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院导游词讲解(优秀6篇)

王家大院导游词讲解(优秀6篇)

ID:3907136

时间:2023-09-29 19:38:40

上传者:琉璃 王家大院导游词讲解(优秀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王家大院导游词讲解篇一

王家大院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艺术珍品,开放近20_年来,在海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另外,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

王家大院还是倍受关注的影视拍摄基地,近年来先后有《沧海桑田一百年》、《古镇大河》、《关中往事》、《熬年》和《吕梁英雄传》等十余部电视连续剧在此拍摄。-、-、-、-等当时和现在的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际知名学者罗哲文、郑孝燮、阮仪三、余秋雨、王鲁湘等视察、考察王家大院后,都欣然题词赋诗写文章,给予很高的评价。

,王家大院被评为“山西省十大著名优秀旅游景区”和“省级文明景区(点)”;20_年,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_年初,王家大院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质量万里行”全国示范单位;20_年,被评为“中国(首选)十佳文明示范旅游景区”;20_年,王家大院被文化部命名为山西省唯一的“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_年,王家大院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家大院导游词讲解篇二

这是我们第二次集体外出写生考察,也是大学中最后一次了。这次我们去的地方是北京,山西大同,平遥。每个地方都有它不同的特色。在北京,我感觉的是它是中国的心脏,拥有着丰厚的千年文化,有那种震撼,庄严,繁华,发达,蓬勃发展的感觉。尤其是在紫禁城里,特别雄伟壮观。而在山西,却感受到的是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王家大院。其中让我感觉挺有情志的是王家大院。我听过乔家大院,没想到还有王家大院呢。见过了才知道,王家大院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称“三晋第一宅”。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 --- 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山西晋商的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大院很宏伟。相比乔家大院的小巧玲珑,王家的风格更豪放。依山而建的风格使得采光效果和布局特色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进入灵石县就能看到它依山形成

的王字型建筑群。相传这样的布局是王家教育子孙不能忘本。大气的王家大院最大的看点是影壁和各个建筑上的雕刻工艺。有门便有壁的北方院落风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王家大院“三雕”艺术品,题材丰富,雕刻技艺多种多样。分为砖雕,石雕,木雕。王家大院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品,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各有典故,且工艺考究,集中体现了清代典型的“纤细繁密”的艺术风格。加之文人、画工和雕刻艺人的默契配合,相辅相成,将儒家文化的严谨秩序、道家文化的天然选择和佛家文化的空灵境界合而为一,融注于一尊尊、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佳作之中,使之顺理成章地成为华夏古老文明的文化传承载体。王家大院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其或隐或现,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以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觉,体现了尊卑分等,贵贱分级,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的封建礼制格局。随着对王家家大院步步深入的探访,感觉好像一轴儒家文化的画卷徐徐展开,让人恍惚中仿佛看到了中国古代彬彬有礼、谦谦君子的礼仪风范。

王家大院的石雕将民间建筑工艺装饰中的“情、理、艺、趣、神”融为一体,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同时展示了传统建筑独具特色的魅力。。我很喜欢王家大院里的各种寓意丰富而又巧妙地石雕作品。因为在一个有地位的王氏家族里,聪明的利用雕刻的方式在大院里装饰。把一些深刻的人生大道理刻进大院,让后代牢记。同时又把对自己家族的富贵的美好愿望传递出来了。那些石刻很有意思,也蕴含着很深刻的寓意,具有很深远的教育意义。走进王家大院,首先看到的是门口的很大的砖雕影壁:狮子滚绣球。

它属于浮雕形式,雕刻细致,生动形象。有着子

垂带踏垛。抱鼓石上一为鸳鸯贵子,一为五福捧寿,拐子龙如意头谐音贵子如意。大狮小狮对望,动作富有情趣,很有意思。圆雕浮雕相互结合,直线曲线融合,表现出了石匠精湛的技艺,也展现出了丰富的石雕艺术。

这是王家大院石雕柱础石。该石从上至下分五层。最上层雕有鼓,指“天圆地方鼓在上”,代指“天”;二层雕有锦缎,寓意“锦绣前程”;三层雕有蝙蝠与祥云,寓意“福祥双至”;四层雕有草龙,为“镇宅避邪”之物;最下层雕有回纹,指“回纹不断,子孙不断”之意。柱础石整体寓意“上有天,下有地,吉祥如意好福气”。当时,听到刘老师和导游的讲解,我才知道这个石柱有着那么多的层次,每一层有着不同的寓意,每一层的形状纹样也不同。总之,表现出了精致的雕刻,也看出了王家地位的不同,也表达出了主人对官运亨通及自身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对于王家大院里的石石刻刻都充满着好玩有趣的故事,但每个故事又都有着它各自的教育意义。表现着高超的雕刻艺术,精美有加。曾有人称过:“王家的石头会唱歌”,说的就是王家的石雕艺术品。在大大小小的庭院里,不论驻脚于何处,那些触目皆是的石刻制品,都会锁定你的眼球,柱础石、或墙基石、或石门框、或石窗框,还有石刻照壁心,过门石,拦板石,石狮子它们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或阴或阳,或浮或镂,集众家雕技和工艺于一体,不论何种题材表达何种意向,其造型独特而不怪异,雕工精细而不绮靡,画图充盈而不俗滥,意蕴庄重而不萧杀。

《王家大院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王家大院导游词讲解篇三

王家大院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是一座古老而庞大的建筑群。作为湖南传统民居的代表,王家大院引来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我也有幸参观了王家大院,并在这次体验中收获了很多。以下是我对王家大院的心得体会。

首先,王家大院令我叹为观止的是其宏伟的建筑。大院共分为内外两部分,拥有四进五天井的结构,使得它显得更为庞大。它的平面布局是典型的"人"字形,中轴线上设有一个充满草木的庭院。四进之间的建筑均是样式完整、布局合理的楼房,嵌在内宅之间的天井也是各自独立,形成一个独立的生活区域。每一栋房子都有独特的设计,比如庭院里的假山、池塘和花草树木等,让人感到亲近自然。整个建筑群巍峨壮观,结构复杂但又和谐统一。在这座宏伟的建筑中,人们仿佛能够感受到当时王家族人的显赫地位和威严气质。

其次,参观王家大院让我领略到了古人崇尚亲情的传统。大院内世代子孙居住,亲情关系的结合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每一个大院都是多个家庭共同生活的地方,亲人们相互扶持,和睦相处。我在游览的过程中,看到满院子的长辈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在一起,他们互相照顾、互相依靠,彼此之间的爱与关怀感染了我。这也启发了我,要珍惜亲情,努力与家人们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第三,王家大院也给了我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的深刻认识。大院内的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氛围,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古人繁荣盛世的时代。从王家大院中可以看到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同时,王家大院也展示了湖南地区的文化底蕴,包括方言、服饰和饮食。通过参观大院,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另外,王家大院的游览也给我带来了一种平静和宁静的感觉。在大院内,远离城市喧嚣和繁忙,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这是城市中很难体验到的。在院子中散步,在花草丛中欣赏美景,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令我身心放松。这个宁静的环境让我有机会反思自己的生活和未来的发展,给了我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

总而言之,参观王家大院是一次充满意义的体验。它的宏伟建筑、传统的亲情观念、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宁静的环境都让我深受触动。通过这次体验,我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我相信这样的体验将会对我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王家大院导游词讲解篇四

奢华的乔家,气派的渠家,壮观的曹家,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感受色彩最为浓重的的王家大院。推开王家大院这扇厚重的大门,近700年历史的晋商文化长卷便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家族文化的表率,吉祥文化的标本,这里是中国耕读传家与官商经济的契合,封建文化与传统礼制的全释。

中国北方浑厚的黄土高原上,奇骏而悲情的绵山脚下,这片苍劲古卓的建筑群落负载着千百年华夏文明的映迹,深深的凝结在锦绣三晋的表里山河之中。

于是王家大院就有了许多称谓,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紫禁城,华夏民宅第一宅,还有蜚声遐迩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所以有人说,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

王家大院地处晋中盆地的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南宋时迁至这里,清朝中期上升为名门望族,于是大兴土木,几近豪奢,修成了占地15万平方米以上的古建筑群落。王家大院建在背阴抱阳的山坡上,窑洞式设计使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水人气俱佳。这里的建筑群落,将砖木石雕陈于一院,绘画诗文书法熔于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分成,各具特色,既表现了大户人家的风范,又充分显示出自己身高位权的身份,达到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境界。

王家大院被天然冲沟分为东西两片。各自建有城墙,修有城门,砰然两座森严壁垒的大城堡,靠石拱桥连接,跨度之大,令人惊叹。两片大院共有院落54座,大小不一,东边的大院是东堡院,也称高家崖,为17世纪王汝聪,王汝城兄弟兴建于嘉庆十年,也就是1805年的建筑群落。占地面积11728平方米,共26个院落,212间房屋,建筑特点是背阴抱阳,背山而水,阴山构筑,依山重叠,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建筑凭借山的高低,使平面空间结构立体化,山则因建筑的韵律而生气势。

走进王汝聪的住宅大门,可以体味到极高的文化品味,使我们能联想到王家的身份,走过联系与分割前后院的夹道,穿过垂花门,主人生活的区域便趁现在我们面前。上房是长辈居住的地方,楼上则是为小姐特设的绣楼,这种布局在封建社会宗法礼教制度上,使长幼有序上下男女有别,充分显示了大院建筑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位于大院西边的桂星书院、花园院虽然不大,却也十分幽静,奇花异草使人心旷神怡,即使在封闭的院内,仍可登高俯瞰欣赏大自然的景色,是主任修生养性,吟诗作对的好地方。

还有夹院是上学的私孰,可见主人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视,的确王家有不少子孙从此走上仕途。东部是厨房院,前中后三个院落,里外共七道门,不同身份的人走不通的门,进不同的餐厅,由此可见,连吃饭庄户人家都是有讲究的。

过了石桥,便是西堡院,此建筑群早于东堡院100年,是建于清乾隆年间,19800平方米,俯视西大院,其平面呈十分规则的矩形,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80米,因只有一个堡门,正对着城堡的主街,雄伟的堡门为两进两层,一方刻有恒真堡的青石牌匾,一方镶嵌在堡门正中央,因堡门为红色,所以称之为红门堡。堡内南北向有一条用大块鹅卵石铺成的龙鲮街,长133米,宽3.6米,主街将西大街分为东西两大区,东西方向有三条横巷,一条纵街和三条横街相交,正好组成一个很大的王字,院院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呼应,互相联系,是一条无形的纽带。

自1997年王家大院以中国民居艺术馆的名义正式开放以来,这个久藏深闺的室内桃源,以其花不知名分外娇的魅力,渐为人们关注与赏识,这个在中国大地,独处一隅乡间的闺院,确实令人反复吟哦!

王家大院导游词讲解篇五

于是王家大院就有了许多称谓,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紫禁城,华夏民宅第一宅,还有蜚声遐迩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所以有人说,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王家大院地处晋中盆地的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南宋时迁至这里,清朝中期上升为名门望族,于是大兴土木,几近豪奢,修成了占地15万平方米以上的古建筑群落。王家大院建在背阴抱阳的山坡上,窑洞式设计使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水人气俱佳。这里的建筑群落,将砖木石雕陈于一院,绘画诗文书法熔于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分成,各具特色,既表现了大户人家的风范,又充分显示出自己身高位权的身份,达到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境界。

王家大院被天然冲沟分为东西两片。各自建有城墙,修有城门,砰然两座森严壁垒的大城堡,靠石拱桥连接,跨度之大,令人惊叹。两片大院共有院落54座,大小不一,东边的大院是东堡院,也称高家崖,为17世纪王汝聪,王汝城兄弟兴建于嘉庆十年,也就是18的建筑群落。占地面积11728平方米,共26个院落,212间房屋,建筑特点是背阴抱阳,背山而水,阴山构筑,依山重叠,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建筑凭借山的高低,使平面空间结构立体化,山则因建筑的韵律而生气势。走进王汝聪的住宅大门,可以体味到极高的文化品味,使我们能联想到王家的身份,走过联系与分割前后院的夹道,穿过垂花门,主人生活的区域便趁现在我们面前。上房是长辈居住的地方,楼上则是为小姐特设的绣楼,这种布局在封建社会宗法礼教制度上,使长幼有序上下男女有别,充分显示了大院建筑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王家大院导游词讲解篇六

周槐周槐生长在灵石县石膏山脚下的西许村中,树高约18米,围径7米有余。据清乾隆39年(公元1774)碑文记载,此槐为村民公产,相传植自周初,迄今已有30的历史。古槐躯干中空,树洞可容数人,但依旧生机勃勃,枝繁叶茂,苍劲挺拔,颇具风采。该树比介休“秦柏”的树龄要长得多,而可与晋祠的“周柏”比高下。

石膏山石膏山位于灵石县城东南五十公里,北距太原一百八十五公里,雄居太岳山北段,处晋中、晋南和晋东南三地交界处,与介休绵山、沁源灵空山鼎足而立,为山西境内一座风光旖丽的名山。石膏山自然环境优美,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六十平方公里的风景区之内,青山环绕,绿水长流,林木葱笼,鸟语花香。它不仅有雄伟秀丽的山光水色,有姿态万千的石钟乳溶洞,有古朴别致的佛寺梵刹,而且有比较完整典型的森林植被,有丰富多彩的树木花卉鸟兽资源。明末清初著名的爱国学者傅山游览此山后曾题留“山林野趣”四字,道出了石膏山风光的特色。

天石天石(亦称为“灵石”或“天星”),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宾馆西侧的陈列馆八角亭内,是全国著名的第二大陨石。天石,满身孔洞,状若靠椅,而又不规则,“似铁非铁、似石非石,其色苍苍,其声铮铮”,露出地面的部分高达1.6米,底部直径1.5米,体积2.4立方米;埋于地面以下部分的体积究竟有多大,迄今仍然是个谜。传说,日本侵华时期,一个叫山口大荣的日本军官,企图把灵石运往日本,但号令士兵连挖数日不见根底,于是只好作罢,而后便再无一人刨根问底了。灵石为天外之物,何时降落人间,史无记述,据《灵石县志》载,此石为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北巡太原傍汾开道时所获。相传石上有“大道永吉”四字(今已不存)。其时,文帝以为灵瑞,遂赐其名为“灵石”,并榜旨割介休西南地与霍州之北地建设县治,以石命县,取名为“灵石县”,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灵石”因隋文帝赐名而名传千古,因其不同寻常而富有神奇色彩。相传灵石县城的原状是一艘大船,“灵石”则在桅杆处,按其地形,滔滔汾水北来,大船必覆,但因灵石能“镇水灾,捍城垣”,“显灵秀之气”,水即蜿蜒南下。旧时,由于种.种说法,灵石被当地百姓尊为“神石”,每逢过年过节,附近乡民便纷纷前来顶膜礼拜,祈求好运。随着科学的发展,“神石”之说已成为传奇。天石,经科学化验结论,实为一块铁陨石。其硬度为5.5-6.0,有磁性,主要成份为铁,含量达96.17%,其余还有镍、钛、锰等,含量均不达1%,外部体积之大,仅次于乌鲁木齐博物馆陈列的铁陨石。“天石”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右边是豪华舒适的灵石宾馆,左边是直通大运公路的汾河大桥。园内存有北宋大书法家米蒂真迹,还有碑刻“晋省地域全图”及三个展览厅,如果您来灵石旅游或途经这里,一定不要忘记到“天石”景点一游。

百尺楼灵石县城西南九公里处有个夏门村,夏门村依山傍水,汾河从东向南绕村而去。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夏门出过一个为官清正,敢于为民伸冤的清官名叫梁中靖。养育梁中靖的梁家,是清代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百尺楼是梁家的建筑物之一。该楼削山为靠,面临汾河,创建于清初,。楼为四层,一、二层为三孔窑,三层为四孔窑,四层为穿廊。楼长15米,宽4米,高40米,故称“百尺楼”。楼下部为砖石结构,上部为砖木结构,建筑奇特而雄伟。每逢春日,登临百尺楼顶,远眺东山,艳阳高照,万道光芒;俯视汾河,波涛滚滚,汹涌奔流;汾河两岸,田野阡陌,杨柳婆娑,一派奏景象。这就是灵石八景中的“夏门春晓”。现在,“夏门春晓”石刻仍完好地镶嵌在楼北石壁之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