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面试语文教案试题 小学语文面试教案(优秀5篇)

小学面试语文教案试题 小学语文面试教案(优秀5篇)

ID:3746885

时间:2023-09-28 03:05:29

上传者:书香墨 小学面试语文教案试题 小学语文面试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面试语文教案试题篇一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小学语文面试教案(优秀2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一、体现课改理念的“教学观”。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p20)“教学就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开展的学习活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谢利民主编,《教学设计应用指导》p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20xx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二、实施教学评价,实现教学活动的完整性、专业性。根据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教学评价已经不是教或学一个阶段之后再来评的一个环节,“一种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至少要回答以下四个核心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只有这四个问题具有逻辑上和行动上的一致性,才能说该教育教学活动是完整的、专业的。”(《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刊登在《基础教育课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学习、评价是三位一体的关系,评价与教学、学习紧密地绞缠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通过评价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三、实现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20xx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四、体现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过程的中心既不是单纯的学生,也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的辩证法就是,教师和学生是教或学的中心人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朱慕菊主审,《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解读》p219)

教科书分析:

1、课文是一篇寓言小故事,通过讲述一只喜鹊和一只寒号鸟对做窝过冬的态度、表现和结果,生动有趣、具体形象地告诉学生一个道理:要认真对待生活,不能得过且过,更不能懒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本课是二年级上学期的课文,学习语言运用的任务比一年级重了,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由于课文数量的减少,课文的识字写字量有所加重。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课后思考题:“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要求学生能提取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过冬的态度和表现的语句,然后通过理解整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这个思考题体现了“学阅读”和“学表达”的语言运用要求,需要学生经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说话表达的学习语言运用的全过程,对于刚刚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是难点。组织学生亲历这个学习语言运用的全过程,是突破难点的保障。

4、课后“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的练习,是后补短语的初步认识。1.要把握“初步认识”这个目标水平;2.不宜向学生讲述名词术语;3.由于提供的样子不完全是课文中的句子,适宜单独进行教学。

5、课文的两幅插图,为学生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提供了帮助,有利于落实课标提出的目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但是第2幅插图石缝太小,不能完整表现课文内容,应予以改造。

学情分析:

1、经过半个学期的二年级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有意学习的意识也基本形成,学生基本能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可以不设计把学习过程融入激励、激趣活动中,更侧重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等激趣、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2、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分角色朗读、借助插图了解词语句子意思、借助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知道了按照要求提取文字信息、与同学交流读文后的感想体会等学习要求,相关的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这些都是学习这则寓言的有利条件。

3、二年级学生具有想象思维和感性思维优势,因此,通过读文想象图画帮助和评价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表达水平,要坚持实施,以利于与第二学段阅读学习的梳理条理、概括内容衔接。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有关语句说说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的原因;能根据有关语句说说对寒号鸟的感想体会(或劝说寒号鸟)感悟故事的寓意。

3、能正确认读“堵”等15个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号”“当”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4、能正确读写“面”等8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能正确读写“山脚”等13个词语(其中,如词语中有没有要求会写字的,该词不作要求。)。

5、认识后补短语,能照例子说一说后补短语。

教学重点: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堵”15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面”等8个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有关语句说说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的原因;能根据有关语句说说对寒号鸟的感想体会(或劝说寒号鸟)感悟故事的寓意。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组词和听写,并能正确读写“无瑕、兀立、嶙峋、波澜壮阔、峰峦雄伟、连绵不断”等词语。

2。背诵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掌握引用、对比、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2。能够模仿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学会用写景手法描写景色。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语言特点,掌握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课时:2课时

教具:桂林山水图片

(一)激趣导入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下搜集的桂林山水的图片、文字资料或歌曲。

通过对桂林山水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展示,导入课题。(同学们,大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我们忍不住想去桂林看看,并赞叹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散文,跟随作者的眼睛,去一睹桂林的风采!)

(板书:第2课桂林山水)

(二)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标出生字在课文中的位置和本文出现重要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分排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3。引导学生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

(3)桂林的山

(4)桂林的山水

4。攻克生字词:

请学生读出8个生词,并进行组词;

(三)深入阅读、攻克难点

分段研读:本文每个段落的主题都很鲜明,整体形成总——分——总结构,进行分段研读非常适合。

1。第1段,统领全文:前面我们已经概括了每段的大意,第一段最主要的一句话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学习第2段。(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以这7个字为纲,统领整篇课文)

2。第2段,漓江的水:

(1)请一名同学读第二段,教师重点讲解:波澜壮阔、无瑕

(2)攻克重点:体会作者描写漓江水所采用的手法

a。作者要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先写大海和西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描写手法?

b。作者写了漓江水的哪几个特点?具体是怎么写的?

(板书:漓江水:静、清、绿)

静: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静啊学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清啊学生: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绿啊学生:绿的仿佛那是一块翡翠。

这里,采用了排比法,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还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漓江的绿水比喻成一块翡翠。

(3)第3段,桂林的山:(板书:桂林的山:奇、秀、险)

a。请一名同学读第3段,重点讲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奇、险、秀

对比、比喻、排比

(4)第4段,桂林山水:

a。请一名同学朗读,重点讲解:连绵不断

(四)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本文先用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来总领全篇,又分别从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进行景色描写,最后写桂林的山和水汇成一副美丽的画卷,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2。作者在描写景色时,用了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桂林的语言跟美景一样,格外美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见到了很多美景,你能否可以模仿本文的写作手法“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描写你所见的一处风景。

3。我们的祖国,大好河山真的很美,像画卷一样。同学们,如果你们可以,一定要多出去看一看,多开阔自己的视野,多培养自己开房的胸怀。

九、板书设计:

林漓江的水:静、清、绿

水桂林的山:奇、秀、险

天山和水:舟行碧波山、人在画中游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小学面试语文教案试题篇二

一、体现课改理念的“教学观”。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p20)“教学就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开展的学习活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谢利民主编,《教学设计应用指导》p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20xx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二、实施教学评价,实现教学活动的完整性、专业性。根据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教学评价已经不是教或学一个阶段之后再来评的一个环节,“一种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至少要回答以下四个核心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只有这四个问题具有逻辑上和行动上的一致性,才能说该教育教学活动是完整的、专业的。”(《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刊登在《基础教育课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学习、评价是三位一体的关系,评价与教学、学习紧密地绞缠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通过评价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三、实现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20xx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四、体现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过程的中心既不是单纯的学生,也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的辩证法就是,教师和学生是教或学的中心人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朱慕菊主审,《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解读》p219)

教科书分析:

1、课文是一篇寓言小故事,通过讲述一只喜鹊和一只寒号鸟对做窝过冬的态度、表现和结果,生动有趣、具体形象地告诉学生一个道理:要认真对待生活,不能得过且过,更不能懒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本课是二年级上学期的课文,学习语言运用的任务比一年级重了,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由于课文数量的减少,课文的识字写字量有所加重。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课后思考题:“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要求学生能提取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过冬的态度和表现的语句,然后通过理解整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这个思考题体现了“学阅读”和“学表达”的语言运用要求,需要学生经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说话表达的学习语言运用的全过程,对于刚刚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是难点。组织学生亲历这个学习语言运用的全过程,是突破难点的保障。

4、课后“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的练习,是后补短语的初步认识。1.要把握“初步认识”这个目标水平;2.不宜向学生讲述名词术语;3.由于提供的样子不完全是课文中的句子,适宜单独进行教学。

5、课文的两幅插图,为学生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提供了帮助,有利于落实课标提出的目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但是第2幅插图石缝太小,不能完整表现课文内容,应予以改造。

学情分析:

1、经过半个学期的二年级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有意学习的意识也基本形成,学生基本能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可以不设计把学习过程融入激励、激趣活动中,更侧重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等激趣、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2、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分角色朗读、借助插图了解词语句子意思、借助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知道了按照要求提取文字信息、与同学交流读文后的感想体会等学习要求,相关的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这些都是学习这则寓言的有利条件。

3、二年级学生具有想象思维和感性思维优势,因此,通过读文想象图画帮助和评价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表达水平,要坚持实施,以利于与第二学段阅读学习的梳理条理、概括内容衔接。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有关语句说说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的原因;能根据有关语句说说对寒号鸟的感想体会(或劝说寒号鸟)感悟故事的寓意。

3、能正确认读“堵”等15个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号”“当”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4、能正确读写“面”等8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能正确读写“山脚”等13个词语(其中,如词语中有没有要求会写字的,该词不作要求。)。

5、认识后补短语,能照例子说一说后补短语。

教学重点: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堵”15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面”等8个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有关语句说说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的原因;能根据有关语句说说对寒号鸟的感想体会(或劝说寒号鸟)感悟故事的寓意。

小学面试语文教案试题篇三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找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下册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带领学生找春天,感受到了春天风光的无限美好,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感受自然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

本课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前,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在儿童眼前展现了一个富有美感的春天,由此产生渴望找春天的急切心情。

课上,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激起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课堂上让学生放手自主读书,品味词句,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教具准备:春游录像;生字词课件;课文插图动画;春天景物道具;画布。

3、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放录像,带领学生春游时的活动场面)

1、小朋友,通过刚才播放的春游活动场面,你能说说在活动时你发现了什么吗?

2、学生自由表达,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2、同座合作,互相检查,不认识的字互相教一教。

3、过渡:刚才小朋友自学得很认真,在自学时,你们发现哪些字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大家读一读。

4、出示生字(屏幕打出)

(1)小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2)交流识字情况。(说说哪几个字已经认识,不用教了。)

(3)演示识字方法。

师:拿一朵花躲在身后,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躲)用躲字组词。

(4)汇报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画图认字(嫩)

5、出示词语。(屏幕打出)

开火车认读。

6、默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词带到课文中再读一读。做到不出声,读正确、通顺。

三、细读课文,指导写字

1、指名读自然段。一边读一边评。

2、带着感情朗读。

3、指导写字。要让学生先观察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脱、冻、溪、掩、探

小学面试语文教案试题篇四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组词和听写,并能正确读写“无瑕、兀立、嶙峋、波澜壮阔、峰峦雄伟、连绵不断”等词语。

2。背诵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掌握引用、对比、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2。能够模仿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学会用写景手法描写景色。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语言特点,掌握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课时:2课时

教具:桂林山水图片

(一)激趣导入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下搜集的桂林山水的图片、文字资料或歌曲。

通过对桂林山水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展示,导入课题。(同学们,大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我们忍不住想去桂林看看,并赞叹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散文,跟随作者的眼睛,去一睹桂林的风采!)

(板书:第2课桂林山水)

(二)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标出生字在课文中的位置和本文出现重要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分排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3。引导学生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

(3)桂林的山

(4)桂林的山水

4。攻克生字词:

请学生读出8个生词,并进行组词;

(三)深入阅读、攻克难点

分段研读:本文每个段落的主题都很鲜明,整体形成总——分——总结构,进行分段研读非常适合。

1。第1段,统领全文:前面我们已经概括了每段的大意,第一段最主要的一句话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学习第2段。(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以这7个字为纲,统领整篇课文)

2。第2段,漓江的水:

(1)请一名同学读第二段,教师重点讲解:波澜壮阔、无瑕

(2)攻克重点:体会作者描写漓江水所采用的手法

a。作者要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先写大海和西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描写手法?

b。作者写了漓江水的哪几个特点?具体是怎么写的?

(板书:漓江水:静、清、绿)

静: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静啊学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清啊学生: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绿啊学生:绿的仿佛那是一块翡翠。

这里,采用了排比法,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还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漓江的绿水比喻成一块翡翠。

(3)第3段,桂林的'山:(板书:桂林的山:奇、秀、险)

a。请一名同学读第3段,重点讲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奇、险、秀

对比、比喻、排比

(4)第4段,桂林山水:

a。请一名同学朗读,重点讲解:连绵不断

(四)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本文先用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来总领全篇,又分别从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进行景色描写,最后写桂林的山和水汇成一副美丽的画卷,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2。作者在描写景色时,用了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桂林的语言跟美景一样,格外美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见到了很多美景,你能否可以模仿本文的写作手法“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描写你所见的一处风景。

3。我们的祖国,大好河山真的很美,像画卷一样。同学们,如果你们可以,一定要多出去看一看,多开阔自己的视野,多培养自己开房的胸怀。

九、板书设计:

林漓江的水:静、清、绿

水桂林的山:奇、秀、险

天山和水:舟行碧波山、人在画中游

小学面试语文教案试题篇五

一、教材解读:

《渔歌子》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组教材的主体是“ 热爱田园生活”,《渔歌子》这首词是唐代文学家张志和的代表作。整首词描绘了初春时节西塞山的美丽景色。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一个“不须归”唤起了人们对江南的眷恋之情,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豁达乐观的情怀。

一教学目标:

1、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进而背诵这首词,

资料共享平台

《老百晓小学语文教案》()。

2、通过品味文本,想象画面,走进作者的心灵。

3、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文本进行想象,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以及了解张志和“词中有画,画中有情”的艺术表现特点。

2、教学难点:体会“不须归”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教学课时:

一课时

4、教具准备:

课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