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业工作总结 县农业局食品安全工作总结报告(实用5篇)

2023年农业工作总结 县农业局食品安全工作总结报告(实用5篇)

ID:3810316

时间:2023-09-28 22:15:38

上传者:碧墨 2023年农业工作总结 县农业局食品安全工作总结报告(实用5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农业工作总结篇一

本站发布县农业局食品安全工作总结报告,更多县农业局食品安全工作总结报告相关信息请访问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县农业局食品安全工作总结报告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为确保我县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罗江县人民政府室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罗府办发[2019]50号)和《罗江县人民政府室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罗府办发[2019]43号)等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视,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现对2019年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和领导,落实职责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农业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政策法规股、科教质量股、执法大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植保站、土肥站、农技站、种子站、经作站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政策法规股、执法大队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执法检查工作的牵头和协调工作,植保站、农技站、种子站、经作站负责农产品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的指导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负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和抽样监测工作,土肥站负责产地环境监测工作,科教质量股负责相关培训和宣传工作。各股站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二、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违法行为

我局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对农业投入品农药、肥料、种子加强日常检查力度,重点是打击生产、经营和使用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行为、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同时在春秋两季开展农资打假专项集中整治,防止伪劣农资和禁用投入品进入到农业生产中。

7月上旬我局还开展了为期10天,以水溶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为重点的`农资专项整治行动。此次行动共检查水溶肥料品种35个,检查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7个,对部分所售产品存在问题的经营户给予了警告和问题产品禁止销售的处罚。

2019年我局在食品安全工作*出动执法人员113次,出动检查经营企业151家次,检查市场73个次,立案8起,已办结6起。

三、加强农资经营人员培训,提高守法意识和从业素质

2019年,我局对农资经营户进行了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培训3次,共培训人员246人次,并对农资经营人员进行了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考试,对考试合格者发放从业资格证。通过加强培训和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提高了农资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专业知识,保证了从业素质。

四、加强宣传力度,增进群众知晓度

为确保食品安全工作顺利开展,营造食品安全整治良好氛围,我局结合实际,利用会议、培训、送科技下乡等形式对干部职工、企业、基地、农户开展多种方式的宣传,大力普及《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文件精神和相关知识。2019年共发放相关宣传资料4000余份。

在加强宣传力度的同时,为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我局公布了举报投诉电话0838-3121298,确保群众举报投诉渠道畅通,并及时向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报送各类工作信息。

五、集中培训,签订承诺,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根据罗江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罗食药安办〔2019〕9号)文件要求,我局对全县农资、农产品生产经营人员开展了集中教育培训,共培训148人次。

为落实生产者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业局组织农产品生产者(基地、企业、专合组织)、农资经营者、“三品一标”主体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120余份。

六、认真开展节前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在“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前,一是加大农业投入品的检查,节前共检查农资经营门市48个次,未发现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及其它违禁投入品销售。二是加大农产品抽样检测,节前共抽样农产品142个,经检测,未发现农药残留超标。

七、强化种植环节监管,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和三品一标申报

在种植环节的监管上,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指导力度,对农产品生产基地、企业、专合组织发放田间农事操作、投入品使用、生产资料购买、产品质量检测和流向等记录表,要求生产者严格规范投入品使用、严格执行相关生产技术规程和农药安全间隔期,做好生产各环节记录,建立生产档案。同时对符合三品一标认证条件的产品及时申报,目前共有18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个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还有1个产品正在无公害农产品申报中。

2019年完成了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6万亩,其中粮油4万亩,蔬菜0.5万亩,水果1.5万亩。新增无公害生产基地约20万亩(原有无公害认证基地总面积4万余亩,2019年3月全县无公害产地认定整体推进通过,认证面积共24.4万亩)。

八、加强农产品质量抽样监测力度

利用有限的条件,加强农产品质量抽样监测工作,2019年对全县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专合社、农贸市场的农产品抽样683个进行农药残留速测,经检测合格率达99.5%,其中蔬菜抽样样品489个,农药残留超标率低于1%。

九、存在的问题

我局认真开展食品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监管中仍然存在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员缺乏、点多面广监管难以全覆盖的问题,同时农产品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解决。

农业工作总结篇二

猪场母猪饲养个人工作总结时光荏苒,岁月穿梭,转眼之间我已加入**温氏两月有余。

温氏,是我一新的开端,是我的人生路上的第一份工作,对此我很是珍惜。

我于七月初进入**温氏上塘一场工作,起初在师傅的带领下学习饲养妊娠3——4月后期母猪,后逐渐独立饲养。

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学习,我更深刻体会到工作的'意义与责任心得重要性,并重新认识了自己所学的专业。

上塘猪场为年上市八万头的种猪场,已有五年的历史,能进入这个团队是我的荣幸,通过这两个月的工作,我明白了“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道理,作为一个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其工作重心应在平时饲养与疾病预防。

我虽为兽医专业毕业但之前,因没亲身接触生产,对此认识肤浅。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应虚心向师傅领导们学习、求教。

经过这段时间学习,我了解如下:

1、一个正规种猪场应分为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下设后勤处、公猪站、隔离舍、保育舍、生产线(配种舍,产房),并分别有各自组长管理。

上塘一场现有场长、主管各一位,区长两位,组长11位。

2、猪场采用全自动饲料输送系统对母猪进行自动化饲养管理,外出人员登记管理,严格做到进出人员车辆的消毒隔离。

严把饲料质量关,严禁霉变饲料或不合格饲料进入生产线。

发现霉变饲料或其他质量问题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向主管领导反映。

农业工作总结篇三

合作经济组织,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完成农业增加值12530万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5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20元;无公害果蔬生产投入品合格率达100%,完成任务数的100%,果蔬送检合格率100%,农业产业化发展定单农业面积9000亩,带动农户6650户,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大田作物持续稳定发展:

继续推广优质高效农作物产品和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技术,作好农作物病虫草鼠的综合防治,全镇粮食种植面积23770亩,粮食总产量1080万公斤;今年小春小麦单产840斤/亩,比去年833斤/亩增加7斤/亩,油菜单产358斤/亩,比去年353斤/亩增加5斤/亩。水稻今年经历了高温干旱灾害,单产达1192斤,每亩减产80斤,玉米单产1037斤,每亩减产5斤;发放各种粮食补贴242281.4元。完成农业政策性保险产保面积14418.67亩,对水稻、玉米受灾农户保险理赔工作已基本完成。

二、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水果。新增水果面积500亩,使水果总面积达到26780亩,技术改造面积1800亩,推行水果套袋技术300亩;新引进水果储备品种3个;继续探索“公司+农户+协会”的水果销售模式,促进水果业良性循环。充分利用果协优势,开展果树管理、农药安全、水果无公害生产等技术培训8次,共培训人次1200余人,并加强广泛的信息交流。同时,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达7300人次;完成农村乡土人才统计工作。完成果园标准化建设300余亩。松林水果协会被国家科协评为国家示范性协会。

(二)蔬菜。以东广村、太阳村为主建立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面积达4200亩,积极筹建松林镇万亩果蔬标准化基地工作;抓好无公害蔬菜示范点的.建设工作,果蔬抽样检测合格率达100%;推行林经立体种植模式,在红堰村、东广村、太阳村利用果园地间种黄豆、花椰菜、莲花白等蔬菜3500余亩。继续稳定毛猪出栏,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现有养猪规模户13户,养牛规模户8户,养羊规模户15户,养兔规模户82户,上半年共出栏毛猪27800余头,牛1995余头,小家禽74.3万只,实现畜牧业产值95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5%以上。全面完成畜牧血防工程。

(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山坪塘整治掏淤3处,改造提灌1处,安全饮水工程2处,处理加固绵远河堤滑坡1外,整治梅家堰垮方1处;沟渠硬化5000米,制订完善了团结水库、泰山水库、凤型水库、景顶寺水库和绵远河的防洪防汛预案。

(四)林业完成了市局下达的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作目标: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宣传,制止处理牛羊上山和乱砍乱伐行为1件;加强退耕还林的管护,补植退耕还林70000株,确保保成率和存活率都达到85%以上,认真落实退耕还林补偿政策,发放退耕还林粮食补贴款50多万元。

三、农经工作

年初对“一事一议”进行了政策宣传,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减轻农民负担,对辖区内的四个专业合作社进行调查,并将合作社录入四川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录库;加强对村社会计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筹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确保农民利益。完成全年各项报表和调查工作。

四、农机工作

镇农机站与全镇农机手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完成农机购置任务,农业综合作业水平达61%,机械化插秧205亩。

五、农村能源工作及其他;

完成沼气建设270口,水产品总量达380吨,新增加专业合作社1个,培训农民工1600余人次,培训新型农民115人次,新建示范村1个,新建集中居民点2个。

六、其它:规范农药,肥料市场,特别是种子市场,确保种子和树种品种纯正,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在水果和蔬菜上的使用,积极倡导使用生态农药和生态化肥,确保蔬菜和水果的农药残留达标,生产资料投入合格的达98%。处理农资纠纷案件2件。

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为确保完成各项任务,镇村社干部要做到思路明确、措施得力,全镇党员干部思想要高度重视,始终围绕减灾增收搞好各项工作。

农业工作总结篇四

一、一季度工作总结

一季度,我科紧紧围绕我市农业产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狠抓落实,在市委、市政府及市农办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工作、积极探索,突出工作创新,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1、以项目推进为主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一是十大农业产业项目进展情况良好。今年,我市继续实施十大农业产业项目,共涉及9个乡镇(街道),涵盖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计划完成年度总投资1.86亿元,今年1-3月,已开工建设项目9个、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1个,共完成投资额5217万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28.1%,同比增长28.07%。**山田蜈蚣养殖、药材种植及产品加工项目、**千里岗茶叶科技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大库湾香榧示范基地建设3个项目已完成年度计划投资额60%以上。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项目。已组织申报**市农发基金(含综合、种子种苗)、市县联动、外向型、农产品加工技改、流通体系、品牌建设等扶持项目。三是及时组织实施本市农业产业化扶持项目。年初,根据建政办函[]99号、[]184号文件精神,组织开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流通服务体系项目扶持工作,目前8类119个项目正在审核中。

2、以龙头培育为重点,提升农业企业竞争力。一是积极培育企业上平台。评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2家,新申报**市农业龙头企业8家。到目前,我市共拥有3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3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不包括今年新申报的)。二是积极鼓励企业创品牌。主动对接工商**分局、质监局,推进**市级以上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创建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农业总共有1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华老字号,4个国家地理标志,2个浙江省知名商号,7个浙江名牌产品,9个浙江省著名商标,11个**市名牌产品,12个**市著名商标。三是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产品条件,丰富功能性开发。**市倚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江南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单一的种植业向养生休闲农业延伸,增加餐饮和住宿功能,加大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功能与水平。

3、以宣传推介为途径,招商引资为契机,增强产业辐射扩张能力。一是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农展、推介活动。1月,组织25家企业参加第二届中国农产品品牌博览会,有17个产品获得博览会金奖。1月中旬,组织3家企业参加**第三届名特优农产品迎新春展销会。4月,将组织市农科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参加浙江省第三届鲜花展示展销会。二是组织参加“寻找绿色农产品”展播活动。为宣传我市优质农产品,提升我市农产品知名度,今年我们推荐浙江幸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参加由**市农办和**市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寻找绿色农产品”展播活动,年度内,将在**电视台、**龙网和**优质农产品网陆续展播。3、农业招商引资成果显著。1-3月,共引进各类农业项目3个,协议资金1.22亿元,到位资金850万元。

5、以营造环境为先导,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是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体系。今年,根据市领导要求,对现行农业产业政策进行修编,经多次组织各相关部门讨论修改,目前已完成相关政策修改意见。二是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三创联合研究院作用。该院将坚持以企业主体、院校支撑、市场运作、政府扶持为原则,通过开展政府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合作,解决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的'共性问题和技术难题,按照一定程度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无偿或低偿提供给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三是继续推进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绿色通道工作。积极宣传落实国家有关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四是充分调动社会促进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在年初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对推动我市产业发展作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授予洋溪街道为第五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强镇,大洋镇**村等3个村为第五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强村,确认**镇镇事业综合服务中心的《高山优质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等25个项目和傅剑等10位农产品营销大户获农业经济发展奖。

6、以生态休闲为主题,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一是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良好。1-3月,全市农业休闲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9.65万人次,同比增长32.4%。春节期间,24个休闲农业乡村和旅游示范单位(村)总计接待游客1.4万余人次,营业收入达131.6万元,出行方式以自驾游为主,自驾游占游客总人数80%以上。休闲采摘成为出游主要目的,网上预订已形成趋势,相当一部分游客信息源自网络,网上营销是乡村旅游点走向市场的新方式。二是着力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点。已创建**市级以上示范点22个,其中省级4个,**市级13个,**市级5个。目前正在组织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第七批**市级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示范单位及**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点)工作。三是继续实施重点建设项目。年初已向各乡镇街道征集我市20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申报工作,待领导小组审定后实施。四是积极落实扶持政策。年初,根据建政办函〔〕159号文件精神,组织开展20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扶持工作,目前已完成申报工作。

7、以深化管理为抓手,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对工作报告任务分解再次细化。以落实12项牵头、19项配合工作任务为全年中心工作,在我办二次分解落实科室进行进一步细化,将每项任务再分解,排出具体实施步骤和时间要求,落实到人、明确责任,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二是继续推进农业统计和调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农业统计体系,建立以乡镇(街道)为主体的工作机制,明确任务、职责和分工,强化工作考核。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将继续以落实工作报告分解任务为主线,扎实推进,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继续以项目实施、企业培育、平台构筑为核心,切实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督促实施主导特色产业提升项目和十大农业产业项目等产业发展项目,确保各项目如期完成。二是争取新培育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三是建立订单农业风险金制度,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带动作用,鼓励与农民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与企业市场签订销售合同,使联结基地面积、农户数同比增长10%以上。四是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新增外地农产品专营店5家,办事处1家,加工分厂1家,新增基地1万亩。五是积极做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实现农业投资到位资金1亿元。六是加快农产品流通领域建设。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参加各级政府组织的各类农展会、推介会,促进企业及其产品走出**,打响品牌。

2、继续以精品创建、项目建设、服务提升为重点,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新亮点。一是结合精致农业、创意农业的理念,规划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建设项目。二是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规范提升服务水平,新增**市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村(点)3家。争创省级农家乐特色精品示范区和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乡镇各1个。三是通过**市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协会整合资源、宣传推广、行业自律,推进农家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农业工作总结篇五

xx县是以产粮为主的农业县。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出现了新的争田热潮。在中央惠民政策的鼓励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农业发展迅速,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形势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但在实践中,近年来粮食产量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很难稳步提高水稻亩产量。而且粮食质量不好,市场价格不稳定,经济效益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科技推广应用水平不高,典型示范不到位,农业科技贡献率低,已成为我县农业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全县8个乡镇和部分村(村),通过走访农民和科技人员,采取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对我县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全县耕地143万亩,其中水田92.9万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在粮食生产发展中的推广应用,有关部门和科技人员致力于增加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份额,在我县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以综合协作技术为主体的水稻生产发展迅速。我县是一个农业县,水稻生产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县属于第三积温带,年活跃积温2300-2500℃,无霜期120天左右。大小河流27条,小(一)水库8座,小(二)水库4座,池塘820个,气泡275个,水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水稻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了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自80年代方正在寒冷地区引进旱稻稀植技术以来,全县上下通力合作,在“水”上下了大功夫,使水稻面积以年均5万亩左右的速度增长;此外,随着农业机械和工具采购的兴起,我县于1996年被列为国家水稻生产全机械化示范县,1998年被列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面组织实施稻田机械化配套工程,积极探索大棚育秧、机械插秧、测土施肥、机械收获等水稻生产方式。到目前为止,全县大中型大棚的苗圃面积占整个苗圃面积的75%以上。全县大中棚2.2万间,其中大中棚4500间,解决了苗木质量问题,缓解了积温不足、无霜期短的问题;大力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全县机插面积58万亩,占水稻插秧面积的60%。全县共有移栽机1.8万台,收割机约4500台,机械收割占总收割面积的75%以上。随着稀植、超稀植、宽窄行、抛秧、全程施肥等新技术的应用,全县水稻单产从20世纪80年代的610kg提高到目前的830kg;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生产,全县90%以上的品种采用沙沙泥、富士光等优质水稻品种,增产增收。到xx年,全县水稻面积已增长到92.9万亩,水稻总产量达到8.2亿斤,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85%。

二是以大豆三垄栽培技术为主体,大豆生产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大豆是我们县的第二大作物。“十五”期间,我们将重点解决大豆品质和大豆产量问题,改革传统栽培方式,大力推广大豆垄体深松、分层深施、垄上双排精量播种三种栽培方式。据调查,龙山栽培比普通栽培平均增产35公斤/亩,增加经济效益84元。同时,科技人员认真研究了大豆连作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即应用化学药剂防治大豆连作、应用平衡施肥、应用分层施肥、科学管理、选择抗大豆连作品种。经过几年的努力,大豆连作产量降到了最低程度,每亩节约经济损失35元。大力发展大豆小垄密植,即在45厘米的小垄上保护双垄约35万株的幼苗,成为大豆增产的另一种途径。

三是玉米透明栽培为主体,青贮玉米生产取得显著成效。通过透明栽培,玉米产量从过去的'每亩800公斤提高到1200公斤,为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科技部门连续几年进行青贮玉米加工试验,最高亩产可达6吨以上,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加工技术。

第四,测土配方施肥是主要因素,粮食产量稳步提高。近年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投入资金和设备150多万元,完善了土壤实验室,增加了大量的土基设备,免费为农民测试土壤配方。到xx,测了6100多个土样,覆盖面积20多万亩。据计算,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每亩水稻可节约化肥10公斤,增产80公斤,节约成本,每亩增产80元。

近年来,虽然我县在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第一,从粮食生产来看,存在科技贡献率低、应用水平差的问题。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不当、无知或不能使用科学技术,导致农业效率低下。在对农民的调查中发现,近70%的农民在生产经营中仅依靠旧经验、旧传统进行耕作;20%的农民可以利用或简单应用农业科技进行经营;只有10%的农民掌握了农业科技,大部分是大型经营者,从科技中受益匪浅。因为大多数农民不知道如何利用科学技术进行管理,所以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贡献很低。在水稻生产方面,据调查,该县约有10%的农民在育苗作业中经营粗糙,导致这一环节减少约67公斤/亩;20%的农民施肥方法不正确、不科学,导致这一环节减少100kg/亩左右;约20%的农民不能合理利用水源进行科学灌溉,导致总产量减少30%,每亩减少约105公斤。主要表现为:一是种苗和苗床管理不规范。有的地块还存在小棚育苗,苗木生长势弱,根系不发达,侧苗浪费,不适合机械移栽,施肥浇水不方便;播种量过大,不能产生壮苗;苗床管理不及时,导致青枯病和青枯病的发生。二是施肥管理不科学。氮肥施用过晚,一次施用过多,不仅浪费肥料,而且不利于作物生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的农民很少,农民盲目投入过多;第三,水稻选种比较杂。质量难以保证;第四,病虫害防治有运气。重“治”轻“防”,未能把握最佳防控期;第五,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生产风险依然存在。第六,农机发展不平衡。机具配套不合理,耕地整体深松问题没有很好解决。

第二,从县乡科技推广来看,存在范围大、效果小的问题。据我们了解,我县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主要渠道有四种:县乡政府行政推广、相关部门服务推广、村级组织定向推广、以销售农资为目的的民间盈利推广。几年来,我县通过各种科技培训班,成立农民技术学校,每年农闲季节举办农业科技电视专题讲座,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效帮助。但是在具体的培训推广中,暴露出了很多不尽人意的问题。第一,科技培训效果不好。个别乡镇领导重视不够,个别村委会没有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参加培训的农民很少,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二是农业技术知识更新缓慢。推广方式相对简单,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和实地指导不够。第三,职位的作用不够好。在一些农村,“一校两室”和远程教育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