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残奥会励志故事(实用5篇)

最新残奥会励志故事(实用5篇)

ID:3739196

时间:2023-09-28 01:15:38

上传者:ZS文王 最新残奥会励志故事(实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残奥会励志故事篇一

出生于1985年的张亮敏还不满27岁,16岁时被上海市残疾人体训中心的教练选中,一年后就在于韩国举行的2002年远南运动会上包揽铁饼、标枪和铅球三个项目的金牌。在随后的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张亮敏揽下铅球、标枪和铁饼三个项目14枚金牌。

不过张亮敏的奥运会冠军之路却格外曲折。她的视力被国际残奥会伤残检测鉴定为“全盲级别”(f11级)。但在雅典残奥会和20北京残奥会上,她所参加的项目里却没有f11这个级别,她只能去参加残疾程度略轻的f12级的比赛。结果她在雅典获得了铅球项目的第七名,在北京获得了铁饼银牌,遗憾地与金牌擦肩而过。

虽然伦敦残奥会上终于有了f11级的项目,但在今年3月,因为饱受腰间盘突出和肘关节伤病的折磨,张亮敏甚至打电话给教练宋国超说:“教练,我不想练了。”所幸最终张亮敏坚持了下来,而上天也给予了她最想要的褒奖——一枚金灿灿的奥运金牌。

夺冠喜讯传到家中

19时40分,亲戚在网上看到消息:“f11(全盲)级铁饼比赛开始了”;

20时10分,网上实时公布:“第四轮试投,张亮敏投出40.11米的好成绩,成绩暂时领先。”张亮敏的父亲张新振想了想:“这距离她在去年世锦赛上创造的世界纪录还差31厘米。”母亲居芳英说:“囡囡这几天手痛得厉害,又要针灸,又要打封闭,一直没法练习。”

焦灼的等待总是显得特别漫长,居芳英好几次轻声默念“加油!加油!”

20时30分,电话响了,外甥在网上看到了赛果:“六轮全投完了,40.11米,阿拉敏敏得金牌了!”

上海籍选手的`第一枚伦敦残奥会金牌诞生,张亮敏家顿时沸腾了。居芳英只顾得上对电话那头的外甥不断说“谢谢”,张新振则没说几句话就眼眶发红,声音颤抖起来。

安静下来后,张亮敏的父母和上海市残疾人体训中心训练科副科长宋国超,与记者聊起了张亮敏的训练生涯。

训练次年包揽三金

张亮敏从小喜欢唱歌,还自学成才,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得过第二名。不过,16岁那年,市残疾人体训中心去她所在的上海市盲童学校选苗子,一眼就相中了身高1.7米、体重90公斤的张亮敏。一开始,做着文艺梦的张亮敏还不太愿意,启蒙教练肖指导为了说服她,甚至跟进了卫生间。

教练的眼光很准,张亮敏果然是块“好材料”。2002年,她参加在韩国举行的远南运动会,包揽铁饼、标枪和铅球三个项目的金牌;年至20,她又相继在全国残运会、香港青年世锦赛、马来西亚远南运动会上包揽这三个项目的金牌。

三朝元老终圆梦想

张亮敏家中,客厅和卧室里摆满各种奖杯、奖状、奖牌。不过,她与奥运金牌的缘分,一直差那么一点点。20雅典残奥会,因对盲人选手进行分级,所以张亮敏参加的f11(全盲)级别取消了。

年,张亮敏再战北京,因为未设f11级,她参加了残疾程度略轻的f12级别比赛,屈居第二。

伦敦残奥会终于有了f11级项目。谁知今年3月,宋国超接到了张亮敏的电话:“教练,我不想练了。”原来,除了腰间盘突出和肘关节的老伤,困扰张亮敏的是训练成绩始终不理想。经过两个半小时长谈,张亮敏终于摆脱了困扰,重新投入训练。昨晚,这位28岁的上海选手,终于在伦敦残奥会的赛场上圆了梦想。

残奥会励志故事篇二

这是里约残奥会闽将首金,也为三明市摘得了史上首枚残奥会奖牌。在女子s7级100米仰泳预赛中,柯丽婷排名第一并打破了残奥会纪录。

这些天,柯丽婷父亲柯国仙、母亲傅新美和其他家人牵挂着的心,也终于放松了。柯国仙激动地说:“泳池里手臂抬得最高的那个,就是我的女儿。”

天赋异禀成绩斐然

柯丽婷,出生于1995年12月,是尤溪县城关镇水东村人。在柯丽婷出生7个多月时,因一次高烧不慎致小儿麻痹症,导致肢体残疾。

2009年4月,中国残疾人游泳队到福建各地挑选残疾人游泳运动员,柯丽婷被选中。据柯丽婷母亲傅新美回忆,当时到三明参加选拔时,柯丽婷原本想进射击队。在此之前,柯丽婷从未学过游泳。在参加选拔的人群中,柯丽婷早就被著名残疾人游泳教练张鸿鸪相中,认为小柯的身形及其他条件都非常适合游泳。

后来,在选拔过程中,用尺子量小柯的手臂长度和身高,发现小柯的臂展比身高长了10多厘米,而且其他各项测试也都表明小柯天赋极佳,是个学习游泳的好苗子。才14岁的小柯,还想着参加射击队。张鸿鸪教练等一直做工作,努力说服柯丽婷,并告诉她“选择这条路绝对不会错”。

“我们让她自己做决定。”傅新美说,当时女儿在校学习成绩还不错,作为父母不敢鼓励女儿选择游泳,因为怕女儿游泳和学习都没搞好,耽误了孩子。后来女儿说,大学生就业都不容易,何况自己这个样子,就业更难,所以还是决定加入国家队。

被国家队选中以来,柯丽婷在2011年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中,获得女子s6级50米自由泳金牌、女子s6级100米和s6级400米自由泳银牌、女子sm6级200米个人混合泳铜牌,取得一金两银一铜,并以38秒41的好成绩打破了女子s6级50米自由泳的全国纪录;2012年伦敦残奥会,刚满16岁的柯丽婷,克服了参加等级从原来的s6级被评定为s7级的不利因素,获得4100自由泳接力第五名、女子s7级100米自由泳第六名;2015年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女子s7级100米仰泳金牌,并破该项目全国纪录,获得女子sm7级200米混合泳金牌、s7级100米自由泳和s7级50米自由泳银牌,获得两金两银……成绩斐然。

本次到里约,是柯丽婷第二次征战残奥会,除了女子s7级100米仰泳以外,她还将分别参加女子s7级50米自由泳、sm7级200米混合泳和s7级100米自由泳3个项目的`角逐,令人期待。

挥洒汗水曲折前行

在傅新美的手机上,记者看到了柯丽婷在里约的照片:头发染了颜色,手上涂了红色指甲油,大方漂亮。但训练起来,小柯却很刻苦,其间也经历了曲折。

傅新美说,女儿性格有些大大咧咧的,独立能力非常强,也很懂事。这么多年来,女儿为了训练,过年没回家是常事,目前回家次数也屈指可数,一般只有大赛结束时才能放假回家休息一小段。女儿的训练非常辛苦,有时为了锻炼手臂力量,练得连筷子都拿不稳。有一回,晚上7点左右,她给女儿打电话,女儿说因为游泳速度没进步,正被教练罚练3000米,教练也陪着她还没吃晚饭。

有时,因为教练要求太严格,柯丽婷也会同教练闹点情绪。家人会配合教练,通过电话帮助女儿稳定情绪。刚到云南集训时,因为年龄太小想家等因素,虽然成绩提高很快,但小柯也曾状态不佳。后来在教练的允许下,柯丽婷父母和弟弟专门到云南看她。家人陪伴了3天后,柯丽婷就重新投入到训练中。

最难的是,参加伦敦奥运会前,柯丽婷的参赛等级,从原来参加比赛的s6级被评定为s7级。傅新美回忆当时女儿心情很不好,因为需要加重训练强度,甚至一度觉得太累想放弃游泳。在教练们等努力下,女儿扭转了思想,开始慢慢加大训练强度。2015年,柯丽婷参加了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比赛,还拿到2枚游泳金牌。

母亲傅新美表示,女儿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多年的关心支持,更离不开女儿的教练团队等。2011年,柯丽婷参加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当拿到第一个金牌时,她在电话里告诉父母,自己拿到第一准备上领奖台时,傅新美和柯国仙都不敢相信。傅新美马上打电话找小柯的教练杨文彪核实,发现杨教练激动得哭了,因为小柯是他教的第一个出成绩的队员。目前带小柯时间最长的正是杨教练,大约有7年左右。

现在,柯国仙和傅新美与女儿联系大多用微信。但最近,为了不影响女儿比赛,减少了与女儿联系。最近一次通电话,还是9月1日下午4点多,女儿到达里约后打来的。赛前,傅新美就觉得,这次小柯总体状态比较好,在北京倒时差调整了一个星期,又坐专机到里约。

拿到金牌后,记者通过微信,第一时间采访了柯丽婷。柯丽婷说:“决赛时就想着按自己的节奏游,然后闷着游,被眷顾了。接下来的项目,还没想怎么比,希望能进决赛就好。”我们衷心预祝她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残奥会励志故事篇三

“刺客”刘虹!

世界纪录保持者、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这一切对于女子20公里竞走运动员刘虹来说,来得是那么突然。在昨天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比赛中,中国选手刘虹在不利的情况下,最后30米上演惊天大逆转,夺得该项目奥运会冠军的同时,也获得了以上三项殊荣。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让29岁的江西姑娘刘虹,在风雨之后终见彩虹。

练习竞走只为给家里减轻负担

蛰伏了87分钟之后,刘虹在最后2分钟完成了惊天反超,以1小时28分35秒获得女子竞走20公里的冠军。而在此前,刘虹一直跟随在冈萨雷斯身后,如同一个一直在等待机会的“刺客”,直到最后500米突然加速,终于在最后30米完成逆转。这枚金牌,让刘虹完成了世界纪录保持者、世锦赛冠军和奥运会冠军的大满贯。

1987年出生的刘虹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奥运冠军陈定的教练孙荔安把初中毕业的刘虹带到了深圳。

遇见伯乐

金牌教头助刘虹登顶

,刘虹进入到了国家队,并在北京奥运会上刘虹获得了第四名。在北京奥运会的第二年,刘虹遇到了一名伯乐——竞走项目的“教父”、意大利金牌教头达米拉诺,他当时担任国家竞走集训队外教组主教练。

在得到达米拉诺的指点后,刘虹在洲际、国际大赛上几乎从来没有跌出过前三名。广州亚运会夺冠、大邱世锦赛夺银,同年在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创造新的亚洲纪录,20又在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西班牙拉科鲁尼亚站中打破了世界纪录。

里约圆梦

带病出征载誉归来

如今在里约奥运会,刘虹终于圆了自己的奥运梦。一枚奥运金牌,是对她十几年来如一日辛苦训练的最大褒奖。刘虹的这枚金牌,也是中国女子竞走队时隔再次得到的奥运金牌,同时也是中国女子竞走奥运历史上的第三金。

成功的背后刘虹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十几年高强度比赛训练,身上有很多伤病,下一个阶段我可能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或许对于刘虹来说,风雨之后终于见彩虹,接下来的时间就是休息和回味,完成了个人大满贯后,这个江西姑娘已经用自己的努力征服了世界。

残奥会励志故事篇四

9月14日,王晓福观看记分牌。当日,王晓福在北京2008年残奥会s8级男子5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26秒45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并获得金牌。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残奥会冠军王晓福的人生励志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残奥归来,王晓福风尘仆仆,家里人觉得他长大了,北京残奥会终于让昔日那个懵懂少年成熟不少——在历经峰巅与谷底之后,这个20岁的传奇男孩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残奥厚礼”。

“回头想想,好像整个游泳队就我一个人经历了这么大的波折。”王晓福从容微笑着,似乎在谈论别人的事情。但当时的大起大落差一点超出了他的承受范围,尤其第二次被判犯规之后,他把毛巾狠狠摔在地上。“你想啊,刚被判个犯规,就憋着口气想拿回来,不料又给判了……”

金牌和犯规之间的折返跑让他备受煎熬,但教练、父母、队友给了他莫大的鼓励。“我的性格中永远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你不是取消我成绩了吗,那好,我下一个项目非得证明给你看!我也要告诉所有关心我的人,我才不会那么快就趴下。”在中国代表团积极申诉后,两次判罚王晓福犯规的澳大利亚裁判终被取消资格,但结果已无法更改,这也让王晓福深深领略了复杂的人生况味,也头一次感受了体育竞技的酸甜苦辣。

“必须迅速调整过来,因为你后面还有比赛啊,绝对不能放弃!”这一次,王晓福开始思考比赛的输赢、胜负以及付出、失落之间的深刻哲理,思考奥林匹克精神的意义。“在雅典的时候哪儿知道什么奥林匹克啊,跳下泳池游就行了。拿冠军都拿得稀里糊涂。但今年不一样,我觉得只要摆正心态,积极参与,全力付出,就不会有遗憾。我想,这大概就是奥运精神。”

参加9项角逐、赛前被称为“中国的菲尔普斯”的他没能抵达菲尔普斯的高度,但他笑了,“我就是我,为什么要做菲尔普斯?我觉得我这届残奥会收获的东西不比他少。”2金2银2铜、两破纪录、两次犯规,这样的奥运成绩单让他满意吗?“还行。这还不够丰富啊?”他又笑了,“我认为失败带给我的触动远比金牌更大。我收获了成熟、稳定的心态。”

“走吧,走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这个热衷“德国战车”、“愤怒机器”、“金属”等摇滚乐的年轻人也能从《爱的代价》这样的“平淡老歌”中深刻领会成长的意义和爱的代价了。“我热爱泳池,所以,无论什么样的挫折,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都是你必须付出的爱的代价。下一届?当然要参加。我还会继续证明自己!”

回到云南新平县老家的王晓福每天都陪在父母身边,他已经半年多没有回家了,比赛期间妈妈做了手术,她担心影响他比赛没敢告诉他,王晓福为此还很生气,他说:“现在好了,金牌是我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

残奥会励志故事篇五

继刘文君里约残奥会上勇夺女子100米t54级轮椅竞速金牌后,武汉另一选手、19岁的柳萌在乒乓球女子单打9级决赛中夺金。由此,武汉市两位里约残奥会参赛选手均获金牌。柳萌7岁因失去左小腿而装上假肢,伦敦残奥会上她名列第五,当时她便给自己定下目标:里约拿冠军。恭喜圆梦!

身为体育委员,她站了起来

8年前,柳萌是武昌区南湖学校四(1)班学生,一次突如其来的车祸使她失去了左小腿。听到医生的诊断后,柳萌哭了,虽然她并不知道将来还有什么困难在等待着她,但她害怕从此不能再担任体育委员。为了尽快回到学校,柳萌选择了装假肢,假肢和皮肉的磨合是痛苦的,但小柳萌硬是咬着牙挺了过来。回到班上,她向老师要求继续做体育委员,师生们被她感动了。

从小爱蹦爱跳的柳萌,装上假肢后不甘在教室坐着,她一有时间就去找同学打乒乓球。去年10月,省残联选中小柳萌到武汉市体校集训,从那时起,柳萌才正式接受乒乓球的专业训练。凭着良好的悟性和不向命运低头的'韧性,柳萌的进步很快。

每天的早训是围着训练场跑10圈,还要练习蛙跳和滑步,然后是成千上万次地挥拍。尽管集训的日子在旁人看来苦不堪言,但柳萌的言语中却透着一股兴奋,她说乒乓球让她找到了生命的追求,乒乓球也让她变得坚强。“小丫头不简单,很能吃苦,将来要成大器。”教练万由群一脸疼爱地看着柳萌说。

7岁装上假肢,做班上体委带同学做早操

柳萌在4年前的伦敦残奥会乒乓球女子单打9级中获得单打第五名,此次勇夺冠军,与其坚强意志分不开。

柳萌年仅7岁就因失去左小腿而装上假肢。课后她仍爱和同学一起来到操场上打乒乓球。她还因此被老师选为班上的体育委员,带同学做早操,组织课外活动。

,省残联选中小柳萌到武汉市体校集训,从那时起,柳萌才正式接受专业乒乓球的训练。“你家的小姑娘真不简单!”教练常常对柳妈妈竖起拇指称赞。“我的梦想是拿世界冠军。”柳萌小小年纪就给自己立下了目标,希望有一天能代表祖国参加世界比赛,拿一枚金灿灿的金牌。

柳萌还很喜欢读书,她觉得读书是一种乐趣

柳萌从来没有因残疾而放松学习,“我能在读书中找到乐趣。”在柳萌的书房里,挂着这样一幅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柳萌说,在集训队的课堂上,她的成绩不错,这令她感到自豪。

靠一分分追回来拿得冠军

伦敦残奥会上,柳萌名列第五,亲朋好友都为她高兴,觉得实属不易。但是性格坚强的她暗暗给自己定了目标,里约拿冠军。

伦敦残奥会后,省、市残联非常支持柳萌圆梦,与省体育部门联系,安排柳萌进入省乒乓球队与一线队员同训练。市残联工作人员孙晓彤负责长期跟踪服务,他感慨,一个残疾人,与正常人一样进行高强度的力量、技战术训练,付出的汗水可想而知,可是柳萌从来不喊苦喊累,坚定地朝自己残奥会冠军发起冲击。

“柳萌这次夺冠,不但技术层面进步快,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提高很快。”孙晓彤说,柳萌年纪小,以前心理不稳定,不会打逆风球,一旦落后比较大,就容易放弃。这4年,她有意识提高自己心理素质,参加各类比赛,有赢有输,输了从不气馁,而是专心分析原因、改进技术。

这种对比赛的专注,让她在里约残奥会上不再浮躁,越是关键时候越能扛住压力发挥水平。孙晓彤说,此次残奥会,她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都是3:2险胜,其中半决赛还是在最后一局5:9落后的情况下,不急不躁,一分分追回来,最后获胜,实属不易。

昨日获得残奥会冠军后,柳萌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向省、市残联报告了好消息。市残联介绍,至此,武汉派出的两名运动员均获冠军。柳萌也继承了武汉市残疾人乒乓球领域的传统优势——继1988年汉城残奥会程喻获得乒乓球女子双打t9级冠军,20北京残奥会陈刚获tt8级男子单打、团体冠军,武汉涌现第三位乒乓球残奥会冠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