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及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质5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及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质5篇)

ID:3899350

时间:2023-09-29 17:57:12

上传者:笔舞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及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

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总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第四自然段,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第五自然段,周总理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体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华。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看了半天,觉得还是讲《北京亮起来了》了吧,《难忘的泼水节》讲的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发生在1961年,这泼水节年代实在是太久远了。

可是,在我真正上这篇课文的时候,却发现孩子们学得兴味盎然。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根本没有的凤凰花和象脚鼓,在网上搜了图片,做好课件,这样刚上课时的图片新奇感深深吸引了学生,课堂上边学边放,惊呼声一片。二是利用书上的插图,通过周总理的衣着打扮、动作、表情来体味总理与傣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三是播放少数民族过泼水节的场景,让学生如临其境。

就这样我利用课件巧妙地拉近了时空距离,学生读得富有感情,让这篇本以为上不好的课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难忘的泼水节》一文描写了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的欢乐情景,体现了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距离,为了让学生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特殊感情,课前我让学生搜集周总理的事迹,我又向学生介绍了周总理的生平,还讲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故事,做好了充分的情感铺垫。

为突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为什么使人“难忘”? 如何理解 “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这一重点。教学中,我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 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中体会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如“火红火红”一词,表明了傣族人民当时开心和幸福的心情。“特别”、 “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词句,体现傣族人民的高兴心情。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族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写“周总理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体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本节课不足的地方,我觉得对课文的朗读,我的示范过多,以至于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而生成的个性化的朗读很少,另外,在课堂上,我应该将学生课外搜集的资料直观地呈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样给学生的感情朗读做下铺垫,能更好地在朗读中发挥作用。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注重了这一点。

课文导入,由学生感兴趣的儿童歌曲入手,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兴致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课件的直观性,在学生理解的关键处展示,调动了学生多种思维,轻松愉悦地进入课文意境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识记的过程中,利用猜字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动作演示、语言叙述等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最后让学生自己想方法记生字,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尊重了学生的阅读需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我考虑到学生理解的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在读书时做记号,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来感受、体验文章蕴涵的感情,同时,这也是一种读书的能力和习惯。

“以读为本”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篇课文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中,在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泼水的过程中,都抒发着兴奋与欢乐。因此,在课文的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感情,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想象读,齐读等,同时,我注意做好朗读前的感情渲染与铺垫,让学生有感而发,做到感情充沛、声音自然,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读出个性。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教学本文时,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言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傣族人民与周恩来总理之间深厚的感情。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特别” “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词句,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写“周总理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体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积累重点词句,并进行简单的拓展运用。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体会人民和周总理心连心的感情。

搜集周总理资料,在班级进行周总理资料展示,多媒体课件

一、字词引领,巧入文本。

1、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云南傣族的图片。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把你想重读的词读重一点,再读一遍。

2、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要考考你们昨天的生字学得怎样。

出示词语:凤凰花对襟白褂咖啡色踩着端着盛满敲起鼓蘸了水周恩来

齐读,最后剩下“周恩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名字

出示周恩来的图片,配上文字:他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共和国的第一位国家总理。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新中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有他的心血;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你想认识他吗?1961年,傣族人民就有幸见到了他,并且和他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板书:1961年),去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

二、逐段学文,体会“难忘”。

1、通读全文。

这篇课文充满着喜悦与热情,适合我们带着激情大声朗读。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一遍课文。

2、分段学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你们见过凤凰花吗?我们来认识一下(出示凤凰花图片),凤凰花正好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花时满树结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课文用了一个词——“火红火红”,多么喜庆、热烈的颜色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2)学习第2自然段。

引读——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这里有个词“特别”,可以换成什么词?把你这个词放进去读一读。全班一起读读这段话,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过渡:周总理要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了,人们会怎样迎接他呢?

(3)学习第3自然段。

(4)学习第4自然段。

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总理的衣着、神态,理解“笑容满面”,体会“周总理就像我们傣家人”的感受)

(5)学习第5自然段。

(6)学习第6自然段。

师接着学生的朗读引读——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出示)带上你的想象,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7)学习第7、8自然段。

出示第7、8自然段,齐读。

课文最后连续用了几个感叹号,从这些感叹号里你读懂了什么?

老师从网上找到了几张当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的照片,我们来看看。

每当翻阅这些照片,傣族人民都会忍不住感叹——(读)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很多年过去了,每到凤凰花开的季节,人们都倍加想念周总理,想念1961年的泼水节——(读)

怀念放在心里,声音轻一些——(读)

三、回首扣问,难忘总理。

到这里,我们读完了整篇课文,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说说1961年傣族人民的这个泼水节,你会用什么词?(学生说)

是啊,1961年的泼水节对于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幸福的,激动的……这都是因为——周总理(板书:周恩来)

四、情感延伸,指导写字。

从那时起,傣族人民把“周恩来”三个字深深刻在了心里,大家看到这个“恩”字,上面是个“因”,下面是个“心”,正是因为周总理的心中装着人民,所以人民也从心底里热爱他,写这个字的时候,一定要把“心”字写好,现在拿起笔来写一写!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

五、小结拓展,了解文化。

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比如说彝族有火把节,藏族有雪顿节……蒙古族有那达慕节,等等。同学们课后可以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作业:收集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遵循儿童识记规律,鼓励自主,分类处理,分化难点,突出重点,突破识字难关。

课文有一幅占一个整页的插图,我们不应忽视。本课教学可以图文结合,用好插图,引导阅读;再以阅读来加深对插图的理解。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生字及凤凰一词。

2、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初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1、教师准备:挂图(课文插图),泼水节的视频材料,生字卡、生词卡。

2、学生准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1课时。

一、引入课题,初知文意

1、播放泼水节视频资料(或挂图):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这是什么节日的场面?

(生答泼水节)

(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2、初读课文:

师: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先看枫叶上的注音,用铅笔把拼音标注在课文的生字头上。然后多读几遍,会认了,就擦掉铅笔写的注音。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或挂图)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找到不认识的字。

二、自主分类认读,尝试认字

1、大家的生字都会认了吗?师用生字卡(或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自主尝试识字。

三、朗读片段,检验生字认识情况

师:刚才学的生字在词中、句中还会认吗?

1、生词卡认读:

2、在句子中认读:

师:这几句话,看谁读得更流利:

周恩来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生字加粗)

3、自由读书,检验课文的字都会认了吗?

4、边读书边想,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在文中找到答案;还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提问。

5、哪一段你喜欢读,读给同桌听。

6、哪一段你觉得难读,请教班上的同学读一读,再自己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只有将汉字及时纳入词中、句中,并在语言环境里会认会读,才算真正会认,这样的识字也才有真正意义。

四、自主观察,写字练习

1、师呈现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复习。

2、生观察第一、二排的6个生字,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同桌讨论。

(恩的下部分心,三个点笔势都不一样;寿特两字都有寸,可是寸的点的位置不同)

3、观察讨论后,师范写,生试着练写2个生字。

设计意图:学生书写质量高低往往与动笔前的观察水平相关联。因此,写字指导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观察,耐心观察。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学习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洋溢的幸福与快乐之情。

学习难点:生字词的读记。

学法指导: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预习学案)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

(1)哪些字你见过?在哪里见过呢?

(2)你觉得最容易认的字有哪些?

(3)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难记的字多读几遍。

(4)哪些生字所代表的动作你会做?做一做。

(5)哪些生字组成的东西你见过?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5、我知道。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和        在一起         的故事。

(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忘的泼水节?因为                。

(3)反映图上人物活动的句子有                                                                                。

(4)描述图上人物表情或心情的句子有                                                                               。

6.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

第二课时(导学案)

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轻声读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哪些能解决、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哪些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和同学交流讨论。

2、小组合作读书、交流讨论质疑提出来的三个问题。

3、全班交流汇报自读感悟的成果:

(1)看到周总理对傣族人民泼水,我仿佛听到周总理_____________,我想_____________。

(2)看到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我仿佛听到傣族人民_____________,我想_____________。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感悟泼水节的难忘,并进行朗读指导:

4、读思结合、加深体验。

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句话:示范读---赛读---生生评读---齐读。

5、引导背诵。

(1)、配音乐诵读全文,引导背诵。

(2)、激发积累兴趣,教给学生积累方法。

敬爱    鲜红   火红   欢乐   欢呼   开心   幸福 

难忘    水红色  咖啡色 四面八方 笑容满面 健康长寿

(3)、谈感受、升华教育:

(4)、给予展示的机会,鼓励实践运用。

6、课堂检测

(1).辨字组词

恩(     )敲(     )特(     )咖(     )啡(     )

寿(     )龙(     )凤(     )凰(     )

(2)、读一读,再填空。

鲜红的地毯       敬爱的总理       难忘的泼水节

鲜红的(    )   敬爱的(    )   难忘的(    )

一条条龙船       一串串花炮       一座座山峰

一条条(   )  一串串(    )   一座座(    )

(3)、照样子写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一手……一手……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边……一边……

7、课后作业(二选一)

1. 你还知道周恩来的那些故事,找一找和同学分享。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8、课堂小结。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这篇看图学文由一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图上的背景画的是西双版纳地区的特有风光。树木茂密,鲜花朵朵,地上是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周恩来总理在画面中间,双手端着银碗,穿着傣族服装,面带笑容。他周围是穿着节日服装的傣家儿女。有的拿着银壶,有的端着花碗,有的敲着象脚鼓,有的打着镲,大家十分高兴。课文内容同画面相联系,讲了周恩来总理同傣家儿女过泼水节的情形。课文共8段,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的。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从而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2、指导有序观察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清主次及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段。

1、重点:了解周总理与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欢渡泼水节的情景,从而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2、难点

(1)由于年代的原因,学生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2)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

一、故事录像激趣,设问质疑,导入课文

1、讲《泼水节的来历》看泼水节的录像,让学生了解泼水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课题。

2、为什么今年的泼水节特别令人难忘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全文,感知全文。

3、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在什么时候举行?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每年的泼水节都在5月13日举行,今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的心情怎样?用高兴的语气读12自然段。

二、读中体验,读中感悟,音乐辅助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同学们读读,写写,议议,用铅笔在书上画出重点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四面八方”“赶来”“敲鼓”“地毯”“龙船”“花炮”“撒满”“一条条”“一串串”理解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用“四面八方”造句。

三、看图学文,学会观察,理解图意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笑容满面”“接过”“敲着”“踩着”“跳舞”这些词体会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象普通的傣家人一样。并用“笑容满面”造句。

四、创设表演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导语激情,感知体会

1、当时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呢?观看录像,启发想象。

3、请几个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朗读课文,同学进行评价。

4、老师导语激趣,人民的总理爱人民,向人民祝福;人民爱总理,向总理祝愿,人民和总理心连心,是多么幸福难忘的场面呀!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请同学齐声朗读78自然段,感悟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理解最后两句的!

五、总结朗读,回顾感悟,背诵课文

1961年的泼水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也难以忘记1961年的泼水节,请同学们大声诵读,把你们的感情都融入字里行间吧!读到“开始泼水了”让同学关上书试着背诵课文5678自然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