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班游戏活动计划观察记录(优质5篇)

2023年小班游戏活动计划观察记录(优质5篇)

ID:3676937

时间:2023-09-26 12:52:16

上传者:FS文字使者 2023年小班游戏活动计划观察记录(优质5篇)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任务和目标,如学习、工作、生活等。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制定计划。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游戏活动计划观察记录篇一

班级:小三班 教师:张欣怡 时间:4.22

游戏名称

《马路上》

经验

预期

1、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通过合作共同建构完成主题。

2、巩固幼儿合理布局的能力,并尝试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建构。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游戏

准备

物质准备:

1.积木、块状积塑、条状积塑、长方形kt板、牛奶罐、不同规格的纸箱等主材料各若干。

2.红绿灯、路灯、树、自制的小人、水果玩具等辅助材料各若干。

经验准备:观察生活中的马路

指导

要点

1.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门口的马路和回家的马路,感受马路有直直的、弯弯曲曲的、十字形的、丁字形的等;马路上有斑马线、路灯,十字路口有红绿灯;马路旁有树、花圃、楼房、商店、车站等。引导幼儿收集有关马路上景物的图片来创设环境。通过谈话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关于马路的相关信息,如有什么样的马路、马路上有什么、马路旁有什么等。

备 注

增加的部分用红笔描述;调整的部分用蓝笔加粗

观察及反思推进

(第 一 次 时间: 4月22号 记录人: 张欣怡)

游戏实录:(以文字表述,辅以照片、视频等呈现)

一位幼儿先选择了两块长方形的积木做了柱子,他一边很认真的在搭建,一边仔细的看着参考图片,还说着:“再拿个长的。”于是,搭了两层后,他选择了一块三角形的积木作为桥梁。不一会儿,他按照参考图片搭建了桥梁,基本上是以组合、排列的方式搭建的。而其他幼儿仍然是自己管着自己搭建,幼儿分别都搭建出了参考图片的造型,而有的幼儿搭建的基本上是红绿灯,是我上一次建构游戏时搭建的方式。

我暗示幼儿:“怎么样能把你们的东西连起来呢?房”有的说:“有路的”;有的说:“还有树”。这时,我追问:“请你们再选一种积木来铺路,把你们造的房子都合起来,像我们家的小区一样。”幼儿很快就动手了,分别找了圆形插塑的积木作为马路,而有的幼儿则是选择了块圆形的塑料积木作为树。很快,孩子们的兴趣又开始了。

情况分析:

通过环境上的调整后,我发现幼儿对建构的兴趣又开始膨胀了。他们渐渐的关注到参考图片,也能完成参考图片上的内容。但是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说这些参考图片上的内容过于的简单,他们一会儿就完成了,但是能力较弱的幼儿仍然只是停留在原地。于是,幼儿现有的建构经验以及材料的层次性是我值得思考的地方。

反思推进:

增加了一些拼搭好的作品的照片供幼儿参考。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可以先看着这些拼搭好的实物图进行拼搭。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幼儿常见的建筑物的照片的小区等。这些照片在提供前,事先通过谈话活动、实地参观等方式,先带孩子去认识了这些建筑,然后再投放。

观察及反思推进

(第 二 次 时间: 2022.4.29 记录人: 张欣怡 )

游戏实录:(以文字表述,辅以照片、视频等呈现)

建构游戏开始了,孩子们纷纷开始了今天的建构游戏,搭建马路上的建筑。谨言和盛榕还有其他三位小朋友选择在了一组,开始探索他们的建构之旅,不一会我听见谨言在一边大喊:“你干什么?这是我造的玩具,我的桥梁。”扭脸一看,原来是谨言和盛榕在抢一个三角形的积木。我坐在他们的身边,询问是什么原因吵闹,谨言说:是盛榕抢了我的玩具,我在做桥梁。随后盛榕也是一脸委屈的意思,他也想用这个,然后他们两个就互不想让了。我在孩子们的身边告诉他们,你们看其他小朋友搭了这么多汽车,现在有很多汽车要过桥,可是你们的桥有什么问题呢?他们几个都说我们的桥都太小了,装不下我们这么多汽车,盛榕说:“我见过两条马路的桥。”这时,旁边的小朋友也开始说起来,讨论了一会,他们两个想了想说:“要不我们一起完成吧,做一个大的桥梁就可以了”说完他们就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了起来,把所有的积木都放在了一起,大家一起开开心心的搭起了大大的桥梁,随后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情况分析:

小班孩子对于建构游戏很感兴趣,搭积木也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对于玩具的占有欲在这个年龄段还是有的,但是他们也在和其他朋友接触的过程中慢慢的学会了分享,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让他们懂得和其他人一起,可以获取更大的收获,并且懂得了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协商进行解决的。

反思推进:

孩子们对见过的,体验过的,喜欢的事物印象特别深刻,而且也愿意用搭积木的方式把它们表现出来,也真的很好。积木虽然是孩子们自己选的,不代表他们能对积木的玩法很熟练,教师可以适当给予帮助。在引导幼儿的同时要尊重幼儿的创意,让幼儿说说自己做的是什么,帮助幼儿理顺思路。教师适当给幼儿在创作中一些建议,帮助他们完成得更好。我想在下次的活动中,让孩子们之间有更进一步的交流,孩子们在交流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观察及反思推进

(第 三 次 时间: 2022.5.6 记录人: 张欣怡 )

游戏实录:(以文字表述,辅以照片、视频等呈现)

游戏一开始,2号、9号、19号、20号四位小朋友就来到马路上,2号先拿出奶粉罐搭起来,还把积木横在两个奶粉罐之间,像是一个立交桥。19号和20号则坐在一起拿着积木搭起了房子,而9号则喜欢玩小汽车,一个人拿着小汽车开来开去,一边开一边还说着:“嘟嘟嘟、开小汽喽。”我发现四个小朋友虽然都能熟悉建构的游戏材料,但是都是各玩各的,不会一起进行游戏。于是走过去说道:“你们做的都很漂亮,可是如果能把你们玩的都放在一起,就可以变成一个更加漂亮的马路上建筑物,还能在旁边建起大桥,开小汽车呢!”听完我的话,他们开始把自己手里的玩具放在一起,2号在19号和20号的房子旁边造起了立交桥,9号在立交桥上开起了小汽车,她们一起玩的很开心。

情况分析:

幼儿都会合理的运用各游戏区域的材料,但是大部分幼儿都只是独自一人游戏,没有与同伴合作游戏,在游戏过程中独立游戏过多,导致搭建的作品都比较小,搭建不出来效果,显得整体的作品特别小气,所以就需要老师在旁边的不断提醒。但是在老师的提醒下,还是能一起玩游戏的,说明幼儿合作意识不是很强烈,但是在别人的提醒下能一起进行游戏。

反思推进:

1.在游戏时有的小朋友会因为着急使用了不恰当的方式,导致了矛盾发生,也没有合作游戏的过程,所以需要提醒幼儿在游戏时会用礼貌用语进行语言交流。

2.在结束游戏后,大部分小朋友会因为着急,怕自己慢了所以就没有把玩具收好就走了,整个教室乱糟糟的,督促幼儿整齐的摆放物品以及将材料放回原处。

观察及反思推进

(第 四 次 时间: 2022.5.13 记录人: 张欣怡 )

游戏实录:(以文字表述,辅以照片、视频等呈现)

本学期,幼儿升入小班下学期后,比原先活跃了许多,孩子们在班里经常跑来跑去,或者学奥特曼互相打着玩。登登就是这些孩子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他喜欢帮老师做事,可是他经常会与周围小朋友发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来向教师告状,说登登打了他等等之类的话。在我观察了登登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登登爱打人,而是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例如:早上活动时登登在玩搭积木,他搭了一个个漂亮的天桥,而这时谨言正巧跑到登登搭的建筑物旁,不留意把他的建筑物弄倒了,于是登登就大声地说‘你干嘛啊’,谨言哭着向我告状说登登打他了。我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过去把登登叫了过来,对他说:“你对他怎样了啊?”登登说:“谨言把我的积木弄倒了,我没有骂他”我又问他:“你知不明白他为什么哭呢”登登摇摇头,我又告诉他:“你想想,如果你用很重的口气对他说话,那他以为你就生气了,不和他玩了,那他就会哭。对吗”登登想了想,对我说:“我明白了,我此刻就去和他一起玩。”我笑了,摸着他的头说:“对,你是最棒的!”

情况分析;

反思推进:

教案观察记录表模板

角色游戏一般情况观察记录

幼儿园小二班自主游戏观察记录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表

小班游戏活动计划观察记录篇二


时间:2016年3月24日

地点:户外操场

被观察者:王博俊

观察内容:我和鸭子做游戏

观察记录:

俊俊带着鸭子,在安吉梯上走过,突然看到前方有人搭好的跷跷板,于是带着鸭子来到了跷跷板上,当他把鸭子放在跷跷板,准备一起玩耍时发现,鸭子一放好,他用脚一翘,鸭子马上滑落下来,试了三次仍然失败,于是我说:是否可以给鸭子找个座位呢?于是他发现用轮胎代替座位,在让鸭子坐上去前,俊俊放稳轮胎后,在跷跷板的一端颠了几下,发现轮胎掉不下来了以后,把鸭子放了上去,玩了一会儿,他也想给自己找个座位,于是,也找来了一个轮胎,自己坐了进去,翘了几下以后,他想让鸭子坐的再高一些,于是又开始重复第一次的尝试,但自己不再坐进轮胎中,站在跷跷板的一端和鸭子玩耍。

分析与建议:俊俊是个小班的孩子,在游戏中,他把鸭子作为自己的一个好伙伴,从安居梯到跷跷板,时刻把它比做成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在玩跷跷板的时候,因为他对平衡的概念是不知道的,所以哪怕鸭子一直从跷跷板上滑落,他也要多次尝试不放弃,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他,会立刻筛选出适合给鸭子的座位“轮胎”进行代替,在和鸭子玩耍之前,他还站在跷跷板的一端颠一下,发现稳固不滑落后再把鸭子放上去,可见他是一个多细心的孩子,随着他自身的生活经验的迁移,他发现自己也需要一个座位,因为跷跷板是有两个座位的,于是他再次找一个轮胎过来自己坐了进去,玩了一会后,他发现又想给鸭子的座位增高了,他会根据自己的游戏进程进行一些调整。

游戏中作为跷跷板的“板”有些窄,可提供一些宽一点的,跷跷板的下方,轮胎放置两个就能更好的体验跷跷板的乐趣。


游戏活动观察记录表小班小班户外自主游戏观察记录

小班游戏活动计划观察记录篇三

观察实录:

益智区里小白兔过河的录音故事吸引了不少孩子,故事里描述的情景很美,好多幼儿听得入了迷,在听到小兔子遇到麻烦过不了桥时,围拢来听故事的小不点们着急了,大家都想帮助小白兔,按照故事里的要求,来益智区的小朋友们每人拿了一张操作图,先是观察,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相互交流,思瑶观察得很仔细,好像发现了什么,小手开始去拿水彩笔。绳洁好像有点过于着急,拿到操作图就急急忙忙地涂起颜色来,旁边的一丹没经过仔细观察也匆忙地涂起来。在老师的进一步提醒下,绳洁、一丹终于发现了涂色规律,并很快完成了任务。在大家的帮助下,小白兔顺利地过了河,为了感谢大家,小白兔带来了好多小朋友们喜欢的小旗贴纸,但要请小朋友们为这些小旗贴纸按照前面的规律排好队,排的正确的才能拿到小旗贴纸。在拿到第二张操作图时,孩子们没有像拿第一张时那么着急,而是仔细地观察小旗的颜色,找到规律后再动手操作,所有来益智区的孩子都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贴纸,成功的喜悦令孩子们兴奋不已。

反思:

本次益智活动的直接目的是学习形式排列abab型,间接目的是培养小班幼儿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涂色能力。活动由故事导入,以优美的情景和有趣的情节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整个活动中,幼儿注意力集中,参与活动的兴趣浓厚,每个环节过度的都非常自然。但由于个别幼儿年龄小,理解力受限,关键环节仍需老师及时有效地引导。从操作材料完成情况看,本次活动目标的达成度较高。不足之处在于:同操作材料(一)比,操作材料(二)难度非但没有提升,反而有些降低。应适当提高操作难度,让幼儿“跳一跳”才能“够得着”。

户外活动《滑滑梯》记录

小班游戏活动计划观察记录篇四

观察记录:我带领部分小朋友去我园的公共区域——社会体验区进行区域活动,孩子们可高兴了,来到区域入口处,我开始介绍各区域的玩法与规则,随后让他们选择各自喜欢的区域玩儿。灼灼一开始选择理发店,一手拿起吹风机一手拿起梳子,又是吹呢又在梳;不一会儿,就跑去“爱心医院”的区域进行活动了,只见她拿起小针管(儿童玩具),对乐乐(我班比较调皮的孩子)说:“快点过来,老师说了在外面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要遵守游戏的规则,能不能到处乱跑,摔跤了怎么办?再不听话,我就带你到保健室打一针,看你还跑不?”我听了只想笑,心里顿时一愣。

分析与思考:

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孩子们都在细心地观察,并且模仿。灼灼刚才的一席话,好像就是我平时的缩影,因为我平时经常这样教育小乐乐。此事不由得我深思:如何才能更好地为人师表,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对我们敲醒了警钟。幼儿的是非分辨能力较薄弱,他们分不清老师只是吓唬吓唬乐乐,让他遵守规则不做危险的事情,如果一旦老师引导不当,那么幼儿便会有暴力倾向。因此,需要老师正面的、正确的引导。

启示:

“人之初,性本善”!每位孩子出生时都是一样的没有优秀与拙劣之分,关键是后天的引导与教育,良好的教育能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拙劣的教育会让孩子误入歧途。因此,对于为人师表的我们来说,高尚的师德素质、精湛的文化素养至关重要。教师的语言应该文明有修养,温文尔雅,如何以鼓励性的有效语言正确引导孩子,改掉自己平时的口头禅,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值得我们幼儿教师深思的问题。

小班游戏活动计划观察记录篇五

雅雅(6岁2个月),贝贝(3岁8个月),乐乐(6岁3个月)

混龄

15:20~16:2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于教育于各项活动当中之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在教育建议中也指出“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我园是按年龄分班,在前期的户外角色游戏中,小朋友们有了混龄玩的经验,在室内角色游戏中许多小朋友们也产生了去隔壁班玩的愿望,因此,我们开展了“大带小”的室内混龄角色游戏活动,每周取若干个时间点开放各个班级的活动区,让幼儿自由穿梭其中寻找同伴开展游戏活动,让大孩子和小孩子在大家庭式的游戏环境中充分互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本班是大班,左右两边分别是两个小班,本班幼儿在与小班幼儿一同游戏中完成从“适应”到“接纳”再到“共同游戏”,在这一“大带小”的游戏过程中,大班幼儿多充当领导者与组织者来带领小班幼儿游戏,以至于缺乏对小班幼儿的谦让、关爱与责任,怎样通过混龄角色游增加本班幼儿的责任感,成为了本班最为关注的问题。

如何利用混龄角色游戏增强幼儿的责任感

实录与分析

案例一

游戏开始了,“海之家餐厅”的工作人员穿戴好服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就位了,顾客们也从走廊的“材料超市”里拿了包包和手机等工具。这时来了一个小班的幼儿,站在门口一动不动,有点不知所错,雅雅牵起了一个小女孩的手,说“:我们一起去玩吧!”小女孩点点头,雅雅又问:“你叫什么名字啊?”小女孩说:“我叫贝贝。”雅雅笑着说:“那你当我的宝宝,我当妈妈,好吗?”贝贝回答:“嗯……好。”

雅雅说;“我们一起去餐厅吃饭吧,要自己去选食材哦!”说完她在餐厅门口的架子上拿了一个大托盘、两个纸盘、一个夹子,贝贝跟随着她进入了生鲜自选区,雅雅夹了一些蔬菜和鱼放在纸盘里,贝贝先只是看着她做这一切,过了一会儿她也开始选食材,但她并没有用夹子,而是用手去拿,雅雅看到后惊呼:“不能用手拿,用手拿不卫生,要用夹子,你也去门口拿一个夹子吧!”

贝贝拿了夹子和纸盘后,夹了好多食物,雅雅端起大托盘说:“宝宝,把你的食物放在上面,我要去收银台付钱啦,你先去坐一会儿。”

行为分析:

在结伴而行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贝贝作为小班幼儿,因年龄小社会交往经验缺乏,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显得较为胆怯,但对新朋友是接纳的态度。而雅雅作为大班幼儿,交往能力比较强,能够主动结交新朋友,主动发起游戏,并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在她的带领下贝贝已经学会自助选食材了,但作为“新手妈妈”雅雅在游戏中,只是充当领导者来分配“任务”,责任感稍显不足,买单时让“宝宝”一个人坐在餐厅等待,自顾自玩起了别的游戏。

案例二

乐乐(服务员)看到贝贝(宝宝):“这是谁家的宝宝啊,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妈妈呢?”贝贝指着收银台方向回答:“妈妈在那边。”乐乐大声道:“宝宝一个人在餐厅,是很危险的呢,被坏人带走了怎么办?”

服务员乐乐叫号了:“2号,2号在哪里!”雅雅大声回答:“在这里,在这里!”乐乐把餐送到了,她们开始吃起来。进餐过程中,雅雅不时夹菜喂给宝宝:“宝宝乖,要多吃蔬菜!”当贝贝用嘴咬住吸管喝奶茶时,雅雅提醒她:“不能用嘴咬吸管,只能假喝哦!”

吃饱喝足后,雅雅:“宝宝,吃完饭我们去照相馆玩好吗?”贝贝:“好哇,妈妈,太好了。”贝贝起身准备离开,雅雅说到:“我们要把餐具收好,食物放回去才能走……”

行为分析:

在服务员乐乐的提醒下,“新手妈妈”雅雅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不再让宝宝一个人,并成为了“榜样妈妈”。大班幼儿处于爱照顾比自己年龄小的幼儿的阶段,混龄角色游戏则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雅雅一直在关心和帮助贝贝,考虑到宝宝不能吃辣,特意嘱咐厨师“不要加辣椒”,还帮贝贝拿适合的餐具,提醒贝贝不能用嘴咬玩具吸管,要收拾好玩具才能去下一站玩,这种关爱他人的行为,收拾玩具的责任心,不仅有利于自身社会情感的发展,对贝贝也发挥了榜样的作用。

(一)支持性策略

1.丰富角色认知,了解角色的职责

《指南》中建议:“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的行为规范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需要遵守一些规则。幼儿扮演的角色反映了现实的生活印象,模仿呈现了成人的日常行为,但部分幼儿在角色游戏时,对角色的职责认识不够,对自己扮演的角色理解肤浅,例如案例中,雅雅扮演的“妈妈”买单时让“宝宝”一个人坐在餐厅等待,教师要在游戏前提供相关资料,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提高幼儿对角色的认知,帮助幼儿了解“妈妈”这一角色的职责和“妈妈带娃”时的要注意事项。同时,在游戏时,教师要多关注、多观察,在适当的时机,可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提醒幼儿不能擅离职守,引导幼儿增强责任意识。

2.混龄结对子,共同商定“大带小”的游戏规则。

经观察发现,小班的幼儿在混龄游戏中,比较胆怯,自主性不是很强,例如案例中的贝贝,一开始是不敢进大班教室,可能是弟弟妹妹们跟哥哥姐姐不是很熟悉,不敢跟着“陌生”哥哥姐姐玩。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商定“大带小”的游戏规则,采用“一对一”或“一带二”互相结对子的方法,每位大班幼儿固定带一到两位弟弟妹妹,增进孩子间的感情,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还可以将“大带小”活动渗透到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如区域活动、户外活动、散步等其他活动时间与结伴的弟弟妹一起玩。引导大班幼儿从感受和弟弟妹妹一起游戏的快乐开始,学习如何让与比自己小的同伴交往,在游戏、生活中学习关心、照顾他人,体验帮助比自己小的同龄人的`快乐和自豪感,随着交往的深入,相信孩子间的配合会越来越默契。

3.游戏回顾,及时开展有效的总结评价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每次游戏结束整理好区域后,教师应该让幼儿们静静地坐下来,回想游戏时成功与失败的地方,互相评价自己或同伴的角色。在幼儿互相评价后教师也要及时评价,对于尽职尽责和有创造性游戏的幼儿,教师要表扬和鼓励,对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要强调和指导,这样会让幼儿更加有自信。例如,案例中的雅雅,教师要表扬她热情主动结交新朋友、主动发起游戏,在游戏中关心照顾“宝宝”,结束后带“宝宝”一起收拾整理玩具,这也是非常有责任心的表现,是值得肯定和大家学习的,但游戏中也有问题,排队时让宝宝一个人在餐厅等,但好在经过提醒后很快就改正了,如何当一位有责任心的好“妈妈”,在带宝宝时需要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呢?可以请雅雅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来谈一谈。让幼儿在鼓励和表扬中体会到游戏给自己带来的快乐,通过谈话增强责任意识,幼儿就会在以后的游戏中更加尽职尽责,收获良好的自我感觉、同伴的赞许、老师的表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反思与感悟

著名教育家马卡边柯认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没有互相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分离。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主义意识,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现在的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作为幼教工作者,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我园的混龄角色游戏活动是在角色游戏活动时间,全园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孩子混合在一起进行的活动,混龄角色游戏可以较好弥补同龄教育及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足,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异龄观摩学习的机会。

生活经验表明,小的孩子对大的孩子常常有一种崇拜心理,而大的孩子则喜欢在小的孩子面前逞能。年龄小的幼儿同时希望和比自己年龄大的幼儿交往,他们认为年龄大的幼儿比自己的能力强,是自己心中的”英雄”,是他们未来发展的目标,这样的崇拜、羡慕是交往的原动力。年龄大的幼儿也喜欢与年龄小的幼儿交往,幼儿的心理中有被肯定、被承认的需求、这种需求仅仅通过成人的评价并不能够满足,他们更喜欢同伴间的赞扬、肯定、追随,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还有心理和行为上的承认,和年龄小的幼儿交往中充分的展示了自我,同时也付出了爱,懂得如何关心幼小,照顾、帮助别人,责任心在行动上有了很大的体现。而小班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在获得关心体验的基础上,对责任心也有了感受和认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