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教学目标设计(优质5篇)

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教学目标设计(优质5篇)

ID:3756509

时间:2023-09-28 05:26:11

上传者:QJ墨客 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教学目标设计(优质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教学目标设计篇一

一、导入课题、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都爱看动画片吧?今天我们也来看一段动画片。

〔多媒体〕动画(大水冲断浮桥、铁牛沉入水底)

师:哎呀,大铁牛沉到水底了,这可怎么办呢?

〔多媒体〕课题

(板书捞铁牛)

师:谁来捞?怀丙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捞铁牛?

(提问)

(板书原因拴住浮桥)

师:好,我们了解了捞铁牛的时间(宋朝)、地点(黄河边)、人物(怀丙)和原因(拴住浮桥),接下来,我们就准备捞吧!

(板书:准备――捞)

二、学习、理解课文

(板书的目的在于说明要先有准备才能捞,这是两部分内容,以帮助学习之后正确分段)

(一)学习准备部分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先来看看捞铁牛前的准备工作。

1、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

师:课文中哪一段介绍了捞铁牛前的准备工作?

(第三自然段)

2、自学、讨论:

师:现在自己轻声地再把这一节好好读一读,然后和周围的同学讨论讨论捞铁牛前究竟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注意:将所做的准备分成几个步骤!)

3、提问、交流

师:好,我们来看看准备工作的第一步是什么。

〔多媒体〕课文第三自然段准备部分(并将各步骤用不同色注出)

4、归纳板书

师:我们能不能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把这几句话概括一下呢?

准备:摸清位置备船装沙并船搭架拴牛绑架

5、用自己的话说说捞铁牛前的准备工作。

6、齐读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捞铁牛部分

1、了解捞起铁牛的原因

师:我们现在来看捞铁牛的过程。先请看这样一段话。

〔多媒体〕第四自然段

(指读、齐读并思考:这段话什么意思,加点字什么意思)

师:笨重的铁牛能够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是因为拴住它的绳子越绷越紧,绳子越绷越紧是因为拴绳的船身不断地往上浮,船身能够上浮是因为水有浮力。怀丙能捞起铁牛,其实是利用了水的浮力。所以他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板书浮力)

师:我们来看一看,一起感受一下。

〔多媒体〕动画(捞的过程)

2、了解铁牛被捞起的经过

师:铁牛只是从淤泥里拔出来了,却并没有捞上来,还少了什么工作?

〔多媒体〕第三段课文

(注意:为什么要把铁牛拖回岸边而并不在河中间把它捞上来?)

师:谁用自己的话说说捞起八只铁牛的经过?

(齐读)

3、归纳板书

师:如果我们也把捞起铁牛的过程分成几个步骤,第一步该做什么?

捞:铲掉泥沙船身上浮绳子绷紧铁牛拔起拖到岸边捞起铁牛方法相同只只拖回

4、师:铁牛捞上来了,我们也该休息一下了,来完整地看看从准备到捞起这一过程〔多媒体〕动画(准备――捞)

板书:

怀丙

摸位置

利用水的浮力

出色的工程家

准备捞

捞起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课文录音,指名读课文

二、检查本课生字

三、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多媒体〕第三、四段课文

师:好了,来想想我们前面留下的问题:捞铁牛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究竟有没有用处。

(讨论、交流)

师:正是因为有了前面充分的准备,怀丙才能够顺利地捞起铁牛。而他之所以能做好如此充分的准备,是因为他在做事之前认真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个完整的捞铁牛的过程。

(男女分读)

四、回顾课文

师:从捞铁牛的原因,到捞铁牛之前的准备,再到捞铁牛的过程,最后捞起一只只铁牛,(板书事情发展)

师:按照这样的顺序,怎样给课文分段?

五、总结全文

师:到这里课文就学习完了。对于这样的.一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吗?

六、组织同学交流自己画出流程图。

小学语文教案教学目标设计篇二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古今中外战争中,侵略者总是没有好下场的。在苏联保家卫国战争中的勇士们,上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孩童,他们不怕流血牺牲,开动脑筋,千方百计的打击敌人,有些侵略者甚至直到全部被歼灭,还不知道是怎么落入了抵抗组织巧妙地设下的陷阱中。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场旷日持久且血雨腥风的战争,让我们一起走进《夜莺之歌》。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对比体会

指生交流。提醒学生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人物。

小结:这篇课文讲的是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被称作“夜莺”的孩子,把一支德国部队引进埋伏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军的故事。

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夜莺?

生1:我看到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

生2:我看到一个自信的小夜莺。

生3:我看到一个临危不惧的小夜莺。

……

你看到了一群怎样的德国兵?

生1:我看到一群凶残狡猾的德国兵。

生2:我看到一群残暴的德国兵。

生3:我看到一群轻敌的德国兵。

……

让我们把镜头对准1941年,来到苏联境内,来到那个小村庄。请同学们再次用心默读课文,圈画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足迹,并用“――”划出描写小孩子机智勇敢的句子,用“~~~”划出描写敌人凶残狡猾的句子。开始!

学生圈画批注。师巡视指导。

三、分析形象,感受形象

同学们,看到大家这么投入而专注的阅读,我真不忍心打断大家的思路。从你们一张张涨红的小脸,我看出了大家对敌人的恨,从大家欣喜而又按捺不住激动的表情,我看出了大家对小夜莺的敬佩和崇敬。

(一)、体会敌人的凶残狡猾

谁愿意把你找到的体现敌人凶残的句子与大家交流!

1、展示(图片和句子):街道两旁尽是黑色的瓦砾,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的弯着腰。

(1)为什么找这一句,能谈一谈原因吗?这一句是什么描写?

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经是残垣断壁,说明战争破坏严重,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这是一幅多么凄惨的画面,你们的感受证明了敌人的狠毒,看来环境描写也能展现一个人的品质。

(2)创设氛围引导学生读好这句话:(指导学生个别读后齐读)

你从他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

在敌人的枪炮声中,一间又一间房屋倒塌了。读――

在敌人的枪炮声中,一个又一个老百姓倒下了。读――

小结:就是这么一个小村庄也承载了多少苏联人民的血与泪。

还从哪一些句子中能体现出敌人的凶残?

2、展示:“好啦,好啦,带我们去吧。要是你带的对,我就把这个小东西给你。”中尉说着,指了指他的打火机,“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就把你的脑袋扭下来。听懂了吗?”

(1)谈谈自己的感受吧!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

(2)用什么来引诱的?又怎么威胁的?这就叫威逼利诱。

(3)指导读:德军不仅无耻而且凶残,谁能通过朗读来刻画他丑恶的嘴脸?读出德军的蛮横。

指生读,从他的声音中你听出了什么?

这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德军。读――

这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刽子手。读――

[小学语文《夜莺之歌》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教案教学目标设计篇三

浅谈小学语文低段词句的积累和运用

作者/罗兴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面对魅力无穷的语言,我们却苦恼于学生在使用时的平淡、枯燥、呆板和千篇一律。改变这样的状况,让学生充分掌握、运用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师应该孜孜不倦进行探讨的话题和勤勤恳恳进行实践的目标。

什么都应该从娃娃抓起,“先入为主”的道理提醒我们,小学低段正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喜爱,对语感的正确把握才能奠定以后他们对语文的加倍热爱的情感基础。有了良好的基础,才可以逐渐地进行运用和创造。

对此,我构建了训练学生积累运用词句的具体措施。

一、把感动及时表达

感情的积累是语言表达最根本的要素。能够及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最容易让孩子迸发出最真挚的情感,书写出最贴切的话语。

在教学中,许多课文都充满了浓浓的情。对动物的喜爱,对人物的钦佩,对大自然的热爱……,无一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学习中教师最爱问:“你们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们学习了课文想说些什么?”孩子们就会在学习课文的情感积淀中真实地表达对人、物、景、事的情感。这样的口头表达迅速、明了,能够让学生通过交流对语言取长补短,很好地运用了语言表情达意的功效。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在孩子用语言表达的同时,再引导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这样的记忆就更深刻了。

比如,我喜欢让孩子在课文的插图旁边,写上相应的语句。学习《蜜蜂引路》,我让孩子在插图旁边写上对列宁的称赞;学习《一分钟》让孩子写出对自己的要求;学习《日月潭》写出自己的向往。所写的语言,与课文息息相关,让学习时的感动,成为能够铭记的语言。及时的表达和书写,能够逐渐地养成孩子对情感的积累。

二、本着课文学好词句

小学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点。有的文章展示的是它的结构美,有的文章渗透的是它的写作手法,有的文章是汇集优美词句的好范文。小学低段的孩子主要以学习字词为主要任务。生字量很大,教学难度也大,学习时间很紧凑,所以会认和会写已经成为了首要的任务,对于好词的积累,也只能捉襟见肘。

我尝试着在学习生字的时候不仅让学生读生字在文中所组成的词,还要求能够读通顺生字所在的句子。达到学习词语就是要会运用到句子中的目的。有的词语很特殊,我就让孩子去掉这个词或换成另一个词来读句子,让他们发现新词有什么好处。比如《北京亮起来了》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教学论文)街道上,照明灯、草坪、喷泉灯、礼花灯,装点着美丽的北京。”学习“犹如”这个词语,我让孩子们先去掉“犹”读句子,让他们说说句子有什么不同。他们都发现句子是通顺的,但是没有“犹如”那样有语言起伏的感觉。我又让他们换个词语,他们找到了“仿佛、好像、是”,在对句子的朗读中,大家都喜欢这个新的词语。我也适当的告诉他们:“很多词语可以用别的词语进行交换,多学习词语会让我们的语言更丰富。”

课文中的好词要及时进行消化,学一点用一点,才能起到循序渐进的效果。首先要正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我采用的是根据上下文通过读文本理解词语这种方法。这样既可以理解词语的具体意思,也能够更快地获得该词语应该适用在哪些方面。例如:学习“惭愧”一词。

文中句子“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我先让学生弄清楚戴嵩听了什么话?

学生通过读前一个自然段明白了戴嵩画错了牛的尾巴,被一个小牧童指出。理解到“惭愧”是描写人物内心感受的词语,表现戴嵩的不好意思。而后面的一个句子则把惭愧的具体行动表现出来。从“多谢你的指教”可以看出带有真诚地态度。所以全面地理解“惭愧”就是因为做错了事情,心里感到不好意思,并能真诚承认。

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更便于学生的使用。学生已经了解了“惭愧”的意思,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有没有做过让自己觉得惭愧的事情,并且要求把事情说清楚。学生造句通常用都是很机械的。我们往往很突兀地听到:“我把碗打碎了感到很惭愧。”这样单调的句子,内容一点也不具体。所以要强调在适用词语造句的时候内容要介绍清楚。怎么会让你感到惭愧?在教师指导下句子就可以丰富为“我不小心把碗打碎了,感到很惭愧,提醒自己以后应该小心一点。”增添了后面的'内容,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惭愧中包含的真诚。

课文,是学字学词学句子的好园地,源于它具有严谨性、板块性,所以不可以只把教材当成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要深入挖掘,有效利用。

三、课外积累有序指导

儿童的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在名目众多的课外丛书中。怎样选择经济实惠,符合儿童心里特点的课外读物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我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选择与课文紧密相关的课外读物进行推荐。在教学春天一组课文的时候,我就让孩子去多读关于描写景色的文章;在教学历史人物的课文时就让他们去购买撰写名人的书籍;在教学动物课文的时候就让他们阅读动物的书籍。这样分门别类地阅读,随课文阅读,能够起到既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又能拓展相应的知识内容,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兴趣做了指引。

好书中可学的东西很多,我们要有重点的积累,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低段的孩子,需要学会阅读课外书的方法。我的方式是:1.边读边勾画。读文最忌讳一目十行,让学生读的时候多一份动手的工作就会减少这样的阅读毛病。这样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能够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把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更快速地把握词语和句子的运用。2.选择喜欢的摘抄。好的句子有很多,不可能让学生每个都抄下来,而且积累是体现一个人个性的事情,只能从尊重的角度来实施。所以让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就是把积累当成一种兴趣,把积累做成个性化的东西。由于学生处于低段,我没有要求孩子分类摘抄,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归类习惯。但是随着知识的逐渐提升,摘抄的要求要再进一步细化。3.交流好的句子。观点的交流不是1+1=2这样的简单算式,我们通过交流,能够更直接的把积累别人的东西转变成自己的东西。每天抽出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把书写的东西转化成口语,接着才能转化成书面语。因为口头语言的发展,是书面语言的先导和基础,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

四、多多练习

我们要给学生创造一切可以运用好语言的机会。比如在班队会上组织丰富多彩的关于语言的活动,让学生给同学讲故事。比如在平时的作业中多体现一些运用好词好句的作业。

有时我让学生选择课文中的一些好词写写句子。量不大,但是要求要高。句子不仅要完整,而且要具体。有的时候用一个词写出的句子,就是一篇短小的故事。有时我给学生几个词语,让他们把其集体运用,创造一个好的小片段。

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三回四回老朋友”,我们就是要想尽办法把那些新的词语变成学生的老朋友,这样才能在不经意之中脱口而出。

积累靠勤奋,靠恒心,积累能够补拙救愚,能够抑傲摈燥。相信,在长期的积累和运用相结合的情况下,我们的孩子会具有良好的语言修养,获得良好的语感。

(作者单位:558300贵州省平塘县甘山寨乡磨刀小学)

小学语文教案教学目标设计篇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面对魅力无穷的语言,我们却苦恼于学生在使用时的平淡、枯燥、呆板和千篇一律。改变这样的状况,让学生充分掌握、运用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师应该孜孜不倦进行探讨的话题和勤勤恳恳进行实践的目标。

什么都应该从娃娃抓起,“先入为主”的道理提醒我们,小学低段正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喜爱,对语感的正确把握才能奠定以后他们对语文的加倍热爱的情感基础。有了良好的基础,才可以逐渐地进行运用和创造。

对此,我构建了训练学生积累运用词句的具体措施。

一、把感动及时表达

感情的积累是语言表达最根本的要素。能够及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最容易让孩子迸发出最真挚的情感,书写出最贴切的话语。

在教学中,许多课文都充满了浓浓的情。对动物的`喜爱,对人物的钦佩,对大自然的热爱……,无一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学习中教师最爱问:“你们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们学习了课文想说些什么?”孩子们就会在学习课文的情感积淀中真实地表达对人、物、景、事的情感。这样的口头表达迅速、明了,能够让学生通过交流对语言取长补短,很好地运用了语言表情达意的功效。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在孩子用语言表达的同时,再引导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这样的记忆就更深刻了。

比如,我喜欢让孩子在课文的插图旁边,写上相应的语句。学习《蜜蜂引路》,我让孩子在插图旁边写上对列宁的称赞;学习《一分钟》让孩子写出对自己的要求;学习《日月潭》写出自己的向往。所写的语言,与课文息息相关,让学习时的感动,成为能够铭记的语言。及时的表达和书写,能够逐渐地养成孩子对情感的积累。

二、本着课文学好词句

小学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点。有的文章展示的是它的结构美,有的文章渗透的是它的写作手法,有的文章是汇集优美词句的好范文。小学低段的孩子主要以学习字词为主要任务。生字量很大,教学难度也大,学习时间很紧凑,所以会认和会写已经成为了首要的任务,对于好词的积累,也只能捉襟见肘。

我尝试着在学习生字的时候不仅让学生读生字在文中所组成的词,还要求能够读通顺生字所在的句子。达到学习词语就是要会运用到句子中的目的。有的词语很特殊,我就让孩子去掉这个词或换成另一个词来读句子,让他们发现新词有什么好处。比如《北京亮起来了》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教学论文)街道上,照明灯、草坪、喷泉灯、礼花灯,装点着美丽的北京。”学习“犹如”这个词语,我让孩子们先去掉“犹”读句子,让他们说说句子有什么不同。他们都发现句子是通顺的,但是没有“犹如”那样有语言起伏的感觉。我又让他们换个词语,他们找到了“仿佛、好像、是”,在对句子的朗读中,大家都喜欢这个新的词语。我也适当的告诉他们:“很多词语可以用别的词语进行交换,多学习词语会让我们的语言更丰富。”

课文中的好词要及时进行消化,学一点用一点,才能起到循序渐进的效果。首先要正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我采用的是根据上下文通过读文本理解词语这种方法。这样既可以理解词语的具体意思,也能够更快地获得该词语应该适用在哪些方面。例如:学习“惭愧”一词。

文中句子“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我先让学生弄清楚戴嵩听了什么话?

学生通过读前一个自然段明白了戴嵩画错了牛的尾巴,被一个小牧童指出。理解到“惭愧”是描写人物内心感受的词语,表现戴嵩的不好意思。而后面的一个句子则把惭愧的具体行动表现出来。从“多谢你的指教”可以看出带有真诚地态度。所以全面地理解“惭愧”就是因为做错了事情,心里感到不好意思,并能真诚承认。

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更便于学生的使用。学生已经了解了“惭愧”的意思,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有没有做过让自己觉得惭愧的事情,并且要求把事情说清楚。学生造句通常用都是很机械的。我们往往很突兀地听到:“我把碗打碎了感到很惭愧。”这样单调的句子,内容一点也不具体。所以要强调在适用词语造句的时候内容要介绍清楚。怎么会让你感到惭愧?在教师指导下句子就可以丰富为“我不小心把碗打碎了,感到很惭愧,提醒自己以后应该小心一点。”增添了后面的内容,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惭愧中包含的真诚。

课文,是学字学词学句子的好园地,源于它具有严谨性、板块性,所以不可以只把教材当成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要深入挖掘,有效利用。

三、课外积累有序指导

儿童的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在名目众多的课外丛书中。怎样选择经济实惠,符合儿童心里特点的课外读物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我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选择与课文紧密相关的课外读物进行推荐。在教学春天一组课文的时候,我就让孩子去多读关于描写景色的文章;在教学历史人物的课文时就让他们去购买撰写名人的书籍;在教学动物课文的时候就让他们阅读动物的书籍。这样分门别类地阅读,随课文阅读,能够起到既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又能拓展相应的知识内容,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兴趣做了指引。

好书中可学的东西很多,我们要有重点的积累,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低段的孩子,需要学会阅读课外书的方法。我的方式是:1.边读边勾画。

更多内容请访问:中国大学网《浅谈小学语文低段词句的积累和运用》

小学语文教案教学目标设计篇五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唤起自己关爱父母的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一、回顾全文

1.指名朗读。

2.回顾重要问题及重点句子。

二、重点阅读

1.学生根据问题,找出段落,读后评议。

2.从重点句中体会思想

作文最后说“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先体会作者饱满的感情。(引指学生体会而今,荔枝虽然年年红,可是母亲却再也看不见了,体会作者思母之情。)

三、归纳中心

赞扬母子之间深厚情谊。

四、布置作业

按照你的理解,写几句课文后作者没有说出的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