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示范(模板5篇)

2023年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示范(模板5篇)

ID:3922860

时间:2023-09-29 23:06:34

上传者:薇儿 2023年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示范(模板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示范篇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空间关系;

2、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况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重点难点:

能确定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空间观念的培养,倾听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教学两个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师:(出示一棵大树图)今天是树爷爷的生日,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给树爷爷过生日,小鸟和小兔最先来,(出示小鸟贴在树梢,小兔贴在树下)

师:你能描述一下小鸟和小兔的位置关系吗?

(学生可能只说小鸟在上面,小兔在下面)

师引导学生规范地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根据学生说的板书课题:“上下”学生齐读。再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充分的描述小鸟和小兔的上下位置关系。

2、教学三个物体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学生任意选一只小动物来说,也要引导学生语言完整、规范)

3、教学一个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师:你能用完整的语言说说小松树的位置吗?

师:小松树的位置还可以怎么说?

二、实践操作、巩固新知

1、摆一摆,说一说:在文具盒上放数学书,说说文具盒和数学书的上下位置关系;在数学书上放一个橡皮,说说数学书和橡皮的上下位置关系。

2、看图说一说

教师出示摆放的三个物体,让学生说说三个物体间上下相对位置关系。

三、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练一练1--2题

四、动手实践、深化新知

1、引导学生看书,动物园里建了一座新楼房,你认为这些小动物应该住那一层,请给它们分房子。

(学生动手贴动物头像)

说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及顺序。

2、找宝物

引导学生推理,根据第一句话推出宝物可能在?号、?号哪个盒内

根据第二句话,确定宝物在第?号盒内。

3、教师把小朋友的头像做成小卡片,让学生操作,贴出它们在楼房的位置,再说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

五、总结收获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示范篇二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中《有几瓶牛奶》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有几瓶牛奶”的'情境中教授9加几的进位加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前面的相关内容有本册教材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而本课又同时是为本单元的20以内数进退位加减法、及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做铺垫。

1、知识目标: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能力目标: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 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1、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教学难点:会运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

1、教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在开课时以谈话方式导入新课,问学生早上有几个人喝牛奶。我接着说:“小明家里有好多牛奶,你看!”并出示情境图。导入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要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并试着自己提问题—“一共有几瓶牛奶”。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 并用多媒体呈现问题。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第一环节,理解图意,列出算式。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学生在本册第三单元已经学过10以内加减法,列算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

第二环节,动手摆小棒。可以用多种方法,也可以同桌互相帮助合作,并试着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的。我提出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我在这个时候巡视班级,加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多种算法的探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汇报交流算法。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多、最好。”在汇报中,学生一般都能够首先想到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接着可能会有学生仿照这种方法“两个两个”的数等等。我可以说:“这些同学说的其实是一种方法,就是数小棒的方法,谁还有其他的方法?学生讨论。

第四环节,讲解凑十法。我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凑十法”,规范讲题语言,“我想将9凑成十,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所以9+5=14。”然后组织学生边摆小棒边讲题,采取的形式有自主练习和指名汇报,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说一说的过程理解“凑十法”。在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凑十法”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这个算式用“凑十法”还能怎样计算?”学生在这里马上会想到还可以将5凑成十,我组织学生进行摆小棒和说一说的活动,采取的形式是自主练习、同桌交流和全班指名汇报。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让学生能够用“凑十法”正确的进行计算,同时检验学生对于“凑十法”的理解应用程度。针对算式9+5=,我提问“还有其他算法吗?”学生如果有其他方法就汇报,只要合理,就给予鼓励。

第五环节,介绍拨计数器的方法。我用计数器模型演示,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满十进一,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剩下4个珠子,所以 9+5=14。此处的教学目的在于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为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基础。这部分只需要学生理解,不需要掌握。

第六环节,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在这里设计了两个小练习:9+3=;6+9=。

(1)要求:用“凑十法”计算。

(2)形式:自主探究,全班汇报、交流。

3、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圈一圈,算一算”。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巩固“凑十法”。

(2)“看图列示,解决问题”。目的是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教学时先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

(3)“登山游戏”。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合作意识。

4、总结提升,复习小结。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教师提问“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我的板书内容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示范篇三

教材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两部分内容,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教材第38页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教学内容,教材在设计单一标准的分类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没有提出过高要求;教材第39页就是不同标准的分类教学内容,在已经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后,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兴和灵活性,同时,各种能力得到提高,让他们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能够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对事物进行分类,但还未能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进行分类。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单一标准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不同标准的分类在学生已经学会了分类的基本方法后,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三、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四、教学重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体验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五、教学难点:

体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示范篇四

1、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准备预设过程

教学重点:

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激情引入

1、师:小朋友们,上个星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知识?

生:上下、前后、左右

师:谁来说说你的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

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还有吗?

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指出讲台的位置,在小朋友们的前面。

师: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叫小明,坐在第一组第二个,你能找到他吗?

学生在图中找小明。

师:老师是从左边开始数的。谁的左边?

生:我们的左边。(师:你认为呢?)

师:说的真好。这里一共有几个小组?第二小组在哪里?

第5小组在哪里?

师:现在老师指一个小朋友,他在第几组第几个,知道的小朋友举手,看谁反应快!

老师指,学生说。再老师说,请学生上来指。

这么多小朋友,你想认识哪一位,说说他的位置。

3、师:小朋友,你能告诉大家你的位置吗?第几组第几个?同桌两个人先互相说一说。

学生反馈,说自己的位置。

师:那你能说说你的前面的同学、左边的同学、右边的同学、后面的同学的位置吗?

完成练习,你有什么发现?(前后同组,左右同个)

学生提问并回答。

二、发展练习

1、情境说明

课件展示一幢楼房(由p9第7题)

师:这是一幢漂亮的新楼,数一数一共有几层,几个单元?

每一楼都有两户人家,靠左的为左室,靠右的为右室。这幢新楼里住着解放军叔叔、王爷爷、音乐老师、两位小朋友等很多人。

2、活动

看一看,是谁住在2单元4层右室?(音乐林老师)

(1)师:春节快到了,林老师要请两名能歌善舞的同学到解放军叔叔家慰问,如果老师要你们去通知小刚、小红,因为他们也想去,你们能找到他们的家吗?(1单元5层左室,1单元1层右室)

师:找到小刚小红,现在谁能带他们到解放军叔叔的家?(2单元5层)

(2)师:谁愿意到王爷爷、李奶奶家打扫卫生?(1单元2层左室,1单元3层右室)

(3)师:医生也想跟你们一起去,别忘了去请他?(2单元2层左室)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活动中产生问题,再由“问题”的探讨而进入一种新的学习活动中,这是新课程理念的反映。让学生在交流中,自己体会、总结根据“行”和“列”来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必须首先得有一个标准,或从左,或从右,或从前,或从后,都得先有一个参照。在让学生找出小明的位置这个教学片断中,是学生自我感悟得到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有利于促进学生经验的提升。

小学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示范篇五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钱,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换钱游戏、购物购票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动能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难点:能正确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法、学法:

由于本节课是《认识人民币》的起始课,学生对人民币只有初步的认识,因此,我引入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先通过换钱游戏和购物购票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它的商品功能;再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思。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扣知识点,设计各种活动,力求达到让每一个学生想学、会学、学会、会用。

五、教具、学具:

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准备使用真币或挂图演示,每个学生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爱听故事这一特征,我一开始就以故事引入。

口述1:从前,有个爱问问题的孩子。一天,他又拉着爷爷问问题了:“爷爷,爷爷,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钱呀?”爷爷想了想,笑着说:“我们国家有188元8角8分钱”。

这样,我利用故事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身心准备和知识准备真正合二为一,很自然地引出了新课。

挂图2:出示购物、购票、乘车、存钱图。

我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人民币,让他们初步感受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和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我再通过调查班级中哪些小朋友有存钱的习惯,教育学生要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二)、动手操作,认识人民币。

挂图出示3:我国发行的第5套所有面值的人民币

我利用课件出示了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品种,让学生对我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挂图出示4:

说一说:介绍自己钱袋里的人民币

分一分:学生尝试将人民币分类

辨一辨:说说两种50元、100元的人民币有何异同?

认一认:同单位的人民币各有几种?

学生活动由我的任务而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初步认识了人民币,在分类活动和简单的计算中感知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我又通过区分人民币的异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三)、提炼知识,综合运用

在此教学环节中,我首先设计了换钱游戏。

出示5:1张2角可以换______张1角;

1张5角可以换______张1角;

先让学生明白:以角为单位的3种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及它们的面值。

继续做换钱游戏,我出示1个1元纸币,问“你应拿几个1角纸币才能换取老师手中的1元纸币”?让学生小组合作,在自己桌上先摆出1个1元硬币(或纸币),然后再摆出与1元等价的10个1角硬币(或纸币)。最后,我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元和角之间的关系:1元=10角。

出示6:1张1元可以换______张1角。

1元=10角

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购物活动。

挂图出示7:橡皮(1角)练习本(5角),铅笔(2角)

1、1元钱能买______块橡皮。

2、1元钱能买______支铅笔。

3、1元钱还能买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在购物游戏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1元=10角的关系,同时,通过对价格的了解,感受了1元的币值。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挂图出示8:游乐园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游乐园购票”活动,学生根据手中的备用钱,自主选择游乐项目,这样,我把单调的课堂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巩固认识了人民币,在思考中感受了人民币的价值,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评价分析: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节课中,我把评价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评价方式多样化,在学生换钱游戏中,以学生自评为主;在购物购票活动中,以学生互评为主;学生汇报结论时,以师评为主,利用发展性评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