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集体备课记录活动总结(实用5篇)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记录活动总结(实用5篇)

ID:3801513

时间:2023-09-28 20:08:40

上传者:念青松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记录活动总结(实用5篇)

围绕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性总结,总结某一方面的成绩、经验。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记录活动总结篇一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恐怕是很难系统把握大纲和重点,很难突破难点。9月30日上午浔东小学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进行本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副校长钟彦飞带领教导主任周敏和语文教研组长钟安丽检查大家的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互相交流的平台,我们也在这个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一路走来,一路收获”,期盼下次我们的活动更精彩。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记录活动总结篇二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集体备课记录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两首

五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赵顺:

宋人重视思想,一些作家惯于以哲人慧眼审视生活,使许多诗文寓哲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之所以传诵千古,历久不衰,在于其景中寓理,且含蓄蕴藉。在诗人笔下,春天如大地孕育的生命,借红杏之体,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冲破墙门禁锢,灿然而笑,生机勃勃!诗人把满园春色乃至整个春天,聚焦为一枝红杏,赋予它生命,给予它蓬勃向上的朝气。如不细加玩味,“蜜咏恬吟”,这一哲理是探寻不到的。

庄娟:

“应怜展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初读时觉无甚可嚼,细品时方有疑窦顿生。“柴扉不开”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表面看,是诗人的老朋友爱怜苍苔,怕心爱之物被伤害之故。这是诗人的揣度之词。正是这揣度之词,暗含着园之主人在园内,且已听到了扣门声。园主人惜花爱草,连最不起眼的苍苔也珍视为生命,可见,他是一个与世无争、淡泊名利、品质高洁之人。物以类聚。叶绍翁与其为友,可见也是一个高洁之人。春天来了,叶绍翁想到了老朋友,于是去访,去赏春。正当叶绍翁“扣柴扉不开”扫兴之时,猛然间见到了一枝伸出墙外的红杏,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灵感突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便脱口而出。伸出墙外的红杏,寄托了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感情历程是,去访友看春高兴——进不了园,扫兴——见杏花,欣喜,可谓一波三折。景中有情,情中有人,这就是本诗的特点。

陈利民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给人以亲切感。使诗人游兴大增,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周霞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于画意。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摹之细腻。

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怎样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陈利民: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并“逐渐培植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上课伊始,我饱含深情地介绍:“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诗歌的起源比文字还早,差不多和语言同龄。千百年来,形成了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诗文化……”老师的语言渲染焕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激起了他们学习热情。再请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诗句,将其头脑中原有的先备知识与新知识建立链接。

周霞:在“‘咬文嚼字’、品悟诗意”中培养善思的品质,由于古诗文体有特殊性,其每一字、每一词都体现着诗人锤炼语言的非凡功力和高超技艺。我们在学习古诗时,就无法躲避“咬文嚼字”的嫌疑,否则将无法透视其深层意蕴,问题是,我们究竟该如何在传承中有所创新。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仔细读读下方提供的注释,争取用它弄明白每一行,每一句的意思,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诗中描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老师只提供一个方法,而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咬文嚼字”,自悟自得。这一过程中,我没有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而是先让个人充分思考,在其力所不能及时,方可寻求帮助,自学一段后提示“同学们如果哪一处理解起来有困难,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共同探讨。”教师允许课堂上“窃窃私语”、“交头接耳”,但前提是个体必须在进行过深入的'思考之后。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共同探究是难能可贵的,但对于个体善思品质的形成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亦不容忽视。

刘宁萍:

但对学生对诗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意义上,如何让学生入境呢?学生在理解“春色满园关不往,一枝红杏出墙来”时,将其简单地解释为“主人园中的春色是关也关不住的,有一枝红杏伸出墙来。”我便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想象,“一枝红杏伸出墙来?还有更形象的说法吗?”“窜出墙来”“因为怕主人发现,所以悄悄的跑出墙来。”“探出墙来,想看看外面的春色,比比谁最美。”“跃出墙来,急着留住诗人,想安慰他扫兴的心情……”学生的想象随处闪烁着灵动的光辉。再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学生的表述一定会生动许多。而且在这一番再造想象之后,师生渐渐步入了诗所描画的意境之中。我再进一步的驱遣想象,“小院中会是一种什么情形呢?”学习又是一番奇思妙想。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记录活动总结篇三

在此次备课中,我们二年级语文备课组的每一位老师努力着、奉献着;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着;用智慧与汗水精心浇灌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田”,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所分配的备课任务。现总结如下:

本学期我们在中心校教研组的领导下,切实可行地开展备课组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形式。在活动中,我们集体备课,研讨课文的重难点,课后拓展小练习,反思等;我们互相切磋环节,努力探究课堂最佳教学环节,力求课堂教学的优化,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是我们备课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对每个单元的教学提前进行阅读和研究,集体商讨出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研究出每篇课文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每个老师都能在集体备课时候积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还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都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

在此次备课中,全体组员拧成一股绳,大家聚在一起钻研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再认真分析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方案,制作课件。然后大家再一起讨论研究,对教案、课件进行修改完善,尽量做到最好。为了让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在缺乏其他教学资源的情况下,我们组老师挖掘自身资源,依靠集体的智慧,为每个单元出好一张练习。临近期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反馈学习情况,老师们精心组织期中复习,针对本册书的重点难点出好复习卷,使学生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教研方面,备课组成员能积极参加此次的教研活动,活动中人人能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每次都有明确的主题和详细的记录。并围绕研究课题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以理念更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为三大着力点,力争走出一条科学有效的教研新路。

1、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我们要从自身找原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的艺术性,开展备课组之间更进一步地交流沟通,努力提高我们组老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2、严格抓好平日的教学常规工作,从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入手,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古语“教不严,师之惰”,以此相互勉励。

3、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们将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树立竞争的学习风气为主,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扩大阅读量,进行有序地专门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水平。

4、尽力做好后进生的工作,想各种办法,常抓不懈,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在悄悄回顾的同时,更深感日后工作的任重道远,引领孩子们在求知路上不断走向成功,让我们自身更加成熟,将是我们永恒的追寻!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记录活动总结篇四

(一)、集体备课节省了大量的备课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

过去是一个人独立思考,参考一些教学资料,备完整册的教学内容(也有的是“今年抄去年”备课方式),尤其是一二年级包班教学的教师,既要教学,又要写教案,老师忙得团团转,结果什么都做不好。而现在,是几个人合起来,共同来完成同一项任务,这样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教材、教法的研究。

(二)、集体备课能使我们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适应新课程新颖性和选择性的需要,仅靠一本教材和教参已经无法满足现在课堂教学的.需要了。除了可利用自有的一些资料外,能为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就是互联网了。因此,我们将网上查找的一些信息进行整合,为组内人员共享,弥补了书本材料的不足,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的质量。

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以前上课前自己也认真备课,但与集体备课相比,我还是觉得通过集体备课后自己对学生传授的知识点更准确也更深刻,而且对教材把握的更到位,这就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次集体备课的讨论,就是教师间的一次思想碰撞,一次碰撞就会有一次的提升,就会有一次的收获。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之间改变过去“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的备课方式,大家群策群力,将个人的智慧和特点展现出来,组内人员取人所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能及时将教学过程中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处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充实教案,完善教法,选择最适合自己实际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集体备课活动有利于帮助教师理解新教材。

新教材一改过去的精细化和条款式,内容简洁新颖,图文并茂,知识丰富,它需要我们切实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把握教材的目标和重难点,积极构想课堂教学的策略,预设课堂生成,灵活应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但是,教师个人的独立思维却不能使课堂达到完美,难免出现没有预料的问题,其结局是高耗低效。解决教材教给学生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单靠自己个人的力量无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集体备课研讨能有效帮助教师更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有效突破难点,能促进了教师从意识间的合作走向行为上的合作,从单一的知识结构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形成教师间平等、互助、合作、共进步的良好风尚。

总之集体备课,给我的感触很深,我深深感到它的好处,也从中收获很多。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仅依靠个人孤军奋战,显然不可能的,。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交流,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记录活动总结篇五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们六年级组全体语文教师,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求实,教书育人,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现简要总结如下:

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为此,我们在开学前夕,组织大家进行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培训,使老师们明确《语文课程标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做到教学伊始,整体把握,有的放矢。本学期,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贯彻、落实上走出了自己的路子——课外阅读反馈、每日成语接轮、定词编讲故事、循环日记竞赛、想象作文阅读等均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了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为使大家对更多的模式教学课进行更深入的研讨,本学期,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办学宗旨,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我们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同头课教学活动,凭借教材,紧扣新的课程标准,精心设计,反复修改,提炼推敲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精彩教案。上出了各自的特色,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

有以下教师参加学校的优质课比赛:

王艳红执教综合学习课《轻叩诗歌的大门》

王根有执教《用心灵倾听》

刘凌执教《最后一头战象》

作为一个契机,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并努力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多媒体课件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课件与内容揉不到一起,两张皮;学生仅被课件的色彩、形象所吸引,乐而不学;少数课件制作只求新,不求实,影响教学效率。只有将教材把握准,课件才能显神威);文字训练与课文分析的关系;读书应有目标,读前有要求,读后要落实,教师应交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与发展健康个性的关系(与其让学生重复地学习,真不如留出一些时间,让其展开想象的翅膀,异想天开)。

教学的一次次实践,使每位教师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备课也好,教案设计也好,其目的都是为了把课上活,上好!

一学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我们语文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反思”交流都是大家随机教研的话题,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对本班学习困难生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