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教案反思(大全8篇)

上下教案反思(大全8篇)

ID:3827201

时间:2023-09-29 02:08:32

上传者:笔砚 上下教案反思(大全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上下教案反思篇一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黑猫警长和一只耳的头饰、老鼠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游戏:小朋友,你们听过黑猫警长的故事吗?你们喜欢谁?那今天老师来当黑猫警长,小朋友们都是白猫警士。好了,今天天气不错,我们一起去森林里转一转,看看有什么新任务。

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方位词。

1、森林里有许多的动物,看看都有谁?(幼儿自由回答。)

小鸟在哪里?还有谁在树上?

那小朋友再看看小狗在哪里?还有谁在树下呢?

小结:小猴、小鸟、小松鼠它们都在树上,小狗、小猪、小猫咪它们都在树下。

2、我们又来到了小河边,看看都有谁?(幼儿自由回答。)

小熊在哪里?谁在桥下?

三、在情境游戏中指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

2、白猫警士进入创设的情境中,侦察后坐回椅子向警长报告敌情。

提问:你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老鼠?(幼儿自由回答。)

如:桌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沙发下面(上面)有老鼠。

椅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柜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3、黑猫警长:“竟然有那么多老鼠在捣乱,情况十万火急,白猫警士们,我们快去抓老鼠吧!

(所有白猫警士听到命令后立即到布置的场景中去抓老鼠。每位白猫警士抓住一只老鼠后回到座位上向警长报告,游戏在音乐背景下活动。

4、老鼠抓到了,现在请告诉我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抓到老鼠的?(提问个别小朋友,并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达。)

如:我在桌子上抓到一只老鼠。

我在椅子下抓到一只老鼠。

我在窗台上抓到一只老鼠。

小结:我的白猫警士都很能干,都抓到了老鼠。

四、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方位词。

1、师:但是、最坏的老鼠“一只耳”逃走了。你们想把它抓住吗?“一只耳”很狡猾,要抓住它,先要锻炼我们的眼睛。(听口令,眼睛看上面,眼睛看下面,眼珠转一转。)

2、另一位老师扮演“一只耳”出现,东张西望,然后藏在桌子下,警长一声令下“不许动,哪里逃?”

五、结束活动。

我们的白猫警士都很能干,晚上我们共度老鼠晚餐,let's go!(警士们胜利完成任务,在音乐声中走出活动室。)

上下教案反思篇二

1、认识上、下,感知物体上下方位变化。

2、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香蕉、苹果、玩具、图书等实物;幼儿操作单页37、38。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认识上下的空间位置。

2、活动难点:能用语言将上下位置描述出来,感知物体上下方位变化的趣味。

3、指导要点:在看看、说说中,引导幼儿说说东西摆放的位置。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游戏"金苹果、银苹果"引入活动

2、游戏"藏猫猫"引出活动主题,认识上下空间位置。

(1)创设问题情境。

布置一个情境:桌子上放着香蕉,桌子下放着苹果。

(2)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桌子上有些什么?桌下有些什么?

请幼儿说说香蕉、苹果都放在桌子的什么地方。

3、学习认识分上、下方位。

教师出示教具,并提问:这幢楼房有几层?

教师分别打开上、下窗户,请幼儿用完整描述"住在小猴上面"、"住在小猴下面。

4、进一步区分上、下方位。

(1)出示多个玩具,请幼儿按老师的指示放在桌子的上面或下面。

(2)让幼儿自己放,放完后告诉大家:我把什么东西放在桌子的什么地方。

5、指导幼儿完成操作单页37、386、结束活动,找找说说生活中的上下。

找找说说教室里或教室外有什么东西是放在什么的上面?什么东西放在什么的下面?

上下教案反思篇三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区别上、下的位置。

2、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能够以一物体作为参照物,区分物体所在上下的位置关系。

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挂图《小猫在哪里》 玩具小狗,小兔、大娃娃、小娃娃、积木、皮球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1、猫妈妈有六个孩子,今天猫妈妈出去给孩子们钓鱼,等妈妈回来打开房门,发现小猫宝宝都不见了,猫妈妈非常着急,我们一起来帮猫妈妈找找小猫。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告诉猫妈妈小猫在什么地方?(要求幼儿讲清楚小猫在某某东西的上面还是下面。)

3、教师带领全班幼儿一起面熟小猫躲藏的位置。

二、引导幼儿以桌子为参照物区别上、下。

1、(桌子上和桌子下藏着这些玩具,并用报纸遮好)猫妈妈为了感谢小朋友们,给你们送来许许多多的玩具,看看都有些什么玩具?(带领幼儿说说玩具名称)。

2、这些玩具都放在了哪里? (让幼儿自由说说)

3、桌子上面有什么玩具?桌子下面有房者什么玩具呢?(引导幼儿一一说出物体的位置)

4、同样形式,教师先后出示娃娃、小兔子、积木、小鸡等玩具,分别放在桌子上或桌子下。反复练习:某物在桌子上面,某物在桌子下面。

三、请幼儿找一找,教室里哪些东西在某物的上面,哪些东西在某物的下面。

上下教案反思篇四

设计意图:

《指南》中数学领域认知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明确指出: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小班幼儿年龄段为3-4岁,对小动物和各种玩具都非常感兴趣,抓住这一特征,我会以这些东西为教具,以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让幼儿区分出物体所在上下的位置关系。

活动目标:

1、能以客体为中心区分上下,感知上下位置关系。

2、学习用“××在××的上面,××在××的下面”的句式表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重点:

能够以客体为中心,感知物体所在上下的位置关系。

活动难点:

让幼儿尝试用一句完整的话“××在××的上面,××在××的下面”来表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活动准备:

图片及玩具若干,白板,桌子,椅子活动过程:

活动反思:

整节活动幼儿的积极性特别高,利用课间教育幼儿非常感兴趣,也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整个活动利用游戏贯穿始终,使孩子在感受中认识了上下,一环扣一环,完成了活动目标。

上下教案反思篇五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集体游戏

1. 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上下教案反思篇六

设计意图:

《指南》中数学领域认知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明确指出: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小班幼儿年龄段为3-4岁,对小动物和各种玩具都非常感兴趣,抓住这一特征,我会以这些东西为教具,以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让幼儿区分出物体所在上下的位置关系。

活动目标:

1、能以客体为中心区分上下,感知上下位置关系。

2、学习用“××在××的上面,××在××的下面”的句式表述。

活动重点:能够以客体为中心,感知物体所在上下的位置关系。

活动难点:让幼儿尝试用一句完整的话“××在××的上面,××在××的下面”来表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活动准备:图片及玩具若干,白板,桌子,椅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二)出示毛绒玩具小鸭、小狗,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上下

(三)游戏:躲猫猫

(四)活动结束活动延伸

上下教案反思篇七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的第二课时,目的是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上与下的位置与顺序。

2.能确定物体的上下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上下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上下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挂图)平头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结合实物,理解内容。

师:松树爷爷在讲故事时,又来了一只小松鼠,现在,谁能说说他们之间的上下关系?(讲中间的位置时能说出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

师:观察我们的身体,说说身体上的器官,如鼻子、眼睛等在什么的上面,在什么的下面?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上、下的位置,下面我们一起来动手摆一摆,同桌互相说说。(操作后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师:大家都学的很认真,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谁最棒。(完成课后练习。)

四、课堂小结。

教学设想:

本堂课以松树讲故事为情景,先让学生理解两个物体之间上下的相对位置,然后再理解三个物体的相对位置,让学生动手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课堂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多说、动手做,在说做中巩固所学知识。

上下教案反思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激起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认识并说出近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2、在游戏中,能正确找到自己的上、下位置,让幼儿知道上下的含义以及上下的相对性。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背景:平面房子图,猴、熊手偶,狗、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1、表演故事:《懒惰的猴子》,老师与保育员分别扮演小猴和小熊,用手偶给幼儿表演。

听故事:懒惰的猴子

有一天,小猴和小熊玩完会屋休息,小猴抢先躺在了下铺。并说:“我累了,不想往上爬,你上去吧。”小熊便说:“这是我的铺,你上去。再说,我这么胖,怎么爬上去?”小猴还是不听,小熊把它扔了上去。

2、提问:

a、小猴玩累了,抢先睡在哪里啦?(下铺)

b、小熊是怎么说的?小猴听了吗?

c、小熊生气了,把小猴扔到哪里去了?(下铺)

3、让幼儿能清楚地辨别和正确说出:上面、下面的方位词,并会做手势(往上指、往下指)。

二、1、议论:

a、你看见过自己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放在上面的吗?

幼1:灯泡吊在房顶上。

幼2:钟挂在墙上。

.....

b、放在下面的东西有吗?你知道为什么放下面吗?

幼1:我的床是上下层的,我睡在下层。

幼2:鞋子放在床下面,放在床上脏呀?

2、老师小结:

a、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上面有头、手等。

b、以近处物体为方位的上下位置:自己的上面有天空、太阳等,下面有地、小草等。

三、游戏活动:《小狗和小猫》

1、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小猫的房子在上面,小狗的房子在下面。

2、让幼儿别人扮演小狗和小猫,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

3、看谁找到有快又好,表扬找对房子的幼儿,给最快的挂金牌。

4、游戏进行二、三次,小结,游戏结束。

四、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草地上,利用草地上的滑梯、木屋等,让幼儿自由组合,继续做游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