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人教版 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最新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人教版 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精选10篇)

ID:3697102

时间:2023-09-26 17:41:35

上传者:琉璃 最新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人教版 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人教版篇一

《方程的意义》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是区分“等式”和“方程”,为突破这一难点我这样设计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新课前进行三分钟口算。

上课开始进行简单的小游戏:把粗细均匀的直尺横放在手指上,使直尺平衡。通过这一简单的小游戏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平衡和不平衡,以此使学生能明白在方程意义教学过程中什么是相等关系,天平中的平衡的情况是当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时(食指位天直尺中央),紧接着引入了天平的演示,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分边放置20+30的两只正方体、50的砝码,并根据平衡关系列出了一个等式,20+30=50;接着把其中一个30只转换了一个方向,但是30的.标记是一个“?”天平仍是平衡状态。得出另一个等式20+?=50,标有?的再转换一个方向后上面标的是x,天平仍保持平衡状态,由此又可以写出一个等式20+x=50。整个过程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演示、观察、思考、比较、概括等一系列活动,由浅入深,分层推进,逐步得出“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虽然整个教学任务是完成了。但从学生的练习中我们发现还有一部分学生对“等式”和“方程”的关系还是没有真正弄清。

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人教版篇二

《商的近似数》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出于上面的思考,我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以完成这一课的学习。

在例题7的教学中,提出:“19.4/12计算时需要一直除完吗?”让学生带着问题试着做一做,经历了独立的计算与思考后,学生发现问题关键:计算只需要除到小数部分第二位。学生顺利掌握了保留一位小数求商近似数的方法。保留两位小数求商近似数的方法,学生知识类推自然地就会。最后小结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当然也是水到渠成,整节课自然流畅。

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人教版篇三

本课的教学内容属于新课不新,实际上就是把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和求小数近似数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不大。在教学时,主要采用的是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然后将两个原来没有联系的知识通过解决例6中的具体问题加以结合,在教学中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自己试着解决吗?学生基本上都是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的。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怎样求积的近似数。在学生们交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总结出具体的步骤和方法。接着进行一系列的练习,巩固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和熟练程度。从整节课的效果看,学生的掌握应该是不错的。

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人教版篇四

数学源于生活,本节课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入手,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

我在教学《商的近似数》一课时,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有意识得开发生活资源。

首先我出示例7:爸爸给王鹏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多少钱?并以谈话的形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再要求学生根据提出的信息练出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我在巡视中发现,有的学生一直往下除,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时教师就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本以为求近似数是数学难点。但在实际数学中才发现计算是真正的数学难点。由于例题及做一做中所有习题全是小数除以整数,所以当作业中出现小数除以小数时,许多学生都忘记了一看,二移的步骤,所以在设计巩固练习是应增加小数除以小数的练习。

除,这也许是学生创新的灵感之花,是一种钻研精神的表现,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是这样的教学,也需要这样的老师,更需要我们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人教版篇五

[片断一]

师:学校刚刚举行了运动会,同学们都参加了吗?

生:都参加了!

师:那肯定有很多同学都获奖了吧?

生:那当然!

师:都有谁获奖了?(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师:我们班的同学真不错。(老师随即出示小黑板)

垒球比赛

姓名王潇凯仲添翼姜涛

成绩(米)25.75423.12920.955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师: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统计员要求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你会吗?

(学生独立练习)

师:谁来汇报一下结果?

生1: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分别是:25.8、23.1、21.0。

师:你是怎么保留一位小数的?

生1:保留一位小数,就看小数的第二位,第二位大于或等于5,就向前进一;小于5就舍去,采用四舍五入法。

师:姜涛的成绩是21.0米,这个0可以去掉吗?

生2:21.0这个0不能去掉,21.0是精确到十分位,21是精确到个位。

[反思]

数学计算教学原本是充满情趣的,而传统的计算教学之所以变的乏味,是因为教师们常常使计算教学脱离了我们的生活,只是纯粹地进行机械重复、繁重的训练。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要认识到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重要的物质载体。但是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在教材处理方面,要以“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课程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合理处理好教材,做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让教师所用的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本着这样的理念,教学时我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改编了教材,利用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情况,设计数学问题复习旧知,这样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的情景。

[片断二]

生:能。

师:怎么列式?

生1:100除以19,即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

师:对吗?

生:对。

师: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计算。(学生兴致勃勃地计算起来)

约两分钟后,有个别学生微微抬头看别的同学。又过了一会儿,有学生禁不住发出了细小的声音。这时有个平时比较敢提问的学生站起来。

生2:老师这道题不好算的`?(其余学生一片赞同声)

师:“不好算”是什么意思?

生2:除不尽。

师:那你们在除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趁机介绍“循环小数”)

师:商除不尽怎么办呢?

……

(教师指导列竖式计算)

师:求商的近似值与以前学的求积的近似值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反思]

如何让学生想到求近似值呢?是按照教材上的安排由教师直接讲解呢?还是……最终我还是没有按照教材上的处理,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验、去经历,产生求近似值的需要。当学生看到题目后,都是不假思索地就列式计算,可算呀算呀,发现有点不对劲:这得除到何时才结束呀?而且这个结果非常有规律。这时我没有立刻告知,用一句“怎么办呢”把问题又给了学生。让学生在知与不知之间形成“空白地带”,从而激起了学生调动一切知识去探究问题的欲望,使他们在反思、调整中不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这一教学环节的安排更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师生互动中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人教版篇六

课本73页例1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地安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小数的位数,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2、通过旧知迁移新知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734562 38460 50074 10274

让一位学生说出求近似数的方法。

2、下面的空格里可以填哪些数字。

32()546≈ 47()03≈

1、课件显示例1图。

他们是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近似数的?

(1)保留两位小数

师板书:0.984≈0.98 保留两位小数

用什么方法?(四舍五入法)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四舍五入

引导学生说出:如果保留两位小数就要把第三位数省略,因为第三位小数小于5,所以舍去。

(2)保留一位小数

师板书:0.984≈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几位不同做法的学生上黑板写:0.984≈0.9,0.984≈1,0.984≈1.0.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接着让做对的同学谈自己的想法: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第二位小数上的数字8大于5,向前一位进一,末尾的0不能去掉。

(3)保留整数。

师板书:0.984≈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出想法。

小结: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1、课本74页做一做。

2、课件显示填空题。

3、课本练习十二第一题。

4、课件显示判断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本练习十二第2、5、6题。

在上本节课之前,已经观看了几次本班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们大概有所了解,发现个别学生的纪律稍有点散漫。为了使全班同学们能够进入一个好的积极的学习状态,我并不急于先上课,而是把那些慢悠悠的,表现不佳的同学的积极性做了调动,同学们的上课精神开始集中了,但是已经占用了上课的三分钟时间。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学生掌握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方法基本相同。因此我设计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复习题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在探求新知部分同学们掌握较好,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原先设计的练习题未能全部完成,有些遗憾。

纵观整堂课,发现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1、授课语言不够生动灵活,过于单调生硬,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不够高。

2、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造成提供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较少,未能达到充分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效果,造成有个别学生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理解得不够深刻。

3、课前准备不够十分充足,造成对时间分配地把握不够准确,而且练习量相对少了一些,未能更好的巩固本节课的教学知识。

上好一节不容易,不但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还得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人教版篇七

通过对小数乘法中求积的近似值的实际教学,我深深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连贯性,由于该班学生的接受能力偏差,也就是数学基础太差,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我只有从基础做起,有四舍五入法的概念入手,循序渐进的训练他们如何求近似数,通过反复指导,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求积的近似值,但是还有好多学生难以接受,一换题就觉得茫然,我就耐心的辅导,让他们首先做到计算准确,尝到计算的乐趣,然后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大胆的去求出积的近似值。经过反复的练习,大部分学生有所提高。总之,要想让学生正确快速的'求出积的近似值,必须让学生首先明确算理,然后通过对比训练和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人教版篇八

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将“以知识为中心的”的课程和“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成“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与之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也需要重新确立新的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的是“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思想。我力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侧重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更多的关注学习者学习能力,习惯和态度地形成,关注学习者的主动求知与实践参与,关注学习者的价值观念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因此,我在制定这节课的目标时,除了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还包括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数学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他们在学习新知之前,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以此为依据,我在导入新课时,以实际情景导入情境的创设,根据学生原有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这使学生感到与他们原有知识经验的不协调,从而产生学习的认知需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解决问题,除不尽时要取近似值;同样,再教学时,再让学生尝试计算,学生再一次发现问题,虽然得数能除尽,但根据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并不需要很多小数位数,这时也要取近似值。“求商的近似值与积的近似值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些环节时,我通过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

整节课基本上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现了“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思想。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些细节方面不是把握得很好。

1、生活语言运用得不够贴切。

2、时间把握不够。本着“以学生发展”的理念,我设计了一系列联系学生实际的练习题,但是一节课下来,有几道练习题来不及讲完。究其原因,除了本节课的计算量比较大,导致时间不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应该学会调整课堂的结构,如有些题目只要学生学会判断商是否要取近似值,以及取几位小数,这样可能课堂的效率可能会更高。

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人教版篇九

数学源于生活,本节课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入手,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

我在教学《商的近似数》一课时,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有意识得开发生活资源。

首先我出示例7:爸爸给王鹏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多少钱?并以谈话的形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再要求学生根据提出的信息练出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我在巡视中发现,有的学生一直往下除,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时教师就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本以为求近似数是数学难点。但在实际数学中才发现计算是真正的数学难点。由于例题及做一做中所有习题全是小数除以整数,所以当作业中出现小数除以小数时,许多学生都忘记了一看,二移的步骤,所以在设计巩固练习是应增加小数除以小数的练习。

除,这也许是学生创新的灵感之花,是一种钻研精神的`表现,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是这样的教学,也需要这样的老师,更需要我们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人教版篇十

相对于原有教材,20xx版新七上教科书的《单细胞生物》一节有如下改动:1.增加了关于眼虫的介绍,并作为该节的引入,提出了单细胞生物为何能够独立生活的问题。在课后练习中,对眼虫的分类地位进行了开放性的讨论。2.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进行了重新绘制。新图更大,更清晰,更有立体感。该节的另一重点内容:对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系的讨论没有变化。华附的董鸣鸣老师将怎样实施教学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华附初一(1)班教室。

在课前,是学生自定主题的演讲。这是董老师课堂的一个特色。一位男生演示了自己做的ppt:《茑萝》,也就是那种丝状裂叶,开五角星型红色花,俗称“五角星花”的攀援花卉。该生由“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头上红军帽的五角星引入,图文并茂介绍了这种植物的生活史、特征和相关文学作品,水平相当高。该活动需时约五分钟。

随后,董老师组织学生复习了多细胞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口述),简介了常见多细胞生物的名称,然后介绍了草履虫的细胞结构名称与作用。在介绍完毕后,董老师要求学生在草稿纸(学生代表在黑板)绘制草履虫结构图并标注结构名称,教师本人也同时在黑板上绘制。华附学生很厉害,过目不忘,普遍画得很好。接下来,师生讨论两个问题:1.草履虫怎样生活。2.草履虫对环境有怎样的影响。学生发言很热烈。最后,董老师播放了一段介绍各种原生动物的视频。

对于眼虫,董老师的课堂上并没有提及。虽然单细胞生物的身体结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我觉得还是应该围绕眼虫开展一些学习活动的。例如可以在讲完草履虫后,比较一下眼虫和草履虫结构上的异同,再推测一下眼虫的生活方式,这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另外,在课堂上主要使用的是静态图片和文字叙述值得商榷。对于肉眼无法观察的单细胞动物,学生并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教师应提供尽可能多方面反映单细胞生物的直观教学材料,例如模型、视频,既能使学生有直观的体验,也为下一节在实验室观察草履虫打下了一个基础。

最后,草履虫的应激性反映也是一个教学重点,在本节课堂上应该分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讨论。

当然,世上没有最好的教学设计,只有最合适的,以上想法,也许只适合我自己的工作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