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园林讲座心得体会 园林竞赛心得体会(大全7篇)

最新园林讲座心得体会 园林竞赛心得体会(大全7篇)

ID:3648691

时间:2023-09-26 06:09:39

上传者:雁落霞 最新园林讲座心得体会 园林竞赛心得体会(大全7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经历、学习或思考的总结和感悟。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园林讲座心得体会篇一

第一段:引入园林竞赛的背景和重要性(200字)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快,人们对于城市绿化和园林设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园林竞赛作为一种评选优秀园林设计与营造作品的方式,在提升城市品质和美学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位热爱园林设计的学生,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一次园林竞赛,并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次参赛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园林竞赛的意义与价值,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第二段:园林竞赛的准备工作和心得(200字)

参加园林竞赛,需要提前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对竞赛规则和评审标准进行详细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方案的规划与创作。其次,要主动寻找团队合作,学会协同与沟通,以提高整体实力。在我的参赛经历中,我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了自身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从与队友们的互助中也收获了友谊与成长。

第三段:园林竞赛中的艺术创作与实际应用相结合(200字)

园林竞赛要求我们在设计中兼顾艺术性和实用性。艺术创作是为了赋予空间以美感与灵性,而实用性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在我的参赛经历中,我学会了将艺术创作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考虑周围环境、人文特点和自然条件等因素,使设计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现实生活中。这种创作理念,使得我的设计作品在竞赛中得到了认可,也为我今后的园林设计之路提供了指引。

第四段:园林竞赛的经验和启示(200字)

园林竞赛不仅是一次对设计能力的考验,也是一次对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挑战。在这次竞赛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但通过钻研和不断的实践与反思,我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作为一名园林设计师,我们需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对美的追求,同时要有勇于创新和接受挑战的精神。这次竞赛不仅为我展示了自身的潜力和可能性,也增强了我信心和对未来的渴望。

第五段:园林竞赛的意义与重要性(200字)

园林竞赛不仅仅是一种比赛,更是一种推动园林设计进步的平台。通过竞赛,可以促进园林设计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园林设计教育的发展。同时,园林竞赛也可以激发公众对于园林设计的关注和热情,提高城市居民的环境美学素养。在未来,我将继续参加各类园林竞赛,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设计与创作能力,为美丽的城市添砖加瓦。

总结:园林竞赛作为一种展示和提升园林设计师才华的平台, 在推动城市绿化和提升居住品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参赛,我们不仅可以锻炼自身的设计能力,也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园林竞赛不仅是一场赛跑,更是一次成长和进步的机会。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参赛的机会,努力学习与成长,并为美丽和宜居的城市做出自己的贡献。

园林讲座心得体会篇二

其迅速整改;对公园绿地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制订了管护标准和考核细则,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将日常管养全面推向市场,实行公开招标,竞争承包。目前苏州新区、常熟、张家港均无政府部门所属的园林绿化养护队伍,管理人员大幅度减少,苏州新区从事绿化行政管理的仅两人。由于各项制度完善落实到位,不仅提高了管养水平,也大大降低了政府财政支出。

苏州地区园林城市建设的经验启示我们,园林绿化建设管理要上水平,只有从创新机制,理顺体制,完善管理,提高品位等方面入手。要创出能充分体现自身特色的园林城市,我们认为,我市创园工作应着重在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浓郁氛围。

二、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营造山水园林城市特色。围绕溧阳多山、多水、多森林,山水相依的特色,做足山水特色文章。首先是凸现天目湖山水资源特色,大力推进天目湖自然山水旅游园林建设,让其成为都市后花园中的盆景;其次是加快启动燕山风景区和西郊风景区建设,建成市民近郊休闲乐园,融山在城中,园在城中,绿在城中;第三是加快实施湾溪河沿线绿化景观带建设,形成城区南北向绿化轴线;第四是严格控制城区三块契形绿地,为远期园林绿化建设大发展创造条件;第五是逐步实施沿宁杭高速公路、104国道、芜太运河和s239线两侧绿化防护林带,形成市区东西向四条绿色走廊。

面采用公开招标形式,全面实行绿化管养市场化;再则是制订严密的管养监督制度,实行政府监督、部门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提高管理水平。

园林讲座心得体会篇三

苏州园林是中国江苏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吴王阖闾时期,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在苏州园林短暂的实习结束,为此作一实习总结报告,下面是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短短的九天实习很快就在火车的汽笛声中结束了,满载着大家的欢快和丰收的喜悦步入正轨——开始了新的学习。很显然这次实习是轻松的快乐的,但我们没有因为轻松和快乐而乐不思学,实习的结果还是硕果累累的,我们见识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见到了美丽的西湖,我们体会了麻雀虽小五味俱全的苏州园林,更有现代化的大都市上海留给我们的震撼,并身临其境的体验了一番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活。当然还有博物馆带给我们的深思。令我们耳目一新,意犹未尽。当然作为学习室内设计的一群人,实习的目的和实习后留给我们的任务才是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回味分析一下两类几乎完全不同性质的建筑环境特色,以及博物馆展厅设计的技巧和方法,这也是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有效阅历和实践内容,从中去领略实习带给我们知识和经验。

从苏州园林说起。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 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 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 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 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这么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这种建筑 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苏州地处水乡,湖沟塘堰星罗棋布,极利因水就势造园,附近又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珑精巧的假山,可谓得天独厚;苏州地区历代百业兴旺,官富民殷,完全有条件追求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加之苏州民风历来崇尚艺术,追求完美,千古传承,长盛不衰,无论是乡野民居,还是官衙贾第,其设计建造皆一丝不苟,独运匠心。这些基本因素大大促进了苏州园林的发展。据地方志 记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产生于苏州园林的鼎盛时期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民族特色和水平。它们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这四座园林占地面积不广,但巧妙地运用了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 、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模拟自然风光,创造了“城市山林”、“居闹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间。它们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 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在美化居住环境,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为一体等方面达到了历史的高度,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园林讲座心得体会篇四

在中国,园林被分为三大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园林实习日志。中国园林有许多技巧,比如借景、障景等等,不过它们都由四个基本因素组成,这四个因素是水、植物、建筑和假山。大多数的私家花园是在江南,就是因为这里多水源和适宜做假山的石。回想此次实习的收获虽然是点滴零散的,但汇集起来还是颇丰的,这也需要我们善于思考,举一反三。美中不足之处在于时间紧,又正值旅游旺季,游客颇多。

一.金陵第一园----瞻园

我们一部分同学从青岛和老师一起出发,首站南京,经过漫长的旅行终于在凌晨到达六朝古都----金陵,我们顾不上身体的劳累先行参观瞻园。瞻园原系明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王府之西囿,“堂宇阔深,园沼秀异”,尤以湖石著称,素有“金陵第一园”的美誉,清代与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等并称为”江南五大名园”。

瞻园作为江南名园,风景优美,布局合理,范文《园林实习日志》。整座园林既有人文景观,又有自然景观,游人到此,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瞻园分为两大游赏区,东面为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共分五个馆。南、北、西三面为假山,主体建筑静妙堂把园林分成南面小北面大的两个空间,成功地弥补了南北空间狭长的缺陷。山、水、石是瞻园的主景。进入园内,首先看到庭园中玉立着一块太湖石,就是仙人峰。这里有漏窗作框景,从这里看亮处,恰似一幅山水画卷,十分巧妙。仙人峰是瞻园名石的代表,瞻园的奇石还有绮云峰、友松石、步石、炸石等,为江南园林山石之珍品,有些还是宋徽宗花石纲遗物。

瞻园的山分为南石山和北石山两组,全系假山堆叠而成,但堆造之精,面积之大,确是巧夺天工。有人说瞻园是著名的假山园,全园面积仅8亩,假山就占3.7亩。瞻园给我印象深刻之处是南面水池和假山的精妙结合,假山设置巧妙,其上遍植植物,让人心旷神怡。南石山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气势雄浑,紧贴住水面。进人假山内,偶尔通过孔洞看到外面的景色映入眼帘,造成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山水景观。山上的植物让这座假山透出了勃勃生机,衬托了南石山秀丽多姿的特色。静妙堂是全园的中心,是一座面临水池的鸳鸯厅,它将全园分成南北两大空间,并置有南北两大水池。南水池紧接静妙堂南沿,靠近建筑一面大而南端收小。在静妙堂西侧,有一条清溪沟通了南北两大水池,使南北两个格调鲜明的空间有聚有分,相互联系。

瞻园是此次实习的第一站,也是参观园林的第一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二.拙政园

拙政园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亦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始建于明正德四年。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园景典雅秀美,充分体现了其作为明代园林的朴素旷远和返朴归真。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其精华所在,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都临水而建,有的亭榭直接从水中建起,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所占面积很大,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游鱼在荷叶间嬉戏,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倚玉轩西面有一泓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西部原为“补园”,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厅内陈设考究。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卅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西部其它建筑还有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等。

园林讲座心得体会篇五

园林是我们日常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宣扬环保意识和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因此,深入了解园林的发展状况和现状,对于我们理解城市的历史和未来,提升对园林建设和管理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近日,进行了一次园林调研,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调研过程

首先,我们选择了舒适的天气条件,并确保了出行的时间和方式。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集中注意力于观察园林内的各种细节,包括植物布置、地面材料、照明等等。我们也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了解了人们对于园林的使用和需求,以及他们对园林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此外,我们还参观了一些城市的标志性景点,例如公园、广场、绿道等,以期更好的了解园林在城市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三段:园林建设和管理实践

在大量观察和调查之后,我们发现,园林建设和管理的实践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具有实际价值和实际操作性的建设方案和管理方法才能真正使园林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美好场所。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关注采用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材料和技术,结合当地自然特点和文化背景进行景观设计,探索更加科学和高效的管理模式等。

第四段:聚焦人文因素

除了园林建设和管理的实践,我们还应该重视园林的人文因素。园林应当具有人文情怀,才能让人们真正感受到它所传递的文化价值。因此,我们可以关注城市文化的融入和传承,在园林内体现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的结合,让人们不仅仅是赏心悦目,更能够从中汲取思想和灵感。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人性化的服务和管理,提供更舒适的休息区和活动空间等,真正增强园林与人的亲密关系。

第五段:结尾

总之,园林调研展现了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彰显了它在人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应该把握机会,始终关注园林建设和管理的实际需求和实际操作方法,突出人文特色,让园林成为人们心灵的净土。

园林讲座心得体会篇六

近日,我参加了一场关于园林论坛的讨论会议,这场会议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在接下来的几段中,将分享我的体验和心得。

第二段:心得体会

在论坛中,我们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和看法,这些看法涉及都是园林设计中的不同方面,如绿化、景观和生态环保。园林设计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创意,人们在沟通中发现了共同的问题和挑战,共同探讨了解决方案。这种开放、交流的态度让我非常受益。

第三段:关于学习的价值

在这个论坛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即使我们拥有多年的园林设计经验,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个行业在不断变化,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我们需要学习新的技能和思维方式,以保证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创新和合理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地寻求最佳的方法、最好的设计方案,以使我们的工作更加优秀。

第四段:实践的重要性

除了学习、探讨和交流,实践也是园林设计成功的关键。我们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技能,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我们所学的理论和技术。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并取得实际的成果,这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反思、优化和完善,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第五段:总结

通过这次园林论坛的学习和交流,我意识到一个园林设计师不仅需要优秀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而且需要具备宽广的视野和深刻的洞见。我们需要探索、拓宽自己的思路,不断学习和提高,以创造最优秀的设计成果。同时,这次论坛也让我意识到,只有充分发挥团队讨论和合作的优势,我们才能真正得到成功。

园林讲座心得体会篇七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距离园林工程竣工验收只剩下短短的数天时间。一年多前,当我第一次走进惠阳陈江园林工贸公司,开始接受公司及项目部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培训的时候,原以为园林施工只是种种花、除除草、浇浇水、施施肥那么简单,但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园林艺术,更重要的是让我知道园林施工的整个过程还包含着这么多的工作内容和程序。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工程开工前,首先要求先熟悉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明确施工任务,并到现场实地勘察,了解现场情况,同时对现场所需材料和材料来源地进行调查和落实。

为确保能按期完成工程,尽早地制定合理有效的施工计划和必要的施工措施,并报请监理单位批准,以确保工程如期完成。

此外,在施工之前还必须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对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认真学习和熟悉,以利于正确指导施工。

二、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1.当前园林施工中,常常遇到交叉作业的情况,前一种施工对后一种施工有干扰,为避免出现相互推诿,施工效率低下,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因此,在施工前做好各项工作的计划和安排,并进行充分协调。

2.施工任务单的下达,必须以施工计划和施工设计图纸为依据,将工程的名称、部位、各工作项目的单位工程量、完成工程量、劳动量、所需各种材料、机具的数量、施工期限等,一一地写在任务单上,由各班组长签字,交有关人员审批,审批通过后,才能进行施工。

3.土方工程施工时,应严格按放坡要求施工,以免引起塌方,危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在施工当中随时注意土壤的含水率,当土壤含水率过大,超过30%时,必须进行翻挖晾晒,当含水率小于7%时,才能填土。

4.在植物配置上,要遵循“适地适植物”原则,使各类植物在其适生的条件下,充分展现其园林艺术景观。在植物造景上,注重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并讲求“四季有花开,有常绿”的造景手法,使所配置的植物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并充分体现其园林艺术景观。

5.施工中的安全生产,要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三、园林施工的后期养护工作

园林工程施工后的养护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三分栽,七分养”就是这个道理,严格规范的养护管理,能将优质植物、材料性能的优良品质充分表现出来,提高园林工程的景观效果。

养护工作必须围绕“树(植物)荫、防日晒、防雨淋、保成形、保绿住”等几个方面来具体实施。

因此,园林工程的施工和养护有机结合,才能使园林作品展现出更加美丽迷人的景观效果。

通过园林工程部各专业工程师的讲解,让我懂得了许多园林方面的知识,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听取意见,团结同事,齐心协力,按要求完成各项任务,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