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读书感悟(汇总6篇)

红楼梦的读书感悟(汇总6篇)

ID:3798337

时间:2023-09-28 19:23:51

上传者:笔尘 红楼梦的读书感悟(汇总6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感悟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感悟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感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楼梦的读书感悟篇一

我不是尊崇红学之人,亦不是熟读《红楼梦》之人。但对最近几天我所刚开始理解的红楼梦,却颇有想法。

刚开始了解《红楼梦》,我只以为这是一本写一群小女人和小男人之间谈情说爱的`故事,藕断丝连。其实不然,真乃大爱无限也。在人们的印象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像是一对情敌,互相敌视,但经过两个坦诚的相处,却情深似姐妹,关心备至,倍显真情。但此书中的结局却都以悲剧收场,则体现了作者那个时代女性的悲惨命运,像涛浪中毫无还手之力的一片枯叶,在现实的阴霾中沉寂。

红楼梦的读书感悟篇二

我从小就喜欢看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因为,这里有着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命运都是那样深深吸引着我。

今年夏天,我去北京旅游。在天安门广场、天坛、长城都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游客。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到大观园看一看、瞧一瞧,因为,这里曾经是拍摄《红楼梦》的地方。我真想看一看小姐们住的屋子和花园,体会一下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

09年的8月14日,我来到向往已久的北京大观园。一进门,就看到了一座巨大的假山,翠绿的爬山虎已经把它全部覆盖住了,看起来这里真是一个绿色的清凉世界。假山周围有一圈花坛,花坛里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把大观园的夏天装扮的分外的多姿。

我首先来到了林黛玉住的“潇湘馆”。她的屋外种的全是竹子,就连她所住的屋子也是由竹子做的,这竹子象征着她刚正不阿的性格。并且,我还发现,这里挂着许多演员陈晓旭的照片。因为这位演员把林黛玉演的很是传神,所以,多少年来人们心目中的林黛玉就成了她的样子。可惜她过早的离去,让人们非常怀念她。在她的屋后,我还惊奇地发现,有几棵梨子树上的梨子已经成熟,只可惜那丰硕的果实都掉到了地上和池塘里。

接下来,我又来到了薛宝钗住的“蘅芜苑”。她的屋外没有奇花只有异草,真是奇妙!她屋里的书籍非常多,书桌占了很大一部分位置,这说明,她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小姐。最后,我来到了花花公子贾宝玉的住所“怡红院”,他屋子的牌匾上写的是“怡红快绿”四个字,他的屋子很大,里面的丫环很多,屋子里香气扑鼻,体现了他浓重的脂粉气息。

我在这里看到的景物,与在书上看到的似曾相识,仿佛真的来到了《红楼梦》的世界里,我想:读书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啊!

红楼梦读书心得感悟3

红楼梦的读书感悟篇三

贾宝玉十九岁在高中举人之后就出家了,这不得不令人叹惜!

他人生第一错就是生在女人堆中,睡觉有丫环陪,穿衣有丫环穿,吃饭有丫环端着,喜笑怒骂也有丫环在旁边受着。等到后来,结婚和宝钗睡觉,完成人生开始进入成年的路程和旧式封建婚礼的落幕,他人生也就如此完结了。他口里见人就痴呆的总笑着“是了。”一切都尝试得不厌其烦了,女人包括婚后的生活,对他来说再没有新鲜感了。哎,谁叫他生来,就把胭粉抓在手中,从小就把女孩搂在怀中。

为他牺牲的女人们还不少嘛,不看破红尘还能怎样:

第一个,让他破了男孩身的袭人,是典型的封建伪道士,虽不令他讨厌,但是王夫人调教的标准封建旧女人的典型,他鼓劲吗?可惜宝玉出了家,袭人的千秋美梦破灭了。

第二个,还了他一生眼泪的林妹妹才是知他、懂他、爱他、有同病可相怜,有同心等相结,志趣相投,情投意合的意中人,不想因贾母、王夫人和琏二嫂子误了。把他一生的梦都破了。他怎不能心恢意冷,万念俱灭。

还有为他死的心比天高的晴雯和其他一些受害的丫环们,也是相似的命运。

繁华过后是孤独,烟花散尽是落寞。他第三错就是从小没吃过苦,对幸福不会有追求或者说盼望。因此,在暮鼓晨钟下了却一身,不免是一种好的结局。

不然象林妹妹的死,和薛宝钗的苟且,惜春的出家不离家的不彻底,他会选择嘛!

抛开警幻仙姑的太虚幻境我如是说。真是,曹雪芹的太虚幻境,本是就是幻境。找原因还得到红尘中寻找答案。

追求一种永远都在追寻的理想,才不致于在人生中失去目标,生活才有想头盼头。

人生一步有一步的走法,一站有一站的追求。不要一生来就看破红尘,看到死。

红楼梦的读书感悟篇四

日复一日,很快《红楼梦》就被我读完了,每每合上书,只觉唇齿留香,舍不得束之高阁,于是我开始了一遍又一遍地回味。这一次阅读,我不是从头到尾细读,乃是随性所至,翻到哪一页便从哪一页读起。读熟了之后,心里想看哪一段,就翻到哪一页。记得那时最爱读的,是宝玉同黛玉吵架,老妈子同小丫头吵架,当姨娘的排揎当小姐的,当主子的掌掴当奴才的,当老子的教训当儿子的,当丈夫的要杀当媳妇的,当主母的陷害当姨娘的。品之如饴,嚼之有味。尤其是探春和宝钗在荣国府兴利除弊,撑起贾府改革事项那一节,引发各类矛盾冲突,更是百读不厌。

后来随着年龄增加,学识增长,阅历丰厚,书中那些不懂的词也懂了,不能欣赏的诗句也能欣赏了。于是就特别爱读书中所写到的诗句,它们或长或短,却都和人物性格命运息息相关。_中,群芳夜宴,众人占花名儿,宝钗抽到牡丹,签曰“任是无情也动人”,不就是宝钗这个“气一暖,就吹化了”的冰雪美人的注解吗。湘云生日,宝钗替她张罗请众人吃螃蟹赏菊作诗,黛玉《问菊》中说“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不就是她自己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写照吗。

香菱学诗时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这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似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短短一句,就道出了诗歌的说不出来的好处。语文课上解析再多,不如原句精妙无双。宝钗进入大观园,黛玉对她一直很冷淡,后来宝玉觉察到黛玉对宝钗的态度转好,用《西厢记》里的一处戏文问黛玉道“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借用“举案齐眉”这个典故说明每每只是孟光对梁鸿尊敬有加,何时梁鸿也能对孟光举案齐眉,把钗黛之间微妙的小儿女的心思一语道中却又未曾戳破,比直言问她几时接纳了宝钗强上千百倍,黛玉不仅不恼,还称赞说“这一句原问得好,你问得也好。”

红楼梦的读书感悟篇五

谁说水中月?谁念镜中花?谁吟阆苑仙葩?谁道美玉无瑕?皆是他!他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他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将诗词之美一一呈现在我么面前,让我们体会到了其中的精髓。在四十回时,他将李商隐那首《宿骆氏即怀崔雍崔兖》中的“留得枯荷听雨声”,改为“留得残荷听雨声”,加上了自己的见解。我和妈妈捧书品味时,被他所说的吸引住了。为什么要改变一个字呢?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声音呢?不由分说,我们便来到了公园。

灰蒙的天空牵着晶莹的雨滴如期而至,一滴一滴地打在残荷上,残荷像舞娘似的,跟着雨滴的节奏摇曳着,舞动着曼妙的身姿。我们刚到公园的荷花池,便看到这样一幅景象。我走到栏杆边,听着雨打残荷。“叮咚、叮咚······”这声音好似乐手弹刮着竖琴,此起彼伏。每一声,都有它独特的韵味;每一声,都有一个不同的故事;每一声,都在书写属于它们的传奇。悠扬而宁静。我们仿佛经历了这声音的洗濯,心灵变得更加澄澈。我们听着这天籁之音,谁都不愿离开,只愿留下心底那片空灵和宁静。

残荷虽然外表不再是美丽,这声音却愈加空灵。因为残荷的中心是空的,而枯荷却不是,发出的声音自然没有残荷好听,这也是为什么林黛玉不肯拔去残荷的原因吧。然而,雨打残荷,在空澈灵动之余,亦别有一番悲悲切切,听来凄婉之至。林黛玉之所以钟情至此,怕是她性情使然,也反映了悲观的人生的态度。

诗词美不但是《红楼梦》的一大特点,服饰美也是其代名词。

读到第三回时,曹雪芹写王熙凤头戴八宝攒珠髻,绾朝阳五凤挂珠钗。我疑惑起来:什么是珠髻?什么是珠钗?我们便上网搜索资料。突然,我看见了一幅仕女图,妈妈指着仕女图中的头饰说:“溥柔,这上面的是珠髻,下面的是珠钗。”只见图中的珠髻和珠钗上都镶满着宝石,闪着熠熠的光,精美极了。我对古代人民不禁肃然起敬,他们居然能用手工就做出一个巧夺天工的精美饰品,这些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为了更加理解《红楼梦》,我还看了87年电视剧版《红楼梦》,真实地还原了《红楼梦》中的每一个场景。诗词美、服饰美都得到了传神的诠释,富丽堂皇。

古代文化的魅力,古代风俗的美丽深深感染了我。诗词之美、人物之美、服饰之美,建筑之美无不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渐渐地,我成了一个“红粉”。我每次捧起《红楼梦》都有新的体会,新的领悟,新的收获。

《红楼梦》,已经成为我们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不可复制的经典。

红楼梦的读书感悟篇六

红楼梦是一部逾越时空的著作,作者曹雪芹更是颇具传奇颜色的人物,在他的笔下一个朱门富家由盛到衰,个中的故事各个耐人寻味,一个个人物维妙维肖,宝玉、黛玉的真诚恋爱更令人唏嘘不时,不敢妄作谈论,只愿说说我读后的感触与人人分享。

个中主要的局部我感觉除了写一个人人族的兴衰,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纯真的恋爱。最主要的是写女性,一个个形象都已印入我的脑海,不由浮想联翩。在这部小说里我最喜好的是晴雯,她才貌出众,敢喜欢敢恨,性情率真,吵嘴犀利,嫉恶如仇,真乃一女中丈夫,但却因而惹起贾府主子的不满、怨恨,最终被逐出大观园,病死家中,不由让人黯然泪下。

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命运都不一样。尤二姐、尤三姐的凄惨故事,尤三姐为了恋爱,情愿献出珍贵的生命来证实本人的洁白。尤二姐贪慕虚荣嫁与贾琏做二房,王熙凤的狡诈奸巧,心狠手辣的她逼死了尤二姐,甚至连死都没有个墓碑。

而黛玉葬花的柔情几人知?黛玉与宝玉真心相喜欢却由于封建礼教和家族的不容,而最终招致了这场悲壮的恋爱悲惨剧,有恋人终不成家属。迂回的故工作节,性情清楚的人物,让人读起来骑虎难下,感触到艺术的魅力。

所以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恋爱是不分贫富有贱的。我不由慨叹前人的恋爱,他们为了勇于献出本人珍贵的生命,为了喜欢勇于丢弃本人的一切,为什么我们反而不成了呢?岂非真的是没有钱就没有恋爱吗?置信读过红楼梦的您一定也会有您本人的谜底,愿世俗少一些干扰,愿恋爱少一些悲惨剧,愿世界有恋人都终成家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