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孝顺的感悟(模板5篇)

2023年孝顺的感悟(模板5篇)

ID:3801108

时间:2023-09-28 20:02:23

上传者:QJ墨客 2023年孝顺的感悟(模板5篇)

心得感悟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感悟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感悟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孝顺的感悟篇一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人从古至今不变认知,不孝道作为道德根本。当今社会文化在进步、时代在变迁,唯有孝道一直被人所遵从,被人所继承。读了《论语》中《为孝》我更深刻体会到了孝道真谛。

孝,乃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尊敬、依从、感恩心理。婴孩呱呱落地,从此即与父母家人朝夕生活在一起,其感最亲者,无过于父母双亲。父母对孩子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为子女成长付出了全部心血。此种慈爱之情,婴儿即能感知。待其稍长,略具智识,即开始教以孝道,即教导孩子体认父母之辛劳,要珍惜父母劳动成果,在力所能及情况下回报父母。这样教,这样说,这样做,都是在孩子能理解范围之内。孩子虽小,也能感知父母是怎样疼我爱我,我学父母样,也应该如此这般去疼父母爱父母,从而使孩子从小即体悟到爱父母是怎样一种滋味。这种情感体验,就是在孩子天真无邪心田中播下了一颗“爱”种子。从小即知爱父母,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长大后就会很自然地爱兄弟姐妹,爱周围人,爱国家,爱社会,爱人类。可见,中国人教孝,就是要由近及远,由易及难,一步步培养出孩子爱心来,最终使孩子养成一颗对人类全体大公无私爱心。而这一切,都是打小从教孩子孝道开始。孝,既是一切教育开始,又是一切教育归宿。所以中国人说:“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

如果说父母疼爱子女在相当程度上是本于天性,那么教孩子孝道则是一种人文教育,是后天教化结果。固然在人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劳,要尽我所能来回报双亲,但这种良善天性如果不及时施以正确教导方法,使之生根、发芽、成长、坚固,则此种感恩心情很快会泯灭掉。不知不觉中,认为父母疼我爱我乃天经地义之事,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至于我也要疼父母爱父母,因无人教无人提醒,没有成为我生活习惯,乃渐渐遗忘于脑后,最后则渺然无知矣。幼童时期就没有引导孩子形成孝道观念,没有使孝顺父母成为孩子自觉行动,长大后却埋怨孩子不懂孝道,岂非是缘木而求鱼!打小就培养孩子孝道精神,从娃娃抓起,这是最关键,也最容易见成效。所以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中国人老话:“爱子,教之以义方”,而孝道,就是义方之最大者。

孝顺的感悟篇二

这两天网上关于这个话题很多,究竟细则是什么样的我还没仔细看过,意思大知一二。

二十年前孩子爸重男轻女又出轨,我离婚后摆地摊都借钱给我闺女上最好的学校,闺女现在硕博连读,我就希望闺女各方面自己有经济实力,结不结婚生不生娃她自己决定,她开心就好,而不是没有文化没有见识,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那种父母催着逼着结婚生娃的最后日子过的一地鸡毛,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连自己生活都没有保障了,拿什么来孝敬父母,即使有孝心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连我这个老思想六零后都觉得孩子结婚生娃不是第一位,自强自立才是第一位的,既然普通人抗不过法那只有绕着走。

孝顺的感悟篇三

父母大爱,永远给你。父母恩情,终生难还。(美文)

父亲是天,撑起了这个家。母亲是地,承载着这个家。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父母恩情深似海,感恩相报全在心!(美文)

孝顺的感悟篇四

孝敬父母,是一种传统文化,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人一生的修行。

我们呱呱坠地的时候,母亲忘记了分娩的痛苦看着我们幼小的身体露出幸福的笑容,尽管她们的笑容里隐藏着些微的苦楚。我们第一看到的是我们的母亲。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的父亲也在旁边,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声音:“是个儿子!”是个闺女!”那么,我们的第一眼看到的或许是我们的父亲。

我们出生的那个月里的那一天,在我们生命的里的那个月里的那一天就是我们的生日。在我们小时候,父母总会提前告诉某一个月,某一天是我们的生日,过了那一天,我们就是多少岁了。到了那一天,父母会给我们准备好吃的饭菜,或者是买来我们喜欢的玩具。当我们吃着父母为我们做成的可口的饭菜,或者是抱着父母给我们买来的玩具,我们是多么地快乐和幸福呀。

我们的生日也叫父忧母难日。我们出生的时候,父亲多么地担心我们的母亲能不能够把我们顺利地生产下来。我的母亲曾经说过:生娃娃就是去血盆里抓饭吃,抓得吃就好,抓不得吃就不在人世了。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女人在生孩子的时候难产死亡。我之所以说她们是女人 ,是因为她们没有办法把孩子生产下来就离开了人世,没有办法做得成母亲的缘故。

父母生育了我们之后,会在为我们的付出中慢慢地变老。父母能够在我们的眼前慢慢地老去,是我们的福气,也是他们的福气。然而,有些父母和子女却没有那么幸运。从前,有一个母亲背着女儿去挑水,当那个母亲弯腰打水的时候,背上的女儿滑落水中。那个母亲急忙扔掉水桶扑到水里。当人们得知消息的时候,那对母女已离开了人世。还有一个父亲,他把两个年纪不大孩子放在山下的水塘边,就上山去割马草。当他看到两个孩子在水里挣扎的时候,他狂奔下山跳下水里。最后,他们被葬在了一起。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愿意为我们付出一切而不要求回报。他们忍受着老年的孤独,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也不愿意增加我们的负担。然而,他们害怕我们成家立业以后就把他们遗弃了。在一部电视剧里有这样的一个剧情:一个老太太把她的三个儿子告上法庭,要求他们付她十个月的房租。法官在审理过程中得知老太太的三个儿子都有了各自豪华的住房,并不存在租用老太太房子的事情。当法官要宣布老太太申诉无效的时候,老太太的一番话震撼全场。老太太问那三个儿子:“你们是不是在我肚子里住了十个月?”在老太太一声声泣血锥心的拷问下,那三个儿子都低下了高贵的头。最后,那个老太太说,她不要房租了,只要那三个儿子承认在她肚子里住了十个月,能够叫她一声妈就可以了。

年老的父母,他们吃不了多少,穿不了多少,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得到子女的陪伴和关爱,就像我们呱呱坠地之后需要父母的呵护一样。然而,我们为了自身的生活在外奔波与陪伴年老的父母就处于两难的境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欲望是无限的。在父母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应该少一些物质和精神上的欲望,善待我们年老的父母 ,给他们提供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活环境。

老来难,是人类生命中永恒的话题。要想老来不难,我们就要好好地孝敬父母,给我们的子女做出好的表率,到我们老来的时候,我们的子女也会学着我们对待父母的样子去对待我们。相反,如果我们为了自己理想的生活,对父母的老年生活不管不顾,不闻不问,让他们忍受着孤独和病痛了此残生,到我们老来的时候,我们的子女也会像我们对待我们的父母一样对待我们,那真的是老来难。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孝敬父母的传统文化却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不能够让无限的欲望淹没了我们与生俱来的善良,不能够让孝敬父母的传统文化在我们理想的生活里消失不见了。

孝敬父母,就是孝道,而孝与道就像两个孪生兄弟,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概念。孝是一种意识,道是一种物质。有孝敬父母的意识,没有孝敬父母的物质,有孝敬父母的物质,没有孝敬父母的意识,都不能够称之为孝道,只有意识和物质的结合,才是孝道的完美诠释。

孝顺的感悟篇五

编者按:我们认为女儿需要富养,但是作者认为老人才是我们应该富养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看看《今天,谁最该富养》这篇文章吧!

古语云:“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所以从古到今,一直流传着“穷养儿富养女”的说法,即要让男孩子多经历风雨,让他们变得更加成熟和坚韧,能够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而富养女孩,侧重的是对女孩精神世界的培养,让女孩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修身养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女孩才能从容优雅、知性自信,才能禁住诱惑,成家以后也能带给家人温馨幸福的生活。当然合理的“穷养”和“富养”都不是绝对的。“穷养”出的男孩也要彬彬有礼、远见卓识,“富养”出的女孩也要笑对挫折、自立自强。它们的侧重点不同,但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符合他们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出色人才。

但是,在这个金钱铺路、物欲横流的时代兼娇生惯养的年代里,“穷养”已经销声匿迹,我们最多听到的也就是“富养”这个词了。所有的孩子,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进入了“富养”圈,而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长对于“富养”的真实含义理解得不够透彻,将它理解为一种物质堆砌的生活。认为大鱼大肉,甚至山珍海味,或是国内外超级名牌,就是富养。当然,生活是离不开物质的,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也是不容被忽视的,它更需要我们去“富养”。

人人都需要富养,那么,究竟是谁最该被富养呢?是孩子?是自己?还是老人呢?是老人。

我认为,在今天这个时潮中,我们最该富养的是我们的老人。因为子女对父母富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孝顺。在这个物质较为丰厚的时期,子女对父母的富养是老人们的精神食粮,有了这样的精神食粮,老人们才能过一个顺遂、安宁、幸福、快乐的晚年!

而且,我们中国人的个性没有西方国家的张扬,大多数人的个性都是比较沉默、内敛、含蓄的。我们的父母比我们这一代中年人更具有牺牲和隐忍精神,遇事儿不肯对子女多言,怕给子女的小家带来一些小“麻烦”,怕子女们为自己操心,怕成为子女的负担、拖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缺失更不愿意去表达,去透露半个字。

他们拿起电话时即便嘴上说“你们都很忙,路途遥远,我们都好,就别记挂了,好好忙你的工作吧!”其实,生活的冷清有时候让他们感到孤独,拿起电话的那一刻,恨不得你马上出现在他们面前。可老人往往就是这样,假装坚强,把对子女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里,不去吐露丝毫。

有时候,老人们望着自己眼前的路,也会对生活有一种失落感,也会害怕,当这种情绪越积越重时,他们只对着身边的老伴胡折腾一番,发一通脾气,或者找个年龄相仿的老人去诉说一番,当做一种减负方式,或是为自己的负面情绪找一个出口。无论是思念、孤独、还是害怕的声音,他们永远也不想让自己的子女们听到。因为他们怕子女们担心啊!

作为儿女的我们,除了给足父母的物质生活外,更应该关心父母的健康,多看看老人,多陪老人吃顿饭,多陪老人说说话,安慰父母的心理,真正尽子女之义,富养老人。

作者|伏晓玲

公众号|甘宁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