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短篇写人散文(精选5篇)

最新短篇写人散文(精选5篇)

ID:3815632

时间:2023-09-28 23:33:54

上传者:QJ墨客 最新短篇写人散文(精选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短篇写人散文篇一

世界上一种爱,能够让人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好你任何回报。这种爱,叫做“母爱”!最值得我们回报的人,那个人叫做“母亲”!

转眼间我已经十一岁了,在这十一年里,你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我要感谢您,感谢您赐予了我性命,倾注了对我所有的爱,感谢您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

记得七岁那年,我在半夜的时候突然发烧了,而且烧得很厉害。小脸通红通红的,您看到了,什么也顾不上,立即背上我,向医院跑去。我的病情被控制好之后,就回家了。回到家后,您还是不放心,整晚守在我的身旁,生怕我发生什么事。渐渐地,我睡着了,当我第二天醒来时,看着您那疲倦的面容和敖红的双眼,心里十分难过。

母亲,您不仅仅在生活上关心我,还教会我怎样做人。教会我向困难挑战,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

一次竞选班干会上,老师选我当班长,这毕竟是我第一次当班长,因此心里很紧张,生怕自己做不好。回家后,您看到我闷闷不乐的样貌,就问我原因,于是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您。您听完安慰我说:“别怕,老师既然选你当,说明老师坚信你有这个潜质。再说这也是一个锻炼的机会,要坚信自己,只要有信心就必须能做好。”就是正因有了您的鼓励和支持,我才能把班长这个职位做好。

母亲,您就宛如一杯茶,我寒夜里饮您的温馨,孤独中饮您的清醇,流泪时饮您的淡泊,生命一世饮的都是您点点滴滴的关爱,是您丝丝的柔情。

母亲,我必须听您的话好好学习,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短篇写人散文篇二

民国初年,母亲降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

家穷念不起书,多亏建国初期上的扫盲班,才学会写自己的名字。既然识几个字,又能写下自己的名字,就算半文盲的文化人了。我之所以这样评价母亲,是因为她的一生做的几件事和说过的`一些话,有着厚重的文化人的品味。

母亲爱整洁。农村里的人把整洁叫做干净。从我兄弟俩稍懂事后,母亲就成天对我俩说:“从小就要养成干净的习惯。要勤梳洗,头发梳顺,脸儿洗白,手儿洗净;要勤洗衣,只要出这个家门,衣服就要干净,要展、要穿戴整齐;要勤拾掇,自己平时使用的东西,不能随手乱放,见到摆放不整齐的要马上改正,不要等靠到明天;要勤扫除,每天早晨把屋里、院内、家门口都要打扫一遍,保持到处干干净净。”在母亲爱整洁思想的影响下,我也从小养成爱干干净净学习、工作的习惯。在学校时最爱打扫卫生,把课桌擦得净净白白;回家务农后,把家里、家门口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参加工作后,办公桌一天能擦三次,办公用品始终摆放整整齐齐。我觉得整洁是一种美德,整洁是一个文明的缩影,整洁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母亲爱栽树。母亲爱栽树,是因为她对栽树有一种特殊的理解。她对我兄弟俩说:“树,就是富;栽树就是栽富。”这也许是母亲的一种信仰吧。她又说:“家中富不富,先看宅院树。家有千棵树,再穷也变富。栽桑点桐,子孙不穷。”因此,她和父亲把家里的前院后院及家门口都栽上了树,一到夏天,家里到处都是阴凉。树多鸟多,我记得鸟巢有筐大的就有七八个,高高的织在树杈上。家里一天到晚鸟叫声奏响了一首首情歌。后来哥考上了山西大学,母亲说这和她栽树有因果关系。再后来,我兄弟俩在40岁出头时都被评定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她说这是她栽树积的德。

嗡嗡嗡,纺啊纺,纺线线熬过了半夜;

吱吱吱,织啊织,织布布熬过了三更。

母亲勤俭,儿女们就不敢奢侈;

母亲诚信,儿女们就不敢虚伪。

她常唠叨:“心术不可得罪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女。”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是每一个人最先崇拜的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短篇写人散文篇三

说一个六十岁的人是“老古董”,应该带有坚守阵地一样的煲义色彩。说给一位五十岁的人,也有一种坚持原则的意思在里面。说给一个四十岁上下的人,你也不会有牵强附会不着边际的感觉。但如果这句话是说给一位三十岁还不到的人,那似乎就有点太不给面子了,或许有人还会嘀咕一声:这人可能有毛病。

然而不幸的是,这句话是妻说给我听的,我就属于第四种人。而那天是母亲节。

我也知道那天是母亲节,我又不是封关固守的人,成天的报纸电视加网络,想不知道都难。但我没有给乡下的母亲打电话问候。但妻乖巧玲珑地做了这件事,两个母亲都收到了她的孝心。她还特意提到我的母亲接电话时还哈哈一笑后说:还有这个洋节。刚好伊先问我时,我也说了一句:我才懒得理这些外国人的洋节呢。于是就有了上面的那句抱怨。

不过我认为母亲节还是应该有的,总比那些什么愚人节、情人节、感恩节等来得实在而且有意义,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泱泱中华五千年文化,居然没有为咱们一直诗文颂扬的辛劳母亲们立个节,弄得尔等过此节还是个不伦不类的舶来品,我想大约是一直的男尊女卑思想所致吧。其实我是想打个电话的,去年母亲节我还特意请假去了乡下的。但突然想起的一件事让我不快才没了心思:那是母亲节前几天,妻的一位表妹在我家吃饭,突然说了句“过几天就是母亲节了,到那天我给妈妈打个电话”让我惊诧不已。妻的这位表妹属于那种单亲环境中长大的“新新人类”,十六岁还不到早就自个缀学了,也不知道和一堆什么人在一起,常常上演“黄鹤一去不复返”的闹剧,经常可以一连数月杳无音信,折腾得她母亲心力憔悴。好不容易哪天回来了,母亲想管教一下,却又对着上演“全武行”,弄得她母亲一气之下丢下一句“就当没生你这个孽障”而含泪远去千里打工谋生。于是我就想,既然母亲节可以有人这样过,我保持沉默也罢。因我一向就很反感“形式”之类的东西,以为内容总要是第一位的,比如传统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也没见着也谁满大街的“距某某节还有多少天”的口号标语娱乐宣传,但人们总在那天无论多远多费力都一个劲儿地往家赶,都觉得有那么一种精神头在里面。于是就怀疑电视里那些做娱乐节目嗲声嗲气拿母亲节当卖点的主持或者明星是不是也是如妻的那位表妹一样的人了。

我的母亲实在是一个没什么可写可说的道地乡下妇女,即便写出来说起来你也就觉得好象是邻家的一位大妈而已。五十多岁,体态偏胖,腿还有些浮肿,嘴是极唠叨的,比如说你吃饭本来吃饱要搁碗了,她总还要不甘心地跟着嘟囔一句“还添一碗吧!”,手脚又是极勤快的,即使家里早就不种田了,她老人家还是拾了两块闲地,除了种点菜隔三岔五地提过来让我们尝点鲜外,还随时令季节种些甘蔗凉薯香瓜花生什么的,以至于在这些好东西成熟的季节,我和弟弟相约携妻儿去乡下就象过节一样。母亲在她这代妇女中算是知识分子,高小毕业,经常还看些书报,小时候很多功课就是母亲辅导的。不过母亲也有她的突出之处,比如她从不东家长西家短地背地里如剧本里农村妇女样说人家坏话,也不会以鄙薄的目光看待那些条件比咱家差的人家,包括那些讨米子(即乞丐),在那物质条件极其贫馈的年月里,即使是米坛里真的扫不出一把米来了,她也会为人家捧上一碗凉茶或者歉意地拉拉闲话。所以在老家的那道山湾里,无论是主姓人家还是后来搬迁过来的杂姓人家大都对我家比较友好。那时家里田地多,父亲又在外工作,农忙时节,那些乡邻四舍总是在忙完自家田头活后还有意无意地拉帮咱家一把。

不过母亲毕竟是一位太普通不过的中国农村妇女,她也一样有着我们民族妇女共有的劣根性,比如她记仇,会将当年“欺侮”了我们兄弟俩的人记得很清楚,多年以后还要翻出来教育我们要长记性长志气等之类。母亲这大半辈子也没听说过她干了些什么惊天动地值得载入史册族谱的大事,无非就是嫁给了父亲生了一对儿子以及伺候公婆等所有农村妇女都必须经历的事情。记忆中的母亲总是和田地锅台及缝缝补补联系在一起的,不知为什么,即使是现在条件好了,母亲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形象还是多年以前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为我们兄弟俩缝纳新鞋时纳一针就在头皮上抹一下的样子,脑海里每每浮现此情此景,总是有一种热热的东西让我的鼻头发酸。我想,母亲的眼疾就是在那时熬的吧。我们总劝母亲来县城和我们住在一起,她总说舍不得那个窝,到哪随自个,还说知道自己哆嗦,怕处理不好婆媳关系。而每年她过生日,总再三交待不让我们给她买东西,一般过生日她都会不在家,至于去哪儿,她也不说,搞得我们兄弟妯婶几个象警察查案一样挨个给亲戚打电话,甚是恼火。有一年好不容易给她缝了一套新衣服,却又逢人就笑嘻嘻地骄傲“控诉”:可不,儿媳妇非得拉着缝,好几百块,也看不出比几十块的好到哪去,吓不吓人,唉,现在的年青人啊,真不知道心疼钱,农村里可得忙大半年了!

其实中国绝大部分母亲都是如我的母亲一样,注定要淹没在浩瀚历史中的,古今如此。在浩如烟海的典籍深处,本来女性的面孔就不多,而具体到母亲的名义流芳百世的就更是屈指可数了,不过就是刺字的岳母搬家的孟母等廖廖几个,虽然也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样一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文献,但那毕竟太过笼统。于是母亲就成了勤劳、慈爱或者奉献的代名词,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文气很重的国度里,这样的人又实在太多,即使是如上所述的孟母岳母等也无非是倚仗一个历史巨人的儿子而让我们仰慕的。而这样的人往往最容易被忽视最容易被遗忘的,正如一座摩天大楼,人们总是只惊叹于它地面以上部分的华美壮观而无人谈及它的地基一样简单,而我们千千万万的'母亲们,正是这样一些不被人注意的塔基元素,就象大海深处那些数以亿计的珊瑚虫一样,孜孜不倦地构筑着历史的塔基,文化的塔基。她们不但孕育了我们如此厚重璀灿的历史文化,更是毫无怨言地承载了历史长河众多的腥风血雨苍海桑田,将一个如些美丽的今天呈现在世界面前。所以人们都说是伟大的,她的伟大不在于是只是生育了几个儿女那么简单,她的伟大在于她的平凡,在于她的朴实,在于她的一代代的生养不息,在于她一辈辈的默默无闻。

明天,又是中国民间吃“腊八粥”的日子,恰是母亲的生日。四十年代出生的母亲,与纯朴、善良相携相伴,已走过风雨六十二年的人生历程。

母亲性格有点古板,打心底不愿花儿子们的钱,有时给她买点东西回去,总得接受她一盘正儿八经勤俭节约的朴素主义教育,往往弄得下不得台,哪怕那些东西不太值钱。今天也是,临回转的时候,犹豫了半天,想给母亲一点钱让她自已买点东西。家里有客人,我怕母亲拉下脸一本正经当着众人教育我的样子,等母亲送我出大门时,我说给您老人家两百块钱自已买点合意的东西吧。果不其然,母亲的脸登的一下就拉了下来,说我们不该花的钱乱花,不该买的东西乱买,家里还欠着帐,花钱还大手大脚,自已年年都要过生日的,况且又不是整生,有什么好给钱的等等之类。我嬉皮笑脸地说了半天,最后母亲才答应减半执行,拿一百块钱了事。我如释重负地骑上车嗖地一声便回转了,后面还飘来一句“明天带涵子回来吃晚饭,么的东西都不要买喔!”。

记忆里的母亲总是劳碌着,哪怕现在本应轻闲了,她也总奈不住。小时候,家里人多田多,父亲又在外地工作,而劳力方面又不尽如人意,奶奶瞎子,爷爷年纪大,我和弟弟又小,真正的劳力就是母亲一个人。我记事的时候,刚联产承包到户不久,别人家因为劳力多,都有脚踩的那种带齿滚的打稻机,双抢打稻谷又快又轻松。但那玩艺儿重,要人抬,在田里拖动更要几个好劳力,所以我家里就一个板桶,只能抡起稻谷把在桶沿上摔,把谷粒用力摔脱稻梗,又吃力效率又低。双抢季节,温度奇高,半干不干的稻田里更是热得要命,蚊虫又多,吃不好睡不好又极度劳累,一个双抢下来,母亲真的要脱一层皮。那时我家和队上另外一个“半边户”一起合作双抢,两个女人带着几个孩子(我们抱把子,就是把割好堆好的稻谷把子送到摔谷子的人手里),往往别人家的秧苗都插下田了,我们两家的稻谷都还没收完。所以在很多时候,我的脑海里总有母亲在烈日下抡着稻谷把子一下一下使劲摔的样子。这么多年,也一下一下使劲地摔疼着我的心。

前不久因为姨妈过八十岁的事,不知不觉就和母亲说到寿命的话题上来。母亲说自已身体不好,活到七十就满足了,说自已嘴巴啰嗦,年纪太大了讨人嫌。我说至少还要活到八十五嘛,看到孙子结婚抱重孙子,老人一般都喜欢这种儿孙满堂的话题。母亲听了呵呵一笑,然后极其认真地掰着指头算了一下,说八十五还有二十三年,儿子都快六十岁了,还有老娘在,都成老妖精了,说真要活那么大年纪,走也走不动了,弄饭也弄不起了,吃穿都要儿女侍候,那时自已都会觉得不好意思,与其拖累儿孙,不如早死还好一些。我听了半晌无语,以母亲一生不愿麻烦人的性格,她的真实思想真的就是这样。为了儿孙,为了这个家庭,母亲默默奉献操劳了这么多年。那些付出,那些血汗,那些艰辛的日子,母亲已毫不在意。而对于本应的回报,母亲居然也轻描淡写,毫不在意。我知道,她的心里,她的骨子里,只愿儿孙平安,顺利,健康。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母亲啊,您就好好地活下去吧,过了六十二,又是新一岁,向天再借五百年,真心的祝愿您健康,长寿。下辈子,您还是我最亲的娘,我还是您最亲的儿!

短篇写人散文篇四

玉兔已去,祥龙将至。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收获最多的除了人近五十的感悟之外,更多的还是萦回于心的亲情、友情。

二老健在,儿女心有所依,每逢佳节,让你倍感自豪的,就是虽为人父,仍有老人的牵挂和儿孙们的欢声笑语。老人对衣食的要求已成了生活的次要内容,让他们高兴的是:儿孙们吃的开心,工作顺心,笑的开心!这就是老人的幸福。儿孙满堂,笑声中弥漫着亲情,雪花里飘散着快乐,歌舞升平的晚会刚刚拉来序幕,绚丽多彩的礼花仍绽放在空中。老人却已经拖着忙碌但很开心的身躯,带着惬意的笑睡去了!任凭歌声嘹喨,爆竹声此起彼伏,却再也无法惊扰老人们幸福的梦!

在我和老人闲聊的时候,手机响个不停。老人就说你要有事就先忙去,三十晚上回来就行了。其实都是祝福的短信,几乎没有一个需要处理的电话。老人们感受亲情,我也在收获友情。

过去的一年里,我和老朋友们加深了了解,也有幸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当有位朋友说,你的人际关系还不错时,我却对我赖依生存的这笔财富有了新的感悟。我对“关系网”、“人际关系”一类的词并不喜欢,更希望这是在收获友情。和朋友们相互交流,用我的真心,赢得朋友的真情。虽说也有交易、互换的成份,但这种方式没有量的标准,也没有输赢对错,只有抱容和理解,心领神会的一个信号,获得的就可能是取之不尽的友情甚至财富。说到财富,甚至金钱。也未必就会玷污亲情和友情。父母的健康,朋友们的开心,没有钱很难如你所愿,但孝敬父母,善待朋友,有时就是你步入财富之门的入场券。先做好人,再赚该赚的钱。诚实做人,认真做事。明年的春节你一定会更开心!

短篇写人散文篇五

我从就很依赖母亲。一看见袋鼠妈妈口袋里袋鼠,我就会缠着母亲把我装进她口袋里。而母亲呢?总是一笑置之,笑得那么可笑。

一年冬天,厦门野生动物园开张,妈妈开车带我们去见识见识“野生”动物。那时,我真恨不得穿上溜冰鞋,一会儿溜到这,一会儿溜向那。可手却总是被妈妈拉着,我竟然知道妈妈怕我走丢。于是便跟着妈妈,妈妈很开心地一会儿给我照相,一会儿让我拿着相机照动物,一会儿,又要让我去摸摸大象。我总是乖乖地顺从着,但显得不怎么开心。直到走到袋鼠那一区,妈妈才放开手,让我尽情地玩!当时,我得很惊讶!但开心淹没那惊讶表情。我疯一般地跑到袋鼠那儿。袋鼠是不会让人触摸。我仅仅只能看着它们开心,仅仅只能和那渺身影拍照。但我依旧那么开心。突然,我看见一只袋鼠妈妈口袋里钻出一个头。阿!那是袋鼠。我拉上妈妈,让她拍下这精彩一瞬间。

有一次,妈妈问我为什么那么喜欢袋鼠?我答曰:“因为袋鼠口袋可以装载无数东西!”妈妈听,有些意味深长地:哦——一声。之后就出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