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大学生的礼仪态度对其社交行为的影响论文(通用5篇)

两会期间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大学生的礼仪态度对其社交行为的影响论文(通用5篇)

ID:3886564

时间:2023-09-29 15:08:29

上传者:JQ文豪 两会期间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大学生的礼仪态度对其社交行为的影响论文(通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两会期间大学生就业的建议篇一

大学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上课前老师自己擦黑板,学生无动于衷;迟到不打报告;课堂上公然说话、睡觉等。以下是“大学生的礼仪态度对其社交行为的影响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现代大学生的礼仪态度已不容乐观,各企业和事业单位也反映现在的大学生是高分低能,没礼貌而且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应变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都需要加强尤其是在人际交往和礼仪方面。

有数据表明:

在我国高校中,开设礼仪教育专业课程的大学不到16.8%,开设礼仪教育相关课程的大学只有47.1%,礼仪专业的教师数量占礼仪课教师的5.3%,礼仪课时占全部大学课时小于0.7%。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我国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和相关政府单位的注意。本研究期望通过具体调查研究为礼仪态度方面的相关理论进行补充论证的同时,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教育对大学生礼仪态度及社交行为的关注。

研究过程:本研究中运用大学生社交行为问卷和礼仪态度问卷分别对某医学院123名大学生进行无记名无基本信息问卷测量,得出被试在两问卷上的得分情况和数据资料,并运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及分析:分析数据后得出:大学生礼仪态度得分整体水平处于中等上下波动3.78个标准差,相对稳定于中等偏上部分;而社交问卷得分平均分在91.32,处于中等水平,标准差为8.77,表明大学生社交行为表现参差不齐,波动较大。并分别对二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在男女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性别在两项问卷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区别。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大学生的礼仪态度问卷得分和社交行为问卷在年级因素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即各年级水平相当。进一步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系数为0.442,并达到显著。

说明大学生对礼仪的态度与大学生的社交行为有相关关系,其影响的方面是正向的,即拥有正确礼仪态度的大学生在其社交行为中正确的运用礼仪知识从而达到正常人际交往的目的,而且效果要优于没有正确运用或者是没有礼仪知识的大学生。这与拉皮尔、里帕、凯利和米尔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但是,其相关度是0.442,偏低,说明大学生们还普遍没有意识到礼仪在其社交行为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另外,相关程度低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在大学生的社交行为中影响因素很多,而对礼仪的态度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这与袁新华的研究结果在态度和行为不一致方面类似。由此可知,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仅要从态度方面来考虑一个人的行为还要结合其他方面如一个人当时所处的情境等可能有关。由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得出大学生的礼仪态度对其社交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大学生的礼仪态度对其社交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回归系数为1.024。这与凯利和米尔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所发展的能够预测解释行为和态度的理性行动理论相一致。

在滕华的研究中个体对某一事物所持有的态度,如果在认知上的看法与在情感上的体验是保持一致的话,则这种态度与行为就能保持较高的一致性,根据这种态度来预料和推测有关的行为表现,就会有较高的准确性。这一理论结果在本研究中也得以证实。即对礼仪的态度正确,能够正确运用礼仪知识和表现适宜的礼仪行为可以促使良好的社交行为出现,有利于正常的社交行为的产生。

研究结论:由上,笔者得出结论:大学生不论性别和年级其对礼仪的态度对其社交行为有影响,结果显著,相关系数为0.242(p0.01),大学生对礼仪的态度能够预测其社交行为的产生,回归系数为1.024。

建议措施:有句古话叫“不学礼无以立”,就是强调学“礼”的交往作用。对于如何改善大学生对礼仪的态度,从而提高其社交行为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学校、家庭对大学生的教育,开展礼仪教育,是树立良好校风的重要手段。建议学校以《大学礼仪》为主,并辅以专题礼仪知识的课程。如重点对大三、大四学生进行面试礼仪、政务礼仪(又称为“办公礼仪”)、商务礼仪等的培训,并根据不同的专业来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毕业后能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尽快投入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在家庭中应以礼带礼,突出家长表率作用,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强化礼仪意识。

第二,加强大学生的礼仪实践。人的行为是一个从动机到效果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在大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对于宣传礼仪知识有良好的作用。

第三,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外来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欧美文化中的开放性使得“金钱万能”、“金钱至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错误观念,让一部分学生过分崇尚金钱,自私自利。这就要求大学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能够自觉地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自觉提高自身的修养,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礼仪。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社交行为方面的培训,有意识的使健康适宜的社交行为成为习惯,这对于良好礼仪态度以及好的社交关系的产生也是很有必要的。

两会期间大学生就业的建议篇二

王云涛/绘

,金融危机后,英国7万名大学生退学,大一新生退学率高达20%;到,美国将近2800万大学生退学;据中国教育部的数据,全国每年约16万大学生退学。主动退学现象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高等教育普遍出现的情况。毋庸置疑,大学教育的魅力在削减,但可喜的是,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在扩大。

大学需要选择适合的学生,学生也需要选择适合的大学和专业,这是一个互动的双向选择,学生退学也是学生选择大学的一种方式。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要能够上大学,读什么都可以”,他们也会选择,也要货比三家,客户如果不满意产品的质量,自然是要退货的,谁愿意花了四年时间,却换来“不满意”?从这个角度说,学生教育选择权限在扩大的同时,教育制度也在相应地得到完善,这无疑是让人欣慰的。

面对看似庞大的退学人群,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是什么影响了大学生的选择?课程设置、专业培养、师资力量、学术氛围等等都是学生考虑的因素,也是大学竞争力的体现。如果大学在这些因素上没有得到提高,甚至是下降,大学生退学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大学生退学,对高校来说,不是悲哀,而是鞭策。高校想要在教育市场上提高份额,与其一味限制退学者再次报考的条件,不如老老实实提高大学办学的市场竞争力,从师资建设做起、从学术氛围做起、从课程设置做起。毕竟,要留住挑剔的客户,靠的还是产品质量。(谭嘉颖)

中国大学网(责任编辑:卜范龙)

两会期间大学生就业的建议篇三

现在,我们见时间利用到了学习上。每天一有时间,就抱着书本。似懂非懂的做作业,似乎已再没有了业余时间。那些所谓的时间都花在看学习上,每天都在循环着,永不停息。因为只要你一停下来就会被认定是失败,毫无反驳之力。我们也只有在时间上不停的奔跑,向前向前,渐渐地,自己变养成了这个习惯。

世界上没有人会可怜你,你也不需要别人的.怜悯。在这,也只有这样,你所需要的就是坚持下去,相信风雨之后会有彩虹。成功来临时,必定不会白费功夫。

时间就是如此,只要你珍惜它,才会体会到它的宝贵。当我们累时,休息时,它便悄悄的从我们的身边溜过。你不必想捉住它,毕竟这是白费功夫。知道这一切终将无法挽回,你才知道它来得快去的也快。真的不给我们留一点停息的时间。去的已经去了,已经无法挽回了,所剩下的便是珍惜它。

时间,如此,当你用心做一件事时,完成后,你会发现,用过了超出自己的所想。当是你却把一件事做到了极致,想想花费也是值得的。可是你却不能每一次都如此,因为每一个人不可能得到一样的成果。所以我们还是应该珍惜时间,使它的到最大的利益。

就是这样个人不能把握这一点,每天多做一点,时间就会多一点。

就让这些都重新开始吧!回到最初的状态。

两会期间大学生就业的建议篇四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其中一部分就是大学生不注重社交礼仪造成的。

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

道德和礼仪是相辅相成的,同时用人单位非常重视个人价值与岗位价值的实现。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面试时,用人单位会非常重视应聘者的个人素养,而社交礼仪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学习社交礼仪尤为重要。

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社交礼教与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之,大学生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必须注重公关与礼仪的修养。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体质之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对大学生礼仪加以普及与规范。

社交礼仪是一种学问,我们都应该重视它,并让它在我们的成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两会期间大学生就业的建议篇五

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21日指出,有调查指出我国每年约有50万大学生退学的.信息不准确。近年来高等学校普通本专科学生中,因各种原因退学人数占在校生数平均每学年为0.75%,即每学年约16万人。

这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自起实施高等学校新生入学学籍电子注册,建立起完整的在校学生学籍学历数据库,并要求每学年各高校要在数据库中对本校在校生的升级、留级、休学、复学、退学等学籍变化进行网上标注。教育部每学年在数据库中对在校生学籍变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记者吴晶)

中国大学网(责任编辑:卜范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