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案例万能(大全5篇)

教案设计案例万能(大全5篇)

ID:3749554

时间:2023-09-28 03:45:21

上传者:翰墨 教案设计案例万能(大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教案设计案例万能篇一

手捧孙云晓老师的这本书,我一口气就读完了,掩卷沉思,感触良多。

书中的案例绝大部分是上海闸北八中师生的故事,从一所“垃圾学校”到升学合格率百分百的名校,这其中倾注了校长刘京海的全部心血,更是让世人看到了帮助学生成功才是教育的根本。刘校长说:“我们的教育应该让每一个孩子看到成功的希望,为每一个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他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这样的教育理念与我不谋而合,在十几年的班主任教学生涯中,我一直都是这样去做的,读了《唤醒巨人》让我的思路更加清晰了,犹如在大海中找到了一艘巨轮,能够目标明确地带我驶向更加遥远的国度。

“教师的神圣职责是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积极的自我概念,这就是通过反复成功去摆脱原来反复失败的恶性循环。”其实,“差生”特别需要成功的机会与宽容的态度。我改变了对小刘的看法,坚定一个信念:要让小刘找回自信,要帮助他考及格。首先,我找了几个班干部了解小刘,寻找小刘的闪光点,并且和他们达成一致——要帮助小刘,在班里制造舆论:小刘并非一无是处,他是个爱劳动的同学。班级是一个集体,有时它可能是充满温情的,但有时它也可能充满歧视和冷漠,而歧视和冷漠正是悲剧发生的催化剂。改变小刘要从班级舆论开始。其次,在课堂上,我特别留意小刘的表现,他常常会走神或者做小动作,我时常会提醒他,只要他举手,马上就让他发言,无论发言的质量如何,首先肯定他认真听讲了,能够大胆举手发言了,以此来树立小刘的信心,让他不害怕上课。最后,我找到他的奶奶,希望她能向小刘的父亲转达我的意思:为小刘找一个负责的家教,家教老师辅导重心放在帮助小刘把字词这关过了。这三件事做好了之后,我便静待小刘的变化。起初他还有些不适应,感觉大家都友善起来了,后来他的语文基础由于字词过关了也渐渐步上了道,从而带动他开始认真学起来,有几次他的作业很快地做完了,没有再留学,看着有几个同学仍然是留学生,他感到了无比的自豪,不过他并没有去嘲笑别人,只是笑着说:“我好了,回家了,你们快一点哦!”这一切都看在我的眼里,喜在我的心头,从小刘的笑脸上我看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看到了这孩子的希望,他在班里渐渐地有地位了,不遭人唾弃了,他获得了自信,我感到十分欣慰。虽然小刘的成绩仍然是全班倒数第一,但是他能考及格了,而且再没有人会瞧不起他。作为老师的我一直都对孩子们说:自己和自己比有进步了就是成功。小刘曾经是个挂红灯的主,但是却没有被老师放弃,更由于我不断地鼓励,使得他在其它的科目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各科老师都对他刮目相看了。

小刘就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头,必定会引起或大或小的波纹,其他几个座位与他邻近、作业懒散、课上随意的孩子也慢慢有了变化,他们看我的眼光也不同了,似乎在说:“张老师,真有你的,连小刘这样的人都被你给扶上墙了。”钦佩之余,有个开始老爱和我抬杠的小男生成了我最忠实的盟友,他原本是个偷懒的孩子,作业老不做,后来总是前几名完成。还有一个让我很喜欢的小男生小朱,他是个面庞清秀、心思缜密的孩子,总是喜欢当个旁观者,观后总是笑笑,一切尽在不言中。我观察了他很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是一个慢性子。于是乎对于他放学后要留下来补作业就一点也不惊讶了,借此机会,有时还与他聊聊天。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原来他耿耿于怀一件事:二年级时和另一个同学的摩擦至今未能释怀。怪不得他一见那位同学便红了眼,动不动要和他吵嘴。找到了病根才能药到病除,我用自己人生阅历开导小朱:“做人计较太多就没有意思了。你在心里这么恨他,或许他早把那件事给忘了,不如当面问问对方说说清楚……”后来我特意找了那位同学和小朱当面对质,看着那位同学一脸茫然的样子,我知道正是应了我的话。两人当着我的面握手言和,从此以后小朱的脸上笑容多了,玩深沉的他也开朗起来。打开了心结,又遇上我这样善解人意的老师,按理他的作业应该是越来越快,不再拖拉了。但是小朱仍然拖拉,常常最后一个离开学校,问他为什么不能快点做,他答:“我喜欢留在学校里,我不舍得这么早回家。”

教了那个班仅一年,在这一年里,我遵循着这样的一条教育原则: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机会。或许是因为教得没有负担,所以孩子们也学得很轻松,虽然他们的成绩在期末考中不是列在前茅,但是他们被老师同学尊重,他们有自信,这比什么都重要,这一定能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老师,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教学生六年,就要为他们想六十年,教一年起码也得想十年吧!

孙老师在书中阐述道:我想,教育就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这巨人即自信;也许可以说,只有自信才能造就真正的巨人,并使其血肉丰满,筋强骨健;学生走向光明与黑暗,或走向成功与失败,有时候就取决于教师的推与拉,而这决定命运的推与拉常常表现为一句评价;在病态的孩子身后,必定有病情更重的父母或老师。孙老师的话句句发人深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以此为警钟,时刻提醒自己:让微笑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孩子的脸上,让每一个孩子都活得有尊严、有自信,在和自我的竞赛中获得成功。

教案设计案例万能篇二

教材分析

《一定要争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以“立志”为主题的单元中第一篇主体课文,通过讲述童第周在比利时留学期间,凭着不屈的决心和刻苦的努力为国争光、为国争气的事,教育学生只要从小确立远大目标和志向,并为之努力学习、不懈追求,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本课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体会人物性格,因此,本课教学就是要通过朗读,以读促学,使学生体会到童第周志向远大,为国争光,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品质,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设身处境的想,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童第周为国争气的远大志向,以后刻苦勤奋的精神品质。

低年级的学生对生字的掌握还需要多读多练,而二年级的生字比较多,所以在第一课时适当的进行文字的训练也很有必要。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物心理和动作描写来体会童第周要争气的原因及决心。

3懂得立志后要用行动去实现目标。感受童第周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8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领悟童第周实验做成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回顾激疑,借题导入。

2有一个新朋友,他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不过他只告诉自己一句话,一定要争气!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

出示课件1童第周图像,介绍童第周。

3就是他,当有人瞧不起他时,默默的告诉自己:一定要争气。你怎样理解“争气”这个词,你觉得怎样才算“争气”呢?你还想了解什么?(别人为什么会瞧不起他,他争气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接下来让我们走近童第周,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正音,练习归纳

1初读课文,注意文中标拼音字的读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给加点字注音

欧洲教授贫穷一项外膜剥掉尝试失败技术

3介绍多音字剥正音,组词。

4汇报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师小总:课文讲述了生物学家童第周在留学期间,受到外国学生的瞧不起,但他靠自己的努力刻苦钻研,做成了一项很有难度的实验,给自己争了气,更给中国人争了气。

三细读文本,体会感悟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童第周是怎样给自己和中国为争气的呢?细细品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你印象最深的词语或句子。

(1)“从此,他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一遍又一遍,失败了再重做,终于把这项实验做成功了。”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到底是什么样的实验这样难呢?你从哪感受到这项实验特别难做?

(2)当时,教授一直在做一项实验――把青蛙卵的外膜剥掉.那位教授做了几年也没有成功,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

这是的确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实验,[出示青蛙卵图片],青蛙卵只有小米粒大小,外面紧紧地包着三层象蛋白一样的软膜,因为卵小膜薄,手术只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许多人都失败了,他们一剥开卵膜,就把青蛙卵也给撕破了。童第周也不例外。

这样难做的实验,光刻苦钻研当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哪些条件呀?

(3)这种手术非常难做,要有熟练的技术,还要有耐心和细心。

这样的条件,大多数搞科学研究的人应该都具备。尤其那位很有名的教授,但是为什么外国教授做了几年都没能成功,而童第周却做成功了呢?(小组讨论)

(4)童第周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外国人认为很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要努力办到。

是什么原因使童第周下这样的决心,(他为什么要为中国人争气?)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由于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学生。

介绍当时社会背景[1930年童第周由亲友资助到比利时的比京大学留学,1931年“九?一八”后,日本侵略军开始对中国东北大举进攻,贫穷而且灾难深重的中国受人欺凌。有的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人抱着一种藐视的态度,说“中国人是弱国的国民”。和童第周同住的一个洋人学生竟然公开说:“中国人太笨。”

2他们侮辱的不仅是童第周个人,而是他所代表的身后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面对这样的侮辱,有血有肉的中国人怎能无动于衷?于是,童第周暗暗的在心里下了决心,一定要争气!为自己争气,更为所有的中国人,争气!

(三)再学第二自然段

1机会终于来了,就在所有人都为这项非常难做的实验一愁莫展的时候,童第周是怎么想的?(童第周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外国人认为很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要努力办到。)他又是怎样做的?(“从此,他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一遍又一遍,失败了再重做,终于把这项实验做成功了。”)(指导朗读出童第周决心的坚定)

2然而,这项实验真的是太难了,童第周做了一次又一次,实验失败了,可是想起外国学生对自己对中国人的嘲笑,他想()他继续();然而,实验又失败了,可是想起自己的祖国仍然贫穷落后,自己的同胞倍受人欺凌,他想()他继续();实验还是失败了,可是想起祖国正处在水深火热的灾难中,他想(),他继续()。多少个不吃不喝的白天,多少个不眠不休的夜晚,童第周一直在想(),童第周一直在继续()。

3功夫不负有心人,实验终于成功了~!此时,童第周心里又想些什么?

5这件事也震动了整个比利时,想想当初嘲笑中国人的那些外国留学生会对童第周说什么?

7同学们,你又想对为国争光的童第周说些什么呢?

四总结升华

现在,大家知道了吗?除了刻苦钻研,坚持不懈,耐心,细心,熟练的技术,童第周成功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有志气,有志者,事竞成!有句话说的好,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希望同学们也能从小立大志,树立一个努力的目标,搭乘刻苦,坚持,进取的帆,远航!

五拓展延伸

1阅读小故事《努力的童第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查找更多关于立志的小故事,名言警句。

教案设计案例万能篇三

4、面对如此美景,李白情不自禁吟诵起“日照香炉生紫烟……”(诵读后板书《望庐山瀑布》)

5、诗中描绘的景美吗?你也打开书来自由读几次吧!

个别读、齐读、指名读

(大部分学生从没看见过瀑布,播放瀑布的录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发表见解、阅读古诗的'兴趣。)

三、赏析古诗

1、自由读古诗,观看插图和回忆录像中的情景,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内交流,先提出疑问互相解答,再说说诗的意思。

3、学生为录像配解说词。先练习再指名说。

(直观形象的画面,将抽象变为形象,减缓了学生体会古诗意境的坡度,加深了对诗人情感的体验。)

四、朗读、背诵古诗

1、播放幻灯片《早发白帝城》。

2、学生朗读,课外积累背诵。

(扩展李白的另一首诗,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

六、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1、播放写有词语的幻灯片,自由读,指读,齐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指导书写生字。

教案设计案例万能篇四

关于成功的家教案例1:激励孩子“杀敌立功”

我的女孩和男孩小时候学习都不好,女孩提出不想上学,男孩经常逃学玩电子游戏,我为此伤透脑筋。后来我坚持每天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教孩子把课堂当战场,学会一个生字,就是消灭一个敌人;写一篇好作文,就是打一个胜仗;期末考得优秀,就是打一个大胜仗。激励孩子“杀敌”立功,多打胜仗。现在我两个孩子,分别在读清华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关于成功的家教案例2:数豆子“数”出数学兴趣

教孩子最好不要强迫他做这做那,孩子容易反感。有一次,我利用豆子、钮扣、硬币和豌豆等跟孩子玩数数游戏,我发现孩子从此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孩子爱提问,我不打击他的积极性,教孩子将一些字组成词语,教他们会用字典等工具书。

我在家里做到不在孩子面前说脏话,不抽烟、喝酒和打牌等。小孩学习的时候,我坚持不看电视,就读报纸,写教案,批改学生作业,在孩子的心中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

关于成功的家教案例3:让女儿承担自己惹的“祸”

女儿林源4岁时,有一回,朋友出差,把她4岁的女儿诗晨托我照顾。我让孩子们到卫生间洗手,过一会,听到卫生间传来了哭声,诗晨跑来告状,说林源往她身上浇水。我把她们带回房间,问明了情况之后,我先让诗晨脱下湿漉漉的衣服,又让女儿脱下自己的衬衫。我拿起诗晨的湿衣服给自己女儿穿上,让诗晨穿自己女儿的衣服,然后叫她们坐到地毯上,听我讲故事。讲完故事之后,我问女儿,穿着湿衣服冷不冷,舒服不舒服。女儿一个劲地摇头。我对女儿说,你想一想,诗晨穿着这样的衣服会是什么感觉呢?女儿难为情地低下了头。事后女儿主动向诗晨道歉,并拿出自己最心爱的玩具和诗晨玩。

关于成功的家教案例4:基础打牢什么都不愁

我教孩子注重抓基础,孩子从小学习,我就要求宁可分数不高,也要把基础知识打牢。我的育子经是:爱学习、会做事,有爱心。分解开来就是要热爱学习,目的明确;不能作书呆子,要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体现自己的组织能力;要有爱人之心,助人之德,要爱父母、老师、同学、亲友,不能自私自利。

我的女儿从海口一中被选送到新加坡读书,后被新加坡国立大学、剑桥、诺丁汉等6所大学同时录取,女儿现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

关于成功的家教案例5:我给学生20块钱

一次,我教的班上一个寄宿的学生把身上仅有的20元丢了,自己在教室里掉眼泪,我看到后,把这学生带到我家去吃饭,并送给他20块钱,解决这个学生的吃饭问题。我的小孩当时正好站在一边,他看到了这一幕。不久,学校发动师生给特困生捐款,我的小孩把存起来本想用来买书包的钱共36.56元全部捐了出去,她还是背着那个已经破了的旧书包。

教案设计案例万能篇五

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来制作创造,以一物代替另一物的表演和游戏,是一种象征性的思维活动。这种形式的活动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观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尤其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操作技能。这要求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能从过去所感知的东西中,分析出个别特性,并结合成一整体,形成表象。游戏时幼儿能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正如苏联心理学家柳布林斯卡娅所说:“正是这种把以前获得的印象组合成新的创造物的可能性,正是这种对自身力量的考验,是游戏使儿童产生巨大愉快的源泉。”游戏中没有强制的目标,因而减轻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紧张,耗费精力小,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幼儿的游戏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通过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动作方式重演别人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不受实际环境的具体条件以及时间的限制,通过想象,创造新情景,如,把扫帚当作马,把椅子当作汽车。幼儿在游戏中,以真诚的情感,体验在游戏中的.活动,相信虚构的真实性。同时,他们也懂得什么是假装的。幼儿的游戏在某种程度上与戏剧中反映现实生活相近似。

在一次关于宠物的谈话中,我问孩子们:你们家都养了那些宠物?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讲出了狗、猫、金鱼,有一个小朋友讲到了乌龟。当时小朋友很奇怪,乌龟也是宠物吗?对于我们大人来说,饲养乌龟、台湾小鸡已不在希奇,可在孩子们的经验中宠物大都是狗、猫之类。于是,我告诉他们乌龟代表了长寿,人们在家里是饲养乌龟希望它能带来好运,也希望能和它成为好朋友。我们在讲乌龟的特征时,孩子们都大声地说:“它有壳。”于是又产生了新的话题“带壳的小动物”他们讲出了蜗牛、螃蟹、河蚌等小动物,希望自己也有一个它们一样的“壳”,课间活动大家听了一些关于乌龟、蜗牛的故事,如《聪明的乌龟》、《龟兔赛跑》、《蜗牛城的故事》、《会动的房子》。孩子们时常在地上学乌龟、蜗牛爬、螃蟹走,为了满足幼儿的需求,于是我让孩子们想象用什么东西来做它们的壳?有的幼儿说用篓子、有的说用蛋糕盒,还有的说用篮子等。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滑稽、憨态的动作,我们想:物以制用,进行一次动手游戏,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真正体验游戏地快乐,以此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发挥创造性。

从幼儿的整体水平来看:本班幼儿是刚从小班升入中班,在能力与技能方面比小班时有所提高,但在能力、经验方面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部分孩子使用剪刀已经很灵活,有的孩子对于画面的整体布局表现的很好,有的幼儿在画方面较突出,有的幼儿撕的动作掌握的较好。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把这情况也考虑进去了,准备一些成品、半成品、图样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1、引导幼儿自主地、创造性地选择各种材料,大胆的进行制作和装饰。

2、鼓励幼儿用制作的“壳”进行各种游戏,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互相帮助的集体精神。

1、环境准备:

室外:铺上地毯,放置一些可以钻爬的活动器械。

室内:将相同材料分两份分别放置两旁(便于幼儿取拿),中间为幼儿制作场地。

2、材料准备:

组织幼儿收集各种篓子、蛋糕盒、月饼盒等;与幼儿共同准备剪刀、各色的纸张、橡皮筋等。

(一)开始部分:

1、出示图片,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他是谁,它们少了些什么?

2、讨论:你想用什么材料来做?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制作“背壳”。

在制作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动手,与人合作。

2、幼儿动手制作。

3、用自己制作的“背壳”进行游戏。

(三)结束部分:

评价,提出下次游戏的主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