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经营考核管理办法 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改进与完善论文(实用5篇)

最新经营考核管理办法 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改进与完善论文(实用5篇)

ID:3802962

时间:2023-09-28 20:29:02

上传者:碧墨 最新经营考核管理办法 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改进与完善论文(实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经营考核管理办法篇一

企业经营与企业管理结合的前提就是了解企业经营与企业管理的概念。有一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说过一句话: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企业经营,这就说明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销售分公司的基本要素就是天然气销售[4]。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销售分公司生存的关键就是及时的掌握人们对天然气需求的变化,并根据人们对天然气的需求变化,以及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进行生产,以及流通、销售,在生产、销售的过程中对企业内部进行相关的调整,对企业内部天然气的销售与整合进行管理,企业将天然气的生产与人们对天然气的需求结合在一起,这就意味着经营是天然气销售公司与天然气使用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同时也是整个环节的中心,企业经营借助于物质、技术、设备等等从而实现商品所有权、以及天然气的销售运动等,这就意味着企业经营与市场、盈利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企业经营指的就是对天然气进行经营,或者是对资产进行经营,天然气经营顾名思义就是对天然气进行销售,而天然气就是经营最基础的物质,天然气的经营包括对天然气市场的预测,或者是对天然气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对天然气进一步的'改良,或者是提纯,对天然气资源进行组织、对天然气进行销售,在销售之后对天然气的使用者进行跟踪调查,并进行售后服务等。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销售分公司高层管理者一定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市场上,对于天然气的市场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或者是根据时代的要求对天然气进行改良,这就是企业管理。

2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管理的作用就是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经营的要求对企业内部的员工等制度一系列的管理要求,标准,员工根据管理制度,从而有效的实现企业最大化效益,这就意味着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企业经营的最大化利益。从企业管理的理论上,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企业管理的对象指的就是企业的员工、物资、设备、资金等,这就意味着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内部的员工进行管理,让员工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工作,并对于企业的天然气根据企业经营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改良,或者是对企业销售天然气的人员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创新等,总而言之就是企业经营与企业管理通过市场调查,以及天燃气的销售互相进行调节。

3在经营的基础上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销售分公司的生存之本就是经营,而发展的基础就是管理,它们之间不能相互独立,同时也不能相互替代,企业的性质与目的决定了企业经营是与企业管理联系在一起的,并且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销售分公司想要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经济上层,其领导就必须结合外界因素将经营管理好,将企业内部的员工,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管理。在企业经营的理念上,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企业经营的重点就是了解到市场对天然气的需求,结合企业经营对企业管理进行改革,创新,从而使得企业经营从被动转向主动,企业的管理模式从传统的、死板的模式,转变成为开放型、智能型、规模型的模式,使得企业经营能够有效的和企业管理结合在一起。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销售分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应该以天然气市场经营为方向,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从而有效的实现经营与管理的相互促进,这就意味着应该以天然气的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企业管理的水平,与此同时,通过科学的、合理的管理,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积极的、热情的对天然气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或者是很好的销售天然气,这就意味着经营是主体,企业的管理是需要服从企业经营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销售分公司应该在天然气的市场需求下将企业管理与企业经营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的促进整个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面发展,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经济。

4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经营具体指的就是企业在应用各种销售手段,最终使得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再利用企业管理促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积极、热情的将企业经营的目标实现,就是经济效益最大化。这就意味着企业想要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让企业管理与企业经营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最终促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最终走向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4]张璋.浅谈如何实现企业政工思想与人力资源工作的有效结合[j].经营管理者,2014,27:156.

经营考核管理办法篇二

为落实公司绩效管理考核办法,规范工区各类奖金发放,体现奖金考核和发放的公正、公开和公平原则,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竟争机制,增强职工的责任性和团队精神,同时以此为职工绩效评定的依据,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有效激励员工努力提高绩效。更好的完成公司及工区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结合工区实际,特制定《输电线路工区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本考评办法适用于公司分配的月度综合管理奖、安全生产长周期考核奖及其它各类奖金的管理考核。

1、以岗定奖、岗变奖变、以责论处;

2、严格考核、注重绩效、动态管理;

3、抓大放小,调动班组管理的积极性

1、工区考核工作小组。

组长:主任

副组长:党支部书记副主任组员:工区专责、各班班组长。

2、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全工区综合管理考评工作的领导、组织、监督和审定工作。负责对全工区综合管理考核工作的具体执行,组织检查,抽查,汇总考评资料,提出考评意见,受理考核投诉,对考核中产生的争议进行调解和裁决。对各班组考核工作进行督查,抽查各班组考核办法的执行情况,对违反规定或者执行不力的班组进行纠正和处理。根据考核工作需要组织各种专项管理考核检查。

(一)工区直接考核人员

1、工区各专责、各班班长为工区直接考核人员,每月初被考核人按照当月的计划工作任务书所分解内容与工区签订当月绩效合约,月末根据完成情况等进行考核。

2、考核为百分制打分制,其中合约履行情况权重100%。

2.1将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建设、设备及专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划分为业绩指标、班组管理水平、业绩绩效评价作为建立班组考核评价体系的依据,使目标管理、月度经济责任制、班组业绩考核统为一条线来管理考核。

2.2业绩指标以目标管理为主要内容。当月评价结果为月度综合考核的结果来兑现月奖。目标管理工作,对能量化班组的指标坚持用定量指标考核,对不能量化班组的指标用定性评价考核。业绩指标的'评价占月度综合考评的20%。

2.3班组管理水平以班组基础建设、设备及专业管理及精神文明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班组管理水平以管理班组每月开展的各项检查为依据进行评价。班组管理水平评价占月度综合考评的30%。

2.4业绩绩效评价以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等为主要内容。以工区下达的月度工作计划、周工作计划、临时工作任务的完成结果进行考评。业绩绩效评价占月度综合考评的50%。

1、工区奖金系数:

(二)班组考核人员的奖金计算发放办法。

除工区直接考核发放奖金的人员外,工区按其它人员人数核定奖金系数发放到各班组,各班组按照工区综合管理考核办法根据本班组实际工作情况考核发放。

(三)其他有关补充规定

1、各班组要参照本细则,并结合本班组特点(运行、检修、带电)制定本班组“三提高”管理办法其内容,按照体现绩效优先的原则,制定考核细则报工区备案后执行。

2、班组在制定个人考核分配办法时,必须根据班员承担班组日常管理工作任务(如公共记录的填写等)的大小,以加分的形式予以激励,兑现相应的奖金。

3、综合管理考评办法未涉及到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发生各种考核事件的处理,按公司的相关奖惩规定执行;发生与工作无关的个人行为被公司考核,由责任人全部承担。

4、综合管理考评办法适用于工区所属班组。

(一)考核程序

1、每月召开生产会前天,各班组将上月考核自评表以电子版报送工区考核工作小组;

2、在每生产会上,由考核工作小组组长(或副组长)结合工区生产会召开考核会议,汇总核实并结合工区绩效管理考核细则,提出考核意见。

经营考核管理办法篇三

浅议市场营销与企业经营管理黄旭阳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全球经济的显著特征就是企业朝多元化、一体化发展,在发展的同时,改革与创新也不断的深入,其涉足的领域更广,竞争更为激烈。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繁荣与衰败、取胜与出局,更换交替,不断轮回,其间唯一不变的活跃因素便是营销。因为不管市场经济如何推动企业发展,企业自身的营销理念才是生存之本,它决定一切,主宰企业兴衰。注重营销,注重用户的需要,注重与其它企业的协调发展,注重企业整体形象与整体素质,已成为新世纪的企业求生存、谋发展。迎接新挑战的战略指导思想。

市场营销是企业管理中的命脉,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市场营销中视顾客为上帝,以消费者市场为主要研究对象。现代营销战略家阿尔。拉依斯曾经论述:“市场营销是一场战争,敌人是竞争对手,顾客是赢得胜利的基础。”从早期的快餐业、饮料业到近年的电脑业、汽车业以及房地产业,都反映出市场营销的“战争”特性。这种战争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以价格、渠道、媒体、促销等为武器的战争。它的胜负不取决于武器的先进,而取决于正确的营销策略以及高效的运作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市场竞争力。

营销适用于一切企业,首先体现在大企业,综观层出不穷的行业大战,多为大企业充斥其间,它们资本雄厚,人才济济,市场经验丰富,有敢于争夺市场的先决条件。而中小企业往往势单力薄,资源匮乏,它们又如何面对激烈而又残酷的市场竞争呢?答案就在营销战略上利用有限的'资源,挖掘最大的潜力,创造无尽的价值。“兵不在广,而在于精”,况且,“船小好掉头”,只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合理的分析,扬长避短,市场一定会掌握在自己手中,企业也必将会有长远的发展。

如此看来,企业家要了解“市场营销”这个专名词的定义是非常有必要的。市场营销的含义就是指与市场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即为满足人的需要和欲求而利用市场来实现潜在交换的活动。它是企业与顾客之间双方寻求有价值的物品的交换活动。著名的麦卡锡教授在《基础营销学》一书中,第一次提出市场营销组合“4p策略”,即产品、价格、销售区域及促销手段,以此满足目标市场顾客的需求。克特尔教授又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市场营销”的“6p策略”,即加进了政治力量和公共关系,后来他在1986年6月来中国讲学时,又提出加进了探查、划分、优先、定位,这就构成了营销组合的10p策略。

随着新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型营销的模式也随之产生,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一是服务营销、二是网络营销、三是概念营销、四是整合营销。新型市场营销与传统市场营销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市场的主导位置不同。前者是消费观念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把市场看成生产过程起点,企业的职责首先是进行市场调查,了解顾客的实际需要,从而生产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后者是生产观念导向,“以生产为中心”,把市场作为生产过程的终点,企业的职责就是直接将产品推入市场。新型市场经济模式的创新性使得原来只注重眼前效益的传统营销模式受到重创,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一飞跃也使企业的营销观念从过去的以企业为中心转变到现在的以顾客为中心,从而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新型市场营销模式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及发展演变,已受到广泛的认可和重视。根据其特性和规律,制定市场操作规范,完善运营机制,重点围绕发挥企业自身优势,激发营销队伍的创造性来开展科学营销,牢固树立市场决定一切的经营观念。

[1][2]

经营考核管理办法篇四

会计要素的比较与改进

发布时间:2003-8-13作者:唐国平

摘要:会计要素的划分结果,直接影响会计目标的实现和会计方法的建立与运用。会计要素既是一个结构性概念,又是一个动态概念。会计要家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整体,包括基本要素、次要素和支要素。同时,会计要素群的内容和结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关键词:会计要素;会计目标;会计方法

环境交化对财务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涉及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两大方面。而会计确认与计量均离不开会计要素。经济新体制、经济新方式以及经济新类型的出现,首先表现在对会计要素(体系)内容与结构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是通过会计目标来实施的。就财务会计学本身而言,会计要素及其内在联系是会计方法建立的基础,其直接关系会计目标的实现。因此,各国会计准则机构都十分重视会计要素问题的研究。

本文试图.通过比较我国、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所确立的会计要家,提出关于新经济环境下会计要素问题的若干看法。

一、会计核算对象要素的比较

1.fasb的会计要素。

fasb在1985年12月发表的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no.6)中,将会计核算对象要素划分为10个,即资产、负债、权益或净资产、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全面收益。其中,“业主投资”与“派给业主款”是企业与其作为业主的所有人之间的交易。业主投资表现为企业收到业主投入的各种资产(投入的也可以是劳务,或抵偿、转换了的企业负债),其结果是“增加其在企业中的业主利益或权益”,但新业主受让旧业主的交易,不属于“业主投资”的内容;派给业主款则是指企业向业主转交资产或承担负债而“减少企业里的业主利益或权益”的交易。显然,就经济实质而言,业主投资要素和派结业主款要素是对权益要素内容的进一步深化。

fasb使用了狭义概念的“收入”和“费用”要素。收入仅指正常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收入,依据的是“流转过程收入理论”,强调收入实现的完整过程。费用则仅指正话经营费用或支出,依据的是配比性和应计制会计原则,强调费用产生的因果关系和费用责任的合理归属。对于非正常经营收入,fasb单独设立了“利得”要素加以反映,因为利得实质上是一“偶发性”、“边缘性”的“净收益”。设立“损失”要素反映非正常经常活动的支出,因为损失实质上是一种“偶发性”、“边缘性”的“净亏损”。利得与损失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毋需按配比性原则加以确认。“全面收益”仅仅是将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定期汇总的结果。

2.iasc的会计要素。

iasc在1989年发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会计要素确定为资产、负债、产权、收人和费用等5个。

iasc依据收入确认的“流人量理论”,选择了广义的“收入”要素概念。iasc认为,利得与收入一样,都代表“经济利益之增加”,它们在性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因而不将收入和利得作为不同的会计要素。与广义收入要素相对应的是广义的“费用”要素。按iasc的理解,费用既包括“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费用”;也“包括了损失”,并且,由于损失是指“经济利益之减少”“和其他费用在性质上没有差别”,因而也不把损失视作独立的会计要素。

iasc进一步认为,从会计确认与计量方面看,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也就是利润的确认和计量,因此不必单独设立类似“利润”的会计要素。

3.我国的会计要素。

中国在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明确确立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6大会计要素。按《收入》具体准则的解释,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显然,该收入要家为狭义概念,仅仅包括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企业会计准则》将费用定义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意味着费用只包括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生产经营费用,而不包括“投资费用”、“营业外支出”等非生产经营费用。中国单独设立了“利润”要素,并规定其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内容。该利润要素,既包括其他要素的汇总结果,又含有自身的特定内容,与fasb的“全面收益”尚有区别。

4.几点比较结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fasb、iasc和中国所确立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称权益、产权)要素在本质界定和内容规范等方面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fasb十分重视业主(投资者)权益的变动,因而,针对企业与业主之间交易所导致?quot;权益增加“与”权益减少“,还单独设立了”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要素加以反映。

区别较大的是关于收入、费用、利润等要素的设立:

是依据交易的重要性(如”其持续的、主要或核心业务“),而中国则是直观地依据经济业务的内容(我国基本会计准则与”收入“具体准则所界定的收人内容有差异--作者注)。

”收入“要素,选择了广义的收入要素概念。其原因是,iasc认为收入与利得性质相同,都是”经济利益的'增加“,故不必分开设立单独的会计要素。

样强调产生费用交易的重要性,认为能列入费用要素的是指企业”持续的、主要或核心业务“所发生的费用,而中国则将费用要素限定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iasc则采用了广义的”费用“要素概念。

(4)对因发生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无直接关系的交易而产生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即我国通常所言”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基于其”边缘性或偶发性“、收支间无因果关系等特征,fasb单独设立了”利得“和”损失“要素,而中国将其直接纳人单独的”利润“要素,视为企业利润的直接组成部分。然而,iasc却将它们分别作为”收入“要素和”费用“要素的内容。

(5)对于企业在特定期间所取得的经营业绩,fasb单独设立了”全面收益“要素,并将其内容规定为”(收入一费用)十利得一损失“,中国设立了”利润“要素加以反映,其包括的内容在结果上与fasb的”全面收益“相同。iasc虽然未设立单独的”利润“要素,但其将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等同于利润的确认与计量,因此,iasc所认定的经营业绩(即利润)的内容实质上相同于前述”利润“或”全面收益“。在企业经营业绩的确定上,fasb、iasc和中国都采用了”损益满计观(或称全面收益观)“。

二、会计核算对象要素的改进

总体上看,fasb、iasc和中国之会计要素确立各有千秋。三者均确立了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要素“,但却忽略了其他层次要素的界定。在所确立的基本要素中,iasc的结果较为合理。fasb尽管涉及到次级层次要素的确立,如”业主投资“等,但全部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却无法加以解释。中国会计准则基本吸收了fasb和iasc的长处。

然而,笔者认为,上述会计要素确立存在两大方面的缺陷:理论上的缺陷是忽略了影响会计要素确立的决定因素;实务中的缺陷是现有会计要素无法为会计方法提供理论说明(如各种财务报表的理论依据)且会计要素缺乏应有的内在逻辑关系。

会计要素的确立主要取决于实体的经济活动特征和投资者等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要求。确立会计要素,目的在于规范对会计核算对象及其规律(表现为会计核算对象要素及其内在联系)的认识,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奠定基础。会计对象要素及其关系是各种会计方法建立和应用的理论基础。包括帐户、复式记帐、会计确认与计量、财务报表等,而会计方法的运用又直接关系到企业投资者等对会计信息需求的满足。因此,会计对象要素的界定,既影响会计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又关系到会计目标的实现程度。

经济环境和企业经济活动的特点,影响到会计对象要素的确立。盈利组织与非盈利组织经济活动的目标和特征等均有较大差别,因而其会计对象要素的设立也不相同。非持续经营企业的经济活动特征、具体会计目标等有别于持续经营企业,其所确立的会计对象要素亦有差别。比如,清算企业的会计对象要素是清算资产、清算债务、清算净权益、清算利得和清算损失。

会计目标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所要达到的目的,它是会计系统与社会经济环境的联结点,体现着企业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客观要求和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内在需要。会计对象要素的确立深受会计目标的影响,由于会计目标的内含与外延总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变化与深化,故会计对象要家的划分以及不同要素的重要程度等,均非一成不变。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以及其他新型交易的迅速发展,使得投资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拓展。相应地,会计对象要素的确立也在发生深刻变化。1992年10月,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发表第3号”财务报告准则“(arsno.3),针对传统财务会计系统下损益表只揭示”已实现、已确认“收益而不能满足投资者对”真实与公允“信息的需求的缺陷,提出了确认”全面收益“的思想。该份准则将损益表包括的内容,从”已实现、已确认“项目扩大到”未实现、已确认“项目,并以”利得“和”损失“要素以广义的解释,认为利得是”除涉及所有者投资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在内容上包括收入和其他利得;而损失是”除涉及分派给所有者款项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在内容上包括费用和其他损失。无独有偶。美国于1997年公布的第13c导”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no.130)要求报告企业的”全面收益“,实际上也是类似作法。因此,我们应以发展和变化的观念去认识会计对象要素及其确立问题。

经济环境和会计目标变化对会计要素的影响结果,主要体现在会计要素结构体系的完善和会计要素内涵的延伸(如利得、全面收益等要素内涵的”扩容“)。

笔者以为,会计对象要家实质上是一个包括多层次结构的整体概念,在这个结构整体中,

静态要家与动态要素相统一,存量要家与流量要素相结合,基本要素、次要素、支要素分三个层次相互关联。

整个会计核算对象首先被划分为若干”基本要家呼有资产、负债、权益、收入和费用・。它们是整个会计对象要素概念体系的“骨架”。对各基本要素作进一步划分,便产生“次要素”,如资产次要素现金、应收帐款、存货、固定资产等,负债次要素短期借款、应付帐款、应付股利、长期借款等,权益次要素实收资本、留存收益等,收入次要素营业收入、其他收入等,费用次要素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等,它们是基本要素的细目,用来说明基本要素的具体内容。“支要索”是次要素的合理延伸,重在揭示次要素的变动过程,而不仅仅是变化结果。如将“现金”次要素进一步区分为现金流人和现金流出支要素,可以揭示现金的流转过程,而将“实收资本”次要素进一步区分为业主投资和公司退资本要素,将“留存收益”次要素进一步区分为利润和利润分派支要素,可以更详细揭示业主权益的具体变化情况。其他资产等要素皆可如此划分。

存量会计要素重在反映资金的实际状态,流量会计要素重在反映资金的流动过程。资产、负债和权益等静态基本要素及其各“次要素”,一般为“存量要素”,而其“支要家”和各动态要素一般为“流量要素”。存量要素和流量要素所包含的内容不同,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也不一样。

在“基本要素”层次,笔者主张取消原有“利润”要素。主要理由在于,利润的形成实际是收入和费用对比的结果,而对比前的“利润”体现在所获得的收入和所发生的费用中,对比后?quot;利润“实质上已经成为所有者权益的一项内容。因此,笔者认为”利润“应归于权益要素的支要素,”利润“作为基本要素存在缺乏企业实际的经济交易这个依据。同时,笔者还主张设立广义概念的”收入“和”费用“要素,以便从理论上给予会计对象要素概念体系以科学解释,从现实上使其与国际会计惯例保持一致,增强其适用性。

前已述及,会计对象要素的确立,不仅关系到企业会计目标的实现,而且也影响会计方法的运用。众所周知,编制财务报表是会计的基本方法,然而,理论界对于财务报表建立的”理论基础“问题却一致众说纷云。尽管人们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作为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收入、费用和利润作为损益表的理论基础已经认同,但?quot;现金流量”作为现金流量表的理论基础却一直心存疑义。主要原因是:“现金流量”凭空而来,让人难以置信;同样作为财务报表的理论依据,“现金流量”与资产、负债等“平起乎坐”,让人难以接受。笔者认为,各种财务报表建立的理论依据都是会计对象要素及其内在联系,只是不同的财务报表以不同的要素及其关系为理论基础。基本要素可以作为财务报表的理论基础,次要素、支要素同样可以。如现金流量表建立的理论基础就是“现金流人”、“现金流出”支要素和“现金(存量)”次要毒及其关系。

应当指出,作为财务报表理论基础的要素,既可以是处于同一层次的要素(如资产负债个表),也可以是处于不同层次的要素(如现金流量表以及损益表等);既可以是某一单一内容的要素(如现金流量表),也可以是几项不同内容的要家的组合,如原来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就是以所有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内容的次、支要素为基础的。

按照笔者提出的会计对象要素框架结构理解,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无非是资产、负伤、权益、收入和费用等内容,主要反映“基本要素”内容的财务报表是企业基本的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一般而言,以基本要素为基础建立的财务报表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以次要素或支要素建立的财务报表其可变性较大,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即是证明。当然,为适应经济环境和会计目标的变化,企业的财务报表体系与结构将不断变革,但其理论基础仍将是上述会计对象要素框架结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国际会计准则[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l4]唐国平.会计要素及清算会计要索d].会计研究,1999,(3).

[5]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es].北京:法律出版社,1993.

经营考核管理办法篇五

近些年来,绩效考核渐渐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之一,是众多企业单位广泛应用的管理手段。企业通过对所属单位、部门已经制定好的绩效目标和考核办法,就可以对企业的管理层以及员工进行阶段性的考核与评价,并根据考核结果及时的进行奖惩,在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激励员工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建设中,将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与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联系起来,使企业可以更加健康、科学的发展。

一、绩效目标考核的内涵以及主要作用

1.绩效目标考核的定义与考核原则

所谓绩效目标考核,就是企业以已经制定的企业战略目标为基础,通过运用特定的指标与评价标准,对相关员工的工作行为以及工作所取得的绩效进行评价与考核,并且运用该评价考核的结果及时进行奖惩,以此对相关员工的绩效进行正面的引导。通常情况下,绩效目标考核应遵循客观、公平、严格、指标分类统一、结果公开、奖惩结合、结果反馈以及信息对称的原则。

2.绩效目标考核的主要作用

通过绩效目标考核,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的提高,其主要能发挥出以下作用:

(1)作为建立员工薪酬制度的主要依据,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评价与考核,可以科学地分配员工薪酬,使员工薪酬分配更加公平与合理。

(2)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评价、考核与奖惩,可以使员工更加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激发其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通过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能够正确地评价、认识员工的工作能力,使企业更加合理的分析、调整企业的员工结构甚至是业务结构,使员工能够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绩效目标考核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主要应用

要想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绩效目标考核的作用,就要从企业内部各单位、部门的'管理着手,认真落实绩效目标考核管理制度,使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都重视这一管理模式。在企业中应用绩效目标考核,主要是对企业的管理人员员工结构、员工培训、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与管理水平。下文就是分析绩效目标考核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以绩效目标考核鞭策管理层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一个企业的未来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水平,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绩效目标考核管理过程中对企业经营管理制定具体的目标,不仅可以使管理层能够更加准确的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进行定位,多方位、多角度地鞭策他们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还可以促使管理层根据企业的绩效目标考核的结果去规划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使企业的发展规划更加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且将该目标具体细化到企业的每个单位、每个部门、每个员工以及发展的每个环节,使企业的发展更加科学。

2.以绩效目标考核调整优化企业内部员工结构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不仅包括企业的资金、设备、设施、环境和地域,还包括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员工的工作效能,尤其是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的工作效能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不断优化企业的员工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员工工作效能和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绩效目标考核,可以据实了解员工的优劣与特长,以充分发挥其特长来调整员工结构,从而使企业的员工、部门、单位之间协作更加高效,使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3.以绩效考核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就目前的现实情况看,很多的企业存在人员非正常流动较为频繁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激励机制上存在问题。员工外流的企业,往往是没有制定合理的员工激励与奖惩制度,不能使员工明确他们的责权,至其没有工作的积极性。通过绩效目标考核管理,可以对每一个员工的业绩明确具体的量化标准和考核标准,而且有规范的奖惩制度,使员工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目标有准确的定位;同时,可以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与实现企业价值有机的统一,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以绩效目标考核控制企业的经营成本

通过绩效目标考核,可以有效的控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绩效目标考核的具体管理内容中,对相关业务和岗位都会有关于企业成本控制的考核指标,其目的是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全方位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使企业更加科学、高效、健康地向前发展。

结束语

绩效考核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不断提高管理质量与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绩效目标考核,可以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奖罚、职位变动以及企业的未来规划等多个方面带来重要的影响,对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发挥积极的作用。强化绩效目标考核制度的管理,可以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有利的地位,确保企业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