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植物配置论文结论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探讨论文(大全5篇)

2023年植物配置论文结论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探讨论文(大全5篇)

ID:3767580

时间:2023-09-28 08:07:06

上传者:紫衣梦 2023年植物配置论文结论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探讨论文(大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植物配置论文结论篇一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的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生态园林的建设,符合社会当前的现状,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生态园林的出现,也标志着现代园林的建设方向。生态园林的生态功能,不仅能创造一个和谐的自然环境,也能为人类提供一个理想的居住环境。

1生态园林的概念

生态园林的基本概念,我们可以从3个不同的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具有生态特性,符合一般的生态系统观念,能够净化空气,绿化环境。二是具有园林特性,生态园林也是园林的一种,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美丽、舒适的活动空间,符合一般园林的基本要求。三是具有科学特性,生态园林是一项较为科学的设计,里面的植物都具备一定特性,有独立的意义。同时也会进行科学管理。总之,生态园林是现代园林建造中的首选。

植物配置论文结论篇二

摘要:武汉生态艺术公园案例为依托,对于城市带状滨水公园的空间设计进行分析研究。从空间的构成要素、空间的类型及空间所具备的功能这3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带状公园;滨水景观;空间设计

随着城市的开发与建设,城市滨水空间已经不仅仅作为防洪或发展贸易之用,越来越多的设计者聚焦于此类空间。滨水空间的创新使用、生态修复维护以及社会价值成为了新的焦点。武汉市素有“千湖之城”“东方芝加哥”等美称,城中滨水空间众多,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新建成的武汉生态艺术公园的空间设计进行分析研究,以求为城市滨水空间设计提供有益启示。

1空间构成要素分析

园林空间是由各要素构成的游赏、休憩空间。场地中空无一物,全无参照便不成为空间,一旦有了实物进行结合才能形成空间。“地”“顶”“墙”是构成空间的三大要素,“地”为空间的起点或基础,“墙”因“地”而设,为划分空间或围合空间,“顶”因遮挡而设。归结起来,“地”与“顶”均为水平要素,“墙”为垂直要素。不同的水平要素与垂直要素相结合能形成不同风格氛围的空间。而园林中的水体、道路、植物等元素根据不同的设计方法既能成为垂直要素,又能成为水平要素。在滨水公园中,水体是重要的构成元素,多样的水体设计形式既能丰富空间效果又能充分发挥其价值。武汉生态艺术公园则充分利用了不同园林要素来构成水平要素以及垂直要素,并相互组合,形成了丰富的园林空间。

1.1垂直要素

通常建筑物或构筑物及植物是园林设计师们最常运用的垂直要素,在武汉生态艺术公园中以植物为主要的垂直要素,而其中不同品种的高大乔木是最为常见的垂直要素,如水杉、香樟等。再辅以许多造型简洁现代的'建筑小品,如花架,门洞等。设计师将花架与坐凳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即可赏花又可提供休息场地的空间,并且独特的外型设计即可以吸引视线,又对游人游览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除常见的垂直要素外,水体亦能构成“墙体”,在商业景观中不乏水幕墙等形式的设计,而在武汉生态艺术公园中则将水体与道路相结合,形成了形式独特的垂直要素。在湿地中运用下沉式的道路,形成人在水中行走的视觉效果,增添了游园的趣味性。在本园中除上述垂直要素外,还加入了数件雕塑作品,这些造型独特,机具艺术特色的雕塑作品即划分了空间,又成为了空间中的视觉焦点,并引导游人前往下一个景点。部分雕塑作品被放置于道路旁边的绿地中以及广场的边界处,雕塑与其他元素一同成为了限定空间的垂直要素。

1.2水平要素

道路、广场及水体为园林中常用的水平构成要素,而植物及构筑物亦可成为水平要素,如草坪及廊架。本园中运用不同类型的草坪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空间,如有较强的抗践踏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的游憩型草坪,与灌木丛及乔木林带一同形成了供人游玩的开敞及半开敞空间。而观赏价值高的观赏型草坪则结合雕塑及植物组景形成供人欣赏的开敞空间。

2空间类型分析

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活动行为,可以将空间分为静态空间及动态空间两种。静态空间为游人在相对静止的情况下观赏静态风景提供所需空间,而动态空间则为游人在移动过程中观赏动态风景提供所需空间。武汉生态艺术公园为带状滨水公园,结合周边环境及现场立地条件,设计中将园区进行东西划分,分别为动态游赏区域及静态游赏区域。

2.1静态游赏空间

公园西区的临水面积充裕,景观视线极佳,为静态游赏区域。此区域内结合大量植物群落及许多具有现代感、艺术性的景观雕塑小品来塑造空间,给游人提供一个安静、清新的休憩健身场所。而根据不同的植物配置形式又将西区划分出风格不同的各个静态游赏空间,分别为花田区、丘林区、草地区以及湿地区。花田区采用丛植的配置方式,层次结构分明,地形略有起伏,上层种植了水杉,中层种植紫叶李,底层种植红花酢浆草和白三叶,并且配以小体量石景来增添植物情趣,形成了季相变化丰富的林下静态游赏空间。丘林区采用丛植的配置方式,利用乔木群落及地形变化,打造出了城市界面到滨水界面的空间过渡带,创造出隔绝城市喧嚣的绿色屏障空间、丰富的林下活动空间以及开阔自由的疏林草地,既有效隔绝了城市噪音的干扰,又形成了生态湿地缓冲空间。草地区则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打造了3种以草坪为主体的静态游赏空间。湿地区采用丛植的配置方式,沿湖边种植了杜鹃、连翘、云南黄馨、南天竹、红叶石楠及芦苇,在湿地中则培育了荷花、睡莲、菖蒲、水葱、芦苇、水生美人蕉及再力花等植物。湖边种植的湿生植物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起到了弱化水体与周围原本生硬的分界线的作用。静态游赏空间虽功能较动态空间较单一,但结合园区基址条件,利用不同的园林要素相组合,便可以创造出丰富的变化,既能满足游人的观赏需求,又保留了场地特色。

2.2动态游赏空间

公园东区紧邻商业及住宅,结合游人主要活动将其设计为动态游赏区域。此区域提供给居民及游人锻炼健身的空间。慢跑道、自行车道、轮滑道是该区域的特色组成部分,为避免道路间的互相干扰,运用花田及草坪等将其隔离开,即形成了独立的健身道路又丰富了视觉景观。数道并行很好地构成了一个水边慢性运动空间,打造出了丰富的滨湖健身区域。

3空间功能分析

城市滨水空间除了传统的防洪功能以及生态修复功能外,还应为游人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应实现城市滨水绿地的“绿肺”生态职能,应传承及发展城市的文脉,应合理的利用其产生的景观经济价值。结合城市滨水空间的诸多职能以及园区自身条件特色等因素,在动态及静态游赏空间的基础上,将园区分为三大不同功能的空间区域,分别是静态景观体验区、大地艺术体验区、动态声景体验区。静态景观体验区以观赏、休憩、防洪功能为主。设计中以植物群落为主,在临水区域设计了层级式滨水步道,步道中间隔着石笼铸成雨水过滤系统,既能排除园中的雨水回归至湖泊,又能过滤雨水中的垃圾。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安静、清新的休憩健身场所;同时,兼具雨水净化防洪、防止雨水流失等生态意义。大地艺术体验区以文化展示为主要功能,依托园中的许多得奖的参赛景观雕塑作品来展现。这些雕塑不仅增添了游园的趣味性,还印刻了一代人、一代城的文化思想。动态声景体验区以服务地方百姓、带动地方经济为主要功能,设计中以健身道路结合地被植物及水景空间为游人提供了多样化的水边慢性运动空间,同时场地内的网球场、羽毛球场、游泳馆等健身场馆也加速了周边的经济发展。城市滨水空间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考虑场地空间的功能及类型,合理开发利用此类景观资源,从生态角度出发,传承城市文化内核,服务地方经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水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

[1]张佳娴.城市线性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以郴州中心城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29).

[2]孟凡煬.城市滨水区设计浅析——以邯郸市支漳河现状为例[j].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2015(6).

[3]刘双艳.滨水公园的艺术表达[j].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4]周文博.城市滨水带状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呼玛县滨水绿地带状公园设计为例[j].宁夏科技厅,2014(14).

植物配置论文结论篇三

生态型园林景观在设计时,线条、色彩、比例及质地等都要有一定的变化和差异,呈现出多样性,但又要保持它们之间要有一定的相似性,有一定的统一感,这样才能既和谐统一,又生动活泼。如果赋予太多的变化,整体将变得杂乱无章,太过复杂,则失去了美感;但太平淡,没有任何变化又会显得呆板单调。因此,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力求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实现景观与其他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协调[3]。

1.2美观性原则

美观性原则,是指生态型园林景观应满足大众的审美,可以缓解人们的视觉疲劳,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美,展现艺术与科学的价值。这就要求在植物配置时,掌握植物的造景功能和观赏特性,整体把握植物群落的配置效果,根据人们的观赏需求和美学原理进行配置;同时,要预见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季节性和动态变化,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之中,“收四时之烂漫”,丰富景观的美感,提高观赏价值[4]。

1.3因地制宜原则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地域文化特点等进行设计。只有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才能打造出被当地群众喜爱的生态型园林景观。

1.4经济性原则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并非盲目追求奢侈豪华,不能以过度开发环境资源作为营造园林景观的代价,应当以较少的投入达到较好的效果,尽量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对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植物配置论文结论篇四

人们对城市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生态型园林成为现代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生态型园林的内涵有2个方面:一是观赏性和艺术性,生态型园林可以美化环境、营造一个优美宜人的自然景观,为人们提供休闲、观光的场所,使城市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1];二是改善生态环境,在生态型园林中,草本、藤本、灌木和乔木等各种植物通过光合、吸收、蒸腾作用,发挥防尘挡风、降低噪声、净化空气、调节地区小气候、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的作用。生态型园林成为了人们娱乐和休闲的好地方,改善了城市的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

植物配置论文结论篇五

园林景观设计时,要严格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惯、生长特点等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并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植物进行栽培和美化。同时在对植物配置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乡土植物,这样今后也能够更好的对其进行管理和养护,也能够很大程度地减少因为运输、迁移等导致成活率比较低的问题。同时要选择适合的土地进行植物的种植,促使植物能够尽快的适应生长环境,也能够确保植物的成活率达到规定的要求,从而起到美化的效果。

2.2保证多样化的植物种类

在园林景观绿化时,植物的多样化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景观,主要是因为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有自身的形态和习性,这样就造成园林景观具有立体、多层次等特征,从而就创建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生活空间。同时由于园林中的植物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可吸引鸟和昆虫等,使得其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也促使生态环境更好合理和有秩序。

2.3要注重乡土植物与常规园林植物搭配

乡土植物就是当地产出的一种植物,这种植物由于常年生长在当地,其生理、遗传以及形态等都与当地的自然相适应,就比外地来的植物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选择一定数量的'乡土植物,这样不仅增强了植物的整体能力,还增强了植物的生态稳定性和适应性。

2.4根据季节变化选择合理的植物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植物的生长高峰期都是春天和夏天,并且在秋天很多植物都会出现凋谢和枯萎的情况,但是生态环境的建设又没有季节的划分,所以,要想有效地满足城市秋天和冬天的绿化,作为园林绿化部门,在进行植物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情况,选择不同的绿化植物。例如:在气温比较低的冬天,一定要注意阔叶树与针叶树之间的搭配比例,从而就能够促进植物全年都能够发挥高效的生态效益。

2.5注意层次

园林景观拼花时,一定要注重花草树木的层次、也要注重色彩之间的搭配,倘若能够搭配好花草树木的层次和色彩,就会让人们出现眼前一亮的景象。同时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时,不相同植物的叶色和花色也要注重搭配,从而就能够更好地凸显出层次感觉。

3结语

在园林景观中,绿化的效果对建筑居住的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而绿化的重点又是植物的配置上,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在适合的地方种树,并且还要注重远近结合和季节变化等,与此同时植物的配置要与自然、社会科学有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博,邹志荣.城市住宅区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问题与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3(6)

2马莉娜,何伟强.点睛之笔———色彩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园艺,2013(20)

3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