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教学反思(精选7篇)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教学反思(精选7篇)

ID:3780614

时间:2023-09-28 15:05:57

上传者:紫衣梦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教学反思(精选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教学反思篇一

我们学校评教评学时,我上的是《水上飞机》一课,《水上飞机》是一篇科普童话,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的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广泛用途,向学生展现了科技新成果。

在教学时,我先出示了两个自学目标:

1、默读2----7自然段,说说水上飞机的种类和用途。试着给不同种类的水上飞机取个合适的名字。

2、如果让你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将自己设计的水上飞机的名字、用途写成一段话。

学生围绕目标先自主学习,有了想法后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海上战斗机 参加战斗

海上运输机 输送物资

于是全班汇报时我让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板书,学生很高兴,有了成就感。

之后,学生完成目标2.你心目中想设计的水上飞机是怎样的,有哪些用途。学生们争先恐后,述说自己未来想创造的飞机,一个比一个精彩,讨论得很热烈。有的说:“我叫海上清洁机,能清除海面上的垃圾。”有的说:“我叫海上多功能机,既能在海面上巡逻,还能清除垃圾,还能救援遇难的船只。”有的说:“我叫海上巡逻机,能在海面上巡逻,一发现敌情就立即报警,不让敌人来侵略我国的领域。”还有的说:“我叫海上方向机,能给迷路的船只指明方向。”

学生通过畅想水上飞机其他的用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不少学生入境悟情,读出了小海鸥吃了一惊的`语气,表现出水上飞机骄傲自豪的神态,但大多数学生读的不到位,有待提高。

尽管师生在课堂上很努力,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今后改进。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教学反思篇二

课堂教学在面对这种乱课堂的情况,我们教师要引用好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学习上,把学生转换成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会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肯定会乱。

所以,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跃而不乱,教师应该在学生思维形式与学习方式上拟定好课堂秩序的新规范,才能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郑重地向学生强调,听和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听明白,要善于表达。

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因此,说要大胆、听要专心,在倾听的基础上再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那就更好了。

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吐。教师要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偶尔作提示,但不要打断学生的发言,发言时要让学生养成举手的好习惯,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要等到别人说完再说,不要在课堂上说与课堂无关的话题等。

教师的评价中也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这样学生会在无形中受到了潜移默化,我相信在这样秩序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少一些自以为是、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实实在在的知识、少一些毛病、多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坚持要求明确,坚持榜样示范,课堂上学生的.倾听意识就会无其间慢慢流淌。语文课堂教学要改进很多,我这里所举的一些方法也仅是“抛砖引玉”。但我相信,教师只要时时反思,工作是不是比过去有所改进、有所创新、学生学习兴趣是不是更为浓厚、学习热情是不是更为高涨。那么,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日益提高,在教海中探索就会更接近成功的彼岸。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教学反思篇三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作者运用了引用传说、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另外,还重点讲述了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

初读课文,觉得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晰,内容也非常简单:太阳的相关知识及它与人类的关系。再读课文,我觉得此篇课文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内容的教学上,更不能在这两部分的内容上平均使用教学时间,其实,特点与关系之间既有主次之分,也有着必然的联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我思考。

第一、教学并不能将两块内容完全割裂开,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第二、对于说明方法的教学不能由教师来灌输,而应由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通过这些说明方法体会课文采用这些方法描写太阳特点的好处,从而将积累语言,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太阳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部分进行重点教学,在学生进行充分的读文后,设计语言训练“没有太阳,就没有()。”帮助学生梳理文中较为复杂的关系,而后借用媒体、借用文本材料、结合生活,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述太阳与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将自然科学知识的。获得与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由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的能力,且对于说明方法在三年级时也有了接触,所以在体会说明方法时,学生能够结合课文中的语句去体会,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既理清了几个关系,体会到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同时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教学完毕,反思回顾时突然想到,太阳不仅给人类带来好处,也会给人类造成危害。用辨证的观点看,世上所有的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那么,是否要在本课的教学时有意识地渗透一点呢?这也是观察、思考事物的方法呀!但是,从教学目标、教学是来看似乎是不需要,我想,可以放在第二课时拓展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再说一说。嗨,教学无止境呀!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教学反思篇四

讨论: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画出有关句子。

生: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焉了。

师:想一想,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

生:聪聪的解释是从词典上找的,爸爸是从生活中找答案。

生:爸爸的解释更好懂。

生:你看,烈日当空,马路快要晒化了。

生:你看,烈日当空,人们都晒得满脸通红。

生:你看,烈日当空,连路边的小狗都伸出了舌头。

生:你看,烈日当空,连路边的花儿都晒蔫了。

生:你看,烈日当空,连路边的知了都在树上叫不停。

生:你看,烈日当空,出来干活的人都中暑了。

师:爸爸在这里是如何使用无字词典的呢?

生: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一个词语联系起来。

师:你会用这种方法吗?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师:一个地方盛开着许许多多的花,你想到了什么词?

生:百花盛开、百花争艳

生: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万紫千红

生:争奇斗艳、色色俱全

师:小明回家写作业总是很认真很专心,你想到了什么词?

生: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师: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

生:电闪雷鸣

师:同学们真厉害,你能像老师这样来提问吗?

生:冬天真冷啊,你想到了什么词?

生:冰天雪地,鹅毛大雪、地冻天寒……

片断反思:在生活中学习词语,是这一课重点教给学生的内容,我引导学生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了解了这个道理。如何加深巩固?课堂上设计了这样的片断,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骄阳似火”等成语,他们进一步明白学习词语不仅可以通过查字典,还可以通过生活感悟词语大意,明白生活即语文。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教学反思篇五

我们三年级老师全员参与了小组教学,共上课四节。

我们组制定的专题是:从不同的角度同讲一课书。

这次小组教学,我们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同备一课书《鹅》。老师们在一起深钻教材,根据教师的不同风格,以及对教材的不同理解,抓住教材的重、难点,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了两套教案;一套侧重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一套侧重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小组教学后,我们在一起评课、反思。通过互评我们发现存在着以下问题:

(1)讲读课文中理解词语的方法比较单一;

(2)讲读课文中渗透了作者的写作方法,缺少练习运用这一环节;

(3)教师在教学中语言不简练,重复的问题太多;

(4)教师牵引太多,没有充分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针对以上问题,组里老师又共同讨论、交流,探讨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几点做法。1、在理解词语方面,可以课堂上运用字典工具来理解,学生课堂查出,讨论选择正确的解释,或投影出字典中的解释来商讨选择;亦或通过大家熟悉理解的词语进行换词理解难懂词语;亦或联系上下文内容进行恰当理解。总之,对词语的理解一定要准确,逐字理解。2、教师要做到语言简练,对自己的课堂语言,在备课过程中要体现斟酌。加强对导入语、过度语、评价语、总结语的精确提炼。3、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力有很大的提升,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习,自己通过读,不断感悟,体会,用读促理解,用感悟激读,课文的理解是在品和读过程中完成的。在备课中要多体现学生的活动。

通过这次小组教学,全组老师都有了新的认识,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提高。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教学反思篇六

我一直在苦恼,现在的孩子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孩子对学习经常没有什么兴趣,我们教师不得不绞尽脑汁来想很多的策略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过有一次在一节语文上孩子的表现,让我有了新的一些收获。

这时候,很多学生愣了一下,大家对这种想法都有点意外,很多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很多人开始思索,有人马上去读课文。

我咋一听也觉得学生是不是没有理解课文中得含义呢,我很想引导他理解这层含义,可是转念一想,为什么不尊重一下学生的看法,让学生再读一读,和同学讨论一下,再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一场小小的争论呢?新课程不是很注重学生的独特的见解吗?我也尊重一下学生。学生经过读、讨论,开始发言。

一学生:"老师我还是觉得'我'的冰灯更美,因为那是爸爸忍受着寒冷,在除夕早上做的……这是包含着爸爸对我深深的爱的冰灯,所以……"然后学生还读了书中的词句来说明。大家也很赞同他的看法。因势利导,我就让他们带着感情来朗读课文。我发现,学生的兴趣很浓,读得特别认真。读完后,那个我让另一方的同学来发表他的意见。

我真佩服孩子这种独特的想法,真佩服他那样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同学们听了都觉得很有道理,也表示赞同,当然其他孩子也针锋相对,认为'我'的爸爸的爱更美什么的,但是在争论中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也毫不放过一次次的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发表各自的意见,朗读,效果很好。

在另外一篇课文中,也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在学习《电话的发明》的时候,课文中出现一句话"……他们的实验又失败了……",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有个孩子发现了这句话中有个"又"字,马上提出:"老师,课文只讲到他们做的一次实验,为什么这里还用'又'呢?"这个问题我也没有注意到,备课的时候也没有在意,而其他孩子对这个问题很疑惑,很有兴趣,我赶紧抓住这个机会,让他们再读课文,再来回答这个问题。本来这篇课文没有什么味道,孩子不是很爱读,来这么一个问题,孩子们马上来了兴趣,很多孩子认真读起课文,寻找原因。经过这么一读,他们找到了了用"又"的原因,同时他们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兴趣似乎也提高了很多,接下来的学习中好像都不放过课文中的每个字眼。

以上两个的小环节中,我发现,其实孩子的心理特点就是这样,对很对自己不明白的事物都很有兴趣,只要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抓住这个特点,抓住孩子每一次的灵感的闪现,抛弃原来固化的模式和你原来的打算,让孩子自发的对学习中的疑惑或一些不同看法激发出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让孩子自己带着自己的兴趣去学习,这样不就是所谓的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吗?作为老师,我想要特别注意尊重孩子的想法,设置有时还得鼓励;老师还要善于发现孩子在学习中的灵光的闪现,要捕捉住那一瞬间,因为有时候那些能够激发兴趣的"光"就是一闪而过的;老师更要因势利导,抓住机会让孩子用兴趣引导学习;老师还得要有热情,我发现如果老师能够像孩子一样,兴奋地、热情地对待这些瞬间,孩子也对因为你地投入而更加投入。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教学反思篇七

《山雀》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一个有趣的动物故事,作者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写“我”堵住树洞里的小山雀,而另一只山雀站在树枝上不时地尖叫。“我”想象它是为了救它的朋友而掩护和传送“信息”。这是两只多么友好、聪明、有趣的山雀呀!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从中体会山雀的聪明、可爱,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与爱护之情。

由于课文篇幅很长,且对话形式多样,所以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去认真预习,把课文读通、读熟。在教学课文四至十七自然段时,为了能让学生体会到山雀之间友爱互助的精神,我先让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想通过朗读自由山雀和被拘禁山雀的对话,来让学生从中体会山雀的友好、聪明。没想到朗读两遍之后竟然还有些同学不知道该读哪,对课文内容根本就不熟悉。可见,他们课前根本就没认真预习。无奈之下,我只好一句一句地讲解给他们听。读第三遍时才勉强读对。可想而知,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怎能读出感情来?又怎能感悟到文本的内涵呢?就连原先设计的课本剧表演也因此没有时间完成了。

课后,我想:一直以来,我们老师都把精力放在组织课堂教学上,却很少去精心设计作业,其实作业设计也不容忽视。今后布置作业也得动动脑筋,多花点心思了。不然很多学生是不会认真完成的。如果在教学这课之前,我能这样对他们说:“明天我们要学习《山雀》这一课,到时我要请同学来表演课本剧,你们想不想表演?想表演那可要把课文读熟、读好哟!你们回去可以先和爸爸妈妈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到时,我们看看谁是最出色的小演员,好吗?”如此一般地“哄”学生读书,定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因为这种形式是学生平时最喜欢、最感兴趣的。

我相信,如果每次作业我们都能精心地去设计,那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