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王阳明的心得(大全7篇)

最新王阳明的心得(大全7篇)

ID:3850670

时间:2023-09-29 07:16:59

上传者:雅蕊 最新王阳明的心得(大全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王阳明的心得篇一

点题:这个世界不欠你的,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故事背景:

有一天,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王艮这句话别有深意,他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王阳明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是在讥笑王阳明。

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感悟】:

最有深意的就是王阳明的最后一句话——“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表明你心中有着无限的包容、友爱和善意;而这样的人,谁不愿亲近?谁不会爱戴?自然“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而能做到如此,也确实已经是真正的圣人。

仅仅一句话,既说出了一个人应该具有的修养,也说出了教化世人的最好方式——以身作则,感化世人。所以别再怀疑和抱怨了,你只是修养不够深,做得不够好。不是这个世间亏欠你,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王阳明的心得篇二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学习王阳明的思想和观点,我深入理解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价值观,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本文将从王阳明强调的“传统文化的活化”、“知行合一”、“良知的重要性”、“以诚待人”和“提升文化素养”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王阳明强调了传统文化的活化。他认为,传统文化不应该停留在书本上,更应该通过实践来活化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我们的历史和传统智慧。但如果只将其视作故纸堆,只停留在以往的经书中,那么它就只是一种“影子”。通过学习王阳明的思想,我意识到要真正理解和发扬传统文化,就要将其融入到生活中,并积极实践其中的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活化传统文化,让它焕发出新的光芒。

其次,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给我很大的启发。他强调,我们不能仅停留于理论层面,更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学习中华文化时,我意识到书本知识的学习与实际行动的结合是相互促进的。通过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还能够发现其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因此,在接触和学习中华文化时,我更加注重实践,通过参观博物馆、参加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第三,王阳明强调了良知的重要性。他认为,良知是一个人内心最根本的东西,对于一个人的行为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学习王阳明的思想,我明白了良知的重要性,并认识到只有坚守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在日常生活中,我不断提醒自己要保持良知,对待他人要真诚善良,对待自己要严格要求。只有如此,我才能时刻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清明,成为一个有价值观的人。

第四,王阳明强调了以诚待人。他认为,与他人交往要真诚,不做假,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友谊。通过学习他的思想,我意识到在人际交往中,要始终保持真诚和坦率。与真诚相对应的是接受,通过诚实与接受,我与他人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和和谐。与此同时,我也更加珍惜与他人的交往,学会去理解和体谅别人,尽量以他人的需求为中心,以诚实和真诚的态度去待人。不仅能够赢得他人的认同和信任,也不断提升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最后,王阳明的思想启发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他强调道德教育和文化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丰富的文化素养,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通过学习中华文化,在了解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和思想的基础上,我开始积极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如文学、艺术、历史等。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学习,我不仅对自己的文化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通过学习王阳明的思想和观点,我深入理解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价值观,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秉持王阳明的思想,积极实践其中的理念与观点,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观、有责任心的人,并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王阳明的心得篇三

王阳明是明代理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留下了丰富的学问和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个人的学习和思考中,王阳明的思想让我意识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并为我指明了一条实践和修炼的道路。

首先,王阳明注重心性修养。他强调“知行合一”,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他认为通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可以提高自己的心性,并实现真正的自我认知。这一观点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明白了只有通过自我反省和修炼,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和修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其次,王阳明强调人的本性善良。他批判了儒家的“性善论”和佛家的“性恶论”,提出了“良知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良知,内心深处有一个“天赋的道德观念”。只要我们能够倾听内心的声音,遵循良知的指引,就能够追求真善美。这个观点让我深思,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追求善良和美好的天性,并且有责任去实践和传递这种善良。

第三,王阳明注重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是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关键,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塑造出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人格。他主张培养“格物致知”的思维方法,即通过实践,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获得真知。这一观点使我认识到教育是培养人才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提醒我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和能力。

第四,王阳明推崇实践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并通过实践来改善和发展自己。他曾说:“真实的英雄是在实际当中奋斗出来的。”这一观点让我明白了只有勇于实践和迎接挑战,才能够获得成长和进步。在我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努力去实践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完善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最后,王阳明注重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改变和影响世界,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作出贡献。他强调“立身以及人之事,而后才是第一要务。”这个观点使我深刻意识到作为一个个体,我们有责任去关注社会问题,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王阳明的思想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让我明白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体悟到了心性修养、善良本性、教育重要性、实践价值以及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这些观点指引着我,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王阳明留下的宝贵财富将继续影响和指引着后人,在中华文化中发扬光大。

王阳明的心得篇四

有印象的第一次见到王阳明这三个字,是在清人唐芸洲的《七剑十三侠》中。这是一本侠义小说,讲述了明正德年间,一帮英雄剑客帮助朝廷平定宁王之乱的故事。这本传奇小说长达一百八十回,我当时只有一本六十回的上集,看的津津有味,多次重读,可说烂熟于心。王阳明三个字在这里更多是以王守仁三个字出现的。他大概在二十多回的时候才出场,一出场就跳水假死了。后来,大二的时候,在上海的一次偶然机会我淘到了中下册,粗粗浏览一下,他已经从上部里的显山露水,到中下的大放异彩了,忠贞不贰、神机妙算的形象很有诸葛的味道。

第二次见到王阳明三个字,是初中二年级,余秋雨一篇名为《乡关何处》的散文让我大为心折的同时,我也开始对他花了三千字描述的人物感兴趣。阳明山的故事就是从这里知道的。就文论文,余秋雨的散文还是写的很好的。

有印象的第三次,就是高中历史书中了,历史书上用一种不无嘲笑的口吻戏谑着他的关于花的故事,而且和一个幡动心动的故事一样喜欢出现在政治试题中,答案毫无疑问是选择唯心主义的那一个。其时,在我看过一本简单的逻辑学教程后,我对这种逻辑混乱的书充满了鄙视。是非对错不是能教出来的,何况给王阳明下结论的这些权威本身就值得怀疑。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但是,这些时候,我依然没有认真的想过王阳明,第四次认真的在王阳明三个字上坐停留,是在一次追寻五四的“青年必读书”案中,在梁启超开出的书目中,《传习录》三个字赫然期间,梁启超说“读此可知王学梗概。欲知其详,宜读《王文成公全书》。因阳明以知行合一为教,要合观学问事功,方能看出其全部人格,而其事功之经过,具见集中各文,故阳明集之重要,过于朱、陆诸集。”这个时候,从一些哲学论著中,我已经大致了解了中国的哲学史、文学史,但就像那些整天将马克思挂在口上的人十有八九都没有看过资本论一样,我也没有阅读过《传习录》,对于王阳明内在的理路思想我感兴趣。在我开始感兴趣如何内圣外王,或者仅仅内圣的时候,我开始阅读《传习录》,日三省身。私心以为,现代对许多儒家经典的哲学性发挥是没有多少必要的,除了以供进身之阶别有所图者,经典,对于我们这些普罗大众来讲,常读然后常新,以供修身,或者更可能是那些往圣昔贤愿意看到的。世界上的事情本来就没有那么复杂。

诸公在此,务必要立一个必为圣人之心,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方能听吾说话句句得力。若茫茫荡荡度日,譬如一块死肉,打也不知得痛痒,恐终不济事。回家只寻得旧时伎俩而已,岂不惜哉!

……,……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为友而傲必不信。故象与丹朱俱不肖,亦只一傲字,便结果了此生。诸君常要体此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致介染着,只是一无我而已:胸中切不可有,有即傲也。古先圣人许多好处,也只是无我而已,无我自能谦。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

每次读《传习录》到这些地方,都觉得内心惊悚,脊背生凉,如何调理自己的内心,在攻与守,进与退,生与死,舍与欲中平衡,如何让自己明白什么才是清晰的,哪条路是自己的,确实太难,对于这样的犹豫来说,最大的恐惧莫过于因此耽搁太久而伫立原地,不知何去何从。这也是大多数爱好智慧,却又无力攀登顶峰者的处境。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时间流动,这前半句,业已明白是镜花水月,天真一场了。

王阳明的心得篇五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王阳明

谦虚·生活·励志·做人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阳明

励志·立志·志向·信念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王阳明

诚信·拼搏·努力·老师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王阳明

求通民情,愿闻已过。

——王阳明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王阳明

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王阳明

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王阳明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

励志·哲理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王阳明

知是行的主义,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阳明

奋斗·志向·努力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王阳明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王阳明

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王阳明

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王阳明

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王阳明

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王阳明

无事时存养,有事时省察。

——王阳明

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王阳明

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王阳明

心即道 道即天 知心则知道 知天。

——王阳明

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王阳明

公则无不明,正则无不达。

——王阳明

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

——王阳明

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王阳明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王阳明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王阳明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

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开,撒落星辰满平野,山僧尽道佛灯来。

——王阳明

“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王阳明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王阳明

——王阳明

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王阳明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

王明阳(死刑犯)说:“强盗的逻辑,直接获取,冒险,刺激。”

芮小丹(警察)说:“我以为,强盗的本质是破格获取,破格获取与直接获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们没有自信与强者在同一个规划下公平竞争,这只能说明你是弱者,因为弱势文化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取。所以,强盗的逻辑从本质上讲是最懦弱的生存哲学。”

王明阳说:“《圣经》的理由是:因信者得救了,上天堂;因不信者有罪了,下地狱。用这种哄孩子、吓孩子的方法让人去信,虽有利于基督教的实践,却也恰恰迎合了人的怕死的一面、贪婪的一面。这样的因果关系已经不给人以自觉、自醒的机会,人连追求高尚的机会都没有,又何以高尚呢?”

芮小丹说:“确实如你所说,如果神计划管理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那么饥饿、灾难、罪恶也该是神计划之中的事,所以人就有理由怀疑神是要拯救人还是要折腾人。如果神也是左手施舍的时候不让右手知道,那么全能的主就不需要这个永远的计划了,只需要以他的全能改变人性的罪性,注入人性的善性,人类就得以拯救了。但神没有这样做,神不想做无名救主,神需要报恩。”

王明阳说:“神是什么?神是根据人的需要凿出来的。”王明阳(死刑犯)说:“强盗的逻辑,直接获取,冒险,刺激。”

芮小丹(警察)说:“我以为,强盗的本质是破格获取,破格获取与直接获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们没有自信与强者在同一个规划下公平竞争,这只能说明你是弱者,因为弱势文化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取。所以,强盗的逻辑从本质上讲是最懦弱的生存哲学。”

王明阳说:“《圣经》的理由是:因信者得救了,上天堂;因不信者有罪了,下地狱。用这种哄孩子、吓孩子的方法让人去信,虽有利于基督教的实践,却也恰恰迎合了人的怕死的一面、贪婪的一面。这样的因果关系已经不给人以自觉、自醒的机会,人连追求高尚的机会都没有,又何以高尚呢?”

芮小丹说:“确实如你所说,如果神计划管理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那么饥饿、灾难、罪恶也该是神计划之中的事,所以人就有理由怀疑神是要拯救人还是要折腾人。如果神也是左手施舍的时候不让右手知道,那么全能的主就不需要这个永远的计划了,只需要以他的全能改变人性的罪性,注入人性的善性,人类就得以拯救了。但神没有这样做,神不想做无名救主,神需要报恩。”

王明阳说:“神是什么?神是根据人的需要凿出来的。”

芮小丹说:“这就是《圣经》神学理论上存在的问题。《圣经》的教义如果不能经受逻辑学的检验,可能在实践上就会存在障碍。如果经受了逻辑学的检验,那表明神的思维即是人的思维,就会否定神性。换一种说法,神性如果附加上人性的期望值,神性就打上了折扣。然而神性如果失去了人性的期望值,那么人还需要神吗?”

芮小丹说:“《圣经》神学是关于人类精神的学说,是关于人的灵魂净化、升华,人的行为高尚、正典的学说。一味地攻击或捍卫神的真实性与否,都是愚昧的表现。前者没有理解基督教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后者没有理解基督教的真正境界。”

王明阳说:“人类历史必须要穿越宗教隧道,可以理解。但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圣经》神学的社会价值在哪里?”

芮小丹说:“基督教的应许不以现实利益为交换,不参与社会利益的分配,这使得她能适应不同的生存空间,而她对信徒的道教要求无疑具有社会价值。”

王明阳轻蔑地问:“用哄孩子、吓孩子的方式?”

芮小丹说:“基督教相信,太高的道德平台需要太高的教育、太深的觉悟和太复杂的炼造过程,是一道靠人性本能很难迈进的窄门。于是,基督教便有了神与人的约,有了神的关于天国与火湖、永生与死亡的应许,让凡夫俗子因为恐惧死亡和向往天堂而守约。这是智与善的魔术,非读懂得人不能理解。但《圣经》告诉世人了,要进窄门。”

王明阳追问:“什么是窄门?”

芮小丹说:“不因上天堂与下地狱的因果关系而具有的极高人生境界,就是窄门。耶稣为拯救世人甘愿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是肉身的地狱,是灵魂的天堂。基督徒的得救缘于神的‘约’,缘于神的应许。但进不得窄门也同样缘于‘约’,缘于神的应许。窄门是基督道德理想的最高价值。”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我不看花时 花与我心同寂 我看花时 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的心得篇六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了“致良知”的理念,对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次王阳明的客座讲座,使我对他的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在这次讲座中,王阳明的教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有了全新的认识。

首先,王阳明讲述了人心的重要性。他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着良知,只要我们能够敢于追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能够顺利地完成内心指引我们所要做的事情。他强调,人心的善恶正是构成一个人品格的基石。这让我深思,我们常常容易被外界的诱惑、压力所迷失,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通过客座讲座,我更加坚定了要练习平静心态,保持内心的明亮和正直。只有具有良好的人心,才能够正确引导我们的行为,做出更好的决策。

其次,王阳明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的修养程度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他强调要注重内在的品质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道德品质。这让我反思自己的修养状况,我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空间。为了追求卓越的个人修养,我决定要更加注重自我反省,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只有不断提升个人修养,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担当起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王阳明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他认为,知识没有行动是没有价值的。只有通过行动来实践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果。这让我明白,只有将所学到的思想付诸实践,才能够使其发挥出实际的效果。于是,我决定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际行动来验证和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只有勇于行动,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第四,王阳明提出了“格物致知”的理念。他认为,通过不断地观察和思考事物的本质,我们能够亲身体验到真实的知识。只有通过自身不断地实践和思考,我们才能够不断积累经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洞察力。这让我明白,只有通过实践和积累,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于是,我决定要加强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能力,通过不断地观察和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最后,王阳明强调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社会责任的认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通过这次王阳明的客座讲座,我对他的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对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相信,只有坚持追随内心的声音,注重个人修养,勇于实践和思考,我们才能够真正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将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改进自己,努力成为一个有良好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王阳明的心得篇七

王阳明,明代思想家、政治家,他提出了“致良知”、“心即理”等重要思想,对中国的理学和心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日,我有幸亲临王阳明故居,参观其中的私祝,并深感受益匪浅。在此,我以这次的私祝为题,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王阳明思想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段:私祝的历史与意义

私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仪式。它源于先秦时期,起初是贵族贤人在自家祠堂中祭祀祖先的一种形式;后来发展为在官方祭祀活动之外,个人或团体自发举行的祭祀仪式。私祝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一方面是对祖先的尊重和纪念,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心灵的净化和修炼。在王阳明故居里进行私祝,正是为了向这位伟大思想家表示敬意,并从中汲取智慧。

第三段:王阳明思想的精髓

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是他思想体系的核心,指的是通过自主的独立思考和直觉的感悟,使人在行为上达到道德的境界。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天生的良知,只要用心去寻找和追求,便能找到心中的真理。他还提出了“知行合一”、“心即理”等重要观点,强调理性和实践的统一,认为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来得到验证和展现,只有实践才能真正改变人的行为和人生。

第四段:私祝中的心灵启迪

在私祝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王阳明的思想对于心灵的启迪。我们在急忙的生活节奏中,往往忽略了心灵的净化和修炼。而通过私祝,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内心的动机,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欠缺,从而寻求改变和进步的方法。私祝的仪式过程,宛如一面镜子,让我们看清自己的真实面貌,并鼓励我们积极面对、勇敢面对自己的人生。

第五段:王阳明思想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王阳明的思想不仅仅停留在历史上的某一个时代,它具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当代社会的人们,在物质的诱惑和功利的压力下,往往忽略了内心的需求和灵魂的追求。王阳明的思想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意义。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因而,王阳明思想对于人们提升智慧和塑造精神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总结:通过私祝,我对王阳明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王阳明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启迪人心灵的导师。他的思想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发出着对于人们内心的召唤。我相信,在王阳明思想的指引下,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梦想。让我们一起拥抱王阳明思想,走上心灵智慧的道路,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