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未成年犯罪感想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律讲座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预防未成年犯罪感想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律讲座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ID:3785497

时间:2023-09-28 16:15:07

上传者:GZ才子 预防未成年犯罪感想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律讲座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预防未成年犯罪感想篇一

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特殊之处在于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从心理上正处于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时期,心理上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外界的侵犯,而我们的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明天。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全面文明素养的人。让未成年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让未成年人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规则和秩序,懂得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这是我们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认真的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后感触颇深:

未成年人犯罪者可以说是社会大环境的“牺牲品”,是社会的消极方面在孩子们身上的体现。说是“牺牲品”,就是指未成年人犯罪的根在社会,毁在孩子。这也是让家长、让社会、各级党政痛心、焦虑的关键所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主客观因素往往交错在一起,互相影响,要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关键做好以下几点:

一、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观念。我们每位教师都要认真的上好法制课。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实践中,一是注意根据我们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水平由浅入深地分阶段、分层次施教。小学阶段侧重法律常识的启蒙教育,使其初步了解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法律常识,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要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要指导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渗透法律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法制教育。在小学,结合思想品德课、社会课和语文等学科教学,渗透《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知识;在中学,结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渗透《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知识。

二、有效利用形式,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一是我们要利用举办主题班队会、模拟法庭、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法制教育的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进行典型案例审理等,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要依靠居委会、村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并协助家长做好监护工作,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

三、重视家庭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还要重视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青少年违法犯罪,绝大多数都同他们的家庭教育不良有密切关系。家长要端正言行,克服不良习惯,给孩子树立榜样。父母应当努力做好“三大主体角色”,即成为合格父母、合格教师和合格主人。

总之,我们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谆谆教导,或以同龄人的事例现身说法,在细致的心理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树立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从小预防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预防未成年犯罪感想篇二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全面文明素养的人。让未成年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让未成年人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规则和秩序,懂得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这是我们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认真的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后感触颇深:

未成年人犯罪者可以说是社会大环境的“牺牲品”,是社会的消极方面在孩子们身上的体现。说是“牺牲品”,就是指未成年人犯罪的`根在社会,毁在孩子。这也是让家长、让社会、各级党政痛心、焦虑的关键所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主客观因素往往交错在一起,互相影响,要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关键做好以下几点:

我们每位教师都要认真的上好法制课。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实践中,一是注意根据我们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水平由浅入深地分阶段、分层次施教。小学阶段侧重法律常识的启蒙教育,使其初步了解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法律常识,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要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要指导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渗透法律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法制教育。在小学,结合思想品德课、社会课和语文等学科教学,渗透《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知识;在中学,结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渗透《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知识。

一是我们要利用举办主题班队会、模拟法庭、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法制教育的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进行典型案例审理等,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

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要依靠居委会、村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并协助家长做好监护工作,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还要重视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青少年违法犯罪,绝大多数都同他们的家庭教育不良有密切关系。家长要端正言行,克服不良习惯,给孩子树立榜样。父母应当努力做好“三大主体角色”,即成为合格父母、合格教师和合格主人。

总之,我们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谆谆教导,或以同龄人的事例现身说法,在细致的心理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树立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从小预防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2021年6月1日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式施行,本法历经三次审议,于2020年12月26日顺利通过。此次修订将原有法律由57条变为68条,明确教育和保护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提前干预,完善了分级预防、干预和矫治措施。

我国目前涉及保护未成年的法律主要为《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其中,《未成年人保护法》侧重于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通过积极施策最大限度地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侧重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地帮助有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顺利地回归社会,成为合格的人才。两部法律共同发力,一体施行,才能真正地保护好广大的未成年人。

预防未成年犯罪感想篇三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令人忧虑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率持续上升,给社会治安和未成年人自身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刑法修正案(九)》这两个重要法律文件,其中《刑法修正案(九)》作为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修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此,我将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实践经验,谈谈对于这一新法的心得体会。

二、新法的主要内容

“未成年人犯罪不判刑、不究刑事责任”这一传统的惯例法被《刑法修正案(九)》打破,该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尚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可以不予追究刑罚责任,但应当依法进行教育、制止与纠正。而当未成年人达到十六周岁以上的犯罪行为,应按照法律规定对其予以追究刑事责任,并根据其年龄情况,参照刑法规定对其进行量刑。而对于特定情节下,如累犯、恶劣犯罪等,也给予了限制刑责的必要性。

三、新法的意义

新法的出台,对于保护未成年人自身权益具有深刻的意义。它将更多的司法关注点集中到了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心理辅导上,更多的让未成年人接受正义、积极、阳光、积极的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作出贡献。另外,新法的出台也起到了警醒作用,对于那些践踏法纪的未成年人,将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这对社会治安的提升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新法的执行挑战

新法的出台带来了新的司法思维、体系和执行机制的要求。在实践中,执行人员和相关部门需要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区域和情境下的实施方案,并根据实践的结果加以改进、完善。同时,也需要将新法与未成年人教育、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方面相互协调,形成紧密的工作体系。

五、自身的体验

作为一名法学专业学生,新法的出台使我对法律的社会价值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新法的出台,也让我加强了对于未成年人教育、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关注。在我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始终注重将学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成为一个社会责任感与法治素养兼备的人才。

六、总结

新法的出台,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只有加强新法的宣传、执行和实践,落实好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义务,才能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发展,为我国的法治建设作出更为重要的贡献。

预防未成年犯罪感想篇四

最近,中国发布了新的未成年人犯罪法,这是对先前的法律的更新和完善。这个新的法律重点关注的是保护未成年人本身,而不只是他们的法律地位。在这次法律更新中,未成年犯罪者的定罪和处罚标准得到了修订、完善、严格化。该法律的实施将对保护未成年人和整个社会的福祉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对这个新的法律进行评价和反思。

第二段:立法理念的转变

新未成年人犯罪法是立足于以往保护未成年人的立法基础上,形成的一项重要立法成果。与过去不同的是,该法律更注重源头治理、以预防为主、以教育为辅的治安方针,优先强化预防和心理疏导,暴力、刑事等惩罚措施仅作为最后的手段使用。这种理念的转变表明,未成年人的罪行不再仅仅被视为单纯的法律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治理和解决。

第三段:犯罪责任的界定

在新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犯罪责任的界定更加明确。新法明确规定了年龄划分线,对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犯罪者采取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原则,对14周岁至16周岁的未成年犯罪者适用刑事责任豁免原则和罚款等轻微处罚。在定罪量刑方面,新法规定量刑应当比成年人轻,同时,给予未成年犯罪者一定的教育尝试与社区服务机会,从而防止未成年犯罪者的再次犯罪。这些措施将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必要的刑事追究和惩罚。

第四段:加强司法保护

新未成年人犯罪法还加强了司法保护措施。法律规定,审判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必须明确未成年人的身份,并尽量避免其受到惊吓或伤害。刑事诉讼过程中,必须尊重未成年人的权利,保护其人身自由、思想、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权益。同时,法律还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必须进行庭前调查,以深入了解案件的相关情况和未成年人的心理状态,为判决提供更为全面的资料,更加符合公正公平的审判原则。

第五段:结束语

在社会变迁、价值观变更的当下,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挑战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新未成年人犯罪法作为一项重要立法成果,不仅给出了明确的法律框架和治理思路,而且在立法理念和具体措施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改革。当然,这个新法律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实施难度、处罚标准不尽完善等。但总的来说,新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出台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和处理的决心,是一项进步和积极的措施,相信在未来的实践中,它会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预防未成年犯罪感想篇五

如何面对未成年人身上发生的问题呢?对此我认真的学习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习后感触颇深:

(一)分层教育,上好法制课。

要利用班会课给学生上好法制教育课,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实践中,一是注意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水平由浅入深地分阶段、分层次施教。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权威的意识和依法享有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的观念。同时,要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要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要在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渗透法律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法制教育。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法制教育效果。

比如举办主题班队会、模拟法庭、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进行典型案例审理等,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

(三)突出重点,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除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一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自己要对全体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学校领导、老师结对帮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

法制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

总之,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主与法制的推进,都寄希望于广大青少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