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对电磁学的认识和心得体会一百字(大全5篇)

最新对电磁学的认识和心得体会一百字(大全5篇)

ID:3813715

时间:2023-09-28 23:05:46

上传者:紫衣梦 最新对电磁学的认识和心得体会一百字(大全5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它们可以是对成功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更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电磁学的认识和心得体会一百字篇一

摘要:类比法是一种推理方法,是对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推测与它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方法,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通过类比法原理和类型分类以及类比技法,论述类比法在产品设计领域中地广泛使用。

关键词:类比法;产品设计;创新性

根据普遍联系的哲学观中所讲的,事物总是处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之中,完全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就是指他们之间的有着一定的相似或相近性。这种共性存在,是由类比法推理而来的。类比法作为产品设计的一种方法,它是对两个事物之间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推出这两个事物其他方面的相同或相似性。

1类比法的概念

1.1类比法的概念

类比源于古希腊,其含义表示比例。类比法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而推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有可能相同的一种思维形式和逻辑方式。[1]这是运用类比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类比法与其他逻辑思维方法相比,它属于平行式思维方法。不管是哪种类比它都是在同层次之间进行的。亚里士多德在《前分析篇》中指出:“类推所表示的不是部分对整体的关系,也不是整体对部分的关系”。[2]对于类比的可靠程度,我们就要尽可能地寻找对象间更多的相同点。相同点越多,可靠性程度就越大,二者的关联度就会越大,结论就可能越可靠。反之,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会越小。产品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人们生活和工作服务的工具,是人——自然——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媒介,也是生活方式的物质媒介,是诸多信息展示的载体。[3]而产品设计主要是满足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层面的需求,从而进行的创新性的设计目的。在锤子的进化史中,从最初的打磨得很粗糙的击打用的石头,到詹姆斯内斯密斯1842年设计的巨型蒸汽锤。在此演化的过程中由石头到蒸汽锤,“由此及彼”进行的类比推理,它们之间经过了一个归纳和演绎的程序。

1.2类比法的特点

类比法的特点是“先比后推”。“比”是类比的基础,既要比它们的共同点,也要比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对象之间的共同点是类比法能否继续施行的前提条件,如果对象之间没有共同点,那么它们是无法进行类比推理的。类比法作为设计创新的一种方法,在运用时应遵循以下三个步骤:首先,找出事物的相似点;其次,对其相似点进行比照;再次,将相似点进行必要的加工并运用在设计中。

2类比法的原理及分类

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类比法是产品创新性的一种新方法,而各种方法又是相互贯通融合。类比法以比较为基础,关键是发现和找出原型,还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它的原理包括两个方面:异质同化和同质异化。

2.1异质同化

它是把陌生的事物看成熟悉的事物,再利用熟悉的观点和角度对其认识,使陌生的事物有着熟悉事物的特性,从而达到转陌生事物为所熟知的事物的理想状态,进行关于新事物的创造构思。

2.2同质异化

用陌生的观点和角度来分析熟悉的事物,借助利用与以往不同的观点和角度来分析已知的事物,从而找出已知事物的新特性、新功能、新结构,来对已知事物进行新的设计。运用类比法在对产品进行设计之时,异质同化和同质异化是缺一不可,前者是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创造设计的关键环节,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加以利用。以类比法为基础对产品设计展开联想时,它的实际连接方式是有所不同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w.j戈登把创造过程的类比分成四类,分别是直接类比、拟人类比、象征类比及幻想类比。第一,直接类比。直接类比是从自然界的现象中或社会中已有的成果中去寻找与之类似的事物,然后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启发,进行创造构思。直接类比是比较直观的一种分类,在对产品进行分析比较时,类比对象与设计的产品本质特征相似度越接近,成功率也就越大,反之越小。如仿生、功能模拟等。第二,拟人类比。又称感情植入法或角色扮演。就是把研究的事物人格化,然后把自身设想为被研究对象的某个因素,对其进行想象。在现实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机器人,就是将人的动作植入机器人中,来模拟人的动作。第三,象征类比。象征类比主要是由具象化转换为抽象化,将具象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对其进行抽象化的`分析类比。对所要设计的产品,先进行总体的抽象化概括,然后对产品设计进行简化,从而去寻找与之相类似的具体化事物,对其进行类比。象征法主要是根据场景或情节上的相似性,以图案或相关题材为手段来实现象征功能的。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梅兰竹菊,分别有着自己象征性的寓意,将它们作为元素分别用在同一个产品上时,它们所传达的意思也不是完全一样的;玫瑰寓意爱情;书本寓意知识等等,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第四,幻想类比。幻想是不受任何事物限制,可以无限幻想,也可以借助科学和神话传说来大胆想象。如由天上飞的鸟儿,人们通过幻想发明了可以在天上飞的飞机;水中游的鱼儿,人们发明了潜水艇等。设计讲究的是创新,创新就要打破常规,使用各种对之有效的方法,大量寻找有创新性的素材,对其进行“去粗取精,由此及彼”,最后加以整合,设计出最具创新性、符合人们需求的产品。

对电磁学的认识和心得体会一百字篇二

电磁学是经典物理学的一部分。它主要研究电荷、电流产生电场、磁场的规律,电场和磁场的相互联系,电磁场对电荷、电流的作用,以及电磁场对物质的各种效应等。电磁现象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极为普遍现象,它涉及到广泛的领域;电的研究和应用在认识客观世界中展现了巨大的活力。因此,电磁学课程是物理学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通过网络在线学习赵凯华老师、陈熙谋老师及王稼军老师主讲和介绍的《新概念物理教程》电磁学,使我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对电磁学教学认识上的还存在一些盲点和误区,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的改进和加强,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更加完整化和体系化,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网络培训,使我了解到、学习到以下几点:

1、《新概念物理教程》电磁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静电场;第二章恒磁场;第三章电磁感应电磁场的相对论变换;第四章电磁介质;第五章电路;第六章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电磁波电磁单位制。新版教材保留了原教材的一些能经得住教学实践考验又不陈旧过时的内容,相比于旧版《电磁学》,新版教材起点更高,更多的内容采用现代的观点去审视电磁学课程的具体内容,强调了“场”的概念和处理“场”的方法,强调了对称性原理和守恒量的运用,增加了有关的内容,对一些太技术性的问题和过时的仪器设备做了删除,适当减少了已成为应用性学科如电工学、电子学的内容,对原书的章节做了些合并与调整,比如将电介质和磁介质合并为电磁介质等,这样使相关内容叙述起来更为紧凑。

要让学生既学习知识,又领略研究方法、物理思想、科学精神,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欣赏,逐渐学会物理学家的思维方法,提高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现代的观点去阐述概念、定理,并适度地介绍一些现代物理的应用,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课程的讲解、电磁学问题的解决等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能形成清晰的物理图像和很好的物理直觉等能力。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不仅让我对电磁学课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今后如何能做一个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对电磁学的认识和心得体会一百字篇三

通过近一学期的电分学习,不仅使我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还从中感悟到许多的学习心得,下面我就谈一下这一学期学电分的心得体会。首先,对于电分的学习,获取知识是必然的,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我们接下学习像模电等其他电路之类的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电分刚开始学的时候或许有些生疏,因此会感觉有点困难,但当我们掌握其中的一定理并理解透彻之后,就发现其实电分还是十分简单的,它具有很强的规律性,而且在分析和做题上都上都有比较明确的步骤指导,只要我们能按老师课上所讲的那样去做,基本上所有的题都可迎刃而解。电分方法也固定唯一的,一个题并不一定只有一种分析方法,有时这种方法不会,我们可以采取其他方法。这样大大降低我们解题的难度。

然后就是关于我我们所学具体内容的问题,内容是我们学习电路基础的关键所在。在这些基础的内容中又有很多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认真对待这一部分内容,争取学的细致,学的透彻,避免存在知识上的漏洞或盲区。第十,十一章,主要介绍了电容和电感两种电器元件及其一点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包括零输入、零状态及完全响应,含有电容和电感的动态电路第一次接触感觉用微分方程去解挺复杂,但当我掌握三要素法就会发现,一切问题都变的那么简单,所以一阶动态电路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小菜一碟了。第十三章将网络矩阵,第十四章讲二端口,第十五章讲均匀传输线,使我的知识又扩充了不少。但是有一点是特别重要的,就是在复数运算过程中一定保证正确性,否则,因为计算而导致最后结果出错那可真就是前功尽弃了。所以,对于复数计算有问题的同学在这方便可要多多注意咯。再谈一下对于老师讲课的一些感想:老师的讲课方法我十分喜欢,讲课思路十分清晰,而且效率也特别高,对于特别重要的知识点,老师总是讲的特别透彻,再加上课上一些习题的训练,一堂课下来,基本上所有的知识点都可理解。我现在对电分知识的掌握,老师是功不可没的。

最后关于课余时间电分学习的一些感想:学习电路,光上课听老师讲课那还不够的,大学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没有老师的强迫,所以必须自己主动去学习,首先每次上完课后的练习,我觉得很有必要,因为每次上完课时都感觉听的很懂,看看书呢,也貌似都能理解,可是一到做题目就愣住了,要么是公式没有记住,要么是知识点不知道如何筛选,所以练习很重要,第二点,应该要反复回顾已经学过的内容,只有反复记忆的东西才能更深入,不然曾经学过的东西等到要用就全都忘记了,不懂得应该多问老师,不要得问题积累的解决不了才想到去问老师,那时候成效也就不见的有多大了。

对电磁学的认识和心得体会一百字篇四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电磁学》是为应用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基础限选课。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使学生在运用高等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局部到全局的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用类比的方法研究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从复杂现象中抽象出本质建立物理图象或物理模型能力等方面得到初步训练。

(三)教学内容:

该课程主要讲授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稳恒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电磁场和电磁波、交直流电路等内容。按“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来处理教学内容。

(四)教学时数:

36学时。

(五)教学方式:

本课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精讲多练,主要章节要安排一定的习题课。在“静电场”,“稳恒,“稳恒电流和电路”,“稳恒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等章节中可适当安排一些自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安排自学的内容要提前布置自学提纲、思考题或讨论题,自学之后要适当小结;平时作业要密切配合所讲授内容,选题要具有典型性,难易适度,有思考余地,作业既要使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同时也要使学生受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期末闭卷考试,重点放在对重要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尽量避免死记硬背的考试内容。最后的考核成绩可由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的成绩综合评定。

二、本文:

第一章

静电场

教学要点:

静电场的基本定律——库仑定律,静电场的两条基本定理——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描述静电场的两个基本物理量——电场强度和电势等。教学时数:

6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库仑定律电场强度1.1库仑定律1.2静电场1.3电场强度

2.2电场强度通量2.3高斯定理

2.4高斯定理的应用举例

第四节电势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4.1电势点电荷电场的电势4.2电势的叠加原理

4.3等势面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考核要求:

理解库仑定律及其适用条件;理解场的概念、理解场强迭加原理及其物理意义;能熟练运用迭加原理计算简单、典型带电体的电场分布;理解电通量的概念,理解静电场的环流定律和高斯定理的物理意义,了解它们在电磁场中的重要地位;掌握应用高斯定理计算电场分布条件和方法,并能熟练运用高斯定理求解有特定对称性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电场的场强分布;理解引入电势概念的条件,理解电势的相对性,掌握用电势定义求空间电势分布的方法;理解电势迭加原理,并能熟练运用迭加原理计算简单、典型带电体的电势分布;掌握电势与场强的积分关系;理解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了解电势梯度的物理意义。

第二章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教学要点:

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电介质的极化现象,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电场的能量。教学时数:

6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静电场中的导体1.1静电感应静电平衡条件

2.2电介质对电容的影响相对电容率2.3电介质的极化

2.4电极化强度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第三节电位移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第四节静电场中的能量能量密度考核要求:

掌握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理解静电平衡导体上电荷分布的特点。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了解静电屏蔽现象及应用;理解极化强度矢量的物理意义,了解电介质极化的微观解释,了解极化强度与极化电荷面密度的关系;了解极化强度,电场强度和极化率之间的关系;理解电场的能量、电场能量密度的概念。

第三章恒定电流

教学要点:

从场的观点来讨论导体中电流的形成,以及电流密度、电动势、全电路的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教学时数:

5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流电流密度1.1电流1.2电流密度

第二节电阻率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2.1电阻率

2.2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

第三节电动势全电路的欧姆定律3.1电动势

3.2全电路的欧姆定律第四节

基尔霍夫定律4.1基尔霍夫第一定律4.2基尔霍夫第二定律考核要求:

理解电流密度矢量的概念,理解电流强度与电流密度矢量的关系;了解电流的连续性方程,了解电流的稳恒条件,了解稳恒电场的基本性质;掌握电动势的基本概念;掌握欧姆定律和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掌握一段含源电路和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理解基尔霍夫定律的意义。

第四章电流的磁场

教学要点:

描述磁场的物理量——磁感强度b,电流激发磁场的规律——毕奥—萨伐尔定律,反映磁场性质的基本定理——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以及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洛仑兹力和电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安培力。教学时数:

8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磁场磁感强度第二节毕奥—萨伐尔定律2.1毕奥—萨伐尔定律

2.1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应用举例2.3磁偶极矩

2.4运动电荷的磁场

第三节磁通量磁场的高斯定理3.1磁感线

3.2磁通量磁场的高斯定理第四节安培环路定理4.1安培环路定理

4.2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举例

5.3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举例

第六节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力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6.1安培力

6.2电流的单位两无限长平行载流直导线间的相互作用6.3磁场作用于载流线圈的磁力矩考核要求:

掌握磁感应强度的物理意义,掌握毕奥—萨伐尔定律并会求解载流导体规则分布时的磁感应强度;理解磁通量的概念,会计算非均匀磁场中通过简单几何形状平面的磁通量;理解稳恒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律的物理意义,掌握应用安培环路定律计算磁感应强度的条件和方法,并能熟练求解具有一定对称性的电流的磁场分布问题;掌握洛仑磁力和安培力,并能熟练运用;理解磁矩的定义,会计算平面载流线圈在磁场中所受的磁力矩。

第五章磁场中的磁介质

教学要点:

磁介质、磁化强度、磁场强度、磁场中的安培环路定理,磁介质。教学时数:

5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磁介质磁化强度1.1磁介质1.2磁化强度

第二节磁场中的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强度第二节

铁磁质

3.1磁畴磁化曲线磁滞回线3.2铁磁性材料磁屏蔽考核要求:

了解磁介质磁化的微观解释,了解磁化强度;理解磁场强度矢量的定义,理解有介质时安培环路定律,并会求解具有一定对称性的磁场分布;了解磁化强度,磁场强度和磁化电流之间的关系;了解铁磁质的特性,理解磁滞效应、磁滞曲线、磁畴的概念。

第六章电磁感应电磁场

教学要点:在电磁感应的基础上讨论电磁感应定律,以及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介绍自感和互感,磁场的能量,以及麦克斯韦关于有旋电场和位移电流的假设,并简要介绍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教学时数:

6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磁感应定律1.1电磁感应现象1.2电磁感应定律1.3楞次定律

第二节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2.1动生电动势2.2感生电动势2.3涡电流

第三节自感和互感3.1自感电动势自感3.2互感电动势互感

第四节磁场的能量磁场能量密度

第五节位移电流电磁场位移电流的积分形式5.1位移电流全电流安培环路定理

5.2电磁场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考核要求: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并能熟练运用;理解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的概念,掌握动生电动势的计算;理解自感﹑互感的物理意义,并会计算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理解磁场能量,磁场能量密度的概念。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

三、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程守洙,《普通物理学》(第二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修订本。

2、马文蔚,《物理学》(中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四版。

3、赵凯华,《电磁学》(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

4、张三慧,《大学物理学》(第四册),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5、姚启钧,《电磁学》,高教出版社出版

对电磁学的认识和心得体会一百字篇五

类比技法在产品设计中经常被使用,常用的技法主要有原型启发法、移植法、仿生法三种。

3.1原型启发法

设计强调的是创新,而原型启发法强调的是启发,以启发为基础进行的创造性的思维模式。主要是用人的创造性思维模式来观察事物的原型,在原型的启发下,将偶然性的事物经过观察和分析,产生新的创新性思维方法。原型启发法对产品设计存在着偶然性和机遇性。比如说我们最早使用的火炉,当火炉里的火不旺时,只要我们用铁棍拨一拨,火苗就顺着拨开的洞燃烧起来。以至于我们后期在前人的启发下,发明了蜂窝煤。

3.2移植法

移植法与原型启发法相比更加的具体,将某个产品的特性引用到另一个产品中去,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产品。在设计中,有许多产品的设计手法都是相通的,它们之间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都是利用相互间的共性,进行移植进行设计的。如对其产品的材质、色彩、功能的移植使用。

3.3仿生法

仿生设计法是一种创造性的设计思维,它区别于其他的设计方法,仿生设计主要以自然物为设计对象,对产品进行的创新型的设计过程。仿生设计最终追求的设计本质是“使产品回归自然”。仿生法设计是产品设计中最常见的设计方法,它追求的是绿色的、自然的、人性化的设计方法,以原生生物状态展示产品设计,使人们亲近大自然,同时增加了产品的趣味性,缓解人们使用产品的疲劳感和压力。

4结语

类比法是产品设计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它使用原型启发法、移植法、仿生法设计出许多具有创造性、有趣性、个性化的产品。在对产品进行设计时,利用对未知事物各种因素和已知事物各种因素,通过类比法的异质同化和同质异化的两个基本原则的创造过程,把它们联系起来,得出富有新意的创造方法。

参考文献:

[1]袁希娟,龚耘.浅谈类比法[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何博超.亚里士多德(前分析篇)[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刘永翔.产品设计(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