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后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6篇)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后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6篇)

ID:3851005

时间:2023-09-29 07:21:19

上传者:碧墨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后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后反思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先扶后放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甘为人民公仆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研读第二则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布衣”的含义,结合人物的情绪变化进行个性化的朗读。教学准备:音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从课题入手,谈话导入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板书课题)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说说这布衣元帅指的是谁?(出示课件)质疑:你觉得元帅平时的衣食住行会是什么样?布衣指的又是什么?引语:徐向前为什么会被称为“布衣元帅”,我们一起到文中去了解一下。

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精读第二个故事《看门老人》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后反思篇二

本课是主题“金钱”单元的一篇课文,记述了20多年前偶然发生在长春的真实事件。课文所写内容和今天学生的生活现状存在较大差距,教师在教学中会有一定难度,可采取让学生对20xx年前人们的生活情况进行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以求课文中的内容能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学生体会当时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和互助的优良品质。

目前学生家庭的生活水平较高,对一百元的认识与20xx年前不同。学生可能不完全理解失去一百多元会引发众人纷纷“抢”助的行为和老大爷与“我”的焦急心情,所以之前必须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渗透,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在这个事件中人们的优秀品质。

1.理解过路行人不约而同地“抢”被风刮跑的钱,再交还给老大爷,老大爷由焦急到欣喜的心情,以及“我”矛盾变化的心理。

2.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对课文内容进行感悟。

3.抓重点词进行理解,体会重点词语在文中画龙点睛的作用。

理解过路行人不约而同地“抢”被风刮跑的钱,再交还给老大爷,老大爷由焦急到欣喜的心情,以及“我”矛盾变化的心理。

体会重点词语在文中画龙点睛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

1.请部分学生对80年代自己家庭的生活进行调查(有照片的同学可以展示给大家),也可以采取今昔对比的方式。

2.请部分学生和家人进行小会谈,了解当今社会里,家长的金钱观。

(可采取男女生分别准备某一题,也可让学生自选一题。只要能够达到实效性即可。)

(一)创设情景,带生入境

如果路上看到一个人的钱撒落在地上,你认为过路人会怎样做?

(帮助捡、抢钱、有人抢钱有人帮助捡钱……允许学生各抒己见,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师小结:

这篇文章所写的事情发生在1980年,你们的父母那时还是学生,当时,人们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和现在有很大差别。这些,你们已经通过采访父母了解了一些。一百多元,那时已经是比较大的数目了。失去它,是很大的损失呀!

多媒体表格:80年代一百元可以做这样的事情:(学生调查展示)

“80年代我的家”照片展示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钱被风刮众人抢,老汉心急乱如麻――“急”的感受。学习1~3自然段,

1.请同学读课文的1~3自然段,感受钱被风刮跑了之后的场面。

多媒体:刮狂风的声音

2.老师范读2、3自然段,重点读出:

不约而同、快抢啊、喧腾、突如其来、焦急、和老大爷的话

教师可写副板书:(内容要随学生的答案调整)

请同学再读第3自然段。

抢钱者将钱送回,手中钱不少反多――“喜”的快乐。理解4~6自然段。

方法一:走进课文中的角色,亲身体验。

1.如果说,钱被人抢了,肯定是一件坏事,如果是你,你会有什么样的心理?(真倒霉、怨天尤人、骂这些人不道德、希望警察出现……)

第4自然段中,抢后的行为,似乎让我们感到了不同,你发现了吗?

请学生找到相关语句画出来,再读一读。

老师点拨:抢后不跑,反而朝老大爷走来,这不是真正的“抢”。文章后半部分,“抢”字加上了引号,请你读一读课文后面的部分,说说你对这个“抢”字的理解。

师小结学生的回答:当钱在风中飘的时候,任何人的犹豫可能就是老大爷的损失,只能先付之于行动,把钱拿到手里。这时的“抢”是对老大爷的帮助。这个“抢”让我们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帮助。

2.如果你是那位老大爷,当时你会怎样说?怎样做?你的'脸上会有怎样的神情?

(体会文章通过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站在旁边的“我”,此时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方法二:通过朗读,感受欢乐。

能挽回损失,是老大爷的幸运,他遇到了那么多好心人,更有意思的是第5自然段,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当时那欢乐的场面。

小组分角色读第5自然段。老师请一组同学为大家朗读。

此时的“我”,文中用了一对反义词来描写心情:

大家会找到:沉重――轻松

你能试着用这两个词,表达一下作者的心理活动吗?

板书:抢“抢”

沉重――轻松

(三)精添结尾,体会作者心情

这也许是“我”意想不到的结果,当紧张的心情放松后,“我”一定有话想说,“我”会说些什么?请你用“我真想说”为课文写个结尾。再读给小组同学听。

(四)拓展延伸――联系社会现象,发表个人观点

文中讲述的真实的故事,是否给我们一些启迪呢?在今天的社会中,你有很多所见所闻,请结合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弘扬正气、帮助他人、懂得关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后反思篇三

学习要点:

有趣的汉字、词语超市、写字板、阅读欣赏

教学程序:

一、有趣的汉字:了解汉字的一字多音。

1.学生读一读各组词,注意同一个字的不同读音。

2.查找工具书,了解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3.积累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二、词语超市。

1.学生读一读与“勇气与正义”有关的成语。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

三、写字板。

1.学生发现写字板中六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写的时候应该重点留意的笔画。

2.学生汇报发现所得。

3.学生写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互评写字情况。

四、阅读欣赏:《儿童和平条约》。

1.学生自学短文,了解短文的内容。

2.学生通过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了解难字词的意思。

3.学生交流阅读体验。

4.写一写自己最深的感触。

5.完成词语库的积累。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关注世界儿童)

学习程序:

一、提前布置。

学生准备:分组搜集反映世界儿童生活和命运的文字、视听资料。

二、主题班会或出板报。

1.分组推选口头或书面汇报的学生,完成任务。

2.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质疑,展开互动。

三、活动小结,布置习作。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习作写信)

学习程序:

一、明确习作要求:

1.回顾活动过程。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把活动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二、学生习作。

教师巡视学生习作情况,随时评价,并及时指导困难生的习作。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讲评习作)

一、引导学生自评

将你的习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标点符号,还可以增减一些内容,对文章进行润色。

二、引导学生互评

同桌之间或者好朋友之间交换习作,互相评价。

互评重点:发现对方习作的优点;帮他提建议,如错别字、内容方面等。

三、教师点评

1.教师评介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

2.教师以两三篇不同程度的习作做范本,引导学生共同点评,教师作引导讲评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后反思篇四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本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么办学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读5个生字,学会本课10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学习课文,体会陈嘉庚为家乡办学的复杂心情。

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两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发散思维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反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讲的是我国华侨陈嘉庚回故乡,发现家乡由于贫穷,连私塾都办不下去了。他深为家乡的孩子们担忧,于是几十年如一日为家乡出资办学,而他自己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表现了一名华侨深切的爱国之情。)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圈出生字,认读。

2.同桌合作识记字形。

3.认读新词,引导理解。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指名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谈谈陈嘉庚给你留下的印象。

2.自由朗读第3至9自然段。

师: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样说的?是怎样办学的?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跟同学交流交流。

指导朗读描写陈嘉庚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

3.齐读第10自然段。

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4.生分组讨论。

五、练习朗读全文

1.分组读,师评点。

2.点读。

教学本课时,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读题猜课文内容,学生兴趣高涨。有的学生说:课文里肯定向我们介绍了陈嘉庚的情况。有点学生说:办学是件大事,那么他办这个学,肯定有原因,那课文里一定讲到了他办学的原因。还有的猜说:既然办学是件大事,那么办学一定不容易,那我猜到,课文里一定讲了他办学的艰难过程……然后让学生带着猜疑去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的主要内容。

学生读书积极性很高,当学生读完一遍后,特别激动,因为自己猜的在课文里到讲到了。接着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样说的,是怎样做的”等问题,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教学中,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陈嘉庚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边读边体会,把理解内容与朗读感悟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体会陈嘉庚崇高的爱国精神,并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迸发出爱国热情。最后在拓展升华情感这一环节,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这所学校的一名学生,现在你想对陈嘉庚爷爷说点什么呢?”学生表现特别活跃。有的说:“陈嘉庚爷爷,你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让我感动。如果没有您的帮助,我们就没有这美好的学习环境。

您真不愧为杰出的爱国华侨和的大实业家。”有的说:“陈嘉庚老爷爷,是您一直在海外打理生意,拼命工作,为我们建造了一座座爱心学校,让我们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像您一样把自己赚来的钱,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有的说:“陈嘉庚老爷爷,您真了不起,您热爱祖国,关心祖国的未来。我为祖国有您而感到骄傲自豪!”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后反思篇五

课题

4七月的天山

课时序号

1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养成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补记

播放^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歌,优美的旋律激起对天山神奇景色的向往与追求,让我们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感受它的独特魅力。(揭示课题)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2.出示生字词,各种形式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白缎山涧俯视白皑皑马蹄溅起绵延马鞍

2.默读课文,思考:每一部分主要描写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边读边批注。

3.交流阅读感受。

4.组内不同形式的读文。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七月天山的美景的?有哪些表达方法值得借鉴?

思考:假如让你记叙一次游览经过,你会写什么?怎样写?

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重点检查中差生的识字情况。

开火车读文。

课件欣赏朗读和图片,加深印象,说感受,介绍七月的天山美景。

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走进天山深处

作业设计(随堂检测):

1、认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针对教学实际,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某个问题、教案的使用等方面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采用了典型的“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前面的两篇课文我认为同学们学得不错,所以在处理这篇课文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课上欣赏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美丽图片,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置身景物之中,这样拉近了学生与新疆的距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意识。最后,让学生介绍欣赏到的美景,加深了记忆,内化了知识,效果很好。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后反思篇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投影设备

(一)谈话导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有关的语句。

1、提示学生抓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八个字,找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3、按照板书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我”买一件漂亮的运动衫,但想到了邻居老先生的一双不能再补的破鞋,决定用运动衫去换上一双新鞋送给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给“我”一件运动衫的事。)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从“情节完整性”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也可以从“表达心意、体现情谊”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还可能从“标价(4。5美元)与实付的钱(“三块钱”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价中”及售货员外加“一双长腰袜子”上发现售货员被“我”退衫买鞋关心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才会以4。45美元售出鞋子还外加一双袜子。这样写,更进一步地突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说一说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

学生各抒己见。

1、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当“我”得知运动衫是老人用小狗换来的时候,又有何反应?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当时“我”会怎么想?)

2、小结:我们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3、请你自己读一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

(四)教师总结

1、这篇课文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我”买运动衫、买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最后结尾时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2、你们说说这种表达方法有哪些好处呀?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出: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