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核酸检测大学生志愿者事迹材料 核酸检测感动事迹材料(汇总10篇)

最新核酸检测大学生志愿者事迹材料 核酸检测感动事迹材料(汇总10篇)

ID:3872814

时间:2023-09-29 12:09:40

上传者:笔尘 最新核酸检测大学生志愿者事迹材料 核酸检测感动事迹材料(汇总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核酸检测大学生志愿者事迹材料篇一

xxxx年冬季的望奎疫情,给原本幸福、详和的安达市,投入了一枚定时炸弹,不快速排查,可能会引爆全城。安达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高瞻远瞩、果断决策;各行各业,密切配合,闻令而动;抗疫人员火速集结,逆行而上。利达医院在姜义钢院长的`带领下,一批批采样人员;核酸检测人员;流调人员;隔离点医护人员......,披上战袍,披星戴月,奔赴抗疫前线。

当病毒再次来临时,利达医院在姜义钢院长及各位院领导的带领下,迅速集结,决定实行“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听从指挥”的行动方针,姜义钢院长和参与此次疫情防控的各位院领导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坚持在前线进行疫情防控指挥,所有医护人员在凛冬时节,穿上铠甲,将自己埋在寒风中,只为换来不会迟到的春天。

有一群人,身着白衣,将人民牢牢守护在防线内,自己却只身奔赴抗疫前线,他们是子女,是父母,也是他人的另一半,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无畏前行的勇气逆行至抗疫前线,xxxx年1月12日晚19时,利达医院临时接到卫健局三中采样点的采样任务,当医务科主任何婷打通胃肠镜室护士长孟祥爽的电话后,里面传来的是孩子的哭声,她一边哄孩子,一边说:放心领导,我让婆婆过来看孩子,马上就到......,平和、坚定的几句话,夹杂着孩子的哭声,让电话两端的两位妈妈,已经满眼是泪,撇下一周岁的孩子,奔赴最危险的抗疫一线,内心的煎熬、纠结、痛苦,只有做过妈妈的人,才能真切地体会得到。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曾在“非典”中被保护的孩子们,如今接过战袍,与前辈比肩,同时间赛跑。20多天内,利达40余名采样队员吃住在医院,三中、中本、万宝山、升平、金牛社区、香榭花墅、安虹社区、府城书苑......利达的采样队伍,足迹遍布安达市区和乡镇二十多个地区,其中包括数个中风险地区和望奎返安人员,共完成采样工作达三万余人次。临行前,院领导再三叮嘱,一定要做好防护,要每位队员都平安归来。所有队员在室外零下二十多度的艰苦条件,确保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符合感控要求,认真落实人次洗手,用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克服了重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采样任务。

河上没有桥还可以等待结冰,走过漫长的黑夜便是黎明。黎明有多远?在胜利来临前没有人知情,他们只知“利达在,爱永恒”就是这种信念,使人乘风破浪,大敌当前,踏马出征;将不下令,兵不卸甲的防控执行为牛城迎来了春季的皓月长明。

新冠疫霾下,采样队员常常是早上出发时,家里的单元门还是敞开的,结束工作时,就已经被贴上封条,为了确保全市防控措施精准到位,封了一个队员,第二个队员就立刻上来补位......,不讲条件,不计代价,舍小家顾大家,正是她们前赴后继,奔赴采样一线,才能够使应检尽检工作落实到位,为这场安达市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保卫战送上了捷报和凯旋。

核酸检测大学生志愿者事迹材料篇二

xx,女,汉族,1977年1月出生。本科学历,长春工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2007年9月参加工作,200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敦化市民主街文化社区党委书记。曾荣获吉林省百姓学习之星、延边州优秀党务工作者、十佳基层党组织书记等荣誉。

3月8日早7点,文化社区辖区一次密接触者核酸检测初筛为阳性人员,需要对整栋楼进行封控管理。xx闻声而动,第一时间根据居民楼特点,迅速统筹安排党员、志愿者做好各项工作。向上级报备统计数据、安排人员分工、挨家入户采集核酸……不到两个小时,整栋楼144人核酸检测全部完成,接着xx又安排实施24小时封闭管理,终末消毒和环境检测,协调居民所需物资,对管控人员进行上门服务并开展心理关爱。晚上七点xx又去参加全员核酸检测调度会议,会议结束后安排核酸检测工作的全面落实和管控部署。那一夜,xx顾不上24小时没有休息,连夜紧急组织起一支231人的核酸检测志愿者队伍,安排布置核酸检测点3处,检测台7台,流动组4个。做好各项核酸检测准备工作。搭帐篷、设立采样点,做好人员、物资、场地的统筹调配,准备工作完成后,已是清晨。3月10日早上4时,xx便赶忙来到社区核酸检测采样点,再次对会场布置进行查漏补缺,反复向各个点位工作人员强调做好核酸检测和医疗垃圾转运、处理工作,将各项工作细节做到位、做扎实。

时间紧任务重,xx开启了无休息、无停歇的加班模式,每天她都是第一个到达,最后一个离开,从早上5时直到晚上十一点有时会更晚,每天17、18个小时高强度工作,眼圈已经熬红,鬓角爬满银丝。分配完工作以后,xx便不停地穿梭在社区和3个检测点之间,电话不离手,一早晨的时间她接了167个电话,来自上级、工作者、志愿者、居民……这还不算单位固话和微信。由于长时间说话,xx的声音极其嘶哑,她只是默默忍受着。xx总是反复强调让大家做好防护措施,可面对检测的居民重复的疑问和出现的情况,她总会不厌其烦地冲在最前面为大家解释、安抚。志愿者看到她忙前忙后,心疼地劝她歇歇吧,每天这么忙乎身体顶得住吗?她坦然得笑了“谁让我是社区书记呢,我得对辖区的8043人的健康负责。”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xx本身身患重病,可是作为一名党员,她用实际行动诠释担当,用责任和使命谱写忠诚,全心全力投入到社区防疫工作中,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顾不上坐下好好吃一顿饭,顾不上喝水如厕,更顾不上照顾重病卧床的父亲和年迈的母亲,明理的母亲担心耽误她工作,不敢给她打电话,直到流动组人员去采集核酸时,母亲才急切又心疼地向工作人员询问女儿情况,心疼地说她太忙了,她已经连续八天没有回家了。xx的女儿也成了一名抗击疫情的志愿者,安排居民排队、宣传防护距离、为志愿者发放物资有女儿的身影,点位扫码员有女儿的身影,上楼为隔离人员贴封条有女儿的身影,女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妈妈的坚强后盾。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面对疫情漫漫,xx不畏艰难、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全意为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态度,以“功成必定有我”的热情,严防死守着自己的责任区,把疫情防控工作抓好抓实抓彻底,在平凡的社区岗位上做着不凡的.事业,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闪闪发光。

核酸检测大学生志愿者事迹材料篇三

哪里有疫情防控需要,哪里就有我们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的身影。

我深知,现在xx的疫情是严重的,而我所在的雁塔区,更是重中之重。我的任务就是和我的战友们每天穿着防护服,为每个点的群众做核酸采样。当我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寒风刺骨的采样点一做就是七八个小时,有时甚至是十二个小时。而每次去之前,我是不能喝水的,因为喝了水,就会去厕所,而这不但耽误时间,而且还浪费防护服,因为防护服脱了就用不成了。时间的不确定性,导致我们有时是早晨,有时是中午,还有的时候是夜间就要出任务,但只要接到通知,我们就会迅速整装出发,因为我知道,每一个采样点都是第一线,我们就是冲锋在前的战士!

在采样过程中我们都是与被检者都是近距离操作,在用棉签擦拭被检者的喉咙时,他们难免有打喷嚏、干呕、咳嗽等反应,导致大量飞沫直接喷溅在面罩和防护服上,在我们面前,每个被检者都有可能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这对我们来说是无比危险的。但我们不能退缩,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有责任和义务完成好每一例的采样,严格按照要求执行,提高准确率,确保无一例漏检。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经快一个月了,核酸检测的工作任务仍在继续,在这期间我们有汗水也有泪水。采样标本要合格我们就要下手准、狠,少部分群众不理解,言语的攻击和身体的不配合,我们只能耐心去解释,最后得到了大家得理解。同时对我最大的感触莫过于大家的爱国情怀和工作精神以及来自单位的关怀。看着单位领导鼓励的话语和千里迢迢送来的慰问品,这让我我倍感自豪和感动!

在抗疫过程中难免会有心理以及生理的不适应,尤其是思念家人的情愫常常萦绕在我的心间。但我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时刻告诉自己必须克服困难,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圆满完成任务,使美丽的xx重新回到繁华与祥和!

核酸检测大学生志愿者事迹材料篇四

2022年7月,突然而来的新冠疫情使得兰州这座城市不得不再次按下暂停键,病毒越发狡猾,传播速度越发迅速。7月14日,甘肃省卫健委下发关于抽调人员支援兰州市核酸检测的通知,在主管院长的统筹协调下,医院抽调8人前去支援,其中检验科5人,转化中心3人,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科室人员严重不足,在2人被封控在小区,1人被抽调到第三方实验室进行质量督查,1人被抽调到张掖等地进行督导的情况下。其余人员在完成临床常规标本检测的同时,还需承担本院职工、住院病人及陪员的核酸检测工作,在人员如此紧缺的情况下,已经无法抽调人员进行闭环管理。

为了保证科室正常工作开展,防止核酸检测人员检测出阳性标本面临后期隔离而造成无人上班的局面,医院领导现场办公为科室解决困难,对科室所有在岗人员都进行闭环管理,科室人员积极响应当天完成闭环管理准备工作。随着兰州市疫情防控态势的逐渐加重,各市州支援团队陆续抵兰,辖区内酒店严重缺乏,为了让远道而来的武威市核酸采集支援团队顺利入住宾馆,大家毅然从闭环管理酒店中撤出搬至医院进修生公寓进行院内闭环管理。

在蚊虫叮咬的简陋住宿环境中,大家克服一切困难,采用24小时换人不停机的工作方式,完成七里河疫情防控办分配的社会面核酸检测样本5000余管48000人次。当接到每批样本,检测人员便迅速投入到工作中,科主任按要求每小时上报检测进度,每三小时上报检测结果。每次实验结束后,拖着汗流浃背的身体无处清洗,只能和衣而睡短暂休息后,继续完成下一班实验。

连续三天的大规模筛查,不仅是对检验人的考验,更是对pcr室的考验,连轴工作三天的pcr室,虽然实验室有明确的分区,但是空间狭小,设备少缺,通风系统也存在瑕疵,稍有不慎,会导致实验室污染,这会导致无法正常开展工作,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消毒。为了保证实验环境不被污染,每天处理完标本后,还要对样本和环境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全是由队内人员认真仔细逐项完成……白班连夜班,夜班连白班,工作强度之大,但大家都乐观对待,积极处理,紧张有序地完成了此次核酸检测工作。

抗击新冠病毒,是一场持久战,但在这个团队,没有一个人抱怨过。抗击新冠三年时间,他们任劳任怨、不图名誉、不计报酬,自愿放弃公休假,克服家庭困难,减少孝敬父母及陪伴儿女的时间;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大家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为了顾全大局,他们毅然坚守在一线,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线。随着防控工作的常态化开展,核酸检测的工作也将呈常态化。检验科将秉承 “以质量为本、持续改进、优质服务”的工作理念,继续优化检验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做好疫情防控的幕后“侦察兵”。

核酸检测大学生志愿者事迹材料篇五

xx,壮族,xx市xx区人,20xx年来开发区xx公司工作,虽然他来xx工作才2年,但他非常热爱这个城市。xx月xx号以来,xx新冠疫情多点爆发,出现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xx区发布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令,xx第一时间放下公司手头的工作,通过x省事志愿者服务报名,在关键时刻扛起防疫社会责任。经安排在xx区xx厂检测点志愿服务,他的住所在开发区来到志愿服务点十多公里,但他没有申请离住处更近的志愿点,而是为了更快捷方便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在检测点就近的寸金海大度假公寓自费住宿。

从xx月xx日第一天当志愿者,他主动要求到工作任务最重的岗位协助x核酸扫码和发放试剂的工作,因为是十人混检一根试管,每一条试剂都主动标好序号,扫一码发一序号试剂,让整个队伍井然有序,快速高效准确,受到群众的好评,也加快了扫x核酸码工作人员核对人员信息的正确性,当遇到学生、老弱病残、小朋友等特殊群众时主动上前搀扶直接到采集点,有些年纪稍大的老人不太会用智能手机,面对各种疑问,他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

在检测点群众较少的时间段主动要求和社区工作人员协助医护人员上门为行动不便的群众采集核酸检测。每一天志愿工作第一个到位,指导新参加的志愿者们做好核酸检测岗前基本工作,最后一个和工作人员收拾好物资才离开。虽然每天身体很累,嗓子也沙哑了,但他仍然笑着说:“志愿服务虽然比较辛苦,但相对于采样的医护人员,我做的只是简单小事。每天顺利完成检测点的工作任务,能够为这次疫情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我心里就很有成就感。”疫情以来,在全区上下奋起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有一群像农xx这样有责任、敢担当、讲奉献的志愿者们,挺身而出,坚守在前沿、冲锋在一线,在严格落实防护措施、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科学、精准、有序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努力构筑起维护群众健康安全的坚强屏障,充分展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奉献精神。

核酸检测大学生志愿者事迹材料篇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时间就是生命。在疫情来临时,平利县八仙镇中心卫生院全体医务人员坚守岗位、持续作战,以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持续筑牢了新冠疫情防线,保障了人民健康安全。

在抗击新冠疫情战斗中,医学检验科承担着全镇中高风险区返乡人员核酸采集工作,是抗击疫情的尖兵和先锋队。此次八仙镇新冠病毒核酸采集队伍共有三名工作人员,都是97后,为了完成核酸采集任务,他们都牺牲了休息和探亲时间,圆满完成了八仙镇核酸采集任务。

杨小艳是今年新分配到八仙镇卫生院检验科的一名97后小姑娘,在疫情紧张的日子里,她经常要穿梭在全镇核酸采集点、全镇集中隔离点和各村居家隔离的农户家中,多的时候一天要跑30多个地点。在炎热的夏季,防护服一穿就是大半天,稚嫩的小脸常常被口罩勒出深痕,双手也被汗水泡的发白,每次脱防护服时,汗水都能哗啦哗啦的流出来。自始至终,她都没有一句怨言,看似柔弱的小女孩,在疫情面前却表现出了坚不可催的意志力。

同杨小艳一起战斗的还有薛桥和马宏两名小伙子,他们虽然年轻,但关键时刻没有一人畏惧和退缩,在完成了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担负核酸采集任务,哪里有防控危险,那里就有他们的身影,40天不下火线,一次次高效的完成了政府交给的核酸采集任务。

这就是平利县八仙镇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付出彰显了责任与担当。在疫情来临时,他们自觉站在八仙疫情防控第一线,用身体和汗水时刻为八仙人民守住疫情防控生命线。

核酸检测大学生志愿者事迹材料篇七

进入三月以来,新一轮的新冠疫情无情地袭向吉林,在全民抗击疫情的重要时期,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学院副院长小王挺身而出。他是白城市第七届政协委员,是学校2020年引进的专家人才,是有着28年口腔临床工作经历的主任医师,更是有着22年党龄、时刻把党的要求铭记心中的共产党员。

疫情初现,在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的安排部署下,学校从3月9日实行闭环管理。他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即刻入住学校,马上进入工作状态,按照工作安排及工作职责,他先后被分配到物资保障组、医疗救治组和教学工作组,但无论对待哪项工作,他都能爱岗敬业、认真负责。

为了学生的一日三餐,在货物装运现场、为学生配送三餐的食堂总有他忙碌的'身影。为保证学院正常教学秩序,他通过视频会议和线上督导等形式,随时检查线上教学开展情况,确保线上教学质量。为解决封闭期间的师生用药问题,他无数次的往返于医院、宿舍、办公楼之间,即便已经深夜,他也是随叫随到,每天忙碌的脚步达两万左右,当同志们看到他疲惫的身影劝他多休息时,他只是平淡的说:“我是一名党员,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我不上总得有人上吧?那就让我来吧!”这平时无华的语言无不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在封校管理期间,全校5000多名学生及300多名教职工中很多人都出现了牙痛等口腔疾病。为解除广大师生的牙齿疾患,小王副院长发挥自己专业特长,主动承担起对牙痛患者的救治任务,让在校师生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了专家级的诊疗待遇。在3月20日世界口腔健康日来临之际,他做客白城电视台《名医面对面》栏目,连线直播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口腔健康防护,在线观众达数万人,充分发挥了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4月1日晚十点半,急促的电话铃声把小王从睡梦中惊醒,打电话的是学校主管领导,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学校决定连夜组建援助长春医疗队,让他作为副领队协助做好出发前各项准备。他当即表示,“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坚决完成工作任务。”接到出征任务,他连夜列出了物资保障清单,并制定了工作方案。同时,他提前预判,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全面综合考虑,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并积极协助领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为短期内完成驰援长春各项准备贡献了力量。初到长春,他立刻进入工作状态,积极与援助单位对接工作任务,带领队员进行模拟演练,熟悉检测各项工作流程,并积极协调当地做好物资保障和设备检测,为顺利开展核酸检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4月10日,小王所在的检测队在完成长春理工大学南区核酸检测任务后,突然接到长春工程学院急需工作支援的请求,他二话没说,即刻带领队员进驻长春工程学院,当完成全部检测任务回到驻地时已是晚间八点多,而此时他们已连续奋战了近14个小时。由于连日来的持续战斗,队员们都身心疲惫,小王经常深入队员宿舍,询问他们有没有困难,家里有没有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并不时给队员们打气,坚信疫情终将过去,胜利终将到来。

当看到每天小王起来的最早,睡的最晚,在做好核酸检测的同时,还要协调布置工作任务,代领防疫物资非常劳累时,有队员劝他说“王院长,你年纪也不小了,有些事就让年轻人去干吧!”但他却总是微笑着说:“大家都很累了,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这点困难我还能克服得了。”语言平淡无华,但足以显现出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显现出一名高校教师“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医者情怀。

为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在前往长春的途中,他向领导提议成立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成立以后,他带领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勇于担当,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临时党支部广大党员的带动引领下,援助长春核酸检测队中先后有12名同志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有一名同志火线光荣入党。

核酸检测大学生志愿者事迹材料篇八

疫情发生以来,天水市第五人民医院核酸采样组女,面对一次又一次漫延的新冠病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将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核酸采样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操作,每采一人,均以“七步洗手法”进行消毒,坚决杜绝交叉感染。她们任劳任怨,将工作的苦累当作是对自己的磨炼。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连续工作多个小时,不敢喝一口水,害怕因上厕所而耽误采样时间。我院正在进行医院改扩建工程,工地上员工近300人,加上全院职工和支援我院抗疫的.医护人员,人数近500人,每天核酸采样工作结束时,衣服像注水了一样潮湿,胳膊如同灌铅一般沉重,身体感到分外的疲惫,但她们心中毫无怨言。

护士熊小莉担任了核酸采样组组长,她身材娇小,平时有低血糖,然而小身板,大能量,当疫情发生时她像勇士般冲锋在前,迅速进入战斗角色,丝毫没有影响到她对工作的态度。儿子小学三年级,因为小区封闭管理,她对儿子说,我和爸爸都回不了家,你是小小男子汉,现在的任务自己照顾自己,坚持到疫情结束。经过疫情的洗礼,孩子虽然在家中天天自己吃泡面,一周以来瘦了许多,但孩子成长了许多,也知道妈妈工作性质,从没有提出任何要求。

护士马xx由于长期与家人的两地分居和工作的特殊性,让她不能及时陪伴在家人身边,不能给予他们照顾和关心,更不能尽到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只能通过视频看一看正在成长的孩子,聊一聊成长的话题。“把泪水埋在心底,强忍思念,将对家人的愧疚化为工作的动力,把疫情防控工作做的更好”,这是她心中不变的坚守。

医生汪娟娟,孩子在前两天刚满一岁,也会叫妈妈了,她费了很大的心思布置好了过生日的房间,准备热热闹闹的给孩子过个生日。然而疫情当前,接到命令,她心中虽然有遗憾,但还是义无反顾的奔赴工作岗位。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她们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和一名母亲,舍小家顾大家,扛责在肩,默默无闻坚守在抗疫一线,为群众筑起了防疫的坚实堡垒!生动诠释了一名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奉献精神和英雄本色。

核酸检测大学生志愿者事迹材料篇九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xx年3月下旬,新冠疫情突袭唐山大地时,青年女大学生杨安宁在封城封路、小区封闭管控的第一时间,就主动报名参加了丰南区阳光家园社区的抗疫志愿者活动,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抗疫志愿者活动增添了感人的色彩。

杨安宁报名参加抗疫志愿者活动之时,正值小区封闭管控初始阶段,百事待兴,没有头绪,任务重、时间紧,急需有热情、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社区领导经过慎重考虑,让她担任阳光家园小区生活物资保供站站长,将搭建社区居民生活物资保障网络的重任交给了她。面对这一重任,她深知责任重大,确保这条供给线的畅通,事关小区稳定大局、抗疫成败。临危受命,她不敢有丝毫懈怠,以超常的工作激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查资料、摸底数,上下沟通、左右协调,仅用一天时间,就搭建起以社区保供站为原点、以楼栋为支撑、以楼门为基础的居民小区生活物资保障网络。协助社区领导在阳光家园小区的22栋居民楼,设置保供楼长22个、保供楼门长50个,为封闭在小区内的约700余户,1400多位居民提供了生活物资保障。并为确保渠道畅通,她主持建立了居民保供服务组和特殊群体一对一保供服务组,完备了保供工作体系,保供站成立仅一天时间,居民生活物资保障网络就正式运转,把各类群众急需的.生活物资,及时送到了居民手中。

在阳光家园小区保供网络建立初期,有9个楼栋没能确定楼长。杨安宁通过走访,及时对这9个楼栋的居民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确定了重点楼长人选。在此基础上,杨安宁身先士卒,不畏风险,穿上隔离服,带领其他志愿者登门入户做工作。每到一户,她都耐心细致地做宣传、搞动员。由于小区居民楼没有电梯,全靠两条腿上下楼,又穿着隔离服,时间一长,她和其他志愿者们都又累又乏,身体明显吃不消,但为了尽快保障保供网络全面开通,保证生活物资及时送到居民手中,她和志愿者互相鼓励,咬牙坚持。居民被他们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纷纷配合,顺利确定了楼长,解决了这个难点问题。

为将小区居民生活物资的保供工作做到位,她不计个人得失,以一名普通志愿者的身份,全身心地投入到保供站的规范管理工作中。为确保保供站规范运行,她着手制定了居民生活物资保供站工作职责及工作人员岗位职责,逐级压实站长、楼长、楼门长的物资采购、资金管理的岗位责任,使保供站工作很快步入了正轨。作为站长,杨安宁还主动承担了保供站每天居民生活物资订购统计、分发、汇总上报等大量具体工作。每日5300余元的订购额,在科学合理的安排下,只需半个多小时便分发到居民手中。她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一丝不苟的服务态度,得到了社区领导的高度肯定,也获得了广大居民的交口称赞。

每天起早贪晚的工作,虽然异常忙碌,甚至加班加点,但她却乐在其中,无怨无悔。她用青春和汗水,浇灌的抗疫志愿者之花别样红。

核酸检测大学生志愿者事迹材料篇十

“阿姨,您的处方单是以前的,药店说需要新的处方单才能开药,请您让主治医师再开一张发过来吧”“叔叔,您要的药没有了,看看这种行不行”……在武汉市汉阳区晴川街的一家药店,19岁的张xx(见图。资料照片)一边跟店主报需求,一边联系居民询问购药的细节,忙得不可开交。

张xx是武汉本地的“00后”大学生,疫情发生后,她主动到社区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主要负责给居民买药送药。“之前有过志愿服务经验,现在我们的城市遇到困难了,我想继续为家乡人民出一份力。”张xx说。

张xx工作的汉阳晴川街龙灯社区龙灯里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居民大多是老年人。为了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用药需求,张xx和同事们经常从早跑到晚,遇到一些难买到的药,还得一家家药店去询问,经常饭都来不及吃。

“虽然只是跑腿的工作,但有些药对居民来说是‘救命药’,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去买。”张xx说,小区居民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药物比较多,有的隔几天就需要再买一次。最多的时候,她一天要买五六十种药品,光排队就要好几个小时。

让张xx印象最深的是,一天下午,她接到居民求助:一名70多岁的危重症患者急需球蛋白。她和同事立即开车外出找药,一家家药店去询问,从汉阳一路搜寻到汉口,辗转10多家药店,终于在快要天黑时,在一家即将打烊的药店买到了药。当他们把药送到求助居民手中时,对方感动得热泪盈眶。

志愿者的辛苦付出,居民都看在眼里。“开始时一些居民不放心,但看到那些买药的居民不仅拿到了急需的药,零钱也一分不少,现在他们都提前写下医保卡密码,放心地交给我们购药。”张xx欣慰地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