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笼教案中班反思(实用5篇)

老鼠笼教案中班反思(实用5篇)

ID:3908013

时间:2023-09-29 19:52:23

上传者:影墨 老鼠笼教案中班反思(实用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老鼠笼教案中班反思篇一

“哩哩啦,哩哩啦!敲锣鼓,吹喇叭!老鼠家里办喜事,有个女儿要出嫁……”耳熟能详的儿歌,妙趣横生的内容,《老鼠嫁女》的故事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家喻户晓,是因为它迎合了人们特别是孩子的口味。把这极富有中国传统民间特色的故事和孩子喜闻乐见的音乐游戏有机巧妙地整合在一起,会迸发出什么样另类的火焰呢?我思考之后,身体力行,利用了家长和社区资源,与孩子共同收集了各种古今中外结婚场面的vcd和图片,让他们了解了古今中外不同风格的婚庆仪式,尤其是中国古代凤冠霞帔的拜堂和迎亲仪式。一时间,婚庆内容成了孩子间的热点话题,这同时也是为本次活动的开展做了充分的知识经验准备。

在孩子们不但熟悉了《老鼠嫁女》故事情节,还能“琅琅上口”地念出其中儿歌的时候,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渐入佳境了……《新纲要》中表明,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活动中,教师用自己高涨的激-情和有趣夸张的身体语言来点燃孩子创意的火苗。果然,在让孩子欣赏乐曲自由表现老鼠动作的环节中,有的孩子用手当老鼠的尖嘴巴;有的孩子撅起嘴巴皱起眉头;有的幼儿猫着身子做出老鼠胆小的'样子;有的幼儿伸缩着脑袋,俨然一只出外觅食东张西望的老鼠……各种自创的招式生动再现了老鼠的千姿百态。接下来,我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游戏的教法,把活动中的精髓——民间特色内容与音乐游戏巧妙结合,引导孩子在模仿老鼠的常规动作后并提升了动作的难度指数,如吹喇叭、抬轿子、挑嫁妆等动作,使之更增添趣味性,体现了音乐游戏与民间游戏整合的优越性。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要建构一座好房子绝对需要品质优良的钢筋水泥,那么对于“流动的建筑”—音乐来说,在活动中,孩子间积极合作和互相协助的品质就和优良的钢筋水泥对房子一样的重要,正所谓是不可或缺的。如:在游戏中抬轿子的动作,就需要两个的默契配合,如果前后的“轿夫”动作不协调就会导致游戏的混乱和失真。对于没有类似游戏经验的孩子来说这具有一定难度。此时我在发现问题后,在孩子面前提出问题,与他们共同商量如何解决。通过讨论、示范和模仿,孩子们渐渐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团结合作,如,在游戏前两人先商量好,游戏时随时注意对方的动作节奏,及时调整协调。在这个过程中,我更是以引导者、合作者和鼓励者的身份激-情地参与游戏,并还在带领幼儿游戏的时候不时地即兴编出节奏感强,压韵上口的“特色儿歌”,特别是增设了极具民间特色的游戏道具——头饰、轿子、红盖头、鞭炮、锣鼓、喜牌后,古代标准的迎亲队伍:举旗的、鸣锣开道的、放花鞭的、抬嫁妆的,经典再现。众观起来,真的有种浩浩荡荡、金瓜斧钺、鼓乐笙平、张灯结彩的感觉,让所有在座的听课专家和老师耳目一新,赞不绝口,仿佛随着孩子们,随着活动,随着热闹的氛围进行了一场时空倒流,把活动推向一波又一波的高-潮……活动中也出现了年轻教师经常忽略的问题,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没有抓住时机马上解决。如在幼儿回答提问时,由于是观摩活动,为了不影响活动的进度,我只是拉开了他们,没有抓住教育契机进行挖掘讨论,可以引导幼儿在课后或延伸活动中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在今后的活动中,教师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从中抓住教育的契机,鼓励幼儿从多方面和多角度解决问题,帮助幼儿积累成功的经验。相信孩子们会有更大进步的!

 

老鼠笼教案中班反思篇二

一、活动来源

民间童谣《老鼠嫁女儿》以其诙谐、幽默的风格深受大家的喜爱,童谣以其灵动的想象力、丰沛的游戏精神为孩子们构建起一方快乐的天空。对于今天的孩子它还是一座传承民族文化的桥梁。我觉得这首民谣对于如今的幼儿很有意义。

二、活动设计

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我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其中。活动开始时用欢快的音乐,让幼儿产生一种共鸣,进而顺利的进入到之后的环节中。逐步出示轿子,让幼儿猜测新娘是谁。老鼠爸爸的话来提出要求,要嫁给最神气的人,这样激发起幼儿一阵热烈的讨论。再听听这些角色是怎么说的,让我们知道太阳、乌云、大风、围墙、猫咪、老鼠,虽然它们各自有自己的本领,但是它们也有害怕的东西。一次次的设置悬念“鼠爸爸会把女儿嫁给它吗?女儿嫁到猫咪家后会怎么样呢?这样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因为他们想要知道最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三、活动效果

用欢快的音乐导入活动,就将幼儿牢牢地吸引住了,他们展开充分的想象“这样的音乐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都想到了一些开心快乐、喜庆的事情,在此我知道了音乐感染的重要性。设置悬念“新年会是谁呢?”与幼儿互动一起把新娘喊出来时大家也积极参与其中。我觉得活动中幼儿讨论最热烈的就是帮助老鼠爸爸来挑选新郎,有的认为是太阳最神气,因为太阳又发光发热的本领。有的认为是老鼠,因为它和老鼠新娘是同类,同类和同类结婚的。最有意思的是有个幼儿认为可以是大风,她的理由是如果老鼠新娘要什么东西,大风就可以把它吹过来给老鼠新娘的不用花钱买,这里不正是说出了大风有可以吹的本领吗。经过幼儿的一番讨论之后,我们听听各个角色是什么说的.,我采用了前两个角色听听是怎么说的,之后两个角色请幼儿来模仿来说一说,让幼儿充分参与到活动中,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学说。我利用单响筒让幼儿跟着它有节奏的念一念民谣,再让幼儿分角色来扮演,幼儿在扮演的过程中兴趣很浓厚。

四、活动不足

整个活动我感觉时间比较长,我完整欣赏和完整朗诵的次数比较多,活动中有种一定要让幼儿学会这首民谣的感觉,教授的成分比较多,再回过头来看看,幼儿体验到了其中的诙谐、幽默就可以了。在出示民谣中几个角色时,我没有交代清楚就让幼儿来选一选新郎,这样会比较突兀,让幼儿也不能理解,很自然的有些小朋友会选老鼠,因为他们是同类。应该让幼儿先来看一看这些角色有些什么本领,再让幼儿帮助老鼠爸爸选一个你认为最神气的人来当新郎,这样先有一个铺垫的话幼儿会容易理解些。每次朗诵的时候都是我在带着幼儿,老师应该适当的退位,在幼儿可以独立的时候让他们自己来发挥。对于目标中“尝试有节奏的朗诵民谣”应该确定是几拍子的节奏,而不是很随意的节奏,那样才能让幼儿感受民谣语言的韵律美。

老鼠笼教案中班反思篇三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在认识生字中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生字的构字规律,如“迷、谜、咪、眯”都是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不足之处以及改正措施:

一、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形声字,对这个概念我没有具体讲,只是停留在学生说的层面。应该讲的更清楚些。对“咪眯迷谜”四个形声字比较时,让学生说说字的意思与偏旁之间的关系就更加透彻了。

二、出示课题“猫和老鼠”后就指导“猫”字的书写,影响了学生读书的兴趣,把猫字的指导书写放到课文中“花猫咪咪”处。

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学生读的有点齐,应该各读各的。学生互相读后,仍有读错现象,所以要求学生互相考,正音。

四、 板书设计应该把“胡”和“糊”放进去,课题“猫鼠”字上面应该加拼音。

五、幻灯片中出现的动漫人物犬夜*的尖耳朵应该去掉,猜谜语的“猜”写成行书,不够规范,去掉或改成楷书。

老鼠笼教案中班反思篇四

猫和老鼠是小朋友很熟悉的两只小动物,因为孩子们都喜欢看动画片《猫和老鼠》,他们对于猫和老鼠这两个角色间的关系是比较了解的。

活动一开始时,我就告诉幼儿今天我们教的一首歌曲的名字叫《猫捉老鼠》,小朋友一听到都非常的兴奋,都跑过来跟我说,“我看过猫和老鼠,老师你看过没有啊?”“猫很笨,一次都没有捉到老鼠。”趁着孩子在兴头上,我就问:“那现在请你们想一想猫和老鼠的样子,他们是怎么走路的,老鼠偷吃米、睡觉时我们用什么动作来表示。令我惊讶的是幼儿模仿得很好。之前我还担心小朋友不会做,但他们的表现真令我大吃一惊。在课前我先制作了一个老鼠的头饰,在活动中自己戴上后范唱歌曲,并做相应的动作来让幼儿能够准确地了解每一段歌词中小老鼠所做的事情,这样一来,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歌词的内容。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老鼠跑步、吃米、睡觉的动作。为了让幼儿能更好的创编,我先给幼儿看了一小段《猫和老鼠》中,猫捉老鼠的情景。然后分段唱歌曲,再让幼儿自由创编动作,再一起选择最好的学习,我发现这个效果还是不错的,有了基本的经验,幼儿都能创编不同的动作。

在幼儿熟悉游戏后,我就请幼儿自由游戏,幼儿的兴趣也很高,但我却发现有个别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主要是在最后一段歌词中,孩子们对自己所扮演的老鼠所应该处的位置掌握得不够好,往往是在大猫出现的时候,还没有到位,或是大猫还没有出现时,有的'幼儿就开始到处乱跑,感觉游戏有点乱糟糟的,后来我反思,在这段歌词中,猫要捉老鼠,可看不出哪里开始是捉了,所以我就在最后一段歌词唱完后加上猫的叫声“喵”,这时,老鼠听到了叫声,就知道猫来了,要逃跑了。在经过幼儿的实验后,取得了好的效果,幼儿游戏时也不乱糟糟了。

本次活动中,动物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因此,用形象的“小老鼠”,“大猫”来贯穿整个活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不管是表演还是游戏。幼儿都能很好的和老师配合,师幼互动默契。在创编小老鼠找东西吃和小老鼠睡觉的情景和动作时,老师用用适当的语言和身体动作进行提醒和指导,感染幼儿,使幼儿积极表现,乐于交流,从而满足每一个幼儿表现与表达的欲望和需求,提升了幼儿原有的经验。

在活动中,幼儿也会出现一些情况让老师难以把握,因此老师应有灵活应对的能力。活动的整个流程虽然清晰,但细节方面也应注意,比如,提问后的追问,幼儿回答问题时的秩序等。另外,在理解歌词,熟悉旋律时设计手偶演示,让幼儿通过直观演示体验情感。

老鼠笼教案中班反思篇五

教案目标:

1、幼儿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有节奏地朗诵。

2、幼儿能愉快地和教师、同伴一起,体验共同的快乐。

3、3、幼儿能有节奏地朗诵象声词“吡呖叭啦、吡呖叭啦、蹦叭”。

教案准备:

鞭炮一串,与内容有关的图片若干,猫头饰若干

教案过程:

1、教师出示鞭炮,引导幼儿模仿鞭炮声,教师念象声词“吡呖叭啦、吡呖叭啦、蹦叭”并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

2、学习《老鼠娶亲》

(1)、教师出示老鼠(戴着大红花,穿着新郎的衣服)图片,引导幼儿回忆《还珠格格》中娶亲的场面。

(幼儿回答:有鞭炮、吹喇叭、跳舞、敲锣打鼓、花轿等)

(2)、教师有表情地朗诵,幼儿理解内容。

(3)、教师边出示图片边朗诵,并引导幼儿拍节奏。

(4)、教师念每句前半段,幼儿念后半段,并交换一次。

(5)、师幼一起边拍节奏边朗诵。

3、《猫捉老鼠》

(1)教师介绍玩法。

教师和幼儿扮老鼠,配班老师扮老猫,老鼠有节奏地朗诵,当念到“蹦叭”时,老鼠全体蹲下,老猫出场,当老猫念到:“一口一个全吃掉呀全吃掉”时,老鼠则立刻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老猫去捉老鼠,当老鼠上位后,老猫则不能抓。

(2)、师幼共同2-3遍(次数视当时幼儿情况而定)。

4、师幼一起去户外。

附::《老鼠娶亲》

八只老鼠抬花轿呀抬花轿,

四只老鼠来吹号呀来吹号,

两只老鼠放鞭炮呀放鞭炮,

吡呖叭啦、吡呖叭啦、嘣叭。

老猫听了来贺喜,“恭喜!恭喜!”

一口一个全吃掉呀全吃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