松软的岩层被剥蚀,下层较坚硬的火山岩便形成了悬崖,水流从悬崖上倾泻而下,从而形成了景色壮丽的白水潦瀑布。

现在看到的是甘露岩寺,在山门碑刻上,题有宋朝进士邹恕写的一首诗:“兰若半空中,云山第几重;瀑流千丈练,鹤宿五棵松。晓雨禅房黑,霜林木叶红;悬崖回首望,归思过前峰。”表现了甘露岩寺的建筑特色和四周的秋季景色。其中的“兰若”,就是寺庙。甘露岩寺建筑奇特。甘露岩是一个天然的内窄外敞的洞穴,?约80米,深30米。洞的上下为砾岩,中层为砂岩,寺内岩层滤净,渗出的泉水清甜甘洌如甘露,人称龙泉,寺庙因此被称为甘露岩寺。宋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了凝和尚依附岩壁建造了这座寺庙。这个洞穴上部宽30多米,下部宽却只有10多米,呈倒三角形,古人把这地理上的劣势变为建筑上的优势,以独木擎天解决岩势上宽下窄的难题。一根柱子落地,上面建起了四幢楼阁,整个重檐歇山式的层楼叠阁,包括上殿、蜃阁、观音阁、南安阁等建筑,都依靠一柱支撑,顶部无需片瓦,造型别具一格。这个寺庙的全部建筑都是木质的,用t形拱头相连接,没有用一根铁钉。

各位游客朋友,前方的“水上一线天”,是金湖景区很有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岩危壁峭,合掌双峰相互挤轧,湖水上涨浸过山腰,形成深绿色的狭长水巷,只容一只小船擦崖而过。峭壁耸立间突出的五道石棱,人称五马落槽。峭壁上长满各类花草,其中有石兰‘、吊兰和还魂草等,还有两股飞泉由上而下直泻深潭。

再往前就来到了金湖最为壮阔的水面——十里平湖。这里群山环抱,岛屿星罗棋布,水动山浮,令人心旷神怡,遐思万千!十里平湖南北长8千米,东西宽3千米,水深60多米,在这里,山水云天共一色。这十里平湖的景色,不同天气有不同的气象景观:晴天,风和日丽,波光粼粼;雨天,波涛汹涌,山色凄迷。还有山雾、日出、晚霞、星月,变幻出许多迷人的景象。无论什么时候看,这里都是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水画。

大家看正前方连绵起伏的群山,像不像一尊神态安详的水上卧佛?我们称之为“平湖卧佛”。在卧佛的头部,那座高耸的山峰又好像是一尊悠然自得、仰天大笑的千面罗汉。随着移步换景,它又变成了一只昂首曲背、目视远方的金猫,所以又称“金猫观湖”。而在湖畔那座孤立高耸的丹霞峰柱,是不是又像一位威风瘭瘭的古代将军?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红脸关公”。他像一个守护神,守护着金湖这个水上大佛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