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读书笔记原文摘抄及感悟 生本教育读书笔记(精选5篇)

生本教育读书笔记原文摘抄及感悟 生本教育读书笔记(精选5篇)

ID:3873449

时间:2023-09-29 12:17:41

上传者:灵魂曲 生本教育读书笔记原文摘抄及感悟 生本教育读书笔记(精选5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我们写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感悟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生本教育读书笔记原文摘抄及感悟篇一

我对“生本教育”听来已久,但真正的体味和领悟“生本教育”的精华所在并得到受益的还是在近期悉心拜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教育专著《教育走向生本》之后。郭教授及其课题组成员经过近十年的实验而总结出来的“一切为了儿童,高度重视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教育理论,令我耳目一新,其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内涵丰富,立足学生,放眼发展,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是新课改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是一本对各个学段、各种教育方式都具有适应性的“有突破性的教育专著。”

“生本教育”从根本上鲜明地解剖了当前我们所从事的教学模式,大胆提出了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导旨在张扬学生天性,依靠学生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寓学于乐,寓学于自然天性的释放,以实现“人的完满发展”。下面就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些想法谈谈几点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生本教育读书笔记原文摘抄及感悟篇二

龙外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有一个重点系列——自主阅读课程。每次教职工大会,龙外的老师都会轮流做读书分享。读书是龙外教师最美的生活姿态。这个寒假,老师们读了哪些书?他们从书中收获了什么?学校教师发展部将连续刊发老师们的优秀作品,让我们站在他们的肩膀欣赏书的美景吧!

利用这个寒假我静下心来拜读了郭思乐先生的《教育走向生本》,全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我们需要把为教者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把师本教育转变为生本教育。结合本专业“艺术教育”,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感受:

书中提到:“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生本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儿童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儿童作为教育价值原则。教育教学是十分复杂的活动。我们常常有这样的认识,把教师的教育设计误认为是为儿童设计的,教师的意志误认为是儿童的意志,教师的兴趣误认为是儿童的兴趣。现在,我们教师迫切需要的是把为教者设计的教育,转变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是把师本教育转变为生本教育。我们每天都在面对教育对象,但传统观念使我们对教育对象缺乏完全而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并没有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人;我们的教育过程,并没能从对象的生长和生成规律去设计;我们的教育常常为社会习俗所左右,从而偏离了教育对象的本体,我们目前教育的模式,正是忽视了教育主体这一点。在我的音乐课日常教学中,时常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备课,以自己的内心想法去揣度学生的内心想法,并没有完全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是有所欠缺的,学生学习的效果当然也不会太好。而在舞蹈创编课中,我就时常给孩子们多的时间、空间去思考,去发挥他们的想象,自由舞蹈,出来的结果与之前的大相径庭,孩子们积极主动、课堂氛围活跃,他们喜欢上这样的课,并且他们创造出来的舞蹈动作是有灵性的独特,他们每一个都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孩子们的潜能是不可限量的。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在两种不同教学模式下的课,学习效果是不同的。我常常思考,孩子在怎样的状态下舞蹈动作学得快,并能跳出感觉,那就是孩子在快乐主动的状态下舞蹈是最有效的。这就要求我充分调动孩子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的状态下主动地去舞蹈,即愉悦身心、又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教育这件事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不能像裁缝那样对儿童进行裁剪,也不能像理发师那样对儿童进行修剪,更不能像牙医那样对儿童进行打磨。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儿童的外部,不是装饰儿童,而是改变儿童自身。我们可用语言来影响他,用环境来教育他,用活动来培养他,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师、牙医那样地对儿童进行裁剪、打磨。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实现,我们教师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所有教师都应力争做到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教学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尊重学生”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关键是从内部和外部了解学生。儿童的天性是活动的、创造的,“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

首先,学习是人类自身的需要。人类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生物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智慧的、不断地扩展自己的智慧和实践领域的独特生灵,就是因为学习。

其次,人是一种非凡的动物。人类面临的自身的许多未确定性,也是人类必要性的证据。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如:人在成功时获得的快乐;在自我实现是得到的高峰体验;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充实感。都说明儿童无时不刻地在运用自己的思维跟物跟人打交道。反过来,对人的学习活动的贬损,几乎是对人生物的贬损,也就是对人最基本的贬损。儿童的这种天性,需要教育者去引导,正确地对待与呵护,才能长久地保持。人的潜能无限在于人是一个可以自我激励的系统。如果你有了成功的表现,你又受到激励,你就会走向更大的成功。

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创新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条件下进行的,如在常规舞蹈课上,我常常用激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头往左倒,双脚立半脚尖原地转圈,你可以想象一个夜晚,你正在星空下做什么?”,学生就会用所学的知识去想象,去探索,“可以想象成听天上的星星给自己说悄悄话”,我惊奇地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真的是太丰富了,我悄悄地笑了,我的内心深处在为孩子们鼓掌,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有许多新鲜知识,无限的想象,更有着能力和态度。儿童的创新是儿童学习的核心过程,上课就意味着创造,而创造就意味着成功和成就。

儿童的潜力无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育者宽广的、崇高的期许,会给儿童以良好的暗示,并给予更广阔的心理发展空间。克莱恩说:“孩子们所拥有的潜力比教育体制所能启发他们的多得多,你必须要从旁协助他们。”卢赞诺夫说:“人们可以比以前学得更快、更好、更快乐”。

儿童的独立性既是社会的规定权益,也是他的生理和心理的规定性确定的,是一种生存状态。除了物质生命的独立性外,人的独立性更表现在精神生命的独立性,学生更深层的独立性即表现在他们认知事物和保持敏锐的需要。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就是保护他们最大发展的可能性。

生本教育的方法是全面依靠学生。人的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学生不仅是对象,更应当看成教育资源,就是“借力”,“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依托学生资源来进行教育,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形体课上,可以让学生管理学生,互相学习照镜子、互相指导纠正动作,共同成长;再如在舞蹈“主题编创”课上,根据学生自己想象、编创出的最有新意,最独特的舞蹈动作,然后相互观摩、评价,说出谁的动作最有意思最好玩,赛选出最有想法的动作,整合创作成一套原创剧目,这都出自学生。知识经济需要创新,而创新是民族的灵魂,这就需要从小就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作为教育者,我们的任务是,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建立促使人回归人的自然的教育。孔子说过“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强而弗抑’,自然的总又是最好的。蒙塔古说:在地球上所有生物中,孩子是最为如饥似渴的学习者,也如克莱恩说的”一旦我们开始根据人类的天性做事,过去认为复杂的事也变得简单。”我们把这样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和教学,这就是生本教育。郭思乐先生的这本书让我更深刻的理解“生本教育”,现需要自己在教学中不断体会,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期盼在自己今后的课堂中,希望“教师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是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生本教育读书笔记原文摘抄及感悟篇三

先前的我,虽然对教育工作兢兢业业,虽然关爱我的学生,但是我只是把教育当作一种普通的职业,一种生存的方式来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个熟练的从业者,而绝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我并没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并没有与我的学生一起领略迷人的教育风光,也就品味不到教育给人带来的无限快乐。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能量,是教育改革的一项有效的策略思考,它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操作体系,同时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含义。

生本教育体系要求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进行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让孩子玩得开心,学得容易。把一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乐於学习的知识,并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快乐的游戏,孩子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头脑变得十分灵活,学习成了十分开心的事,学习成了自己内在的需要。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一天7节课,一节课四十分课的长坐,成人也难以招架,更何况是小孩子。因此,生本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师巧妙地让孩子从板凳上解放出来,启动他们的思维,放飞他们的想像。我最喜欢生本教育的一个地方——“保底不封顶”。在传统的教学中,出现这种超过教学目标的事情是很少见,很多教师这样来阻碍学生:“这些还没学到,我们以後再学。”大大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生本教育里面我们一直坚持“保底不封顶”的理念。

生本教育理论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亮点,鼓励学生的自信心,高涨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思维。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可能早就不让学生说了,因为这些方法有些太复杂了。他们只想他们的思想统一,不想有太多的思想火花,这样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生本教育下的孩子就不同了,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来表达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

然而对于生本教育,我也有一些小小的疑惑:衡量是否生本课堂难道就是老师参与的少而学生参与的多吗?生本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是比较难的,通过什么样的标准来断定是不是生本课堂呢?这些问题也许是我需要再通过不断地学习解决的。

生本教育读书笔记原文摘抄及感悟篇四

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一改传统课程结构单一,内容陈旧,教师、学生、教材、课堂教学程式化,而代之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推行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新课程理念,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力求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提高”。更多的强调了教与学的灵活性和特异性,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和持续性发展。这与“生本教育”不谋而合。

高效课堂的构建就是要基于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教师要“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教师要在充分研究教材、教法、学情的基础上,找到适合每一个学生学习天性的方法与途径,引领学生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尽情开发开放而富有求知天性,通过行之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探究、分工与合作完成归纳总结、形成结论,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升华,让课堂真正成为“木欣欣以向荣”的欢乐舞台。

生本教育读书笔记原文摘抄及感悟篇五

精彩妙喻

1.微生物有两种,一种是嗜氧的,一种是不嗜氧的。接着这个比喻,我想说,教学是嗜时间的,而德育不一定是嗜时间的。

2.在我们传统的文化氛围之中的生本教育改革,却如同晴空之见云霓,会产生优势互补的效应。

3.环顾四野,鸟在鸣啭,花在开放;一头鹿,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灵活敏捷。自然界的一切是如此完美,玫瑰不去思考自己该如何长进就是美丽的,人为什么不能呢?如果星星不必记起自己就是美丽的,人为什么不行呢?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就像星星一样。

4.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当鞋不合脚时,脚就反对了,那种自然的、和谐的、跃动的和效率的美就荡然无存了。

5.我们有时候如同某学校的厨工一样,每顿做的菜都下得咸,原因是他认为算了成本的盐必须全用上。

6.一位企业家问我,什么是教学?我说:“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于5等于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乘于5等于什么?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于5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学了。这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学生也不玩了:‘什么什么?等于14?!’然后他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论证等于15而不是14。比如4个3是12,再加多一个3,是15;数一数,5个3是15等等。”在这里,我们把“教”转化为“导”,转化为“学”了。

精彩引言

1.克莱恩说:“一旦我们开始根据人类的天性做事,过去认为复杂的事也都变得简单”。

2.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3.克来恩:“我们的教育……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方法来打击他们,使得他们失去力量。”

4.海墨特说:“教学是为了使人产生有活力的思想,而形成有活力的思想需要时间。”

5.克来恩:“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只有学习而没有参与其中的和没有史实际演练的对象,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但是,许多教师仍坚持在黑板上写上‘名词’这个字,再解释说:‘孩子们,名词就是一个名字、一个地方、一件事情或是一个想法’”。他甚至认为,学校教育只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如何做。告诉人们如何去做,是侮辱他们的智慧并造成困惑。

6.哈尔莫斯说:“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动手――提问,解决问题。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问,解决问题,不要只传授知识――要鼓励行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