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优质5篇)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优质5篇)

ID:3696880

时间:2023-09-26 17:37:25

上传者:碧墨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优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篇一

《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生动、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故事通过两只小狮子不同生活态度的对比、懒狮子和小树的对话,刻画了一头怕吃苦、想依赖的小狮子,并借狮妈妈意味深长的话语告诉孩子们从小应该勤学苦练,拥有真正的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生活。

课上完以后,反思自己的课堂,我感觉有得又有失。我自己感觉这些方面做得比较满意:

一、重视学生的朗读体验:

《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挖掘重点词语,联系句子,反复诵读感悟,体验课文的情感,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勤学本领的好孩子。抓住重点词句,培养语感,体验情感。教学设计中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训练,借助画面,引导学生想象童话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练读、分角色读、评读,进而体会童话人物的思想感情。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我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个人的、同桌的、全班的学习活动的穿插、结合中,实现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实现每个学生对课程内容、语文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自我构建。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读书,并且有成功的体验。如让学生读狮妈妈的话,实际上就是要学生把自己对狮妈妈话的理解讲出来,把自己的感悟过程展示出来。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即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实现师生与文本对话。

语文课程是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娱乐场”,学生饱满的'情绪是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更要通过多种自然活泼的形式,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的学习从每个学生出发,运用分角色朗读、表演、续编故事等形式让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得到一次又一次激发。综观整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高,课堂上发言积极,讨论热烈,课堂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我把学生带到了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始终保持参与的意识,得到了不同的情感体验。

二、关注学生的语言训练。

我精心设计语言训练点,给孩子一个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平台。在感受勤狮子的刻苦后,我立刻让孩子用本课的一些词语说说句子来夸奖它。在感受懒狮子时,我又适时让孩子积累和“慢吞吞”类似的词语,并以“慢吞吞地”让孩子口头填空。

这些环节也都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很自然很扎实训练语言,积累运用语言。同时我很注意引导学生去关心童话中的人物,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如请孩子说说勤狮子在练习时可能遇上什么困难,懒狮子今后应该怎样,这就是两个挺好的训练点,进行说话思维训练,通过想象扩大语文文本的空间,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多元感受,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又如:课末,让孩子们说说“学了课文后,你想对自己和同学说些什么?”学生表达了自己对文本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在教学中我适时点拨引导,点燃学生创造性的火花,促其展开丰富的想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这足以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让孩子们真正敢想敢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课堂评价。

这节课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学习之中,促进个性发展。课堂上我能尊重孩子的个性,注意用语言评价鼓励学生,引导对话,倡导个性化阅读。感悟运用,突出个性化。让学生在个性化的体味语言,多样化地表达,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过程中,使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在课堂中,我十分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并对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给予了鼓励和赏识的微笑,而且语言评价带着一定的导向性,学生在这种语言评价中健康活泼地发展。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在没有出现关于真、善、美偏差的情况下,不轻易否定孩子。正如卢梭说的:“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比较好。不过课堂总是有遗憾的在三到六小节的朗读指导中,我对学生扶得太细,指导较琐碎,时间浪费较多,以至于后面的回归整体的朗读和写字指导的环节不能展开。

一堂课下来虽然发现了不少问题,但努力的过程却让我受益非浅。相信语文的教学不在于一时,而在于日积月累,努力把握每一节课,让学生真正学会感悟、学习,是我努力的方向。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篇二

在《两只小狮子》这一课的教学中,看着学生童趣盎燃的表演,听着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我感受到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快乐。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童话”般的情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激发想象、释放才智的平台,充分发挥自主式、参与式的教学优势,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满意之处有以下两点: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深掘教材,敢于创新,为学生创造了思维、想象、表达的宽松环境。如让学生思考:当你看到懒狮子这样,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予以点拨、诱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发挥想象。

在教学活动中,我创设情境以伙伴的身份来到学生中间活动、表演,完全舍弃了“师道尊严”。课堂上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了师生间平等对话。

上完这节“童话课”,我深切地领悟到,要使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必须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在课堂上为他们栽下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为他们创设一个挥洒自我的乐园,从而实现“我喜欢学”。

同时,也让我感到情境教学,对于低年级学生犹如“灵秀之泉”,滋润着他们的心田,对培养情感、启迪思维、发挥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创造性,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都有积极作用。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能动性,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两只小狮子》是一下第七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生动有趣而富有意义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课文以懒狮子的言行为主线来叙述,语言生动活泼,学生读来颇有趣味,同时内容浅显易懂,易于被学生理解,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在本堂课的设计、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感受。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我以谈话的方式导入课文,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听过的故事,后以给他们带来新朋友出示小狮子动画让孩子们跟小狮子打打招呼,看得出小朋友的积极性颇高。

在学习课文时,采用多种方式让孩子们与文本之间亲密接触,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同桌听,指名读,男女合作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等。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识字教学是低段的重头戏,根据本课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识字方法:图文对照识字。如学习“狮子”的“狮”字,把图片和文字相结合,降低认读的难度,在分析字形上,我让学生说出几个反犬旁的字并让他们说发现,反犬旁的字一般和动物有关,以此加深印象。随文识字。如把“整”“练”“习”“苦”“懒”“洋”等生字放到词语中学习,让学生做做“懒洋洋”的动作,说说“整天”是什么意思等。

遗憾的是在上课过程中有一部分孩子没有注意听课,只顾做自己的事情,作为老师的我缺乏灵活机智的课堂调控能力,没能有效地把学生组织起来,以致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反思这节课,让我想到了很多。相信语文的教学不在于一时,而在于日积月累,低年级的孩子尤其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倾听的习惯,发言的习惯,写字的习惯等等。我想真正以学生为主的老师应该关注细节,希望看到每个孩子的进步,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篇三

《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新颖,生动有趣,故事性强,具有普遍的现实教育意义。课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勤奋练功,另一只却十分懒惰,什么也不干。课文通过一勤一懒两只小狮子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应该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不应该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从而来告诉我们的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能一直什么事都靠父母这一道理。

一、教学理念:

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语文课程是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娱乐场”,学生饱满的情绪是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更要通过多种自然活泼的形式,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的学习从每个学生出发,运用分角色朗读、表演、续编故事等形式让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得到一次又一次激发。

2、重视学生的朗读体验。《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活动。本课的教学设计是通过挖掘重点词语,联系句子,看看插图、做做动作、反复诵读感悟,体验课文的情感,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勤学本领的好孩子。

3、注重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体验。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本课的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中,致力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想象扩大语文文本的空间,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多元感受。

二、教学策略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因此,为使学生在上课伊始能较快地进入到学习中,老师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你对狮子有哪些了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求的欲望。接着,给学生创设广阔的自主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读书的权利还给了学生。然后让学生看课文录像,以形象生动的动画形象,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我也想读一读的欲望。然后让学生在个人的、小组的、全班的学习活动的穿插、结合中,实现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实现每个学生对课程内容、语文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自我构建。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读书,并且有成功的体验。

2、寓教于乐,实现师生、生生互动。

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为学生展示生动、直观的画面,不仅仅是为了引学生入情入境,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头饰辅助教学,老师、学生戴着头饰表演,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进入角色进行体验的机会,实现了师生互动。另外,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等方式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形成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情境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的方略也有好多,但要建立课文的内含情感与学生情趣的联系,也就是顺应学生的心理,学生喜欢看直观的画面,愿意接受感官的刺激,内心希望得到快乐的享受,所以,教师从图入手,激发学生的情感,建立图与文字的联系,这样就比较直观的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变抽象为具体。

当学生感悟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后,自然的生成了情感,这时让学生带着情感读,一定能读得滋滋有味,要比老师先讲解怎么读要好的多。

三、注重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教师没有先范读课文,而是让学生尝试自读,边读边找出不认识的字,这是尊重了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建构课堂教学,其目的是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学习的功效,注重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是生命的自我完善和检验。小组合作并没有放任自流,而是有组织的,有调控的,有导向的。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方法去读,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这要比教师领着学,记忆扎实,基础牢固。

读书要思考,读书要解决问题,读书还好讲究方法,所以老师在引导学生读书是有导向的,如老师引导学生读小树与懒狮子的对话,狮子妈妈的话:“你怎么不学点儿本领啊?”“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等。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要求边读边想,可贵的是让学生读出情感,这是注重了学生个体感受。

所谓读有所想,读有所感,读到情深之处,必有真情的体验,那么让学生说出来,表演出来,顺其而教,可谓“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课堂教学就生动有趣了。另外,教师与学生合作读,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小朋友,把小朋友当成了朋友,学生兴趣倍增,读得很投入。还有,孩子们不能直接体会到“什么是狮子的本领”,但生活中他们自己有这样的体验,联想到了自己,从而也就领悟了狮子,明白了狮子妈妈的话。

表演是体验课文内容的方式之一,儿童兴奋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各种情态表现出来,往往是难以自控的,抓住这个心理,让学生把情感表演出来,他们会得到最大的满足。当然,表演要为内容而服务,要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通过一些动作的表演,使学生更能明白地知道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当学生真正感悟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后,自然的生成了情感,这时让学生读,一定能读得有滋有味,要比老师先讲解如何读要好得多。接下来从你想对着两只小狮子说些什么呢?人与动物的沟通与对话,是情感的交流。

老师将课文第一段的内容略去不讲,直插重点,压缩了教学时间。在进行分角色朗读时,将课文中间的提示语删去不读,加快了语言的节奏,便于学生较快进入语言情境。在情景再现环节,教师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只“小狮子”,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实现了师生的互动、互进。“听了狮子妈妈的话以后,懒狮子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由想象,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在小组合作、创新实践环节,让学生戴着头饰表演文中的情景,进行艺术再造。在表演中发展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在说与动的快乐气氛中,让学生受到教育,尝到成功的喜悦。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篇四

《两只小狮子》是人教版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通过懒狮子和小树的对话,刻画了一头怕吃苦、想依赖父母的小狮子,并借狮妈妈意味深长的话语告诉孩子们只有勤学苦练,拥有真正的本领,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成为一只真正的狮子。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就能点燃学生的创造性火花,促其展开丰富的想象。我在教学《两只小狮子》一课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重要片断及故事的结尾让学生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挖掘重点词语,发展想象能力

词语教学是低年级语文课的重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在讲到小树问懒狮子为什么不练功,懒狮子说不去吃那苦头时,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勤狮子的表现,抓住“苦头”一词让学生想象:要成为一只勇猛的狮子,要吃哪些苦头会遇到什么困难这样,学生的思维很快就被调动起来,有的说他可能会蹭破皮,有的说他可能会让沙子迷着眼,有的说他可能会扭伤胳膊和腿,还有的说他会累得趴在地上起不来,等等。这样,通过一个词语的教学即可大大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

二、抓住重要片断,发展想象能力

抓好学生对课文的重要片段的理解,就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整篇课文内容,而且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当讲到懒狮子想依靠爸爸妈妈生活而不练功时,我就启发学生想象懒狮子不练功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有的学生说爸爸妈妈不在时,他捕捉不到猎物会饿死,有的说他会被老虎吃掉,还有的说他被别的动物咬伤才后悔当初不好好练功……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又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发展了想象力。

三、延伸课文结尾,发展想象能力

童话故事生动有趣,结尾处常常留下余味,教师如能处理好课文的结尾,适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在引导学生对懒狮子不练功会有什么后果进行想象的基础上,我又进一步引导对故事的结尾展开想象:懒狮子不练功,后果非常严重,他听了妈妈的话后会怎样做呢如果课文有第四幅插图,第八自然段,会画些什么写些什么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激发起来。有的学生说听了妈妈的话后,懒狮子就让妈妈教他练功,他不怕苦,不怕累,终于也和妈妈一样成为一只勤劳勇猛的狮子。有的学生说听了妈妈的话后,懒狮子就主动请第一只小狮子教自己练习滚、扑、撕、咬的本领,并和他一样从早到晚刻苦练习,最后兄弟两人都有了很高的本领,爸爸妈妈老了后,他们一起成了森林之王……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篇五

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要素之一,不可或缺地存在于每节课堂之中。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提问,促进学生去思考、去研究呢?2005年6月,学校组织了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以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为主题开展研究。担任研究任务的是我校语文中心协作攻关组的成员们。三年级的王冬英老师和刘宝丽老师分别执教了两次《小狮子爱尔莎》。老师们运用课堂观察的方法,对这四节课予以了较为科学、有效的观察与分析。我所研究的专题是课堂提问的时机把握。

[片断一]

(两位老师接到研究任务之后,各自准备,各自设计,没有共同备课。但两位教师不约而同地都从分析爱尔莎的性格特点出发预设了中心问题。王老师设计的“爱尔莎在‘我’眼里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点呢”?刘老师设计的“爱尔莎是一只怎样的狮子呢”?这种目标明确的中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了文章的关键,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

[片断二]

在第二教中,王冬英老师对教学环节和流程作了较大改动,给了学生更多时间朗读课文。在初读感知的环节里,教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划出难读或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谁愿意把想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我喜欢这一句:它那蒙着蓝薄膜的小眼睛睁开了,那水汪汪的眼珠滴溜溜地转。

师:同样喜欢这一句的同学再来读一读。(生2读该句)

师:比较两位同学读的,你发现了什么?

生3:我发现生2读得更有感情一些。他读出了小狮子的可爱。

师:是这样的,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一句。

师:还有哪些同学有其他的句子想读一读?

生4:我觉得这一句很难读:“我用鞭子着(zhe)实教训了他一顿”。这一句中的“着(zhe)实”读起来很别扭,而且我也不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师相机板书“着实”,指名读)

生5:这个词读“着(zhao)实”。

师:是的。还有没有其他难读的句子?

……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环节中,教师就要求学生在读出相关句子之后作出“是否有感情”的评价,显然时机不当。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读通读顺课文是初读时的基本目标,而“有感情”则是在学生分析、感悟文本之时逐步做到的。正因如此,王老师课中“初读感知”的环节时间过长,以至于后面分析课文的时间过紧,教学任务未能完成。同时,学生能在课堂上提出不懂的问题,实是难能可贵。而教师未予以充分重视,甚至连学生读错的“着(zhao)实”也未纠正,贻误了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良好时机。)

[片断三]

在刘宝丽老师第一次执教《小狮子爱尔莎》的课堂上,学生围绕刘老师提出的中心问题“爱尔莎是一只怎样的狮子呢”分析理解课文。读到爱尔莎“洗澡”一段“它看我蹲在河边,故意扑腾起浪花,还用前爪轻轻地把我扑倒在地上,十分高兴地和我开玩笑。”时,教师问:“看到这种情景,你觉得他们像一对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像朋友、像母子、像伙伴、像亲戚,甚至词不达意地说“像子女”。接着学生往后分析到“换牙”段,“爱尔莎开始换牙的时候,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我轻轻地摇动它快要脱落的乳牙,它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教师又发问:“此情此景,他们像一对什么”?学生答:“像母子。”

(刘老师前后几次提出“他们像一对什么”的问题,使课文分析或学生体验情感有迂回现象,也由于这个问题在“洗澡段”出现不够恰当,导致分析效果欠佳。)

[片断四]

第二次执教时,刘老师以“你喂养过小动物吗?你给它取过名字吗?”导入新课,三位学生分别做了回答,喂过小兔子、小鸭、小狗。学生有的凝听,有的偷笑,气氛轻松、活跃。

在分析到爱尔莎抓伤驴子的内容时,教师问:主人是怎么训斥狮子的呢?

生1:边挥鞭子边说:我叫你欺负人,我叫你欺负人!

生2:爱尔莎呀,它可是我们的好伙伴,你伤害了他们,谁给我们驮行李呢?以后可不许这样了哟!

在分析作者要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二者难舍难分时,教师问:“三年来,他们已经情同母子了,可是为什么又面临这种分别呢”?生答:“爱尔莎是野生动物,大自然才是它的家”,“作者越是爱爱尔莎,就越是应该把它送回大自然。”

(导入新课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它对整节课效果的好坏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在开课时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通过对比或类比来达到吸引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在分析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通过“想想作者是怎么训斥狮子”的问题,引导学生产生联想,把学生带到真实、具体的情境中,从而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情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启示】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更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体现。恰当把握提问时机,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掘学生潜能,提高课堂效益。而教学中的发问时机与学生的兴奋点是稍纵即逝的,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捕捉,因势利导。反之,如果把握不好课堂提问的时机,不仅会使课堂提问的作用无法有效发挥,还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有待讨论的问题】

[《小狮子爱尔莎》教学案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