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实用6篇)

道德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实用6篇)

ID:3886720

时间:2023-09-29 15:12:28

上传者:念青松 道德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实用6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道德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篇一

最近通过《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学习,深刻了解提高学术道德、搞好学风建设对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学术生涯良性发展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即研究生我感受较多、受益匪浅。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变革带来的价值观的变化和制度建设的滞后,社会出现普遍的道德失坠和风气败坏的趋势,向来被视为象牙塔的学术也不再是一块净土,高校教师论文剽窃等学术不端现象屡次被媒体曝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学术诚信缺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面对形形色色的学术不端行为,完善学术管理制度十分重要,同时,从自身出发,加强道德自律也是解决学术不端的关键,只有标本兼治,才能彻底铲除学术不端衍生的土壤,使学术走向良性发展。

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因此,科学精神是科学道德的思想内核,科研伦理是科学道德在伦理层面的反映,科研不端与不当行为是科研活动中背离科学道德的负面表现,科研规范是科学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具体要求和行为指南。

“学风”是指:“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当今社会,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精神、治学原则等。在科研领域,学风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其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

科研活动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事科研活动的群体比其他社会群体更需要一个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诚信负责、真诚协作的文化氛围。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出现,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既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有科研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但从根本上说,科学文化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本质是科学文化缺失或者说发育不良的问题,是科技事业发展与社会资源配置趋势出现偏差或者说悖离的问题。“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比喻形象地说明,科学文化对于科研人员学风道德的塑造具有长远的深层次的影响。同样,高尚的学风道德也会对科学文化的发育发展乃至全社会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良好风范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国老一代科学家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勇攀高峰、无私奉献,以优良科学道德和学术素养为科技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

近几年,不断有高校教授甚至是一些身居要位的领导被曝出抄袭等种种丑闻,这也使得他们的为自己行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些事实教育了每一个学术工作者,学术的生命力在于求真求是求实,每一位科学工作者他工作的神圣之处正在于,他们正在使用人类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揭示这个未知世界的下一个真相,而这个过程有不得半点弄虚作假,那些搞科研不为科研只为名利的浅薄思想只会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

并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了解历史、要爱国,要立下“强国之志”;在学术上要实事求是,学出真本事;还要坚持勤劳、勇敢、节俭的优良传统。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首先,制订和完善投诉处理办法,完善自我约束制度。针对近年来科技界在科学道德和学风方面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在舆论上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强化必要的、严肃的舆论监督。另一方面在制度上加以完善,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约办法,采取行之有效的约束措施。树立正确的科学文化导向:

在规定和支撑,还是宝贵的科技投入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的前提,是科学事业的社会信誉和公共形象的保证。

作为一名燕山大学的学生,我深深地理解到,提高自身的学术道德是何等重要,我们也许是籍籍无名的小辈,也许是无甚成果起步者,但是我总是告诫自己:学术工作是神圣的,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何种原因,作为一名学术工作者,都要捍卫学术的神圣性,在学术研究的崎岖小路上坚持求真求是求实求精的原则,绝不弄虚作假绝不助长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为铸就高尚的学术人格而积极努力,为取得不朽的研究成果而不懈追求,而这也正是每一个从事或即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应尽的义务。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秉承科学严谨的原则,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研究,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严谨求学,诚实做人。作为研究生,必须坚持原创精神,文章绝对真理的理念,真实记录实验数据,绝不弄虚作假,绝不助长不正之风,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制力,努力拼搏,尽一个学术人应尽的义务,这样才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

道德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篇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道德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作为学生,道德学风建设是我们培养自身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在参与和组织道德学风建设工作中,我深感道德学风建设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通过参与道德学风建设,我不仅加深了对道德的理解,还收获了自身的成长。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于道德学风建设的体会和心得,旨在感悟道德的力量,努力将其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道德学风的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我所参与的道德学风建设活动中,学校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为目标,积极组织各类活动。例如,每周一的“道德讲座”是我们培养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专家学者对道德故事进行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而每周五的“道德表彰大会”则是激励我们个人努力,树立道德典范的重要活动。通过这些举措,学校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有效引导了我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

其次,道德学风的建设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道德的敬畏感,并将之内化为行为的规范。在我组织的道德学风活动中,我通过学习道德规范和积极参与志愿者工作来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例如,在社区义工活动中,我们有机会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也在其中体验到了乐于助人的美好。通过这样的活动,我明白了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提升自身道德品质。而作为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他们则需要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通过教诲和引导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再次,道德学风的建设需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提升道德教育的效果。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快速而广泛,学校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搭建道德教育的网络课程,开展网上道德讲座和交流活动。这样的做法既能适应学生们喜欢网络生活的习惯,又能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道德修养。我曾参与学校组织的在线讨论活动,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道德问题。通过这样的讨论,我不仅加深了对道德的理解,还学会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了判断力和分析能力。

最后,道德学风的建设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创新。虽然我所参与的道德学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例如,学生之间的道德行为差异较大,有些同学的道德观念尚不成熟;另外,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会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产生影响。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学校和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和需求,设计更加切实可行的道德教育方案。而学生们则需要加强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

在道德学风建设的道路上,我深切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道德不仅是规范行为的准则,更是我们做人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参与道德学风建设工作,我不仅培养了道德品质,也加深了对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的认识。我相信,只有每一个人都能从小事做起,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我们才能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和和谐的社会。

道德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篇三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道德教育,积极推动道德学风建设。在学校的精心引导和教师的耐心教育下,我深受启发和教育,收获了许多关于道德学风建设的心得体会。在此,我愿以此文分享我的思考和体验。

首先,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至关重要。道德学风建设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诚实守信是人们相互沟通、交流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作为学生,我们应当时刻保持真实、真诚的态度,对人对事说实话、做到实事求是。只有真实地面对自己,才能避免虚假和欺骗。我们应当使诚实守信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从点滴之中积累诚实守信的品质,为日后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念。荣辱观念是对待自我价值和尊严的认知和态度。一个有正确荣辱观念的人能够对待好与不好、赞扬与批评,有着比较准确的判断和处理。在校园中,每个人都应该不以成绩、地位为目的去攀比和争名,而以品德和学业为目标努力奋斗。要衡量好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不因一时的得失而沮丧或骄傲自满。只有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念,我们才能遵守道德规范,发挥出最大的个人潜力。

此外,要强化家校合作,共同推动道德学风建设。家庭是培养孩子的第一课堂,学校则是第二课堂。无论是从家庭还是从学校中,我们都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道德教育。家庭和学校需要密切合作,共同谋划道德教育的有效策略和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同时,需要家长和老师在道德教育方面保持紧密合作,相互交流,互相支持,共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和引导,从而形成家庭学校合作共建的有益循环。

再者,道德学风建设需要靠学生自身的主动参与。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道德建设中,才能真正促使道德学风的形成。学生要勇于主动发声,发表对于道德学风建设的见解和意见。不仅要监督他人,也要勇于监督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批评。此外,应当加强道德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诸如道德课堂、道德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道德学风建设,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道德学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社会则是人才生长的土壤。道德学风建设不能局限在学校界限内,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需要合力推动道德教育,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当推动道德教育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全面提升道德学风建设的成效。

总之,道德学风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学生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在共同的努力下,我们才能够培养拥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使道德学风在校园中蔚然成风,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应当立足当下,做到诚实守信、树立正确荣辱观、加强家校合作、主动参与,倡导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为道德学风建设贡献力量。

道德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篇四

近年来,道德教育在我国高校中备受重视。作为大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也是社会的栋梁之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树立良好的品德风范,对我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深切感受到道德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深化课堂内外道德教育的内容。作为大学生,我们正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但道德修养同样重要。学校应该加强道德教育的渠道和方式,通过专题讲座、班会活动等形式,向学生灌输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在校内外进行志愿者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只有在课堂内外的道德教育相互配合,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其次,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和示范作用。教师是大学生的楷模和引路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道德修养的培养,使他们具备高尚的师德、坚定的职业操守。此外,学校还应该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加强指导和培训,使他们能够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只有教师本身具备了高尚的道德修养,才能真正起到榜样的作用,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再次,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和互助学习。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们需要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行为。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学习环境的建设中来。同时,学校要鼓励学生开展互助学习,组织学习小组,为同学们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互助成长的平台。只有学生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相互监督和帮助,才能为整个学校的良好学风建设做出贡献。

第四,加强家庭和社会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和社会同样重要。学校可以与家长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同时,学校还应该在社会上引导和组织道德教育活动,提高大众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家庭和社会的道德教育与学校的道德教育相互配合,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加强道德评价和奖惩机制。学校应该建立和完善道德评价和奖惩机制,对积极践行道德、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彰和激励,对违反道德规范的学生进行批评和惩罚。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总之,道德学风的建设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只有在道德教育的引领和塑造下,才能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为未来的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道德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篇五

参加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骨干教师培训,这一次培训虽只是短短两天半的时间,但我受益匪浅,现就这一次短暂的学习培训谈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吧!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的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首要目的是传授做人的道理,其次才是知识技能。要把学生教育成为一个爱他人,爱社会的人,是不是让学生背背日常行为规范?或者多上几节思想品德课?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的我们,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只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学生。

在学习完后。我深刻领会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德育工作要取得好的效果,成人社会首先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作为老师在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的同时,还要顾及少年儿童的真实想法,考虑他们的兴趣、能力、个体差异,这样才能使儿童避免成为被动的受教育者。

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人地位,就要相信他们的接受能力,同时又要正视他们的接受能力。有的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还小,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许做,在爱的名义下过度保护孩子。这样做,一方面使孩子受到过分限制,使他们的能力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另一方面,孩子也会在过度的限制中,厌恶说教。另外,父母的过度限制或保护,还在悄悄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你不行,你不能。在这样的心态支配下,孩子要培养良好习惯,形成高尚品格,难度就会更高一些。正视未成年人的接受能力,就不要"拔苗助长",不要违背了未成年人的生长规律,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进行道德教育。

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人地位,要深入了解未成年人,根据儿童的天性来进行教育。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如果不能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品德培养很容易走弯路,走错路。儿童的个性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智能组合等都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要采取易于未成年人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方法。

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人地位,还要让他们多参与。道德教育不是你说我听,而是要让未成年人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孩子们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监督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只有孩子们真正参与进去了,他们才能有感受,才能在感受中升华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认识。

与此同时作为教师要做到育人先育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两句话是我对德育工作的概括。也就是说在我教育我的学生时,我必须先做到有德。德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学时期是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关键时期,好多习惯在这期间养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好的品质会决定孩子的`一生,。相反,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作为老师的我深知德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也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以良好的师德培育优秀的学生。通过这次学习,今后我将从以下几点开展德育工作:

一、从点滴小事中培养学生的品德。从爱护公物,座椅做起,小中见大,不摆大道理,从学生的认识能力入手,让他们处在优秀品德的良好氛围中,自我感知德的重要。

二、遇到问题要让学生主动,冷静。积极与学校有关老师及家长沟通,从问题本质着手,努力化解问题,使孩子恢复正常学习生活。耐心讲解,使之感化,自行解决问题。

三、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德育。从平日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遇到德育工作好的事例,积极结合自身教学。做到教学与德育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让他们懂得具有怎样品格的人才能把所学知识用得恰到好处,才没有辜负老师及父母的培养。

四、言传身教。告诉孩子不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要求我平时的一言一行都要小心谨慎。说到就要做到,使孩子有榜样可学。而不是仅仅是空口号,要做到以德服人。

总之:今后学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这就关系到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坚持就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同时,又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打得牢,他们就能够成长得更快更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础性工作抓得紧抓得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能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在造就一代新人的同时,还不断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道德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篇六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基于“基本道德规范”,把“诚信友爱”作为和谐社会道德方面的基本特征,从而把它提到了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目标价值的突出地位。这对于社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诚信,我们知道,有过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诚信。在中国传统伦理中,诚与信分属于不同层次,“诚”指的不是“诚实”,而是“尽心”或“尽己”。“信”则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意思类似于现在所说的对他人许下的诺言应当履行,但这个“信”只限于特定的人即朋友。对传统诚信所作的现代性转型的结果就是:舍弃传统高境界的天人合一之诚,把它作为基本道德要求,将传统狭隘的朋友之信扩大为适合非熟人社会的普遍之信,按对法律、规则、契约的尊重和信守来重新界定诚信,即把诚信理解为是对维系社会、市场和各种交易的法律法规契约准则的尊重和信守,使之适用于所有公民所有市场主体。这种诚信又叫规则诚信。我们现在讲的“诚实守信”所要求的就是规则诚信。从“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来看,这不仅仅是对规则的信守,还要求有类似于善良人们之间的友谊这样的关系;互帮互助,依赖的是社会成员的合作精神、乐于助人的精神。

友善主要指与人为善的态度,友爱还包括友善的情感,它具有构成一种深情的关系即友谊的潜力。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友爱的使用也发生类似“信”的变化,即更为广泛,而不限于同胞手足和好朋友之间,例如扩展到对海啸受害地区灾民的慰问救助等。

从上面的讨论来看,诚实守信是对自己所承诺的事情的信守,平等友爱是用友善的态度和情感对待所有他人。互帮互助和融洽相处也是个人社会生活最需要的人际交往价值。诚信友爱成为人的道德品质,社会大多数人都诚信友爱,诚信友爱就成为社会经常持久的行为方式。

诚信友爱与其他道德价值都是有联系的。要使社会能够真正拥有这些价值,需要社会整体道德状况的进步。也因此,要求我们从和谐社会的角度来反思我们目前的道德规范情况。

1)对道德的理解。我们过去认为,道德的突出特点是:以体现整体利益的原则和规范为善恶标准、以必要的自我牺牲为前提来调节个人与社会整体的矛盾,因此强调用节制或牺牲个人利益的原则和规范来调节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矛盾。但是,个人与集体或共同体的关系,只是人们相互关系的一个方面。现代社会还有一个方面,即个人之间或群体之间的关系。对这类关系的矛盾调节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而常常是通过平等协商、互利互让来达到的。

2)缺乏适用转型关系的道德规范。对道德关系与经济关系的区分,是观念上的,在现实生活中,两种关系是交织一起的。经济体制改革后的许多经济关系,现在看来都存在道德规范严重滞后的情况。由于道德关系与经济关系的交织,矛盾冲突某种程度上是道德规范的冲突。

3)道德传统上是对个人行为的要求。我们现在的三大类道德规范: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也是用于个人的。随着现代社会中组织或机构作用的突出,要求有相应的组织道德规范。经济关系表现为组织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多种关系。利益分化不仅发生在个人利益、群体利益中,而且在群体与个人利益之间。社会中许多矛盾冲突由这类利益冲突而产生。例如,“霸王条款”,就是以单位、集体的名义侵犯个人利益。因此应开展组织道德的相应建设。

4)道德情感的`作用。在我们已有的“爱”的要求中,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爱公物、爱岗爱幼”,要求的大多是宏观的爱。但是,对社会微观的彼此之爱却没有。特别是,市场经济讲竞争效率,导致强硬的无情的作风流行。社会假定的看法也是:好的领导者是强硬的并且必须做出果断的决策,这种决策必须是基于效率的而不是出于对人们的爱。许多矛盾冲突甚至灾难由此引起。例如,陈家山煤矿事件,撇开单纯利润动机不说,缺乏最起码的爱是重要原因。

5)调整多元文化企业的伦理规范问题。经济全球化,调节经济关系的伦理道德也要求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能否用我们的道德原则来调整多元文化的企业经济关系?无论是引进来建立的三资企业,还是走出去发展的我国跨国企业,都需要有彼此可依赖的共同的行为形式,这关系到企业合作行为的可信性与效率性。

诚信友爱不是和谐道德的全部,而是与其他道德相联的,有赖于其他道德价值和规范的支持。因此,需要发展相关的道德概念和规范,如权利、平等、责任、自由等。诚信友爱又是与主体相关的,因此要按不同的主体:个人、组织、政府等研究他们的诚信友爱情况及其特点。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还要考虑如何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发挥道德建设的支撑作用。总之,和谐社会的提出及其基本特征的确定,为我国伦理学界提出了新的课题,这里有大量的工作和新的问题需要研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