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演讲稿(实用5篇)

二十四节气演讲稿(实用5篇)

ID:3649244

时间:2023-09-26 06:17:18

上传者:文轩 二十四节气演讲稿(实用5篇)

演讲,首先要了解听众,注意听众的组成,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们的观点、态度、希望和要求。掌握这些以后,就可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来吸引听众,说服听众,取得好的效果。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演讲稿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演讲稿模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十四节气演讲稿篇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接近年底,各种东西方节日纷纷到来。

今天是阳历12月22日,也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它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传统节日,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早在周代,我们的祖先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了。

冬至这天,夜最长,昼最短,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最寒冷的阶段,相信这几天有关全国各地气温骤降的新闻报道,大家都有所关注;而在我们安庆,每年严寒天气的代表——下霜,其时间也往往在冬至前后。

既然冬至意味着难熬的严冬的.到来,人们为何又要大加庆祝呢?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东西方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惊人一致的智慧。在西方,诗人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东方,老子说——物极必反,哀极必兴,否极泰来。是啊,人生的拐点往往在最低点开始攀升,只要我们牢记最可宝贵的希望,就如过了夜最长,昼最短的冬至,尽管气温日降,但毕竟昼渐长,夜渐短,终将春回大地。圣诞节本是个洋节日,这些年在中国也大为流行,圣诞未至,圣诞的味道已早早在众多商家蔓延开来。也不追崇圣诞节,但我尊重圣诞节的庆典,因为耶稣是西方文化中悲天悯人情怀的代表,就如东方的孔子,印度的佛陀。相信不少同学已经发现,经典文学名著中,最为伟大动人的情怀就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如屈原之于《离骚》,司马迁之于《史记》,曹雪芹之于《红楼梦》,雨果之于《巴黎圣母院》,托尔斯泰之于《安娜·卡列宁娜》,乃至现代的鲁迅、沈从文等众多大师巨著莫不如是。

有人说,人生来就是要受苦的,你看,人脸上的两道眉毛是“草字头”,眼睛、鼻梁构成个“十”字,下面再加上一个“口”,那不就是个“苦”字吗?所以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但有些人离开这个世界时,他们为世界减少了痛苦:有的人为世界减少了水灾,如上古的大禹;有的人为世界消除了狂犬病,如法国的巴斯德;有的人为世界减少了饥饿,如当代的袁隆平······身处苦难,心忧世人,这份悲悯情怀是值得我们深思与尊敬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不管是传统节日,还是洋节日,都可以用宽广的胸怀去面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二十四节气演讲稿篇二

大家好!

那时的我是名副其实的“枇杷大王”,最喜吃枇杷,常常一口气可以吃上一大盘。于是,爷爷从后院的鸭棚旁开辟了一块土地,种上了一株枇杷树,并围上了竹篱笆,平时细心浇灌、百般爱护。

“什么时候我可以吃上枇杷呀!”每当站在和我齐肩高的小树边追问爷爷的时候,他总是乐呵呵地看着我说:“等到小满的时候就可以了!”于是我天天盼望小满的到来,因为小满到了,枇杷就熟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一年又一年……枇杷树越长越高了,仿佛从二楼一伸手就能抚摸到它的枝叶;它长出新叶子了,新叶比老叶的颜色淡很多,细细的绒毛顺滑细腻,不像老叶那般粗糙;它开花了,淡黄色的花儿,一簇挨着一簇,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终于它结果了,我焦急地等待着它的果子,快点长大,快点变黄。

5月的一个周末,爷爷打来电话说,枇杷熟了。放下电话,我满脑子都是那黄澄澄的大枇杷,它们个个绽放笑容等我采摘。可当我兴冲冲赶到,眼前的场景却让我大失所望,一个个青涩的小果子,外表皮上布满了黑色的斑斑点点。摘了一个,尝了一口,酸酸涩涩的,真是不好吃,我失望地对爷爷说,这个枇杷,既不好看又不好吃,跟我吃过的白枇杷差远了。爷爷笑了笑,没说什么。

为什么只有小满没有大满,那是因为古人认为做事不求太过完美,适可而止,才会知足常乐。因为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事情一旦到达顶峰,就会开始走下坡了,因此人们认为小满才是最幸福的。

谢谢大家!

二十四节气演讲稿篇三

亲爱的老师、小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本周二是什么节日吗?(冬至)对,是冬至。冬至是我国农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是我们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说明人们过冬至比过年还重视,我们北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饺子的习俗。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原为医官,告老还乡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见南阳的乡亲受冻饿之苦,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于是他就叫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捏成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驱寒矫耳汤"施舍给乡亲吃。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救人,每逢冬至人们便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吃,后人也叫"娇耳"为"饺子"或"扁食"。南阳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这就是冬至要吃饺子的由来。

另外,现在的天气忽冷忽热,小朋友们要注意随时增减衣物,多进行体育锻炼,多喝水,要勤洗手,预防冬季传染病。最后祝老师和小朋友们冬至安康。谢谢大家!

二十四节气演讲稿篇四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再过两天就是冬至了。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一年的到来。如今过了2500多年,在这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冬至仍散发着不可抗拒的魅力。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冬至和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被保留到现在。可以说,每一个佳节都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都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体现。

冬至过后,各地都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所以冬至,还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机。冬季来临,很多同学惧怕寒冷,不愿意活动,岂不知,冬季更是锻炼身体的大好时光,冬季在室外进行锻炼,身体经常受到寒冷的刺激,可以增强人体对感冒、气管炎等冬季常见疾病的抵抗力;冬季在室外接受阳光的照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但能促进人体的造血机能,对防贫和预治疗血有积极作用,还能促进身体对钙、磷的吸收,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另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死人体皮肤、衣服上的病毒和病菌,对人体有消毒作用。同学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冬季锻炼不但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成长,在提高学习效率,锻炼意志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冬至到了,我们又长大一岁,让我们静静地感受这即将到来的冬至的气息!让我们醉心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谨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最后祝老师们、同学们身体健康、开心快乐!

谢谢大家!

二十四节气演讲稿篇五

大家好!

最是一年夏至长,在二十四节气里,我最喜欢的节气是夏至,一年到头我都在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夏天快快来到我们的身边。

知了也睡了,安心地睡了,在我心里面,宁静的夏天。这是我在夏天里最喜欢的一首歌《宁夏》。六月,带给人们是无限的惊喜和欢乐。雨点落在脸上,冲去了人们的烦恼与忧愁;雨点落在马路上,绽开了一多多可爱的.小水花。我感受着雨滴与肌肤相撞的亲切温暖的同时感受着心情释放后的舒畅。

湖面上大片的荷花开出了粉红、白色的花朵,有的还是一个个含苞未放的花蕾,饱胀的马上就要破裂似的;有的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躲在荷叶姐姐的身后,不愿抬头;有的刚刚才从荷叶中探出整个小脑袋,含笑怒放。还有的高出了波光粼粼的水面,好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还有的才冒出半个脑袋,就有一只蜻蜓立在头上,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啊!

青蛙在池塘欢快地吃着虫子。瞧,有一只苍蝇从青蛙面前飞过,青蛙看见了,就用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把苍蝇给消灭掉了。青蛙真是我们的好帮手啊!

我爱夏天,夏天是一个好伙伴,是一个好朋友!

谢谢大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