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蚂蚁做操的教学反思 蚂蚁做操教学反思(实用5篇)

二年级蚂蚁做操的教学反思 蚂蚁做操教学反思(实用5篇)

ID:3647139

时间:2023-09-26 05:46:36

上传者:琉璃 二年级蚂蚁做操的教学反思 蚂蚁做操教学反思(实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蚂蚁做操的教学反思篇一

《蚂蚁做操》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在学习《蚂蚁做操》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以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的基础。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乘法。与加减法竖式不同的是: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乘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有意识注意,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学习的养成教育。由谜语引出蚂蚁做操图后,让学生在图中发现数学信息,再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首先采用在点子图上圈一圈,让学生动手操作,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算法与算理。为下一步的竖式计算做铺垫。学生动手圈一圈,尝试独立解答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计算过程。

问:你是怎么圈的?

生1:10个一圈,圈了4次,4个10,也就是40,剩下的4个2也就是8,所以有48只小蚂蚁。

生2: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6×4=24,两份24+24=48;

生3:每6个为一份,分成了8份6×8=48;

生4:把12分成10和2,一部分用有4个10,4×10=40,一部分用2×4=8,两部分合起来40+8=48。师追问:一共有48只蚂蚁,那除了用圈一圈、数一数的方法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来计算小蚂蚁的只数?可不可以尝试下用竖式来完成呢?小组探究讨论。

生5:我是用表格法完成的。

生6:我是用列竖式法完成的。

思考: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算的过程是怎样的?算的过程要注意什么?并说一说每一步的含义。学生根据自己的书写顺序回答。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要对其,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乘到哪一位,所得的积就和哪一位对齐。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竖式的.方法。

二年级蚂蚁做操的教学反思篇二

《蚂蚁做操》这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的起始课,本节课之所以创设“蚂蚁做操”童话情境,不仅仅因为有趣,更重要的是从这个童话情境可以很自然的抽象出点子图,并用点子图回顾乘法直观运算的各种算法(借助点子图、表格)及算理,为引入乘法的竖式笔算打下坚实基础。本节课的研究主题是数学课堂如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算理,更好地掌握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在教学时,我把新旧知识密切联系起来,把抽象的语言与直观的点子图结合起来,在数的问题与形的问题之间相互转换,使数的问题图形化,形的问题数字化。数形结合的过程,使学生看到算式联想到图形,看到图形联想到算式,这样能更加有效地理解算理,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把本节课算理的渗透和算法的教学分成三个层次来实施。

第三个层次,是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一共设计了两个练习。

第一个练习是结合点子图来理解乘法竖式,强化深入理解。

第二个练习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为本节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肯定了大多数学生的表现,所以本节课师生配合相当好,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也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在沟通三者之间的联系之后,没有进一步总结乘法竖式、点子图和列表法三者的区别和共通之处,使得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蚂蚁做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二年级蚂蚁做操的教学反思篇三

《蚂蚁做操》这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的起始课,本节课之所以创设“蚂蚁做操”童话情境,不仅仅因为有趣,更重要的是从这个童话情境可以很自然的抽象出点子图,并用点子图回顾乘法直观运算的'各种算法(借助点子图、表格)及算理,为引入乘法的竖式笔算打下坚实基础。本节课的研究主题是数学课堂如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算理,更好地掌握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在教学时,我把新旧知识密切联系起来,把抽象的语言与直观的点子图结合起来,在数的问题与形的问题之间相互转换,使数的问题图形化,形的问题数字化。数形结合的过程,使学生看到算式联想到图形,看到图形联想到算式,这样能更加有效地理解算理,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把本节课算理的渗透和算法的教学分成三个层次来实施。

第三个层次,是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一共设计了两个练习。

第一个练习是结合点子图来理解乘法竖式,强化深入理解。

第二个练习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为本节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肯定了大多数学生的表现,所以本节课师生配合相当好,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也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在沟通三者之间的联系之后,没有进一步总结乘法竖式、点子图和列表法三者的区别和共通之处,使得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年级蚂蚁做操的教学反思篇四

《蚂蚁做操》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在学习《蚂蚁做操》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以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的基础。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乘法。与加减法竖式不同的是: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乘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有意识注意,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学习的养成教育。由谜语引出蚂蚁做操图后,让学生在图中发现数学信息,再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首先采用在点子图上圈一圈,让学生动手操作,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算法与算理。为下一步的竖式计算做铺垫。学生动手圈一圈,尝试独立解答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计算过程。

问:你是怎么圈的?

生1:10个一圈,圈了4次,4个10,也就是40,剩下的4个2也就是8,所以有48只小蚂蚁。

生2: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6×4=24,两份24+24=48;

生3:每6个为一份,分成了8份6×8=48;

生4:把12分成10和2,一部分用有4个10,4×10=40,一部分用2×4=8,两部分合起来40+8=48。师追问:一共有48只蚂蚁,那除了用圈一圈、数一数的方法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来计算小蚂蚁的只数?可不可以尝试下用竖式来完成呢?小组探究讨论。

生5:我是用表格法完成的。

生6:我是用列竖式法完成的。

思考: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算的过程是怎样的?算的过程要注意什么?并说一说每一步的含义。学生根据自己的书写顺序回答。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要对其,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乘到哪一位,所得的积就和哪一位对齐。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竖式的方法。

二年级蚂蚁做操的教学反思篇五

《蚂蚁做操》这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的'起始课,本节课之所以创设“蚂蚁做操”童话情境,不仅仅因为有趣,更重要的是从这个童话情境可以很自然的抽象出点子图,并用点子图回顾乘法直观运算的各种算法(借助点子图、表格)及算理,为引入乘法的竖式笔算打下坚实基础。本节课的研究主题是数学课堂如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算理,更好地掌握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在教学时,我把新旧知识密切联系起来,把抽象的语言与直观的点子图结合起来,在数的问题与形的问题之间相互转换,使数的问题图形化,形的问题数字化。数形结合的过程,使学生看到算式联想到图形,看到图形联想到算式,这样能更加有效地理解算理,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把本节课算理的渗透和算法的教学分成三个层次来实施。

第三个层次,是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一共设计了两个练习。

第一个练习是结合点子图来理解乘法竖式,强化深入理解。

第二个练习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为本节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肯定了大多数学生的表现,所以本节课师生配合相当好,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也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在沟通三者之间的联系之后,没有进一步总结乘法竖式、点子图和列表法三者的区别和共通之处,使得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