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听课反思(精选5篇)

最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听课反思(精选5篇)

ID:3866170

时间:2023-09-29 10:41:34

上传者:飞雪 最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听课反思(精选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案篇一

在教学中,首先以生活情境引入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提出一些关于乘法计算的问题,引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这样学生就有了解决问题的需求,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发展数学意思。接着让学生回忆旧知,想一想,这个算式跟我们之前的的乘法有什么不同?学生在这里会说出之前学的要么是三位数乘一位数、要么就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而今天的算式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学生比较下来,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只是其中一个因数的位数有所增加,但是笔算的算理是相同的。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和理解计算方法的条件。所以在这里,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完成例题,给学生机会。促进学生用已有知识基础来掌握今天要学习的新知。

三位数末尾有零和中间有零的教学这个部分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里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方法,并为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方法,并为自己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作好准备。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案篇二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为: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2、使学生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说教法

学生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有了笔算乘法的基础,因此我在课一开始就先出两道笔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笔算的,唤起学生对旧知识联系,为学习新课作准备。接着创设情境出示例题,“李叔叔从哈尔滨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约有多少千米?”学生列出算式145x12=,先让学生估算:李叔叔家大约离北京有多远?学会估计生活中较大的数,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的学会。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竖式运算,有了课前的“温故”和老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的探究中,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并且让学生试说出算理,我适时板书。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这节课不足的三个方面:

1、追求课堂的高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知识生成环节。在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知识迁移过程中我参与的程度太大,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我的教学智慧没有得到充分展现。教学环节预设太多我放不开手,比如:如果将:“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这一提问换一种方式提问“你能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准确答案吗?”,那么最后的学生给我们所展示的结果将是百花齐放,学生的学习和我的教学都将提升一个层次。我放不开手,究其深层原因还是我教学智慧的贫乏。

3、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案篇三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弄清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课,学生易感乏味。那么如何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体验、分析、概括的过程,自主探索与交流,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这是我在课前引发的思考。

我执教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便因地制宜,采集了有关总价方面的信息,用实际生活中的数据来说话,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情况来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解决问题。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主动发展。上完这节课后我有如下反思:

一、好的方面

1、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温故导入,促进学习迁移。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在一上课就设置了六道题: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把新旧知识作对比,找出新旧知识的差异与联系,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2、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估一估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竖式运算,先计算32乘42的积,说说每一步的计算过程,由此让学生猜测132乘42的计算过程,每一步都是谁和谁的乘积。让学生给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计算,由于在上课前的“温故”和我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的探究中,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3、注重练习的评讲,将学生错得最多的题目或常见错误做演示加深和纠正学生的印象。数学医院的两道题结合了学生最容易出错的两种题型。

4、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

二、不足之处

1、在设置复习题的时候,设置了6道题,数量有些过多,应该选择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题,一道口算题,两道估算题。在学生进行笔算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回顾了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能够起到唤醒旧知的作用。

2、在总结计算法则方面,速度过快,应该再出示一道练习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加深他们的印象,由学生自己慢慢的总结出来。

三、今后改进方面

1、教学中复习铺垫要到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旧知迁移效果会更好。

2、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案篇四

教材分析

1、要求学生能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本节内容是在三年级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本节内容在课本的第三单元第二节安排的,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之后教学。为后面的因数中间有零和因数末尾有零教学做好铺垫。

3、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

1.学生对计算题学习兴趣不浓,部分学生计算时很粗心,没有验算的习惯。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是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方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

3.学生认知障碍点:进位时口算错误;书写不规范,影响相加时的结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师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积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指名说出计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改动情境图,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让学生尝试计算245×12。

2、交流算法,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

3、教师设疑,让学生答疑。(引出算理,并同时强调该注意的地方。)

4、初步检验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同桌合作完成情境图中剩下的两个问题)

三、巩固强化,内化新知

1、改错题。(强调难点)

2、看谁是我班的神算手。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进行总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案篇五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这样安排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整数乘法的笔算能力,为以后进步学习乘法计算打好基础。

教学时先复习已有知识,三位数乘一位数,帮助学生知识复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出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从口算、估算、计算三方面让孩子算出得数。我认为竖式是乘法的一种计算方法,对其他方法也不可忽视。在估算时,基本上所有的估算方法都出现了。我设计的问题“说出准确值的范围”难度相当大,目的是可以帮助验算准确值,还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让孩子探究算出准确值的方法,孩子想出的方法出乎我和听课老师的意料,有的方法和估算相结合,有的用了拆分法,口算法,笔算法……,让大家体会到了算法多样性。当然我们这节课的重点还是笔算过程,说出先算……,再算……,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在45×123计算时不妨列123×45的竖式,对计算技巧进行了指导。但是因时间关系,只做了小结没有进行巩固练习,就直接当堂检测了,导致成绩不是很理想。在学生的作业中,反映出许多的问题。主要是计算能力不过关,还有第一课时,学生还没掌握内化为自己的技能等原因。在今后要加强训练强度,使之形成技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从小组合作来说,我认为小组交流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此课没有发挥出小组合作的优势。学生在怎么合作和交流方式、关注弱势群体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在今后的课堂教学还要继续探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