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八年级(优质7篇)

最新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八年级(优质7篇)

ID:3884270

时间:2023-09-29 14:39:31

上传者:雨中梧 最新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八年级(优质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八年级篇一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借助这个假期读完了这本描写人物的性情鲜明的名著给读完了,读后感叹到: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啊!果然引人入胜,令我兴奋不已!想起了*的一句话:读不完水浒传的不是*人!感慨万分。

水浒传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雪中送炭的宋江,胆大如虎的武松,机智聪明的吴用等等……揭露了封建社会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只手遮天的社会状况。

我被里面的情节给深深地吸引住了,武松醉酒打死猛虎等,但大家对宋江的看法便不全相同,现在我来品一品他吧。

宋江自幼读儒家书,受传统教育,走入社会在县衙中做押司(小吏),刀笔精通。他的出身经历和性格,使他了解和体验百姓的痛苦,有正义感,养成一种办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喜欢玩权术。因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遵守法度的习惯。宋江到梁山泊以后,他处理问题比较周全,有人说他虚伪、玩权术,这是他处理问题的一种手段。如俘获霹雳火秦明,让位卢俊义等。他犯罪后衙门给他戴上枷,别人把枷打开时,他说不能,这是国家的法度。

宋江上梁山前是一位仗义英雄,义放晁盖,当法与义发生矛盾时,宋江就不顾法度了。他对梁山的事业有一定的贡献,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婆惜。

宋江上梁山后,成为义军的首领。他自己说在文武方面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还能当梁山泊的首领呢?这是由于宋江有以下优势:仗义疏财,在江湖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关怀兄弟,兄弟遇难设法相救;有一定的组织和军事指挥才能,如三打祝家庄战役,他注意总结经验,从调查虚实入手,又拆散祝家庄与其他二家联盟等。

受招安以后,宋江成为了一个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为国家出力,保人民*安。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对起义军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浒传》中宋江的一大关键。受招安以后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他也由起义军首领走到服从朝廷的顺臣。这时,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热爱国家的,皇帝代表国家,朝廷不负我,我不负朝廷。他不听吴用等好汉的劝阻,去征起义军领袖方腊,打得十分惨烈。

悲剧的结局。宋江带领众人征方腊以后,原本的108位好汉还剩下27个,其余的不是牺牲就是出走了,而朝廷并不信任他,对他加害致死。宋江临死前,唯恐李逵再次造反,让李逵喝药酒被毒死。

宋江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梁山首领,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是悲惨的结局。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八年级篇二

《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这四个故事家喻户晓、脍炙人口,被称为*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称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如果说,梁祝婚姻被残酷葬送具有强烈的悲剧意义,那么它的“化蝶”结尾便富有积极意义。活着追求不到的东西,在死后继续“追求”,终于得到。“化蝶”的结局,正是日益厚积的冲击封建礼教的强烈社会心理的生动反映。梁祝故事的“化蝶”结局并不是首创的,也不是偶尔为之。

纵观*古代文学史,不难发现,传统的悲剧多以大团圆结局。例如长篇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反映的是一个封建家庭造成的悲剧。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忠于爱情,忠于誓约,最后以死抗争。诗的结尾是这样:“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这里鸳鸯似为两人精魂所化,象征两人的爱情永久不渝,再也没有什么力量把他们拆散。

这样的结局,也和梁祝故事中的“化蝶”一样,反映人民争取婚姻自由的胜利的信念。

那么对“化蝶”这类团圆结局,我们今天怎么看待呢?我们认为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它虽然不是尽善尽美的,但毕竟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按照*传统的审美心理,读者或观众对作品总希望有个结局,并且是美满的结局。出于善良的民族心理,总是对弱者和不幸者寄予极大的同情。民间流传的故事往往从这种心理出发,给故事安排一个圆满的结局。我们说“梁祝化蝶”,比翼双飞,是百姓们的共同心理要求。往往因为有一个团圆结尾,人们才爱看爱听,作品才有较强的吸引力。

团圆结尾还富有战斗性——千百年来,这种结局鼓舞着人们顽强的抗争,战胜一切恶势力。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八年级篇三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相信已经家传户晓了。祝英台女扮男装进学堂读书认识了梁山伯,但是奈何最后鸳鸯被拆散,两人变成蝴蝶翩翩起舞。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八年级篇四

玛丽一出生,就被交给了卡米拉保姆,她的父母很少管教她,她变成一个脾气暴躁、自私蛮横的小女孩。她九岁时,亲人都在一场霍乱中去世了,她被接到了米舍原庄园,克莱温先生成了他的监护人,在知更鸟的引领下,他发现了一个荒芜已久的xxx。他还认识了迪可恩和他的小动物们,她学会了用园艺工具,学会了挖泥、锄草、种花。

迪可恩能与动物交流,玛丽非常羡慕他,他们一起买花籽种花。花儿变得都特别娇艳美丽。他们一起帮助科林,让他恢复健康,让他多去户外呼吸新鲜空气,鼓励他勇敢地站起来,教他做体操。科林相信魔法,每天举行仪式,坚持围绕花园走一圈。玛丽学会了关心照顾别人,为他人着想,收获很多。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她变得活泼开朗,长得也越来越漂亮,像朵小玫瑰,脸颊变得红润了,不再像以前面黄肌瘦了。

我特别羡慕迪克恩。他有很多动物朋友,懂得每只动物的心,不管晴天雨天,他都会跑出去,看看有没有遇到灾难的动物,有了就把它们带回家养着,他不像我们一样把动物关在笼子里,他让动物自由地奔跑、飞翔。小鸟会把自己的家告诉她,狐狸告诉他家里有什么新鲜事。他还懂园艺,怎么种花,怎么拔草,他都知道。他知道的事情特别多,还善于观察。

读了《xxx》,我收获很多,学会了关心照顾别人,为他人着想。要想健康,要多去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多多笑一笑,保持愉快*和的心态。

我真想有一座这样的花园,整天在这里嬉戏玩耍,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无忧无虑。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xxx。

——林冲上梁山歇后语下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八年级篇五

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

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在碧鲜庵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引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桥结义金兰,兄弟共勉,相互提携。

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三载,期间曾同往齐鲁谒拜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影相随。山伯不仅仅才高学富,而且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爱慕。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终衣不解带,山伯虽屡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过去。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笃,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去余杭游学,而祝父因英台年届及笄,不许英台前往。二人依依不舍,互赠信物。山伯赠与英台古琴长剑,英台回赠山伯镏金折扇,亲书“碧鲜”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时,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怀,暗示爱慕之情。但忠厚淳朴的山伯浑然不觉,不解其意。临别时,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许于梁山伯,并约定时日,请山伯来祝家相访求婚。

英台学成回家后,岂料其父母已将英台许配邑西鲸塘马氏。山伯从余杭游学回来,到祝家造访,英台红妆翠袖,罗扇遮面,前来相见,山伯方知其为女子。当得知英台已聘马氏后,柔肠寸断,悲痛至极。两人临别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双。”

梁祝泪别后,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桥。英台闻讯悲痛欲绝,决意以身殉情。出阁当日,坚持要经胡桥祭奠。轿至胡桥山伯墓时,英台上前祭吊,恸哭撞碑,突然狂风大作,天空混沌,飞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台堕入其中。风停雨过后,彩虹高悬,有二只硕大的蝴蝶,蹁跹起舞,传为梁祝两人之精灵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黄者即梁山伯,情侣依依,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于天地之间。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八年级篇六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通过本课,使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描述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并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人民群众反封建思想感情的爱情悲剧。

【学生现状】

八年级学生在经过前阶段的学习,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对分析音乐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自身音乐基本素养和对艺术的审美还有待加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感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艺术魅力。

2.知识与技能:

a、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协奏曲这一体裁知识以及记住曲中的音乐主题及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

b、能够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3.过程与方法:

a、聆听音乐,领略音乐作品的韵味的同时能说出主部主题在呈示部中出现的次数。

【教学重点】

1.欣赏全曲能记住音乐主题及乐器音色并学唱歌曲《化蝶》。

【教学难点】

1.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欣赏电影《梁祝》片段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了解作者何占豪、陈刚

何占豪(1933—)浙江人,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与同学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妇孺皆知”的最著名的小提琴作品,是全世界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音乐的必听曲目,被誉为“为中国创造民族化交响乐开拓一片绿野”的“不朽的(中国)民族音乐经典”,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整个东方音乐的骄傲”。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1935—)上海市人,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早在求学期间,他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及交响诗《屈原》等。

2.音乐知识:

协奏曲:一件独奏乐器与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由什么乐器担任主奏就叫什么协奏曲。如:钢琴协奏曲、琵琶协奏曲、二胡协奏曲等。

3.作品创作背景分析: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标题性的小提琴协奏曲。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描述了梁山伯、祝英台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5.能说出几种演奏乐器并能记住其音色。6.唱一唱主部主题《化蝶》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通过欣赏那动人的、洋为中用的音乐艺术魅力,调动着我门的情感,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那就是真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八年级篇七

古时候一个姑娘名叫祝英台,她长得十分美丽,不但会女工,还会写字画画,之后祝英台想着出去求学,但当时女子是不能去学堂的,祝英台就把自己打扮成男的,去央求父亲最终如愿。

于是祝英台便踏上了求学之路,到了学堂之后,她被安排与梁山伯一个屋,可是为了防止被发现了是女儿身,就把两人的书箱放在中间,并在上头放了盆水。可是这件还是被细心的师娘看出来了。师娘把祝英台叫到跟前,说破了真相,祝英台跟师娘说期望师娘能帮忙保密,师娘答应了,并对这个聪明的女孩子更加细心关照了。

就这样三年过去了,有一日祝英台家里来信说父亲病重,要他回去,祝英台心里很着急,于是就跟教师告假回家,又来找师娘,说她和梁山伯同学三年,梁山伯憨厚老实,待人有热情真诚,学习勤奋,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他。她把一个玉扇坠儿交给师娘,托师娘做媒,等她走后,代替他向梁山伯说媒。

祝英台收拾收拾行囊就要回家,梁山伯很不舍得,就去送祝英台,二人走到河边的时候,用打比方的方式来向梁山伯表达爱意,可是梁山伯还是没听懂,祝英台便说:“我家有个九妹,我和她是双胞胎,长得和我一模一样,我愿做媒,让九妹和你结为夫妻,你愿意吗?”梁山伯本来很爱祝英台的才貌,一听说九妹和她生得一模一样,就高兴地答应了。于是二人在离别的时候约定梁山伯七月七日去祝英台家相亲。

父亲早就痊愈了,祝父就让他换回女装,不许在回学堂,并把它许给了马财主的儿子,祝英台死活不一样意说自己已经找到如意郎君,并且托了师娘做媒,可是他父亲说婚姻大事岂能自己做主,坚决不一样意。

祝英台走后梁山伯一向在努力读书,早就把约定相亲的事情忘记了,明白师娘拿着玉扇坠儿来跟梁山伯说,原先九妹就是说的她自己,梁山伯赶紧赶到祝家去和祝英台会面,看见祝英台的女装打扮,显得更加美丽可爱。他说出师娘为他们提亲的事,可是祝英台立马红了眼眶说,你怎样才来,我父亲已经将我许给马家公子了,祝父听到二人的谈话,立马找人将梁山伯赶走了,梁山伯回去之后十分悲痛,内心思念祝英台,不久就抑郁而终了。临死之前,他告诉家里的人,他死后要把他埋在从祝家通往马家去的路边。

祝英台成亲那天十分不情愿,就被人强行塞了进轿子,路上走着走着突然狂风大作,吹得抬轿人走不动了。这时候有个人来告诉她,前面就是梁山伯的'坟墓。祝英台走出轿来,必须要到梁山伯的墓前去祭悼。来到目前祝英台放声大哭,痛不欲生,全身扑到坟上。霎时间,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坟墓忽然裂开一条大缝,祝英台一下子就跳进坟里去了。

一会儿,雨停了,云开了,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只见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上飞起来,绕着坟头翩翩起舞,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感情也成为了千古流传下来的美谈,至今都让人十分感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