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援鄂医疗队感人故事心得体会(优秀5篇)

最新援鄂医疗队感人故事心得体会(优秀5篇)

ID:3903120

时间:2023-09-29 18:47:29

上传者:HT书生 最新援鄂医疗队感人故事心得体会(优秀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援鄂医疗队感人故事心得体会篇一

今天我学习了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事迹报告,医疗队医护人员的经历深深打动了我。我们在过年,他们却在过关,在这病毒肆虐的惴惴不安里,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无所畏惧,他们逆行的身影是艰难抗疫战中最美的风景。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用执着和坚守诠释的大爱,看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责任和担当。作为大学生,我向医护人员致敬,决心学习他们的精神,争做有理想有担当的中国青年,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援鄂医疗队感人故事心得体会篇二

初到武汉,正是疫情最为焦灼紧张的阶段。那个时候各地的生产链还没有恢复,全国防护用品都处于紧缺状态,队员们手中的防护用品仅够支撑数日,大家都是省着用,生怕哪天防护服、n95的口罩断了货。因此,防护、生活物资的筹集与管理也成为了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为整个医疗队的联络员,我也倍感身上担子之重。最多时,一天有几十通电话打进来,有的在询问物资需求,有的联络捐赠方式,有的咨询防护用品是否合规。通过北大,教育部国际司联络世界各地,北京大学也在关键时候发起全球北大校友“百万口罩”行动,医学部也是始终和我们保持着密切联系,了解物资状态,想方设法为我们补充各种物资,一批批物资陆续抵达武汉。特别是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屡次在物资匮乏的时候,给我们寄来了一批又一批防护用品,让我们的队员们能够安心临床工作。

北大医疗队中的各家医院在前线始终拧成一股绳,上至领导、专家组每天在北大会诊中心沟通组织管理、讨论重点患者狠抓医疗质量;下至管理团队的每个成员,在开放病房初期从各处筹集设备、装入病房;还有从物流中心、到火车站、亦或是直升机,屡屡打卡新的取货地点,大家一起取货、分货;而各医疗队有什么好的捐赠方更是会共享共通,联手给各家医疗队准备最充足最合规的物资。医疗队内接受的物品种类繁多、品种各异,为此我们需承担起物资查证与鉴别的职责,摸索、测试使用方法,先试用、评估风险,筛选出安全可靠的用品;为了及时分发物资,收集短缺物资信息,我们成立了物资管理小组,制定分配制度,建立了物资台账。每每想起我们的医务处庄昱老师在联络对接医务工作的同时,身肩壮劳力的第二角色驱车辗转于多个地点,库管员李佩涛护士长用瘦小的身躯展现出的惊人力量,奋战至凌晨完成入库出库清点,都成为医疗队安心战疫的最坚强保障。

援鄂医疗队感人故事心得体会篇三

有时候会很羡慕医生,觉得医生穿着白大褂的样子就莫名地给人一种特别安心可靠的感觉。能挽救一条生命,本身就是一件特别神圣而又伟大的事情。通过这个视频,我更是看到了作为一名医生,在面对危险时那股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的勇敢,在面对病人时的医者仁心,在提及自己专业知识时的骄傲自信,在面对家国大义时的那种舍身就义的伟大。他们是令人敬佩的。如果是我,面对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像他们一样不怕牺牲不怕辛苦勇敢向前。

援鄂医疗队感人故事心得体会篇四

清楚的记得出发前仅3小时的集结准备,可见武汉局势之严峻、形势之紧迫。众位校领导机场送行,回首北京大学自创建以来在国家重要历史关口和艰难时刻,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那一刻,更深感我们肩负着北大人的光荣使命与担当。援鄂以来,无论是与学校领导们的连线,还是集体宣誓上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一首首温暖的歌曲和一张张同学们亲手制作的明信片,点点滴滴汇成爱的汪洋给予了我们无限力量。

作为一个地道的武汉人,2月1日,当我随北医三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时,从未想过以这种身份回家,不禁感慨万千;空荡荡的城市,路上没有行人、没有车辆,闪亮的中法新城院区霓虹灯大字映着疾驰而过的急救车,甚至让人觉得战栗。抵达酒店,与已经驻守在这里的第一批队员会合,他们热情的问候和温暖的笑容令我心里顿时踏实了许多。当我们回到房间,拆开随身配备的行李的那一刻,暖流再次涌上心头,不仅有着最高规格的防护用品,还有各种常用药品;甚至连牙刷、筷子、指甲刀、洗衣粉这种生活用品,应有尽有。这一切让我们深感,我们的医院、学校,始终是我们值得依靠的大本营。

三院的队伍,从24人慢慢扩大到137人。这样一个临时组成的大家庭,不仅仅要在重症病房里抢救患者,还要在驻地酒店联络运输,卸货入库,组织分发,医疗队已经在不觉间凝聚成了最亲密无间、最有战斗力的集体,有活一起干,有难一起担。在家里,有对我们悉心教诲和关怀备至的大家长,也有相互支持与彼此温暖的兄弟姐妹。

援鄂医疗队感人故事心得体会篇五

通过“守正大讲堂“聆听了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故事,让我深深的体会抗疫过程中医疗队员的艰辛。尤其是沈宁教授的讲述:很多90后的医生护士不仅承担沉重的医疗任务,由于院区的封闭性,更是承担了许多患者家人的角色,照顾患者的衣食起居,鼓励患者勇敢战胜新冠疫情。这种无私奉献、不惧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正在我们年轻一代中延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