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课文给予树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给予树教案(优秀5篇)

最新小学课文给予树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给予树教案(优秀5篇)

ID:3919605

时间:2023-09-29 22:24:34

上传者:灵魂曲 最新小学课文给予树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给予树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课文给予树教案篇一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有关圣诞节资料。

3、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圣诞资料,导入新课。

二、出示课题,理解给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学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圣诞有关的资料,创设西方孩子过圣诞节装饰圣诞树、制圣诞卡片,送圣诞礼物的快乐氛围,导入金吉娅一家购买圣诞礼物这一新课内容。

二、细读感悟,体会感情

1、金吉娅和哥哥姐姐高高兴兴去商场采购礼物,回来的路上他们有什么表现呢?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课件出示: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呢?

3、当妈妈看到金吉娅知买了一些很便宜的棒棒糖时,心情怎样?

4、为什么妈妈很生气?

5、想象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心里怎么想的?

6、课件出示:

“……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孩却什么都没有……”

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7、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妈妈的心情是怎么的?

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尝的笑脸”。

为什么说吉娅还送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理解这一段话。

9、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会对金吉娅说什么?

三、课堂练笔,升华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替小女孩写下感谢的话。

四、拓展活动,表达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分组制作礼物,奉献爱心。

五、板书设计

小学课文给予树教案篇二

第一课时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一心助人,还带动别人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你们一定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吧。

1、板书课题:24 给予是快乐的

读题目,读准字音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1、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注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注意读准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炫耀 圣诞节 轿车 兜一圈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再读课文

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保罗错在哪里。

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

根据以上提示,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第1到7节写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对`话。

(2)第8到11节写了保罗和小男孩在乘车出去玩时的对`话。

(3)第12到13节写保罗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1、抄写词语

2、练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原话里"我"、"你"、"他"各指代的是什么人。

出示: 课文中讲了   把    给予

请大家再读课文,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老师把握好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写到黑板上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

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

3、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读这句话,想什么意思。

请你说说小男孩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小学课文给予树教案篇三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课文是——(出示课题)

生:给予树

生:给予树

生: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

生:给予树会结果吗?

生: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的名字叫做“给予树”?

生:给予树的叶子是怎样的?

生:给予是什么意思

……

师:有了疑问能想办法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有进步。那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其实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不过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去体会,就一定能解决。

生:“给予”就是给与。

生:“给予”就是帮助。

生:“给予”就是送。

……

生:我给灾区的人捐献过衣服。

师:那是你对灾区人民的给予,你真可爱。

生:我在大街上看到有的人很可怜,把零用钱给他们。

师:那是你对流浪人员的给予,你真善良。

生:过年的时候,爸爸会给我压岁钱。

师:那是你爸爸对你的给予,那样的时候你觉得幸福吗?

生:是的。

生:自由读课文。

师:我看到同学们读得很起劲,我们读书的时候还可以边读边在书上划一划,比如——(示范)我读到“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这句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给予,我就把这句话划下来。

生:边读边划。

师:在课文中找到了那些“给予”?

生:孩子们相互买礼物。

师:那是相互的给予。

生:金吉娅买了一个洋娃娃送个一个陌生的女孩。

生:金吉娅买了棒棒糖送给妈妈和哥哥姐姐。

生:金吉娅送给我们善良、同情、仁爱和体贴。

……

师:现在你能准确说说“给予”是什么意思吗?

生:给予就是送、就是给。

小学课文给予树教案篇四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4、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

5、情和体贴的特点,

6、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的快乐。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母亲变化的心情及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2、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看录像(或图片)

2、了解圣诞节。

3、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4、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5、齐读课题:“给予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

立即卡片盼望拥抱仁爱同情体贴如愿以偿

b.指销售员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3、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2、先读读,3、再组词。

4、请学生做小老师,5、指6、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7、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2、座互相批改。

3、指4、名5、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1、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3、引导学生体会。

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b.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4、交流不5、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

3、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

4、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小学课文给予树教案篇五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学会书写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

3.在讨论交流中流露真情,明辨事理,提高认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独立思考问题。

2.引导学生继续深入阅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给予别人是一种快乐和幸福,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做人的道理:一个人应该多为别人着想,付出越多才能得到更多。

预习作业

1.自学生字、生词,读准字音。

2.熟读课文。

3.把不懂得问题记在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水是生命之源。如果你在沙漠中迷路后,口干舌燥、几近死亡,一壶水或许就是你救命的稻草,面对这壶水,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给予的故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小组读课文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下面我们按预习要求,在小组中检查预习结果。

呈现小组检查预习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b.把易错的字、不理解的字词和你喜欢的词语写在小本本上。小组解决不了的问老师。

学生自己在小组中读课文。

2.交流易错的字。

教师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全班强调。

强化指导易错字:

(1)文中读错的字。(2)教师预设的易错字。

3.指名读课文或开火车分自然段读课文。

【设计意图:用多种方式来理解词语,教给学生自主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试着说一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理清文章脉络。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回答。

二、自读自悟,体会感情。

请大家打开书,拿起笔,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最感动你的是什么?在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字、词、句,并画下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三、小组讨论。

四人一组,把自己的感受在你的小组里边说一说。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四、全班交流,畅谈感受。

1.师:看大家刚才读书的样子,老师真高兴。因为你们读书时非常专注,而且大部分同学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了批注。这就是的读书方法:边读边思,边思边写。

2.畅谈感受。文中哪最让你感动?

学生可能感受到的几个场景:

场景一:

(1)迷失方向、饥渴难耐是在沙漠中最可怕的困难,可他偏偏都遇到了。

(2)周围仍是黄沙茫茫,看不到一点绿色。同学们想象一下,头顶是火辣辣的太阳,脚下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此时又饥又渴,还迷失了方向。假如是你,请描述一下你当时的感受。

(3)师:同学们的感受很真实,也就是在我们看来真实一点希望都没有了,然而他没有放弃求生的希望,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他表现得很坚强。

(4)你对这段体会得很好,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段?

(师评:你很勇敢,但老师从你的读中没感受到在茫茫的沙漠中行走的艰难,谁再读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沙漠,而且自己仿佛正感受着这种行走的艰难)

场景二:

(1)对于一个在沙漠中饱受饥渴折磨、濒临死亡的人来说,哪怕是一壶水也能挽救他的生命。恰在这时,真的在他面前出现了一壶水,然而他并没有立即喝下这壶救命的水,因为他在水壶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生齐读。

(2)当他看到这壶水和字条上的字时,他的心情怎样?(矛盾、犹豫)请你把描写这种心情的段落读一读,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评价学生的读,并指导学生的读)

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也是一种很好的感悟课文的方法,它能反映你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充分表达你对文章人物的情感。

场景三:

师:同学们都能设身处地的去想,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虽然你们的做法不一样,但是你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意识到这壶水对自己的生命有多重要。

(2)他明明知道这湖水对自己的生命是多么重要,为什么还要把水倒入汲水器中?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五自然段。你怎么理解“一种奇妙的灵感”?(宁愿冒着牺牲自己的危险,也要试试为更多的人,找到救命之水。)

(3)读了这段,你除了感觉到他这种舍己为人、甘于奉献的精神,你还体会到什么?

(4)书中无文字,文中无图画,但是你们通过想象,感受到了主人公为自己关爱、帮助别人而兴奋不已,这正是他从给予中体味到的快乐。现在,他想把这种欢乐告诉每一个沙漠旅行者。齐读他在纸条上加的这两句话。

(5)“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请你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这位沙漠中的旅行者发自肺腑的话牢牢地写在沙漠的那把水壶上,时时提醒着在沙漠中将绝处逢生的人们,老师希望这句很富哲理的话,也会时时提醒着我们每一个同学。齐背这句话。

五、读写结合,畅谈感受:

1.一段生动的故事,一份浓浓的情谊,一个做人的道理,像甘泉一样流进老师的心田。于是我写了这样的一句话表达读文后的感受。(小黑板展示:关爱别人,并不会使自己丢失什么,相反,我们对别人关爱越多,自己获得的也将越多。)

2.我相信,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以后,感受一定很深,你能把自己的感受像老师一样,用精练的语言写出来吗?(生动笔写)

3.写完的同学板书,大家拜读。

【设计意图:写作方法的渗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