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实用7篇)

最新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实用7篇)

ID:3797349

时间:2023-09-28 19:08:31

上传者:JQ文豪 最新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实用7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一

去年寒假,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受益非浅,感慨万千,作为一名教师若没有细读此书,将是一种遗憾,本人体会如下:

一、我更加明确了小学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的工作做的怎么样将直接影响到中年级以及高年级教师的时间预算表,所以我们要在儿童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分量跟实际技能和技巧之间确定一个正确的相互关系,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下,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多了,所以,我们给学生讲述一点什么,让他们一边听讲一边思考你所讲述的内容,而同时还要把自己的思想简明扼要的写出来,并且应当在三年级就教会学生做到这一点。

二、我们在检查作业时千万不要把打个分数作为检查知识的唯一目的,应当尽量把知识的评定跟其它目的结合起来,也不要走极端对学生的每一次回答、每一次书面作业都评定分数,这样会引起不良后果。

三、我们在教学中要争取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例如:一个刚进入四年级的学生遇到这样一个教师集体,那里所有的教师都是很有天才的,至少也是热爱自己学科的人,他们都善于点燃起学生对自己的学科的热爱,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定会是每一个学生的天赋得到发展,使他们的爱好、才能、志向确立起来。

四、我们在教学中还应给学生留有自由空间,学生的学习被各种学校功课塞得越满,给他留有供学生思考与学习直接有关的东西的时间越少,那么他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让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知识的扩充和转化,这并不是让学生无所事事,而是让他们扩充知识。

五、我们应如何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困难,功课落后于别人 ,其原因在于绝大多数 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不够好。我们当教师的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被耽误到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以后的学习中立足。

六、我们必须使自己的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 。教师在他所教的科学知识方面如果没有深刻的科学知识,就谈不上有素养,所以,我们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的食粮,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这些只是本人的一点肤浅感受,如果《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你没读过,建议你赶快读一读吧。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二

从教不长的我,总感到有些问题困扰着我,但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找到了解答。

他的观点给了我很多启发。学生是活生生的,是具体的人,他们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是不同的,我们无法也不应该要求每一个学生在一节课中都能获得相同的东西。这里所阐述的与我国教育家孔子所说的是相似的——因材施教原则。在课堂中我们应尽量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让他们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收获。

在实际教学中,我也曾这样思考过,也曾想去这样去尝试过,只不过这种教育行为不能维持太长的时间。其中原因有:

1、这样做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必须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2、对班级学生人数也有要求,倘若人数太多这样做也难以操作。

3、在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下,你提不动五桶水,想办法也要让你能提动。非得让学生都做到一样。

因此,在每个年级段,我们的教师都不得不放弃一些学生,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我要为大多数学生负责。今天,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完整的个体,所以我们应该让我们的课堂面对所有的学生,坚决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服务,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也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我最近又一次阅读《给教师的建议》第二条建议《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就是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帅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个问题不光是在苏氏所处的那个年代存在,就是在当今,丝毫未见减少。说起这里面的原因,教师大都归结为学生不知道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合。而不是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么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截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几千年前就提出的因材施教,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也是常提不断的。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可看看我们周围的老师,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不同类型的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试想,这样下去,怎会去个别对待,怎会不产生差生呢这也难怪有些教师不停地抱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听话,捣乱纪律了,也难怪苦口婆心地教育起不到成效了,难怪每天被学生折腾得心浮气躁、精疲力尽了。

人们常言: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备一桶水,而教师的这桶水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水。可我们都在说着“教师的时间哪里来?教师和所有人一样,要做家务,要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且每天做着只读教材和教参的老师,即使读书也是疲于应付,以至自己在教学中筋疲力尽,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种负担。苏氏在书中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加强自己的学识修养,对任教学科有深刻的研究,掌握各科知识结构的内涵。教学时要能扩展学生的视野,揭示人生的真谛,成为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先行者,成为青少年一代步入社会生活的引路人。

让我们铭记这些“建议”,让它成为我们工作中的航标灯!

今天晚上,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第五条,第五条是说:“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他所说的两套大纲的含义,与我们所说的教学大纲(现在教课程标准)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我们的教学大纲规定了学科的目标、任务、内容、标准等等,而所讲的大纲的第一套,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这与我们所说的大纲里的内容比较一致,而他所讲的第二套大纲专门指的是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源来源。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来看,第二套大纲是保证第一套大纲顺利完成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识记和保持在头脑里的知识是很多的,因为它是进行后继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种保障,而恰恰在这方面,许多学生却掌握得并不牢固,要么是不理解去死记硬背,保持得不长久,要么是记住了不知道如何去运用,成为一种“死”的知识。这样的话,就会对他的学习产生影响,使他慢慢对学习失去兴趣,最终沦落为“差生”,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呢?最重要也最有效的一种办法,按照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就是实施第二套大纲。具体地来说,就是每呈现一种新的知识或材料时,要给学生提供大量地与此相关的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进行阅读,以期使他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些知识,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疑问,从而进一步激起他们的求知愿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感受性”,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要“尽力为学生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个智力背景。”这样,他的智力背景越广阔,他所需要识记的教材就会变得越简单。

读第六条建议“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后进生,恐怕是最令教师头疼的一个问题,在他们身上花费的工夫不小,却收效不大,有些教师干脆最后放弃。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总结出了很多很好地经验。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也可以说是比较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要做好这些后进生的“第二套”大纲的工作,意思是通过各种方法让他们大量地阅读,尽可能地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使他们在阅读中发现“使他们惊奇和赞叹的东西”。

对这些阅读的材料,教师要精心挑选,甚至自己可以选编一些,像苏霍姆林斯基,他为了帮助一个叫费佳的后进生,自己亲自编了一本书《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在这本书中,他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编了很多有趣的、能够引起儿童思考的习题来训练他。并且他还为他搜集一套专门供他阅读的书籍,大概有一百本书和小册子,后来又为他配备了另一套图书,约有二百本,正是这种大量的阅读,使费佳的成绩逐步赶了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条建议的最后一段话我觉得对每位教师都是有益处的,现摘录如下: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觉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够对待差生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有耐心,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善于思考,相信差生在你的手下会越来越少。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有一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经历,有一点启发。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很形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丝线。他在带领孩子们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课后这样写道:“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这根很细的丝线把孩子们都栓在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缰绳,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丝线就断了,于是我给他讲的和所指给他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我在教育教学中体会到,教师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做到教书育人、持续稳定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连通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这根“丝线”,使用好这根“缰绳”,而且要在课堂内外连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根“丝线”,通过这根“丝线”来培养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在亲切、和谐、彼此信任的氛围中教学相长。

看到给教师的第二条建议时,我不由得想起前些日子一位网友写的几篇文章《女儿不愿做教师》、《教师不愿嫁给教师》,仔细分析,除了因为教师工资待遇问题,最主要的还是他们看到作为教师的父母工作辛苦,看到自己的老师没日没夜地干,看到自己整天忙个不停。我们无权去责问他们,因为现实中的我们就是如此。

套用一句话:教师是人,不是神。他同样有生活的烦恼,家庭的负担,内心也同样渴望享受快乐、感受幸福,同样需要减轻工作的负担。

为了能让自己节省出较多的时间,为了能让自己变得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一个非常忠恳的建议: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备课,而用十几分钟的时间去准备一节课。为了能做到这一点,你就得读书。细细品味这句话,是多么的朴素,却又是那么的深刻呀!今天花费大量时间却是为了明天的节省(特别是年青教师),当时光让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海时,我们也会成为时间的主人。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三

总观全书,我将一些读书体会归纳为以下几点:

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学生常常会认为老师无所不知,但是孩子们现在接触的事情我们却不见得理解,不见得会。比如孩子们跳皮筋跳得特别棒,但是我就不会。于是在孩子们跳的时候,偶尔我也会虚心地向他们求教,兴致高的时候,还会上去笨手笨脚地跳几下。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动画片,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不少人说自己不会玩了,如果放两天假,一般也就是睡个大觉。其实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我的业余爱好是偶尔跳跳舞,很奇怪,在我心情郁闷的时候,我会在舞曲中净化心灵,所以在跳舞的时候我总会不说话,让情绪静静地宣泄,几曲舞跳下来,总觉得快乐已在我心中。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他的生命质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亲近。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而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每天教学在第一线,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身为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吗?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

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这是充分发挥了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和自主改革教学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反思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因此,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由于教师是带着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去学习,这就使得他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

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其中的新一百条建议都比较有其独特的内涵,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四

建议和心得体会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和智慧的总结。无论是从学习、工作还是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我们都可以从他人的建议和心得体会中获得灵感和帮助。本文将通过五段式的结构,探讨建议和心得体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运用建议和心得体会来取得更好的结果。

第二段:获得建议和心得体会的意义

获得建议和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重复他人的错误,缩短自己的学习曲线。在学业上,老师和同学的经验分享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更高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在工作中,前辈和同事的建议和心得体会可以提供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此外,他人的建议和心得体会也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帮助我们改善交流和处理冲突的技巧。总之,获得建议和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第三段:有效运用建议和心得体会

了解获得建议和心得体会的重要性后,我们还需要学会有效地运用这些经验和智慧。首先,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他人的意见,并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中。其次,我们需要通过实践和实践来验证建议和心得体会的可行性。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消化这些建议和心得体会。最后,我们应该将学到的东西付诸行动,尽可能将建议和心得体会转化为实际行动,以取得更好的结果。

第四段:分享建议和心得体会的重要性

分享建议和心得体会不仅有助于他人,也有助于我们自己的成长和进步。通过与他人交流分享,我们可以互相启发和借鉴,拓宽思路,从而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分享建议和心得体会还可以建立起互帮互助的良好关系,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分享建议和心得体会的过程中,以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共同进步。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建议和心得体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宝贵财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获得建议和心得体会的过程需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通过实践和实践来验证可行性,并将其付诸于实际行动。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分享建议和心得体会的过程中,与他人互相启发借鉴,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共同进步。相信在不断的积累和实践中,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形成更多宝贵的建议和心得体会,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五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幸运的是,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些热心的人给予我们建议和帮助。建议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我总结出了一些关于建议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接受建议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主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这是我们与众不同的地方。然而,在我们所接受的建议中,总会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有时候,我们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可能受到片面的影响,而他人的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因此,当我们接受建议时,我们应该尝试从中挖掘有益的方面,而不仅仅是拒绝并坚持自己的观点。

其次,我们需要学会筛选和分辨不同人给予我们的建议。我们身边的人有着不同的背景、经验和价值观,他们的建议也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所以,我们需要自己判断哪些建议适合我们自己的情况。对于那些经验丰富、有智慧的人,他们的建议往往能够给我们启发和指导。而对于那些只是随意给出建议的人,我们可以保留自己的判断力并慎重考虑是否接受。在接受建议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不能盲目从众或者盲目拒绝。

第三,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求建议。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我们都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在这些时候,求助他人的建议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通过向他人征求意见,我们能够扩展自己的思维和视野,了解到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在寻求建议时,我们也要注意一些原则,比如要尊重别人的时间和意见,要没有预设的偏见等。只有当我们真诚地寻求并接受他人的建议,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并取得更好的结果。

第四,建议和行动是密不可分的。有了宝贵的建议,我们需要自己去实践和行动。建议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和方向,真正的改变和进步只能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努力。当我们接受建议时,我们应该积极地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然后付诸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但这些都是我们成长和学习的机会。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建议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我们应该对给予我们建议的人表达感谢。不管建议的好坏,他们都是花费时间和精力考虑我们问题的。他们的建议来自于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我们应该感激其中的善意,并表达我们的谢意。同时,我们还应该反思和总结,在收到建议后的实践中取得了哪些成果,或者需要进一步改进什么。这样既能让他人看到我们的成长和进步,也能促使我们不断完善自己。

建议是我们个人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正确地对待和运用建议,能够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更好地面对问题和困难。我们应该学会接受和筛选建议,积极主动地寻求他人的帮助,将建议转化为行动并向给予建议的人表达感激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取得更好的结果。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六

作为一种书面表达形式,建议稿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期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建议稿的撰写工作,通过这个过程,我深刻认识到了建议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撰写一篇建议稿。下面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建议稿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逻辑合理性

撰写建议稿时,首先要保证文章的逻辑合理性。在写作之前,要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确定问题的原因和现象,并利用科学分析的方法进行思考,找出合理的解决途径。在文章中,可以从问题的成因、解决意义、优缺点及具体操作等方面剖析问题,有条理地陈述观点。通过合理的逻辑结构和组织,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作者的观点,进而更好地认同和接受建议。

第三段:适度客观

在撰写建议稿时,要保持适度客观的态度,不过度主观化。为了使建议更具说服力,可以根据相关数据和实例进行支撑,并采取客观、不带情绪的措辞。避免过于主观或情绪化的表达,以免影响读者对建议的理解和接受。保持客观的态度能够增加建议的可行性,提高读者对建议的认同度。

第四段:言之有理

一篇好的建议稿,不仅需要逻辑的合理性和客观的态度,还需要言之有理。在撰写建议时,要用理性的思维分析问题,对问题进行准确的论证,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同时,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精准和准确,避免使用模糊、含糊的措辞。选择恰当的词语和语气表达观点,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有理有据的思考和对问题的深入分析。

第五段: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良好的建议稿应具备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可行性是指建议在实施过程中是否真实可行、操作性强。在撰写建议时,要充分调研,了解相关政策和实际情况,避免提出不切实际或不可操作的建议。另外,可持续性是指建议的实施能否长期维持和持续发展。在提出建议时,要考虑到长远性,思考后续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挑战,提出具有延续性的措施。只有具备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建议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总结

通过这次撰写建议稿的经历,我深刻认识到了建议稿的重要性和撰写建议稿所应具备的要素。合理的逻辑、适度的客观、言之有理以及可行性和可持续性都是写好建议稿的关键。只有综合运用这些要素,才能撰写出一篇优秀的建议稿,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影响他人的行动。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七

本学期为了响应学校号召,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有一篇《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文中讲到了这样一个例子。

说有一位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有很多来听课,课上得很成功。课后,就有老师询问他,“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的?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说:“对于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于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不过,对于这个课题的直接备课,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优秀的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的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20——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成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可是我却发现,我们身边的教师已经越来越少的读书了。作为老师,经常告诉学生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课外的阅读积累,可是,又有多少老师能够坚持不懈的阅读积累的呢?我们可以看到大师这一理念的再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再如“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想克服负担过重的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一条条建议无一不闪现着大师智慧的灵光,指引着为师者前行的方向。它是一本适合各个层次教师阅读的作品,深刻的理念蕴藏于直白而简约的文字、生动而翔实的案例,让人在轻松的阅读中得到启迪。每一条建议都植根于实践的土壤中,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与大师对话,每每受益匪浅。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大师写作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于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朋友们,还犹豫什么?阅读经典,走近大师,成就自己的教育人生。

对照我的课堂,我总是千方百计的多教,把教学内容安排得满满的,惟恐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东西。然而这种“多多益善”的做法现在想来是阻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诚然,帮助学生解惑无疑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教师不可回避的天职。语文教学应该帮助学生解疑,并让学生学到解疑的方法,品尝到疑问被解的快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一味地以解疑为目的,为问题的解决而满足。

疑问是思考的源泉和动力,吸引学生不断地去探索研究,获取新知。当学生头脑中不在有疑问的时候,思维也就慢慢停止了。成功的语文课,不是把学生头脑中的所有疑问都解决,而是或多或少地给学生留有这样那样的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在带着新的疑问走出课堂。我想:这样的教学就使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高,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