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新青年心得体会 弘扬劳动精神写心得体会(优质5篇)

争做新青年心得体会 弘扬劳动精神写心得体会(优质5篇)

ID:3851932

时间:2023-09-29 07:33:42

上传者:GZ才子 争做新青年心得体会 弘扬劳动精神写心得体会(优质5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争做新青年心得体会篇一

基层党员干部的“劳动节”

最美不过四月天,人间正道是沧桑,20__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注定有些特别。面对脱贫“攻坚战”叠加疫情“阻击战”的双重压力,有这样一支党员队伍,甘心放弃休假,甘愿舍去旅行,扛起责任、冲锋在前,坚守在抗击疫情的前线;有这样一群基层干部,离开城市闲适,抛下诗画美景,踏上广袤的田间地头,奔波在脱贫攻坚的路上。防输入、防反弹是他们的常态,抓复工、促复产是他们的日常,忙春耕、谋脱贫是他们的坚守……作为一名平凡的劳动者,他们将汗水洒在战“疫”路上,用脚步丈量为民情怀,用奉献诠释着基层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用行动奏响了基层劳动者之歌!这样的“劳”“动”“节”,值得你我铭记。

“劳”而不怨,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十年来第一个“五一”长假,也是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特殊长假,更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需要“劳”身焦思的“长假”。疫情发生以来,“宅”成为了全国人民的选择和状态,而随着花开“疫”散,出去“走一走”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广大民众的向往,可“风景虽好,却还没到摘口罩的时候”。因此,当无奈“与春挥手”的人们,迫不及待地想“与夏相守”之时,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五一值守”却早已排满了整个劳动节假期。他们是党员、是干部,也是平凡的劳动者,可恰恰就是他们主动放弃了假期,任劳任怨地成为“岗位坚守者”,慎始如终地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只因他们深知“当假期遇上疫情防控期,迎接好人员流动对基层疫情防控又是一次‘大考’,绝不能疏忽大意”。交通管制站岗、人员体温检测、公共设施消毒、人群聚集劝导、防疫知识宣传……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用自己的辛劳与汗水护佑着“劳动节”的安全,让人们“乘兴而来,安全而归”。假期虽好,风景虽美,殊不知那一道道坚守抗“疫”的“身影”最美!

“动”如雷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俗话说,“人间四月天,一年已过三。”从时间角度看,不足8个月、仅剩200多天,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倒计时”,正在进行“冲刺跑”。虽然距离胜利越来越近,但剩下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必须以“读秒”的紧迫感“雷霆”般地“动”起来,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不能耽误。而作为扎根基层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驻村的扶贫干部,他们更是深知“扶贫不分假日,攻坚不谈休息”,脱贫攻坚就是一场没有歇息的“接力赛”。对他们而言,节日坚守是一种常态,连续作战是一种习惯;看着《扶贫日志》上满满的“五一攻坚计划”,他们没有怨言、没有牢骚,有的只是“昼无为、夜难寐”的工作紧迫感和“朝受命、夕饮冰”的使命责任感。关键之年,战“疫”又战“贫”,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必须要“动”如雷霆,坚决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全力以赴、克难而进,确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节”廉爱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廉不廉,看过节”。这些年来,虽然“四风”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治理,但还是有极少数人企图借“过节”虚名行“四风”之实。“过节”也是“过检”,越是关键的时间节点,越会成为腐败多发高发的时间点,不少党员干部就是在“过节”这个“廉关”上“把持不住、摔了跟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共产党人的做人之本;洁身自好、克己奉公,是领导干部的从政之基。”因此,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紧绷廉洁自律这根弦永远不能松,牢牢守住“廉关”,过好“廉节”,切实让“节”廉成为政治自觉,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同时,也要把爱民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成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的躬亲实践,转化成砥砺奋进新时代、万众一心加油干的无穷力量,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过好每一个“节”。

一勤天下无难事,春风十里颂奋进。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让我们大力弘扬劳动精神,以奋斗者的姿态不断谱写新时代的劳动之歌,用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的辛勤劳动过好每个“劳”“动”“节”。

争做新青年心得体会篇二

不歇春夏,不休秋冬,皮肤黝亮、脊背宽厚、身材健硕的一代代泰山挑夫,风雨无阻负重攀登在6000多级台阶的盘山道上,形成了底蕴厚重、绵延不绝的泰山“挑夫精神”。脱贫攻坚如登山探壑,一路攀岩向上,战贫制胜尤需大力弘扬这种精神。

不达岱顶不罢休——战贫,尤需信念如磐

泰山挑夫不为风景所惑、不为风雨所动、不为杂音所扰,把一宗宗货物挑至岱顶,靠的是就是一股不服输、不放弃、不泄气的韧劲儿。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重大任务面前,更要焕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气神。越到决战阶段,越要强化作风保障,葆有泰山挑夫“不达岱顶不罢休”的精气神,不停顿、不大意、不放松,紧扣“识贫、扶贫、脱贫”三个环节精准施策,实行条块化分工、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把包联工作做实,把入户走访、收集办理诉求做细,做到点面结合、形成合力,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脱贫考核评估制度,坚决反对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说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逐村逐户落实到位,做到真脱贫、脱真贫,如此,方能攻克一个又一个脱贫攻坚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群众的检验。

重担压肩不弯腰——战贫,尤需腰杆坚挺

泰山挑夫敢挑重担、知难而进、坚韧不拔、奋发向上,在责任面前敢担当、困难面前不退缩、关键时刻豁得上,挑起了责任、挑出了信任、挑来了希望。战贫困、打硬仗正需要这种一往无前的硬骨头品格。脱贫攻坚本就任务繁重,深度贫困地区的战贫更是硬仗中的硬仗,收官之年又遇疫情影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愈加艰巨复杂,更需要我们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部署,一项项落实、落细、落地。以一往无前的姿态、舍我其谁的境界,爬坡过坎、滚石上山。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冲刺阶段,更需要呼唤挺身而出的闯将、干将。更需要我们高擎“泰山挑夫”传递的精神火炬,拿出“泰山挑夫”的冲劲、韧劲、实劲,一鼓作气,乘势而上,攻坚克难、闯关夺隘,心无旁骛地投身脱贫攻坚,全力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用自己的辛苦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

脚踏实地不懈怠——战贫,尤需作风顽强

泰山挑夫之所以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受别人不能受的累,就是因为他们具有踏踏实实、默默无闻的实干精神和永不停歇、永不放弃的坚韧品格。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要坚决克服盲目乐观、疲惫厌战思想和过关心态,保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在工作方法和作风上下足“绣花功夫”,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深入村村户户,仔仔细细察实情、看偏差,制定相关整改措施;开展中央脱贫攻坚巡视整改“回头看”,全面查漏补缺,对账销号。拿出“针”本事,绣牢“脱贫致富花”;在攻克最后堡垒上因时、因势、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把扶贫与扶心、扶智、扶志、扶技结合起来,激发其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面貌、创造美好生活,让贫困地区发展的土壤更肥沃,让脱贫攻坚的成色更厚实。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当下,疫情防控叠加脱贫攻坚,是难度前所未有的大战,也是大考。我们坚信:有全国扶贫一线干部群众戮力同心,苦干实干细干巧干,就没有挑不起来的重担,就没有攀不上去的高山,就没有越不过的急流险滩,我们一定能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争做新青年心得体会篇三

传承劳模精神,凝聚奋进力量。一个劳模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劳模就是一盏明灯。科技创新一线的“排头兵”、重点项目建设的“领头雁”、平凡岗位上苦练内功的劳动者……每一位劳模都是共和国的财富,都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学习劳模就要传承弘扬劳模精神,我们要以劳模和先进典型为榜样,进一步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脚踏实地、爱岗敬业,要在全社会营造出“尊重劳模、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用劳动的伟力描绘壮丽画卷,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点亮美好新征程,为民族复兴凝聚磅礴伟力。

以劳动圆梦,以奋斗启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是靠一砖一瓦砌成的,人民的幸福是靠一点一滴创造得来的。奋进新征程,需要全体人民学习劳模事迹,传承劳模精神,用担当实干、劳动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汇聚强大力量。

争做新青年心得体会篇四

用劳模精神激励劳动者奋斗前行,最终需要在本职岗位上落到实处。劳模们用他们的奋斗故事阐释了这样一个真理:劳动是最美的身影,创造是的奉献。广大劳动者来自各个方面,从事着不同内容的工作。劳动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踏实苦干,就是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传承。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伟大的成就昭示着我们,只要全体劳动者埋头苦干,用脚步丈量人生,用劳动书写华章,中国梦的大树就会茁壮成长,新时代的美好蓝图就会变成现实。广大劳动者只有以劳模为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艰苦创业,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才能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伟力,谱写新时代的精彩华章。

用劳模精神激励劳动者奋斗前行,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产业工人队伍显得十分重要。人才兴则国兴,人才强则国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力素质的竞争。只有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劳模精神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当今的劳模,他们不仅仅是踏实苦干的“老黄牛”,更是在本单位和本行业劳动者队伍中钻研技术的“领跑者”,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广大劳动者只有以劳模为榜样,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紧盯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步,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立足岗位、苦练技艺、勇于创新、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在本职岗位上干出成绩,把工作做到极致,成为一名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劳动者,才能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夯实基础,为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争做新青年心得体会篇五

劳模精神是什么?新时代下我们还需要劳模精神吗?劳模精神是否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当听完国测一大队和巴山工务车间的劳模演讲后,这些问题有了答案。

测绘是一项量天测地的艰辛工作,当看到戈壁沙滩,雪域高原极端恶劣的环境时,打破了我对测绘工作的无知,以为就是拿着标杆在马路上测量基准线。这样的误解在三位劳模的讲述中慢慢得到澄清,才知道国测一大队原来是一只具有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队伍。这支队伍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用汗水乃至生命丈量着祖国大地的每寸土地,秦岭山水,大漠边疆,雪山珠峰处处留下他们的足迹。当年轻的宋泽盛为救下滑的战友,自己却坠落几十米深的悬崖,那年他只有29岁;当面临断水危机时,吴昭璞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把死的绝望给了自己,战友带着清水返回时,七尺男儿的驱壳已经缩成不足四尺,身下却是包裹完好的设备,而他还没有听到孩子亲口叫他一声爸爸。父辈的精神传承在血液中,铸造了国测一大队的奉献基因,深深种植在年轻工作者的心中,引领他们前赴后继,无怨无悔的工作。在新时代下,青年工作者锐意进取,懂技术,肯钻研,啃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大雁塔的测绘成绩就是他们攻坚克难的成果之一。

测绘工作需要天南海北的流动,而巴山工务车间则是驻扎在秦巴山区襄渝铁路段的坚守者。“干,就要干出个样子”这是老师傅谢和平的话,“铁路修到这里,总要有人要养护,我们不来总要有人来,既然来了,来一天就要干好一天”这位陕北老师傅的话简单直白,却结结实实的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既然到了这里,做了这份工作,就要对得起工作,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巴山工务车间的劳模们称自己是土专家,靠着实打实的弯腰挨个检查铁轨,确保铁轨安全可靠性。世界这么大,谁不想去看看。巴山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青工们又是如何耐得住寂寞和对繁华的向往呢?是责任,是老一辈养路工的重品行,讲奉献的言传身教让他们对这块土地产生了感情,生出了荣誉感和责任感。

都说女人是半边天,让我动容的是国测一大队和巴山工务车间女性工作者及家属对工作的支持和热爱。谁不食人烟烟火,又怎会没有儿女情长。国测一大队的工作者常年奔波在外,照顾不到家庭,正是有了妻子的理解和包容,才有了他们在外安心的工作。作为母亲,谁不想多陪陪孩子,可是工作的性质让巴山工务车间的女劳模不得不狠下心来撇开女儿伸过的手。聚少离多,在我们新材料也有很多这样的候鸟夫妻,往返于家和单位的路途中,攒下的火车票已经塞满了一个抽屉,他们是父亲,是丈夫,是儿子,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而正是有了家庭大后方的支持,工作才做的有声有色。

劳模精神是什么呢?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是勇于创新、淡泊名利,是始终以主人翁意识要求自己,是对工作、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时代怎么发展,劳模精神都历久弥新,是我们的精神高地,是我们的行为动力,劳模精神永远不过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