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设计(大全5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设计(大全5篇)

ID:3826045

时间:2023-09-29 01:52:37

上传者:琉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设计(大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五册p58——60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具、学具:

课件、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探索新知

1、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你觉得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2)验证。

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一组,互相讨论,利用桌子上放着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等材料,分组研究长方形的特征。要求:利用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动脑筋,想办法,研究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多来证明这个结论的对错。如果你有了发现,请你先悄悄的说给同学们听听,过一会在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做任何事都要大胆尝试。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

生1:我们用直尺量的方法,发现两条长边都是12厘米,两条短边都是9厘米,因此我们认为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2:我们也是用直尺量的,虽然量的`结果不同,但也发现两条长边一样长,两条短边也一样长。

生3:我们用铅笔去比的。先比出第一条长边有多长,并在铅笔上做记号,再去看另一条长边是不是也这样长,再用同样的方法比一比两条短边。结果我们也发现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4:我们把长方形对折,可以看到两条边完全重合,说明两条长边相等,换个方向对折,又可以看到两条短边也相等。(生边说自己的方法,边演示自己的操作)

看来我们用不同的方法都证明一个结论,那就是―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这就证明了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完全正确的。

那么长方形角有什么特征呢?

生:我们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的,通过比,得出4个角都是直角。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为了使用方便,有必要把两组对边区别开来,咱们分别给它们一个名称,谁知道叫什么?(如不知老师说明:长、宽并板书)

2、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生1:四条边的长度相等。

生2: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设计篇二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2、举例。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a: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请学生汇报。

2、验证。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形成小组意见。

(学生可以用直尺量、把长方形对折、用三角尺比一比,说明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板书:长方形 四条边 对边相等)

讲述:我们把上下两条相对的边、左右两条相对的边叫做对边,相邻的两条边叫做邻边。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课件演示)你是怎么知道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用直角三角尺比一比)

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b: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提问:你能将手中的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考虑)

引导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板书: 正方形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在边上,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也就是说正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邻边也相等。

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部分名称。

师: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课件演示)

在钉子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画出的图形为什么是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学生回答后再次电脑演示)

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拼摆图形。

动手测量。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展示部分学生的图形后,然后全班学生回答课件演示的图形,并回答它的长宽或边长各是多少。

师生总结,共同评价。提问: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设计篇三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

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2、经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教学要点分析: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 归纳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教学中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自主获取新知,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观念。

教学策略设计: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根据这一理念,我认为教学中,教师的着眼点,不应只是规律性结论的呈现,而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为此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美丽的鸟巢”导入新课,通过猜测、操作、分析、比较等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出长、正方形的特征,并应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小棒。

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信息窗1情境,点击鼠标。

小朋友们,小鸟的“家”漂亮吗?看到它们这么漂亮的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鸟巢是怎样做的?它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今天我们重点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帖)

设计意图: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由情景中的数学问题导入新课,能很快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悬念,并迅速切入正题,为后面的合作探索与深化理解巧设“孕伏”。

第二环节:分组合作 探究特征

本环节设计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猜测特征

我是这样进行的:(老师手指课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小朋友们,我们大胆的来猜想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会有什么样的特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大家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下面就要通过我们的动手操作来进行验证。

这里更多体现了课堂的生成,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成了课堂的主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第二层次:探究特征

首先研究长方形的特征:大家的桌子上有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小棒等学具。听清要求:利用这些学具,动脑筋,想办法,找一找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角有什么特征,一会儿要在全班交流你们组是怎样发现这些特征的。

学生分组学习结束后,全班进行交流。有的小组通过测量的方法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的小组是通过对折的方法发现的;有的小组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在此基础上,再利用课件演示长方形的特征。(演示课件)

最后教师板书特征: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贴在黑板上)

接下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利用手中的学具,运用各种方法看一看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学生在分组合作、全班交流后,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教师板书: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贴在黑板上)

在这个层次里,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比较、总结特征,预设与生成交替出现,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第三个层次:比较特征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长、正方形的异同,然后全班进行总结,教师用韦恩图表示出长、正方形的关系。(画图)

有对比才有鉴别,本层次的设计就是想通过比较长、正方形的异同,让学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避免思维产生混乱。

到此,新授已经结束,师生共同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指着黑板比划一下)然后对开始的猜想进行判断。

本课的第三个环节 实际应用 解决问题

练习的设计紧扣重点,由易到难,形式多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

第一个练习: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出其它两条边的长度,并说明理由。

第二个练习:用小棒摆长方形、正方形

每个同学都有长短不同的小棒若干根,两人一组,选择合适的小棒分别摆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要说清这样摆的理由。在这里学生有可能摆出平行四边形、菱形,那么让学生说明为什么不是长、正方形,怎样才能变成长、正方形。

第三个练习:给出一张长方形纸片,让学生想办法变成最大的正方形。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最后一个环节:全课总结

以学生谈感受的方式,评价本节课的收获、体验,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感受数学的魅力。

创新特色:

本节课的教学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观:课堂不仅是预设的,也是生成的,以改以往那种老师提前考虑周密,单等学生按照老师设计路线走的教学模式。

课堂需要预设,没在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但仅有预设是不够的,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本节课恰好体现了预设与生成二者的互补关系。

新课伊始,老师大胆的让学生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不怕学生离题万里,也不怕学生早就知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和展示自己的已知,不论对错都给以细心呵护,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了生成课堂的生命活力。接着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具、用品,让学生潜心研究大家的猜测。在学生遇到困难的地方稍加点拨,对学生的新奇发现预以肯定,体现了教师对教材、学生、课堂的精心钻研。

整个课堂孩子――这群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随机性。

教学后记: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现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般特征,对学生来说已不是新鲜知识,而我还走着探究特征--应用特征的老路,显得有点预设过多。

本节课在预设时,可以在一些环节上做一调整,例如:猜测特征时,把学生的猜测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证明自认为正确的特征,去说服别人;在证明猜测的同时及时总结新的发现,补充完善课本知识。使教与学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生成性教学中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设计篇四

苏教版第五册p58——60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课件、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

一、创设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探索新知

1、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 猜想。

你觉得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2)验证。

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一组,互相讨论,利用桌子上放着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等材料,分组研究长方形的特征。要求:利用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动脑筋,想办法,研究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多来证明这个结论的对错。如果你有了发现,请你先悄悄的说给同学们听听,过一会在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做任何事都要大胆尝试。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

生1:我们用直尺量的方法,发现两条长边都是12厘米,两条短边都是9厘米,因此我们认为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2:我们也是用直尺量的,虽然量的结果不同,但也发现两条长边一样长,两条短边也一样长。

生3:我们用铅笔去比的。先比出第一条长边有多长,并在铅笔上做记号,再去看另一条长边是不是也这样长,再用同样的方法比一比两条短边。结果我们也发现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4:我们把长方形对折,可以看到两条边完全重合,说明两条长边相等,换个方向对折,又可以看到两条短边也相等。(生边说自己的方法,边演示自己的操作)

看来我们用不同的方法都证明一个结论,那就是―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这就证明了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完全正确的。

那么长方形角有什么特征呢?

生:我们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的,通过比,得出4个角都是直角。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为了使用方便,有必要把两组对边区别开来,咱们分别给它们一个名称,谁知道叫什么?(如不知老师说明:长、宽并板书)

2、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生1:四条边的长度相等。

生2: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你们能用刚才发现长方形特征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吗?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

生1:我们用直尺量的方法,发现四条长边都是8厘米,我们认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棒极了,同学们,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又验证了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证实了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你们成功了。那么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你们能给它的边起个名字吗?你认为要起几个,为什么?(板书:边长)

3、比较异同

通过讨论和验证我们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那么它们之间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特征呢?: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三、应用拓展

下面我们就运用自己刚刚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一些有关他们的问题。

1、猜一猜:老师考大家:

(1)我的背后躲着一个正方形,一条边是4厘米,另外三条呢?

(3)我的背后躲着一个四边形,一个角是直角,它是什么图形?

2、涂一涂:在练习纸尚把长方形涂一种颜色,把正方形涂另一种颜色。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在日常升活中人人细心观察、善于动脑,那么不官什么样的数学难题我们都能找到答案,因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设计篇五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两种图形的特征,为后面学习长、正方形的周长、面积以及立体几何的学习打下基础。

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2、经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 归纳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教学中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自主获取新知,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观念。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根据这一理念,我认为教学中,教师的着眼点,不应只是规律性结论的呈现,而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为此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美丽的鸟巢导入新课,通过猜测、操作、分析、比较等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出长、正方形的特征,并应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小棒。

本节课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信息窗1情境,点击鼠标。

小朋友们,小鸟的家漂亮吗?看到它们这么漂亮的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鸟巢是怎样做的?它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今天我们重点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帖)

设计意图: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由情景中的数学问题导入新课,能很快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悬念,并迅速切入正题,为后面的合作探索与深化理解巧设孕伏。

第二环节:分组合作 探究特征

本环节设计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猜测特征

我是这样进行的:(老师手指课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小朋友们,我们大胆的来猜想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会有什么样的特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大家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下面就要通过我们的动手操作来进行验证。

这里更多体现了课堂的生成,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成了课堂的主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第二层次:探究特征

首先研究长方形的特征:大家的桌子上有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小棒等学具。听清要求:利用这些学具,动脑筋,想办法,找一找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角有什么特征,一会儿要在全班交流你们组是怎样发现这些特征的。

学生分组学习结束后,全班进行交流。有的小组通过测量的方法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的小组是通过对折的方法发现的;有的小组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在此基础上,再利用课件演示长方形的特征。(演示课件)

最后教师板书特征: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贴在黑板上)

接下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利用手中的学具,运用各种方法看一看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学生在分组合作、全班交流后,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教师板书: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贴在黑板上)

在这个层次里,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比较、总结特征,预设与生成交替出现,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第三个层次:比较特征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长、正方形的异同,然后全班进行总结,教师用韦恩图表示出长、正方形的关系。(画图)

有对比才有鉴别,本层次的设计就是想通过比较长、正方形的异同,让学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避免思维产生混乱。

到此,新授已经结束,师生共同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指着黑板比划一下)然后对开始的猜想进行判断。

本课的第三个环节 实际应用 解决问题

练习的设计紧扣重点,由易到难,形式多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

第一个练习: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出其它两条边的长度,并说明理由。

第二个练习:用小棒摆长方形、正方形

每个同学都有长短不同的小棒若干根,两人一组,选择合适的小棒分别摆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要说清这样摆的理由。在这里学生有可能摆出平行四边形、菱形,那么让学生说明为什么不是长、正方形,怎样才能变成长、正方形。

第三个练习:给出一张长方形纸片,让学生想办法变成最大的正方形。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最后一个环节:全课总结

以学生谈感受的方式,评价本节课的收获、体验,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感受数学的魅力。

创新特色:

本节课的教学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观:课堂不仅是预设的,也是生成的,以改以往那种老师提前考虑周密,单等学生按照老师设计路线走的教学模式。

课堂需要预设,没在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但仅有预设是不够的,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本节课恰好体现了预设与生成二者的互补关系。

新课伊始,老师大胆的让学生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不怕学生离题万里,也不怕学生早就知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和展示自己的已知,不论对错都给以细心呵护,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了生成课堂的生命活力。接着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具、用品,让学生潜心研究大家的猜测。在学生遇到困难的地方稍加点拨,对学生的新奇发现预以肯定,体现了教师对教材、学生、课堂的精心钻研。

整个课堂孩子――这群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随机性。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现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般特征,对学生来说已不是新鲜知识,而我还走着探究特征--应用特征的老路,显得有点预设过多。

本节课在预设时,可以在一些环节上做一调整,例如:猜测特征时,把学生的猜测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证明自认为正确的特征,去说服别人;在证明猜测的同时及时总结新的发现,补充完善课本知识。使教与学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生成性教学中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