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摘要(汇总8篇)

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摘要(汇总8篇)

ID:3642365

时间:2023-09-26 04:38:19

上传者:梦幻泡 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摘要(汇总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摘要篇一

斯里兰卡总理古纳瓦德纳在视频致辞中说,提高水稻产量对于解决粮食危机、保障粮食安全和减少贫困至关重要。中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高产水稻品种,将其推广到其他国家,这有助于这些国家实现水稻自给自足,从而实现粮食安全。

“包括莫桑比克在内的许多非洲国家受益于杂交水稻技术。”莫桑比克驻华大使古斯塔瓦说,中国通过与非洲国家共享农作物种植技术,持续助力提高非洲国家农业生产力,帮助当地民众摆脱贫困。这种援助模式注重实效,增强了农民自身的生产能力。

“中国在数十年间一直致力于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杂交水稻技术,这一做法得到全球赞誉。”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中国杂交水稻援助已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标志性项目,是真挚情谊和良好互信关系的体现。

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持续向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帮助各国加强农业能力建设。“中国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合作,成立农业示范中心,开展农业人才培训,提供大量粮食援助。”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罗照辉介绍说。

“粮食与营养安全不仅是单个国家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球性议题,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在视频致辞中说,中方在农业灌溉方面的投入和对订单农业的推动等使津方持续受益,增加了津巴布韦农业生产总产量。他表示,津方愿与中方及其他国家继续加强农业合作,进一步巩固和推进世界粮食安全。

目前,全球粮食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表示,中方将在提升国内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农业对外开放合作,推动农业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把杂交水稻国际合作作为共促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更多中国贡献。

本次论坛由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共同主办。来自约60个国家的驻华使节、中国援外相关部门负责人、国内媒体代表等170余人出席论坛。

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摘要篇二

近年来,全球粮食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全球粮食不安全状况进一步加剧。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超过30亿人无力负担健康膳食,23亿人处于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

业内专家表示,从价格的形成机制看,全球粮食供求关系总体平衡,期末库存消费比远高于18%的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此轮粮食市场动荡并非供求失衡所致,而与资本投资炒作等因素相关。

“目前,全球的粮食安全问题成因比较复杂,不单纯是由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导致减产,还因粮食金融化、能源化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等更为复杂的世界经济政治因素叠加造成。”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说。

面对风险挑战,我国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也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自力更生,用不足全球9%的土地实现了约占世界1/4的粮食产量,养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谷物自给率超过95%,不仅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而且还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我国积极推广粮食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贸易、节粮减损等技术和经验,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中国智慧。

记者了解到,自1979年开始的40多年来,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应用了粮食和饲料储藏及加工设备,大米、杂粮、茶叶、果蔬分级等农产品智能分选设备,码垛机器人、自动装车等智能装备产品,提高生产效率。中国向多个国家进行1500多项技术推广和示范,带动项目区平均增产40%至70%,超过150万户小农户从中受益。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遵守世贸组织规则,积极倡导多边、双边贸易合作,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中国方案。

例如,推动国际社会加强政策协调,从全球层面提升粮农治理能力,推动各国在粮食减损、运输、检疫、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形成合理的国际规则,促进形成公平公正的国际粮食市场秩序;努力推动履行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呼吁各国保持全球粮食贸易开放,敦促取消单边制裁,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呼吁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政策空间。

“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粮食安全风险,全球必须加强合作、协力应对。”程国强说,中国始终坚持将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首位,也致力于将这些经验分享给世界,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合作和治理。

“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中国完全有能力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我们对中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表示赞赏。我们期待中国在促进全球粮食安全和实现‘零饥饿’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在2022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线上宣传活动视频致辞中说。

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摘要篇三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_报告中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概括,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其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我们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

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我们党设立了二者的过渡期。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2021年是过渡期的第一年,脱贫地区发展基础总体仍然比较薄弱,部分脱贫农民存在返贫风险。

我们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对脱贫地区来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要接续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我们要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力度,抓紧完善和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立足现有村庄基础,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逐步使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的形势下,在新冠疫情加剧世界动荡变革的特殊时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摘要篇四

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粮食是人之根本吃饱了才有力气。听了教授们的直播可以了解的我国农业目前的情况,在我国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方面,通过种子,农艺,工程,生物等各种措施相互之间的有效配合,拓展了我国耕地利用的新天地。

章志宏教授还提到了各种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应运而生的有以下给大家举些例子:稻虾模式,稻鳝共作,稻鳅混养,稻蛙共生,稻田养鸭,稻菇轮作等多种多样的稻田产业新模式并在—年国家提出的“现代绿色农业”其中内容包括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而就是这样一个“现代绿色农业”既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又提升了我国农业产品的质量,保障了农业产品的安全和产品上的高效率。

在本次的直播课程中姜国忠教授还说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我们也要不容松懈。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生活才安。充足的粮食储备是国泰民安的基本保证,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先生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还成功研究出了“两系法杂交水稻”并创建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而这一刻起我国农业发展前景可期,在出处于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中的后半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以看得出来粮食的来之不易和背后的付出都是汗水和勤劳。

—以上则是看完由三个省教育厅与人民网所共同举办的“同上一堂课粮食安全思政大课”的观后感,希望可以激励到越来越多的社会人才进入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为国家做出贡献,新一代的青少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起珍惜粮食意识,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体会到每一位劳动者的付出和汗水。

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摘要篇五

以前我的同胞还没有这么多的时候,人类很辛苦,它们辛苦的种我们,却总是得不到好的收成,就算是得到了好的收成,也还是填不饱肚子。后来时代进步了,国家发展了,那些充满聪慧和勤劳的人类再一次的将我们种下,这次收获的时候,让他们大吃一惊,他们收获了无数的我们,而我们也让人类的生活从此变得更加幸福了。

勤劳的人类为自己带来了美好的时代,而我们也仅仅是在一代一代之中完成着自己的使命。我们本身是粮食,但我们更是这个世界上重要的一种存在。如果没有我们,我不敢相信人类现在用什么在进食,我也不敢想象,这个世界上还会不会有这么多美食。

可是现在,我们却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无视我们,轻视我们,甚至浪费我们了。我们感到很被悲痛,当人类把我们丢弃在垃圾桶,河道里,大海里的时候,我们是绝望的,因为我们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我们没有将这一份责任从生带入亡。或许有几个幸运的同胞可以通过大海,通过风,继续生存下去,可我们依旧无法完成自己的使命,原因只是,我们不再受人类的重视了。

我知道,你们的生活已经走向了更好的一个时代,但是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是维持你们生活,维持你们温饱的基础,请你们也不要忘记,每一颗我们都是劳作之人的一滴汗水啊!或许现在市场很丰富,各类粮食价值都很合适,每家每户都有的剩余,但勤俭节约这四个字是可以从古至今,绵延不绝传流下来的,所以亲爱的人们,请你们收拾起内心的那一份骄傲,用一份平稳和善良,用心的'珍爱我们吧!我们愿意为你们付出所有,但也请你们在这幸福的时代里不要将我们遗忘,不要将我们放弃!我向你们倡议,请珍惜每一颗粮食,这是一份爱,更是一份责任!

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摘要篇六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以来,抗疫情、抓春播,防夏汛、抓田管,战旱情、保浇水,各地全力夺取秋粮丰收,成果来之不易,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把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大食物观的实践要求,对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践行大食物观,首先要树立大资源观。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向森林要食物,发展木本粮油、森林食品;向草原要食物,推动草原畜牧业集约化发展;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稳定水产养殖,积极发展远洋渔业,提高渔业发展质量;向设施农业要食物,探索发展智慧农业、植物工厂,有效缓解我国农业资源的瓶颈约束。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其次要树立大农业观。坚持以粮食生产为基础,统筹粮经饲生产,推动种养加一体,农林牧渔结合,促进农业供给体系结构优化、高质高效,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第三要树立大市场观。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增强粮食和食物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全面提升粮食、肉类、蔬菜等各类食物保供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进一步从战略上提升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畅通国内国际农业食品循环,提高农业食品国际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践行大食物观,需要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粮食安全是基础,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生态安全是底线,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需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注重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食物资源开发和生产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是红线,食物来源更加多元,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坚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强化食品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要加强战略布局、突出重点环节,加快构建以粮食安全为基础、以确保食物有效供给为目标的粮食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更好树立大食物观、践行大食物观,一定能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有力支撑。

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摘要篇七

食品安全一直倍受关注,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食品。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但又总一些人,让我们担心,我们的食品是否安全,是否卫生。

最近的孔雀石绿、苏丹红等这些是已经被“消灭”了还有红心鸭蛋等还没完全被解决的。不过就算它们现在已经给解决了,可是我们还要担心“它们”还会不会在不就的将来卷土重来呢?想到这里,我就不禁想到了在幕后不断“制造”这一些危害人生安全的食品的人。于是我就发出了这样的疑惑这些人是为了什么?我想还是为了一个字——钱,钱是魔鬼得意的诱饵。因为钱,这世界上发生过多少次的谋杀、抢劫和盗窃?谁能想到这么一张张的钱币,竟是想监狱和法庭输送罪犯的“供应商”。

也就是因为了钱产生了:人工合成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和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因此,我十分的想些人明不明白,他们的“产品”危害了多少人?有许多的人因为吃了这些所谓的“卫生、安全食品”而上吐下泻乃至丢了性命的!

不过,我想,除了批评那些只知道赚钱而不顾及他们身体健康、安全的人以外,我们还要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

如:苹果过于的发亮说明苹果可能打过蜡。葡萄上的白斑过多可能就是农药使用过量。

这些说明,防御食品中人为的添加化学物质、有害物质有些是可是用肉眼或简单的方法检验出来的。

我们要关注食品安全,要为了我们的健康而努力,要为了我们的文明而努力。

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摘要篇八

电视里有则公益广告,一个小孩对着满桌的食物还不停“我要,我还要”地嚷嚷,他爹模样的男子赶紧喊来服务员大方地满足了孩子要求,然后扔下一桌剩菜走了……画外音说,中国人由于缺乏节俭意识,外出进餐都会点很多菜,吃不完又很少愿意打包,使得餐桌浪费率高达20%,粗略统计,每年浪费的粮食足够养活两亿人,其价值在1000亿元以上。

这个数字有些“亲切”。可不是嘛,前些天才听了另一组数字:我国目前仍有一亿多贫困人口,他们每天的生活费平均只有6块3毛钱。许多偏远地区的孩子,连午餐都吃不上,以至于志愿者要发起募捐3块钱的“午餐革命”。当那些面有菜色的孩子心满意足地吞吃着“爱心午餐”的时候,我们心里真有些不是滋味。而另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是,许多人却在因为吃得太多而拼命消化,为营养过剩发着愁。后者自然不在乎桌上堆着的食物,更不会在乎潲水缸中的剩菜剩饭。

咱中国人在吃饭方面已经吃成了闻名天下的饮食文化,这本不是什么坏事,化庸常为神奇能把吃饭吃成文化,也是值得自豪一下的。我们尝说民以食为天,所以吃饭的事情如何重视都不过分。可惜的是,咱中国人从古至今,吃饱和吃不饱的时候几乎总是交织在一起,而且吃不饱的记忆更加刻骨铭心。大约是吃饱不一定记得,饥饿的感觉才驱之不散吧。饥饿的记忆如此深刻,原因是在几千年的历史的长河中,常常见到“饿殍遍地”、“人相食”之类的极端字眼,饱食终日的时候并不多而且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到了我们这代人,饥饿记忆当然有,但比起我们前一代人已经少多了。听到过父兄那些人关于“自然灾害”年代的回忆,那些事现在人听起来仿佛天方夜谭了,可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但我们这代人的温饱不成其为问题的时间似乎并不很长,三十年来时间吧,所以很多人不应该彻底忘记饥饿。现在许多人吃饱已经不是问题,所以很容易就忘了饥饿时难受的感觉。据说现在正由温饱向小康社会转型,可正如前述资料所说的那样,一亿多贫困人口的存在,绝对数字相当庞大,他们的温饱问题依然突出。

这些道理许多人都明白,然而到了特定场合就不起作用了,如果说公款吃喝浪费不心疼的话,就算是自己掏腰包的人一上餐桌好像也不太注重节俭了,似乎盘子中剩些菜饭才显得有面子。很多人下馆子都像是最后晚餐,一副明天就不过了的样子,请人吃饭吃不吃得完尚在其次,重要的是必须要有面子。有面子的主要表现就是桌子上食物的多少,吃不完又很少有人主动打包,因为那是十分没面子的事情。只是这“面子”的成本着实高了点,能够养活两亿人口的粮食就白白扔掉了。不错,我国粮食每年都在增产,而且幅度还比较大,但产量再大也有限度,相对于需求而言,粮食永远是个稀缺品,再多也经不住无度浪费。

粮食最大的功用当然是“口粮”,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必要保证,如果有一天缺少了粮食,哪怕钱再多,经济再发达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人既不可以拿钱来填饱肚子,也不可以将所谓经济当大饼啃。小时候受过很多“粒粒皆辛苦”教育,这种教育有时候还比较吓人,我奶奶就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人一生粮食是由定量的,吃完了或者糟蹋完了,人的寿命也就终止了。浪费粮食是罪过,就算偷着糟蹋,“雷公老子”也要发怒……这种说法具有迷信色彩,大概只是吓唬小孩子的,可不能说没有作用,它至少让我对粮食有了敬畏,不敢轻易浪费之。因为浪费的不仅仅是粮食,而是糟蹋自己的寿命,何况雷公还要干预。迷信吗?还真不见得。

如若一个社会浪费粮食成为习惯,人貌似有了面子,但全社会的面子会越来越难看,越来越狰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