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和小树教案设计意图 拥抱大树教学反思(优秀7篇)

大树和小树教案设计意图 拥抱大树教学反思(优秀7篇)

ID:3655849

时间:2023-09-26 07:51:26

上传者:LZ文人 大树和小树教案设计意图 拥抱大树教学反思(优秀7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树和小树教案设计意图篇一

一、课堂中要为预习的检查留出时间。

进入到第二单元的学习,单元短语的学习让师生都再次体验到了预习对于课堂学习的重要性。预习不是一般能够以出面形式表现的的作业,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预习是一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自学技能呢?课的一开始,预习的检查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教师要意识到预习的检查不仅仅停留于字音词义,对于文本内容的了解也需要学生投入时间。

因此在执教《拥抱大树》的一开始引导学生在弄明白故事牵涉到的人物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整的概括事情主要内容。以此把信息传递给学生——磨刀不误砍柴工,预习是学习的完整过程之一。

二、学生文本信息能力的训练。

中年级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时期,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此为训练点,设计了多次语言实践训练环节。其中有两次设计较为成功:一次为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叙述,一次为“特别方案”的叙述。因为有清晰的板书,所以学生都能借助这些关键词语把丹尼尔拥抱大树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说得很清楚;因为事先有主要信息的提取,所以学生能有条理地将“特别方案”的主要内容说完整。这样,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还提高了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质疑问难不应该明知故问。

本课的学习中,感到比较成功的还有对于学生质疑问难意识的引导。当学生在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之际,帮助学生关注故事中呈现的矛盾之处,要求学生当场说出内心的疑惑,学生的交流让我感觉到了他们的确在学习中思维敏捷:“既然大树无法与人类交流,有必要要丹尼尔向它道歉?把自行车锁在树上是一种虐待行为吗?丹尼尔又没有用一种残忍的手段对待它,高达一千美元的处罚是否太严重了?”这一个疑惑能够表现出学生对于文本的主旨体验非常向往。

这时有一位学生的疑惑让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质疑问难不应该明知故问。她这样问道:绿化管理局要求丹尼尔以怎样的方式表示道歉?因为这个问题在先前的整体感知环节已经解决了,此时的提问就是明知故问,不值得探究。

大树和小树教案设计意图篇二

《大树医生》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因此所选用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课伊始,依据单元学习目标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为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出示学习要求,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讨论,对主要内容进行选择。而在学生甄别、选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前几篇课文中学到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几个要点,能从课文的重点部分、篇幅长短、甚至课题等角度出发,准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从而学会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主旨。在学习过程中,又引导学生静心默读课文重点语段,感受大树医生医术精湛、热爱树木,并再次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因为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因此,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能认真阅读,积极讨论,并能从字里行间去理解、感悟大树医生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紧扣语言训练点,扎实有效训练。

首先,以表格形式,训练学生语言概括能力。概括要做到准确、简练、全面。第二个空格处,引导学生找到相关语句,然后进行简要概括。第三个空格处,引导学生找到相关语段后,注意再联系上文,将内容概括得全面些、周到些,当然,还要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即能用上“先……再……然后……最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承接词,将语言概括得清楚、明了。第四个空格处,引导学生依据书中提供的信息,进行规范、正确表达即可,不拘泥于答案的`唯一性。

其次,以填空形式,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表达要做到规范、流畅、内容丰富。因此,将课文语言理解积累、及时内化进行表达,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为此,我将大树医生与孩子们救治一棵中国古树为内容,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因为有了先前较为扎实有效的学习,学生的表达水到渠成,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大树和小树教案设计意图篇三

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我给二年级小朋友学唱并表演《大树妈妈》。临上课前,我认真地看了一遍备课方案,并欣赏了一遍歌曲录音,又视唱了一遍歌曲,发现歌词横着唱和竖着唱都可以,语意都通;从旋律进行来分析,这两种演唱它的旋律进行也都是可以的。

这正是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好时机!开始上课了,当我完成基础训练,导入《大树妈妈》一歌时,我故意让孩子们先集体朗读歌词,我想看看孩子们的第一反映,果然不出所料,他们非常“顺理成章”地按竖的编印顺序朗读,于是,在学生基本能唱歌曲的时候,我请学生欣赏歌曲录音,然后听磁带,发现磁带唱的跟我们不一样,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谁的演唱更好听,同学们都说歌词是按竖着唱的好听,旋律是按横着唱的好听。根据学生的要求,我就让他们按自己喜欢的'顺序演唱。

我是这样做的:当我让小朋友们说说对大树妈妈的印象时,他们有的说她是天下最好的妈妈;有的说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还有的说她太伟大了,用自己的身体为燕子遮风挡雨她自己却浑身湿透了,她一定很冷。我听着孩子们各抒己见,我发现他们真的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并知道关心别人心疼人了,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抒情地演唱。

大树和小树教案设计意图篇四

我以找春天为话题让孩子展开讨论,引导他们说一说在美丽的春天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孩子们积极地说:“花开了、草绿了、大地上的冰雪融化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我顺势说:“燕子们飞了那么长时间它们很累了,于是大树妈妈张开了它的宽大的手做成了一个摇篮让小燕子们进来休息。”由此引发孩子对大树妈妈的无限想象。并配上《大树妈妈》的伴奏音乐给小朋友们讲了有关《大树妈妈》的故事,小朋友们听得很认真,都沉浸在这首歌曲的意境里了!

当我让小朋友们说说对大树妈的印象时,他们有的说她是最好的妈妈;有的说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妈妈;用自己的身体为小鸟遮挡风雨……我听着孩子们各抒己见,我发现他们已经从歌曲中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并知道关心别人,从而为孩子们能够抒情地演唱这首《大树妈妈》做了情感经验铺垫。

这次活动,通过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活动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孩子们感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觉主动的感受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开拓了孩子们思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大树和小树教案设计意图篇五

本次参加了市、区教学公开实践课,虽然两堂课的备课思路不尽相同,一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在于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课本剧台词,另一堂则指导学生以第一人称改写课文,把作为旁观者的自己在现场听到的写具体,但用的教材都是本学期第二单元中的课文《拥抱大树》,都是从写作的角度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这样的课对我来说实在是挑战,我的课堂教学策略要随时跟着学生的现场反应进行调整。因此,课前对教材的解读,把握,对学生在上课时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的预设尤为重要。

公开课上,学生根据剧情为丹尼尔设计独白时,果然简单地这样写道:好吧,我确实违反了国家有关绿化和保护树木的法律,我应该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于是,我及时将准备好的这两个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进行了讨论。他们在讨论中感受到了丹尼尔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他为自己承担责任的决心,他要用自己的诚意换回自己的自尊。课堂上学生对人物的.理解逐渐走向深层次,更好地把握了文章主旨,独白设计则更精彩,到位。

然而,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与教师备课思路完全不一致的生成性问题,面对这样突发的,毫无准备的情况出现,我们教师是简单地制止,粗暴地打断或用一些理由加以否定,还是顺势而导,组织学生作进一步的讨论?我想,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因势利导,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试教时,在指导想象围观者看到一个壮汉正在拥抱大树,大家会说些什么时,学生开始基本上是顺着我的备课思路来讨论的,他们都认为不知情的围观者首先会产生疑问:那人是谁?他为什么拥抱大树?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又会议论纷纷,赞扬丹尼尔的知错就改,称赞绿化管理局的严于执法,善于执法,夸赞那位写信的绅士有很强的环保意识。这时,有个男生大声说:围观者也会嘲笑那位壮汉,多傻啊,大庭广众之下去拥抱大树。听了那位男生的发言,有些同学忍不住也点头赞同。当时,我真想打断他们,提醒他们本文的主旨在于通过这样一件事警醒大家自觉爱护绿化,保护大自然,而如此的嘲笑与全文的主题相去甚远,当然不能出现在文中。但是,我又转念一想,试试把问题留给学生来讨论。我马上肯定了这位同学的想象是合理的,现场确实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嘲讽,因为人的觉悟有高低。但我又请学生假设,如果你在现场听到这样的讥讽,你会附和吗?很多同学马上举手说不会同意这种说法,会当场反驳,这怎么能说是傻呢?这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的行为,勇于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他这样做,人们会因此更加尊敬他的……我因势利导,又请同学思考:现场的围观者,他们又会怎样说呢?学生们议论纷纷:围观者也会像我们一样对这位嘲笑者进行反驳。我及时将“反驳”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请学生根据刚才讨论的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将围观者在一旁说的话写下来。

针对这样突发的生成性问题,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通过自己讨论,真正把握文章中心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地探究,这样的课堂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大树和小树教案设计意图篇六

上周,我们班进行了一堂音乐课,课后,我对这堂课的内容反复的回想,突然就发现,自己又有了一点收获。《大树妈妈》是一首抒情柔美的儿童歌曲。这首歌曲主要表达了小朋友对大树妈妈的赞美,抒发了小朋友热爱树木、热爱大自然的真挚情感。在课堂的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先来认真聆听《大树妈妈》这首歌曲,并要求在聆听的过程中不要加动作,因为第一遍就是要求认真聆听,在聆听的过程中充分用心感受音乐,并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孩子们在第一次的聆听后就深深的喜欢上了这首音乐,都说这首歌曲的意境、旋律非常的美,听得他们都快要陶醉了。我看到孩子们如此高涨的学习情绪,就赶快用听唱法及各种方法教学生们唱歌,学生们也非常高兴地演唱。同时我又引导学生看课本上方的四幅图画,让他们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又请学生们讨论“你为大树做了什么”加深学生对爱护树木,保护绿色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最后等学生们学会了这首歌后,我又引导学生们大胆、勇敢的给这首歌创编动作,孩子热情的投入到创编当中,然后,我又把他们的动作汇总到一起,整体的给他们跳了一遍,孩子们就和我一起边唱边跳,其乐融融。

整节课下来,学生们开心极了,我也感到非常的欣慰,我觉得教师在课堂中自己就要先融入到音乐情景中,用自己的感情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然后在课堂中还要密切地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处理,切记,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和启发者,上课时教师要完全的投入到课堂中,这样才会把学生带到此情此景中,做到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大树和小树教案设计意图篇七

教学讲究因材施教,在备课前我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而且好奇心强。这节课的教学感情色彩却是抒情的,为了能让学生学会静静地聆听、轻柔地演唱,在教学时用引人入胜的导入语,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用音乐的美育人、用真实的情感感人。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巧无声息地、深刻地体味音乐所体现出来的美。

新受课开始我就先给小朋友们讲了一个有关妈妈的爱的故事。边听我边播放《大树妈妈》这首歌,小朋友们听得很认真,故事和音乐把学生的情感都沉浸在妈妈的爱的意境里!

接着我让小朋友们说说他们自己对妈妈的印象时,小朋友们说得很感动人,他们在一件件小事中感受到了母爱的存在。在这个基础上老师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童话的意境中,让他们听《大树妈妈》的歌,并且谈谈他们对大树妈妈的看法,学生们说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妈妈,是天下最好的妈妈,是最太伟大妈妈。为了能给小乌鸦遮风挡雨她不顾自己又冷又湿,用自己的身体为小鸟带来了安宁和温暖,孩子们各抒己见,这时我发现他们懂事了,真的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知道关心别人心疼人了,这也是学习这首歌的目的之一呀。

有了情感上的铺垫,孩子们学起歌来也感觉轻松愉快了许多,在学会的基础上我让他们扮演大树妈妈,一边做摇摇篮的动作一边跟着音乐轻柔的演唱,我高兴的发现他们的声音是这样的轻柔、美丽而感人。

体会并且能感受到爱的同时,我设计了知识的扩展部分,通过多媒体的呈现,我让他们找一找说一说自然界里还有哪些爱时,同学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们的语言表达的简洁准确。

这节课生动丰富,知识量安排的合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掌握了该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学会了思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