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当代音乐论文 民族音乐教育思想及当代启示论文(优质5篇)

2023年当代音乐论文 民族音乐教育思想及当代启示论文(优质5篇)

ID:3889066

时间:2023-09-29 15:42:26

上传者:FS文字使者 2023年当代音乐论文 民族音乐教育思想及当代启示论文(优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当代音乐论文篇一

《论语》作为孔子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数千年来对中华民族的精神起着重要引领作用,纵观他的思想和言论,他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培养美好的人格、倡导美善的行为、追求理想的人生、恪守人生的准则、达至人生的理想境界等方面的问题。《论语》中的许多言论都是围绕如何做一个有德之人展开的。他的这些思想,对于当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健康成长依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立志向善求仁,心怀天下苍生

孔子积极倡导学生立志做有德之人。孔子对他的学生讲:“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意思是立志于仁,一个人就不会轻易做坏事了。“志”是心之所向,指明了人生的目标和方向;“仁”作为孔子学说中最核心的概念,“仁者爱人”是其思想的直接体现。立志行仁,积极向善,才能最终成为一个有德之人。关于志向大小问题,在孔子和弟子的一次谈话中得以体现,子路说:“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说:“愿无伐善,无施劳。”孔子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子路对朋友慷慨大方,希望有福同享,重视友情但目光略显狭窄。颜渊希望自己能够做到不夸耀长处,不表白功劳,境界比子路有所提升,但比起孔子来还是有很大差距。因为孔子已经达到忘我的境界,他立志高远,心系苍生。希望普天之下老人能安享晚年,朋友能互相信任托付,孩子能得到普遍关爱。

当代大学生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修齐治国平天下的人格发展观,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注重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因为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人格发展完善和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大学生要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而不以个人的荣华富贵为人生的理想。只有个人的志向同国家的命运相结合,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能成就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二、好学乐学实践,知行统一求进

孔子非常强调通过学习和实践来锤炼自己的品德。《论语》开篇就讲“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重视学习程度可见一斑。孔子爱好学习,以学习为乐。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在孔子看来,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是更重要的。孔子特别重视践行,明确提出要先行后文。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在孔子的教导下,孔子的弟子一般都很重视道德实践,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孔子的这些思想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现在部分大学生,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缺少高远的目标和理想,个人道德修养境界不高,因此在个人道德修养方面要加强学习和实践。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要时刻对自己的`状况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有明确的定位和目标,本着对自己、家人和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学习,努力成就个体的人格完善与和谐发展。

三、自省察已改过,见贤思齐修德

自省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基本方法,孔子重视自省,提倡时常保持这种自觉意识。他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他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意思是见到贤德之人就要想着向人家学习,努力达到人家的高度,见到不贤之人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也一样有缺点,如果做得不好就要努力改正。孔子的这一思想提醒人们要时时反省察已,有过改之,个体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当今社会人们在追逐物质利益的同时,难免放松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和主观改造,这些情况在大学生身上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解决这些问题,光靠加强外部约束是不够的,还必须努力激发他们进行道德修养的内在自觉性,养成自省察已的习惯,使他们在反思中学会自律、成熟与理智,在自省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

四、推己及人友爱,言行一致诚信

孔子认为一个有德之人,首先要学会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强调为人处事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爱首先要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即孝悌是行“仁”的起点。爱家人之外,还要爱天下苍生,孔子的理想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从中可看孔子关爱天下苍生。孔子重视交朋友,他说“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意思是要广泛地爱众人,但又要亲近有仁德之人,即要求人们要结交志同道合的益友。孔子重视言行关系,主张言行一致,忠信诚实,反对讲大话和空话。他说:“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论语・宪问》)他认为一个人说话大言不惭,那么要实现这些话就很难。他还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意即先按照你要说的话做,然后再把话说出来。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来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就应当讲求团结友善、互助合作、诚信忠实。这些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仁德的光芒。

从推己及人、言行一致到爱家人、爱众生、交益友,孔子教给了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些对当代大学生立身处事来说尤为重要,青年大学生只有努力实践仁爱诚信、知行统一的道德修养标准,才能更好立足于当今社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论语》思想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要勇于学习继承并发扬光大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汲取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通过学习与研究,加强社会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和形成新一代大学生应有的健全和美好人格,在促进个体的成长同时推进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王国轩等.四书・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

当代音乐论文篇二

一、电影音乐的含义

电影是一门视听合一、音画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而“听”和“音”,就是指电影中的音乐元素。具体来说,所谓电影音乐,就是依附于电影而存在的一切音乐和歌曲,既可以是一些经典音乐的直接运用,也可以是作曲家针对影片的量身定制,虽然电影音乐仍然保留了音乐基本的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但是其艺术构思、情感表现等都会受到电影的制约,并对影片的气氛渲染、情节发展、形象塑造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电影音乐的作用和价值也是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艺术,是当代电影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当代电影音乐的作用和功能研究

(一)环境渲染

无论何种类型的影片,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氛围下徐徐展开的。也就是说,音乐能够使所要营造的环境更为突出。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渲染时代环境。每一部电影都是时代的产物,也自然会受到时代环境和氛围的影响,所以当切题的电影音乐响起后,很快就能将观众带入到那个特殊的时代中。如影片《茉莉花》,整个影片分为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对应不同的时代,所以主创方特意选用了能够彰显时代特色的音乐。如茉的故事中,选用的是民国时期在上海十分流行的西洋爱情歌曲;莉的故事选用的是建国初期在中国广为流传的《喀秋莎》,而花的故事选用的则是改革开放前后耳熟能详的《小城故事》。即便是抛开影片,仅凭这几首歌曲,也能够精准的推算出故事发生的年代。其次是情感环境的渲染。影片在表现过程中,会形成如高兴、寂静、沉闷、悲伤等多种类型的情感,并由此形成了相应的情感反应。而在将这种情感反应传递给观众的过程中,音乐则是最佳的选择。比如著名影片《辛德勒名单》中,在德国人捕杀犹太人的那场戏中,就响起了长时间的节奏短促、旋律单一的音乐,与之相匹配的则是每一个犹太人脸上惊恐和不安的表情,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近乎窒息般的压抑,这就是音乐的神奇力量。最后是对地域环境的渲染。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一个地区和民族都有着代表性的文化。通过对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运用,则能够更加真实和生动的反映出当地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如《骆驼祥子》中的京韵大鼓和三弦、《秋菊打官司》中的秦腔、《黄土地》中信天游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说,在环境渲染和气氛表现方面,音乐正是当仁不让的第一选择。

(二)形象塑造

人物形象塑造是电影表现的一个重要目的,且因为电影中的形象类型是十分丰富的,分别有着不同的个性,所以应该予以有针对性的刻画和表现。除了常规的电影手段之外,音乐则是一个重要的帮手,其能够以听觉的方式准确诠释出每一个不同的个体,有时候甚至某一段音乐一响起,就立刻会让观众联想到某一个人物形象。如美国动画片《花木兰》中,每当花木兰出场时,响起的是一段慷慨激昂的交响乐,从而使花木兰这一巾帼女英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当皇帝出场时,响起的则是一段管乐,刻画出了皇帝那种威严的形象。而当匈奴士兵出场时,响起的则是众多低音乐器,给人以诡异之感。每一种类型的人物形象都有与之相契合的音乐相配。《教父》中的主人公维克多里昂,从外表上来看,其掌管着整个家族,并有着众多追随者,可谓是一个另类的成功人士。然而其内心是十分孤独和压抑的,对此导演特意选用了一段略带伤感的旋律,由大提琴、圆号等较为沉稳的乐器奏出,由此刻画出了一个坚强而孤独的教父形象,并对其悲剧的命运予以暗示。影片的另一个主人公麦克里昂,在意大利西西里岛避难时收获了自己的爱情,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爱人还是遭遇了不幸。这时候则响起了《柔声倾诉》这首委婉凄美的歌曲。麦克也想做一个正常人,也想和自己的爱人生活下去,但是在现实面前,这种想法注定是一种奢望,刻画出了其孤独无助的形象。可以看出,电影音乐对人物形象塑造是有着独特功效的,很多经典电影形象之所以能够长存于观众的脑海中,正是得益于电影音乐的巨大帮助。

(三)情感表现

艺术创作和表演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情感的抒发,电影艺术自然也不例外。在电影音乐的帮助下,电影中的情感能够以一种高度概括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有效激发起观众的想象、联想和回忆等,并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如好莱坞电影配乐大师詹姆斯霍纳的经典之作《燃情岁月》,被誉为“人生一般的音乐”,因为影片本身可谓是一部史诗,而经典配乐则贯穿于影片的始终,让人们通过音乐,看到了片中人物并联想到了自己的出生、成长、壮年和老去。出生的时候,旋律是单纯而清澈的;成长的时候,旋律中似乎带有几分不羁;壮年的时候,则是雄壮的交响乐;到了老年的时候,音乐则慢慢地趋于平缓,仿佛陷入了沉思之中。音乐和电影情节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人们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感触和思考。电影版本的《玉观音》,安心为了让杨瑞忘掉自己并开始全新的生活,主动选择了消失。此时响起了两人都十分喜欢的那首《比我幸福》,“请你一定要比我幸福,才不枉费我狼狈退出。再痛也不说苦,爱不用抱歉来弥补,至少我能成全你的追逐”,正是安心此刻所思所感的真实写照。伤我的痛我的我的最爱。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定律,也是人在感情中的可悲之处。心存一份美好、一段回忆,愿他比我幸福。可以看出,在很多时候,仅仅依靠画面的力量,是难以使情感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的。唯有通过音乐,才能将这种情感作用于观众的内心,让观众通过影片联想到自己,获得感同身受的效果。

(四)联想激发

电影画面对于特定时间和空间内的事件表述,总是要受到一定限制的,不可能事无巨细、完完整整地都呈现在画面中。在这种情况下,音乐则可以予以有效的补充和延展,通过对观众想象和联想的激发,获得“笔不周而意周”的效果。正如波兰音乐学家丽萨所言:“由音乐而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够给视觉观察以丰富的补充,两者共同完成情感的体验和建构。”比如《活着》中,主人公富贵正愉快地走在大街上,并响起了广播中播放的歌曲。虽然观众并没有在画面中看到喇叭,但是却丝毫不影响想象的展开,观众可以从中联想到富贵此时此刻的心情,而自己的内心中也有了相应的反应。张艺谋《菊豆》中的主题歌《铃儿歌》,原本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歌,但是却被著名音乐家赵季平进行了灵活的改编,其节奏放慢了一倍,然后用民族乐曲埙进行演奏,每当这段低沉而凄凉的旋律响起时,虽然画面中并没有出现菊豆,但是观众很快就会联想到菊豆那苦难的身世和悲惨的命运。《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曾多次运用了古典音乐《乡村骑士》的前奏曲,每当马小军看到米兰时,这段音乐就会适时地响起,由此营造出了一个带有梦幻氛围的色彩,并由此让观众联想到自己的初恋和那段懵懂而迷茫的记忆。可以看出,对于观众而言,电影画面表现是一种主动的给予,而通过电影音乐激发起观众的想象和联想,则是一种观众主动的建构,并由此获得了更加深刻和真切的体验。

(五)情节发展

当音乐融入电影之后,就会受到电影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影片的叙事中去。如国产电影《立春》,讲述的是王彩玲这个小地方的音乐教师,执著追求自己声乐之梦的故事。尽管自身的嗓音条件和物质条件都十分有限,但是其仍然梦想着“唱到巴黎歌剧院”去,所以几首艺术歌曲,就成为推动影片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一开始是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暮春》,以音画逆行的形式呈现在影片中。歌曲的大意是“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暖风中吹过自然而清新的味道。”但是画面中的表现却完全与之相反,立春后的这个北方小城,还笼罩在萧瑟之中,天空中的灰蒙蒙的雾霾,都和歌曲中描绘的意境有着天壤之别,由此体现出了王彩玲的另类和她在艺术道路上的艰辛。第二首《为艺术为爱情》,出自歌剧大师普契尼的代表作《托斯卡》,歌词大意是:“我对爱情和艺术如此的虔诚和执著,为什么上帝却总是对我冷酷无情。”其出现于影片的中间,当时王彩玲正参加广场演出,但是突然下起了大雪,人们纷纷离去。此时的王彩玲在大雪中唱出了自己的心声。第三首《月亮颂》,出现于影片的后半段,这是捷克音乐家德沃夏克的作品,歌词大意是:夜空中的银色月亮,你的光芒照耀远方,请告诉我我的爱人在哪里。”此时的王彩玲刚刚受到了爱情和事业的双重打击,来到小酒吧里买醉。一边哭着一边还要继续踏上去北京的征途。通过这部影片可以看出,整个影片的情节发展,与这几首歌曲是紧密相关的,几首声乐作品,使其既是影片的配乐,又是影片的内容,可谓是一举两得,也是充满了创造性的。综上所述,近年来,伴随着电影艺术的大发展,电影音乐的作用和价值也得到了凸显,不但成为影片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影片进行艺术表现的得力助手。所以作为观众来说,要在电影研究和鉴赏中对其有充分的重视;而作为电影和音乐工作者来说,则要在充分尊重电影和音乐本质艺术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影片实际需要,创作出更多精彩和优秀的电影音乐,真正让两者珠联璧合,比翼双飞,成为两种艺术在当代发展的重要标志。

当代音乐论文篇三

摘要:文章简单介绍了声乐艺术和器乐艺术的发展,从具有代表性音乐作品入手,探究我国当代声乐作品中的器乐化现象,得出声乐作品中的器乐化释义,阐述了新形势器乐化作品的形成及发展。

关键词:声乐;器乐化;形成;发展

一、声乐艺术和器乐艺术的发展

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进步,器乐艺术和声乐艺术共同繁荣发展,描绘出音乐文化领域的美丽风景图。针对中国来说,在汉代的音乐艺术形式比较多,例如“相和歌”与“大曲”,在宋代的音乐艺术形式也不少,比如说“诸宫调”与“鼓子词”,这些艺术形式说明声乐艺术和器乐艺术共同繁荣发展。在近两千多年里,我国的说唱音乐得到较大的发展,在“说”“唱”音乐发展历程中,不可缺少了器乐的发展。有四川的“清音”,有苏州的“评弹”,在“唱”音乐技能方面有严格的要求,而器乐伴奏促使说唱的形式更丰富,这都是声乐艺术和器乐艺术共同繁荣发展重要体现。自宋代以来,中国戏曲艺术发展迅速,极大促进了声乐艺术的发展,与此同时,戏曲艺术形式同样推动了器乐艺术的发展。在中国当代民乐合奏曲表演中,依旧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例如民乐合奏曲《京调》与《夜深沉》,这些作品来源于现代京剧《沙家浜》进行改编形成。特别是小提琴协奏曲,比较著名有《梁祝》,也是从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作品演化创作而来。在西方音乐发展中,声乐艺术与器乐艺术也共同发展。自格里高利圣咏诞生之后,关于宗教内容多样化的声乐形式出现,推动了西方器乐艺术的发展。例如,四部人声基础性和声写作。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到来,促使西方的乐制作技术,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尤其是符合工业革命与机械化生产的器乐艺术,如管弦乐队得到健全,从而促进了西方器乐艺术的繁荣发展。经过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加之工业革命发展下,西方声乐艺术与器乐艺术得到长远的发展。

二、当代声乐艺术中器乐化现象的认识及分析

(一)以具有代表性音乐作品入手

闵惠芬教授提出了“二胡艺术声腔化研究”,详细介绍了二胡艺术的发展轨迹。二胡艺术从模仿人声、托腔以及垫腔,作为伴奏发展到独立性器乐表现,探索出二胡艺术富于情感表达特征,存在别具风格与贴近人唱的特色。闵惠芬教授改编与表演了诸多音乐艺术作品,京剧的《卧龙吊孝》、有昆曲的《游园》、有越剧的《宝玉哭灵》、有歌剧的《洪湖人民的心愿》,这些作品受到多数听众的青睐,与此同时,给了笔者一定的启迪。通过二胡声腔化发展,贴近人声的演唱,这样的概念深刻地浮现在脑海中。于是本人聆听了《春江花月夜》,该声乐随想曲是从经典民乐曲进行改编形成。然后我有了这样的思考,《春江花月夜》由经典民乐曲进行创作而来,必然会保留一些民族器乐特点;作者研究了声乐作品的创新创作方法,希望将器乐因素与优势融合到声乐作品里。《春江花月夜》独具一格,大量的歌唱家喜欢演唱,并且得到听者们的赞美。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坚持创新,无论创作的题材,还是演唱技巧或者审美观,传承了我国传统音乐的神韵,并且在创作演唱层面,糅合了器乐艺术形式的特征。该作品与闵惠芬教师“二胡艺术声腔化”进行对比研究,从理论角度分析,可以当作是“当代声乐艺术器乐化”的代表性作品。

(二)当代声乐作品中器乐化现象探索

从理性层面上,笔者树立了这样的意识后,我便开始了对中国当代声乐作品中器乐化现象进行探索。第一步从源头方面,针对声乐艺术的产生、明确、发展以及繁荣的全过程展开了梳理,建立在声乐艺术基础上,完成了器乐艺术的明确及初步发展阶段,即是声乐艺术器乐化,当作声乐艺术中首次器乐化,并且鉴于声乐艺术上,构建了器乐表演的初步内容及形式。诚然,器乐艺术初步发展阶段,还需要其他的条件支持,也就是发明的乐器,加上人类可以用工具与器物,通过手指挥器乐活动发展。目前当代声乐作品中存在的器乐化现象,一般发生及发展在声乐艺术内部。具体的来说,待声乐艺术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候,为了拓宽声乐艺术的表现风格及范围,实现富于表现力目的,吸纳高度性及独立性的器乐艺术,有利于声乐艺术的迅速发展进步,促使声乐艺术更具表现力。

(三)声乐作品的器乐化释义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加强研究工作得出,所谓声乐作品中器乐化,要求在声乐艺术与器乐艺术都得到高度性及完整性发展之后,作为声乐艺术表现方式,结合不同音乐作品艺术表现的差异性需求,一定程度上融入器乐艺术的表现形式,还有表现方法,从而创作出声乐作品,更美好表达及诠释声乐作品。笔者从不同程度角度分析,通过运用该表现方法创作的声乐作品,我认为可视为“声乐艺术器乐化作品,在演唱该类作品的时候,应当为“声乐艺术器乐化的演唱”。这些声乐作品不仅借鉴了器乐艺术表现的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歌词在声乐艺术表现中的局限性作用,促使歌词的含义得到丰富化,还可以去除明确意义歌词,进而使得纯音乐富于表现力。最早出现的这些器乐化的声乐作品,如有前苏联作曲家格里埃尔(祖籍比利时,1875-1956。在1942年创作了《声乐协奏曲》(作品第82号)。我国最早出现这样的声乐化作品,为秦咏诚在1963年创作了《海燕》,属于单乐章声乐协奏曲(由花腔女高音用“啊”字和交响乐队协奏的“无词歌”)。

(四)新形势的器乐化作品发展

自改革开放开始,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音乐创作激情日渐增多,大量的新作品让人体会到目不暇接。在1979年,为了纪念国庆30周年,我国人民音乐出版社发行了《祖国颂》,属于合唱歌曲集,含有一部缺少歌词的男声四部合唱乐曲,即是《二泉映月》,仅使用哼名进行演唱。通过对于完整性器乐作品进行人声化处理,继而形成了声乐作品,就是器乐作品进行声乐移植。具体的来说,在移植改编工作中,借鉴了已有《二泉映月》相关民乐、管弦乐以及合奏版,进而改编成符合人声演唱需求的四部和声。除此之外,针对已有典型民族器乐曲,进行填词改编之后形成声乐曲,这样的创作方法,同样是当代声乐艺术器乐化现象的体现,在这个层面上,取得成功的经典例子比较多,例如小提琴协奏曲著名有《梁祝》,又如音乐填词类声乐作品有《化蝶》,通过民族器乐曲(涉及管子独奏曲与二胡独奏曲)由《江河水》进行填词的声乐作品以《江河水》代表。特别通过典型民乐曲进行填词改编,然后创造出的声乐作品促进了当代声乐艺术器乐化的发展,主要有作曲家徐景,依据中国传统典型民乐曲《春江花月夜》进行填词改编,然后创作了《春江花月夜,属于声乐随想曲。这样的作品受到广大听众的青睐,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传统典型民乐曲,具有动听的旋律,影响细致深远;第二历经了时间的考验,充分展示几千年炎黄子孙他们的音乐审美观,在我国亲和力强大,并且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第三是填词改编人员所填些的歌词,有效地融合了音乐的旋律,促使作品加入了人声后,出现别开生面画面,使得美曲与美词更具情感表达力。《春江花月夜》不但具备这三项优点,还充分利用了器乐表现方法,运用比较贴近自然的人声,抒发胸臆,通过器乐表现方式的宽广、浩瀚以及细腻,从而勾勒出一幅美妙的春江景色。上述这些现象不胜枚举,大量的作曲家在当代,通过缺歌词人声器乐化进行表演,当作室内“乐器”运用;在诸多影视剧进行配乐的时候,使用缺乏明确性词意的“啊”或者其他虚字词,通过器乐化人声表演视为声部糅入器乐合奏形式。特别是权吉浩创作的新作品《啊!》,没有使用明确性词意“啊”来进行器乐化表演,从而形成多声部声乐作品。另外,胡廷江按照哈萨克民歌进行改编创作,构成了声乐作品有《玛依拉变奏曲》,即使这些变奏曲突出了改编方法与结构上变化因素,但是“奏”字充分体现出该作品,在进行改编创作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器乐的表现方法,体现出“奏”的感觉。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这就是笔者针对“当代声乐艺术器乐化”现象的释义及分析,希望供学者们参考。

[参考文献]

[3]钟巧珍.当代声乐演唱风格的趋向分析[j].音乐时空,,10:118.

当代音乐论文篇四

我国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这些凝聚着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和文化名人智慧的宝贵财富,是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认为,目前在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学生不了解民族音乐、不喜欢民族音乐、偏爱流行音乐、摇滚音乐,崇拜外来音乐等。我们从整体区域出发,探索提升学生民族音乐素养的路径,产生了良好的效应。

一、在音乐课堂中激趣

1.利用名人效应了解民乐魅力民乐、民歌离当代学生的确有一段陌生的距离感,如何缩短这个距离?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喜好来入手,利用名人效应,从学生的追星兴趣入手,来步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比如,周杰伦的《双截棍》《菊花台》《青花瓷》等都是学生熟悉的作品,我们引导学生聆听分辨出周杰伦音乐中的一些中华民族音乐元素,并让学生懂得这些作品是西方rap节奏元素与中华民族音乐完美的结合。引导学生不但会唱,还深知原来流行歌星周杰伦的音乐中运用了大量的民乐旋律主题和许多民族乐器的演奏,让学生重新认识中华民族音乐,了解中华民族音乐的魅力,在保护学生兴趣的同时,对民族音乐形成正确的理解,引导正确的音乐观。

2.创设有趣比赛促进主动参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已初步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我们利用民族音乐知识抢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分小组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比赛的民族音乐方面的音像、历史背景资料。在活动中,让学生用充足的例子来说明中华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学生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民族音乐知识,在抢答和介绍音乐作品时,又将这些知识相互交流,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了解民族音乐,学习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

二、在欣赏教学中育情

1.精选内容、融乐入境音乐欣赏,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提升学生民族音乐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千百年来,我国的民族音乐紧紧伴随着我国人民的现实生活,深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因此,加强民族音乐教育,首当其冲的便是抓好音乐欣赏这个音乐教学的主阵地。由于现代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不同,理解民族音乐的情感肯定会有一定的差距。欣赏时,教师可以采用整体感受、分段欣赏、提问、讨论、对比、扮演、启发联想等方法进行引导或提示,介绍一些音乐大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乐曲创作背景等,推进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感悟力,把学生融入到中华民族音乐的情景中。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精选一些能够代表我国特色的古乐名曲和优秀民歌呈现给学生。当然,要注意结合课本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精选难度递增的中国优秀民乐曲目,形成固定的民乐教学欣赏序列教材。

2.视听结合视听结合、音画共赏在民乐欣赏教学中运用视听结合、音画共赏的方法,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欣赏兴趣、提高学生赏析能力。在音乐教学中,与其让学生用单一的器官――耳朵来听音乐,不如调动学生视觉器官引导学生一边“听音乐”一理一六六教学管理边“看音乐”。学生直观地看民族管弦乐团中有哪些民族乐器、那些投入自如的民乐演奏家,还有激情四射的指挥家……在音画欣赏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在课外活动中实践

1.建立艺术团队建立艺术团队、以表演促提升为促进民族音乐教育,在校内,有条件的中小学可以组织民乐队、合唱队配合音乐课的教学,教唱民族音乐和民族歌曲,还可以组织各种民族歌曲比赛,或参加各级民族音乐比赛,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使学生普遍接受民族音乐教育。比如,有学校建立民乐特色团队,内容包括民乐队、鼓乐队、笛文化研究社等。我区就有一所小学从开始建立第一届民乐特色班,十多年来,已经有八届民乐特色班从校园里走出去,每学期对全校师生和家长进行民乐汇报表演;定期举行民乐欣赏专场音乐会,对全校进行民乐演奏赏析;在民族音乐学习中,学生们带着心爱的民族乐器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进社会、走向国际。

2.请名家进课堂请名家进课堂、学唱乡音乡情新课标提出:开发与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开发与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将有本地特色的、有审美教育意义的民族民间音乐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对本地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掌握本地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知识,弘扬民族民间音乐的精髓,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无锡是民乐之乡,培养了许多民乐巨匠,同时也是戏剧泰斗荟萃的地方,但目前我们身边能唱锡剧的人越来越少。对于锡剧断层的现象,我区有一些小学邀请专业人士走进课堂,教唱无锡传统锡剧,通过乡土、乡音、乡情等民族音乐教育,让学生直接感受并了解家乡丰富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在这个过程中,既丰富了教师的本地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也提升了民族音乐教育的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四、在教学实践中研训

1.逐层组织培训,增加民乐修养目前,在职音乐教师中很多都是中等师范音乐班毕业的,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自身的努力下获得了大专及本科学历。在繁忙的教学任务中想再进修学习可谓是一件比较有难度的事情,也就很少有教师能有为个人的专业素养而去执着的追求了。我们针对区域内音乐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是否参加进修、个人追求、专业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调查后,制定了一系列培训方案,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采用了集中培训和分层培训相结合、师徒结对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大大提升了音乐教师的再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在集中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定期邀请有关高校音乐专家、音乐教研员、民族音乐研究人员来我区开展讲座和研讨活动。通过对音乐教师进行民族音乐的培训,并在理论中进行实践的指导,定期组织教师走出校门、走出市区外出学习,支持有条件的学校把教师送到高等院校进行培训培养,使得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充满生命活力。

2.开展民族教材教学观摩开展民族教材教学观摩,增强教师施教能力为了把民族音乐的精华与魅力传递给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开展了中青年优秀教师课堂展示和青年教师赛课等活动,加强课堂教学的区级、片级和校级三级观摩,研讨、探索民族音乐教育的课堂模式,把握民族音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让教师在民族音乐教育中有效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教法设计,让民族音乐教学展现别样风采。在目前的音乐教育形式下,我国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研究,需要在实践上有切实可行的举措,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职责,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我们认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应该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从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民族素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地位去认识和理解,并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我们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必须在进行基础教育的前提下,用民族音乐陶冶学生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中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

作者:张红单位: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教研室

当代音乐论文篇五

一、当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环节和行为养成教育薄弱在我国高校,实践环节一直相对较弱,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实践相脱离问题突出。抽象、枯燥、空洞理论“灌输”的结果往往是,许多受过多年教育的大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上存在知、信、行分离的倾向,大道理讲得头头是道,但日常生活行为却令人失望。教育是一种导向,生活本身就是教育,是导向,不注重实践环节和行为养成的弊端自然也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制度脱节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注重于劝导,随意性很大,没能做到真正拿规章制度约束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说:“学校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思想教育,人们对这一点往往认识得不够。比如,学生迟到、旷课、考试作弊、拖欠银行贷款等问题,既是思想教育问题,更是管理问题。”高校应制定严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通过管理来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三)缺乏多层次、交叉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绝大部分高校长期以来将学生工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并交由学生工作处管理,具体到一线是由专职辅导员负责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机制存在缺陷。首先,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交由专门部门和专职辅导员负责,造成了其他教育工作者漠不关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单一的现象,过大的工作量与保障机制不健全,使专门负责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疲于应付,只能担任“救火队”、“消防员”的角色,这使得原本对人的`全面教养、对人的灵魂起着整体作用的教育变成了某一课程的任务,某一本教材的任务,某一些教师的任务,某一机构的任务,变成了在一个集中时段里进行的事情。其次,忽视了校园文化、家庭、社会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校内抓得紧,校外抓得松,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一家的事情,而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家庭是重要场所,社会是大课堂,这三者应当相互配合,形成整体合力,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做深做实。

二、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有的放矢。一是要正视少数民族大学生关心的具体问题和面临的实际困难,重视少数民族学生反映强烈的学习、生活等现实问题,并给予合理解决,否则势必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校及社会的看法,甚至会酿成严重后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贴近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实际困难,善于引导和帮助他们从政策、法律上寻找解决办法。二是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实际问题,正确认识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解决问题。三是要善于抓住时机,适时开展各类相关教育活动。当少数民族学生面临共同问题时,思想问题往往比较集中,及时抓住针对性强的热点问题,组织相关主题教育,学生参与热情高,容易收到好的效果,有利于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创新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从总的发展趋势上看,是时代内容、理论内容、环境内容决定了教育方法,也是教育者在实践中适应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特定时期思想特点而创造出来的。当这一方法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要时,它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率先垂范,寓情于理,以诚恳感动人,以行动说服人。同时,面对新的形势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吸收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通过社交网络等学生乐于接受、新颖的信息传播方式积极宣传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舆论阵地,传递积极、健康的信息,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工作者,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需要对辅导员队伍进行科学的管理,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和管理机制,建立辅导员多样发展的出口机制和有序的流动机制。从本职工作和队伍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做好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使整体科学发展,个体有序流动,以确保辅导员队伍既相对稳定又合理流动。同时,辅导员自身必须加强学习,提升业务能力,以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其次,要加强全员育人队伍建设。高校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深入挖掘和发挥各项工作的育人职能,让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形成良性互动,师生之间相互促进,教学相长,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作用,做到真正的全员育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