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纲要心得体会(大全7篇)

2023年纲要心得体会(大全7篇)

ID:3928309

时间:2023-09-30 00:20:29

上传者:文轩 2023年纲要心得体会(大全7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的事物的理解和领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反思和总结。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未来,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纲要心得体会篇一

教育是我们成长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怎么样理性看待和把握这个重要的部分,把教育的力量转化为自己的能量,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思考和思维的问题。为了更好的理解教育的精神以及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接触了教育学的“学纲要”,通过学习与实践的过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学所蕴含的文化力量和生命力量,同时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了自己在教育学领域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的体悟和心得。

一、教育学的内涵

教育学是探索人类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原则的学科,它是一门理科,以科学地研究人类教育现象为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评估、授课、学习等各个方面。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不同于传统学科,更具有思想性和实践性的特征。教育学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价值有机结合,力求揭示出教育活动的本质规律。学习教育学,了解教育学的内涵是初步了解。深入理解教育学需要通过切身的实践与学习。

二、实践课程对教育学知识的应用

这一部分主要体现在教育学的实践课程当中,教育学的实践课程对于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力量,显得格外的关键。实践过程中,我们对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把教育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开展。实践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看到教育学对实际问题的解释,学习一门学科的意义就是要知道该学科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三、哲学思考对教育学思想的启迪

在教育学的学习中,哲学思考的意义尤为重要。教育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交叉性学科,涵盖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和人的成长状况等诸多方面,因此,对教育学的思考不仅限于教育领域的研究,更需融入哲学思考的范畴。通过哲学思想的启迪,我们也提高了对教育学思想的理解和领悟,更在学习中体验到了思考的力量以及哲学思想对教育学思想的效果,进而通过理论知识进行实践。

四、教育学与实践的对接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所探究的是教育的本质、规律等问题。但是这门学科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研究,更重要的是如何将教育学所学的知识融合到实际生活当中,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通过教育学的学习以及实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熟练度,进而达到教育学研究与实践的较好结合。教育学的实践性是教育学的知识体系的重要特征,而实践是检验教育学理论的重要途径,并且也是实践出真知的途径。

五、教育学的价值

教育是人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必须拥有良好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意识和教育素养,才能从容应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我们在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深深明白教育学在引领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过程,其所追求的价值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思想与方法,并为人们加强自身修炼提供指引和鞭策。

总之,教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联系紧密,并与人的成长与发展紧密相关的学科,它所涉及的领域广泛,同时也对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学的精髓和它所蕴含的文化和生命力量,同时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哲学思考和实践课程的指导来不断提升教育学的应用能力,从而获得了更全面和深刻的体会。

纲要心得体会篇二

学习是一项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发掘自己的学习潜力,我开始了一段新的学习之旅,学习的主题是学纲要。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很多的收获与感悟,以下是我对于学习纲要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理解学习纲要的重要性

学习纲要是一个更加系统和规范的学习规划,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我在学习纲要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这一点。学习纲要是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学习实际需要设计,选择和调整学科内容的一种指导性文献。学习纲要旨在为学生提供更简单、更全面、更系统、更可行的学科学习方法和内容,为学生培养更好的综合素质提供保证。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学习纲要是打好学习基础的重要方法之一。

第二段:掌握学习纲要的具体实施步骤

理解学习纲要的重要性是一件事,而掌握学习纲要的实施步骤是另一件事。学习纲要的实施,是对纲要内容的学习、理解和应用过程。学生应该充分了解学科纲要的各个组成部分,例如学科要求、学科全貌、学科课程等内容,并将其落实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去。同时,学生也应该注重学习纲要的更新内容,及时理解其中的新知识,跟随学科发展步伐,为自己的未来埋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段:正确对待学习纲要的反应

对待学习纲要应该有正确的态度,学生们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学科的纲要,尤其是对于出现大的变化和改革时,学生们应该及时跟随学习纲要的调整,及时了解各项要求和细节,做好自己的调整和准备。同时,学生们也应该根据自己认知和能力进行提高和实践,不要埋没纲要中的优良内容。

第四段:学习中的实践与应用

学习是有目的的,需要学生将所学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通过学习纲要,我已经意识到学科有不少的基础知识很重要,需要认真掌握,同时也有不少知识是需要实践和应用的,通过和班上的同学们一起讨论和生活实践,我们发现实践的意义是深远的。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把学科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让学科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第五段:学习纲要对于终身学习的影响

学习不用终止,学习纲要的内容也是如此。学生学习纲要的过程,让我们了解到学科学习是个终身的过程,随着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我们也需要不断跟进。理解、应用学习纲要的过程,也是不断深入和发掘的过程。学习纲要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学习的一个整体。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我也将充分发挥学习纲要的作用,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做好自己未来的规划和准备。

通过对于学习纲要的学习,我们获得了更深层次的学习理解和体验,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学习纲要的实际应用和落地方式,并意识到学习不断进步和砥砺前行的意义。希望自己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能够不断推动知识和技能的进步,为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提升做出自己的贡献。

纲要心得体会篇三

学习是一项持续的过程,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而学习的纲要则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学习的重点和目标。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了解到了学习纲要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不少心得体会。

第一段:学习纲要的重要性

学习纲要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制定的目标和计划。在学习的过程中,繁琐的知识点和众多的学科往往会让我们有些迷茫,不知从何开始学习。因此,学习纲要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帮助我们在复杂的学习过程中找到学习的重点和方向,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第二段:学习纲要的制定

制定学习纲要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首先,我们需要对于学科目标了解得比较清晰,从而制定出符合自己水平和目标的学习计划。其次,强化实践过程中的反思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性解决。最后,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学习纲要,以适应学习的进展和调整。

第三段:学习纲要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纲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抓住考点、把握重点,节省学习时间。同时,学习纲要也能有效地培养我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使我们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段:学习纲要与成绩的关系

学习纲要和学业成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学习纲要能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学习,提高学习的水平和质量,提升考试的成绩。相反,若缺乏科学方法,没有制订学习纲要,学习上就会出现盲目性、浪费时间和随意性等情况,最终导致学业水平的下降。

第五段:学习纲要体会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学习纲要的制定和执行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也明白了一个事实,即学习纲要不是刻板的死规定,它是基于我们的实际情况,结合我们的学习特点制定的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纲要的短板和不足之处,要及时进行调整,避免陷入死胡同。因此,制定学习纲要、持之以恒地执行,这是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业的关键。

总之,学习纲要是一份学习的路线图,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在制定学习纲要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学科目标,并运用一些制定计划的技巧和方法。在执行计划的前提下,随时要对学习纲要进行调整和完善。最终,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纲要的制定和执行,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和成绩,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纲要心得体会篇四

一、课程名称:二胡教学

二、开发教师:王凤泉

三、课程类型:演奏、创作、实践型

四、教材类型:教学活动类型

五、课时安排:36课时

每课时35分钟

六、适用对象:二年级学生

七、学生情况简介:

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表现、创作等方面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作思维。我们从二年级开展二胡的教学实验,通过趣味性、技能性、创作性的二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二胡教学课堂上获得对于二胡的兴趣和表现、创作的欲望,老师对于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进行数据统计,和其他的常规教学班对比,从而发现学过二胡的学生和没有接触二胡的学生在能力、思维,等方面的差异。

八、课程设立的背景::

二胡是民族乐器领域的一个代表。它可以帮助我们的音乐老师更好的进行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当它走入课堂后,对于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及素质方面的训练和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九、课程目标:

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百花园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弓弦乐器,它以音色圆润秀美、音质刚柔多变而著称,能表现各种题材和风格情韵的乐曲。为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音乐,建立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的二胡教学体系,为完善教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本大纲根据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各种常用技巧练习,直至较为复杂和难度较大的综合练习和乐曲,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使其广泛接触各种不同风格的乐曲,为二胡学习者建立和提供一个科学的二胡教学体系。

十、课程内容和要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包括“练习曲”和“乐曲”两大部分。通过各种不同练习曲和乐曲,进一步加强基本功方面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和水平。在“教”与“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乐曲的分析、启发诱导,使学生充分理解作品,演奏出乐曲固有的风格及自己的特色,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二胡这门演奏艺术并应用于音乐实践中。

第一学年(33学时)

1.d调上把综合练习(张韶曲)2.g调上把综合练习(张韶曲)3.五声音阶练习(宋国生曲)4.f调综合小练习(刘长福曲)5.a调上把及连续切分练习(宋国生曲)6.小指练习一(张韶曲)7.快速交替指练习(张韶曲)8.活指换弦练习(赵砚臣曲)9.换把练习(赵寒阳曲)10.快速换把练习(王国潼曲)

第二学年(36学时)

1、连顿弓练习(张锐曲)

2、抛弓练习(赵寒阳曲)

3、滑音练习(赵砚臣编曲)

4、短休止符练习(刘长福曲)

5、变化弓法练习(赵寒阳曲)

6、长弓练习(张锐曲)

7、节奏练习(赵寒阳曲)

8、倚音练习(赵寒阳曲)

9、抛弓练习(朱学义曲)

10、颤弓练习(刘长福曲)

2、第三学年(36学时)

1、音程练习(赵寒阳曲)

2、各调五声音阶练习(王国潼曲)

3、五声音阶快速练习(刘长福曲)

4、各调七声音阶练习(王永德曲)

5、各调七声音阶换把练习(王永德曲)

6、两手配合练习一(刘长福曲)

7、两手配合练习二(周耀琨曲)

8、混合节奏练习(周耀琨曲)

9、综合练习(赵寒阳曲)

10、快速转调练习(赵寒阳曲)

十一、教学方法

1.本课程班级授课与为个别授课制相结合的方式,遵循教学大纲要求制定的比较科学、系统、规范的教学方案。2.采用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在“教”与“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与学生成为“交互主体”的教学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演奏个性及社会实践能力。

(一)对于基本内容的确定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的针对性原则:在训练的内容层次上要适合孩子的年龄,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要使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愉快是的学习氛围中健康成长。

2、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原则:学习二胡要讲究卫生,严格要求坐姿、持琴、手型、按指、运弓、等的规范化,各种训练应该反复出现,逐步巩固。严格到每课必做。

(二)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1、基本指法和弓法练习:

基本指法和弓法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手指指法可以有助于熟练演奏二胡,且决定将来的发展空间,然而演奏技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不断的练习,正确的引导学生演奏的指法弓法,掌握二胡演奏的各种基本功。

2、基本素质练习:

学生的整体素质是需要通过各方面的锻炼才能养成,学生可以通过二胡的演奏学习,改变自己的气质,如:在坐姿上的训练。

学生通过学习锻炼,可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锻炼孩子们共同合作意识。

(三)课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

(1)整队入教室,要做到既快又齐,不乱喊乱叫。(2)课前要先洗手,打水的同学要按时将水打好。(3)每个星期要剪指甲。(4)要保持教室的整洁和安静。(5)上课前要准备好教材。

(6)学习切忌忽冷忽热、断断续续。要持之以恒,力求系统掌握二胡演奏的技能和方法,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

纲要心得体会篇五

七年级语文组

实践表明,教师从写教案、教学进度到编写《课程纲要》是提高教师课程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师形成课程意识,提高课程能力,特组织七年级语文教研组老师编写《课程纲要》。

一、组织教师认识学习《课程纲要》的意义,熟练把握课程内容,及各个环节的课程目标、内在联系等。让每一位教师分清《课程纲要》与教案、教学进度的主要区别在于完整的体现了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二、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课程纲要》编写实际上就是对将要实施的教学进行了整体设计,便于认真把握所教学科知识整体轮廓,清晰单个知识点的作用于意义。

三、本着全组教师全体动员,人人参与,集中学习,分散编写《课程纲要》的原则,定期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分享与评议。并在新学期第一次上课时,与学生分享编写的《课程纲要》,让学生知道本学期本学科 的课程教学计划。

四、为使《课程纲要》更好的呈现,认真参阅小学一年级的《纲要》案例。关键环节是处理好四个课程元素。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内涵的第一要素,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学生的研究、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对教材及其它资源的分析,具体撰写的要求有:必须全面、适当、清晰;一般用4-6点的方式来描述;涉及的目标包括三大领域与确切的认知要求/水平。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则针对教材的内容及相关的资源,它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难点、重点等,并要求教师明确所需相关学习资源是否具备。学习主题/活动安排则需要教师确定教学活动是如何组织、实施的,其要求包括:重点突出,按从易到难排序;明确描述选择的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有效性评价应当既包括学的评价,也包括教的评价,教师要确认评价的内容与评价方式或手段。

五、集众人智慧,完善修订。

纲要心得体会篇六

建武中学

在近一个月的远程培训中,我较系统地了解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规划有了新的认识,感受颇多,其中感受最深的是:“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捞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作为教师学习之余应该认识到四个坚持的重要意义:即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相信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大业一定会谱写出更加绚丽的篇章。现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些内容与同仁做一个分享。

一、《纲要》特别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

《纲要》在保障措施部分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温总理提出,让全国人民做有尊严的人。所以,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教育家。那么,要创建一流的教育模式,就一定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障。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教师真正成长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学习、特别能教育的教师队伍才可能实现建设一流学校,培养顺应时代发展和要求的学生才可能实现。我想,这同时也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二、《纲要》切实对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做出了要求

《纲要》在发展任务部分明确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我个人认为,减负势在必行。现在的中小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几乎没有自己的自由活动时间,更谈不上有自我利用的学习实践。很多中小学生疲于完成作业,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其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着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导致了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匮乏。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对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应试教育是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源。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念,积极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我们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而不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考试的奴隶。真正做到为党和国家及人民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纲要》特别注重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

《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我们是处于边缘地区的教育单位,肩负着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全民素质的重要责任。然而,长期以来,党和国家虽然不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但教育的落后面貌仍然存在,与内地教育的差距甚至在十年以上。本地各地区间的差异更是巨大。所以,教育的均衡发展势在必行。我个人认为,教育均衡除了在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外,还应该重点加强教育师资队伍和教学硬件均衡。大家都知道,师资建设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我区较多地存在教师素质参差不起的现象,好学校的教师相对素质较高,这就导致了家长想尽办法也要送孩子去较好的学校就读,家长非常清楚,只有一流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这就导致了部分学校印在社会的声誉较好而人满为患,而有的学校则因教育教学质量差而鲜人问津,这是造成不均衡的根本源头。而教学硬件的投入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如果没有良好的硬件设备,势必阻碍教育的与时俱进。很多教师想要把许多教育教学资源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但苦于一块黑板,一盒粉笔的现状而无法实现。对于学生来说就没有很好的机会再叫教师的指导下开阔眼界,触动灵感等这样的机会,创新也可能只有闭门造车,无法获得更为先进的知识和理念。

以上为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不妥之处还请专家批评指正。但我同时感受到:《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新的起点,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开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纲要心得体会篇七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方法论是指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所形成的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最一般的方法和原则。世界观作为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提供总的原则,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起着导向和规范作用,这就是世界观向方法论的转化。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本质,精神现象是物质派生的。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它是第一性的;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它是在物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是第二性的。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1)普遍联系的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

(2)运动、发展的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

(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4)承认事物的矛盾与否认事物的矛盾的对立。

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真理的客观性

第一,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第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第三,关于同一对象的真理,只能有一个。

6、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1)根本的对立表现在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唯物史观主张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动地反映并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唯心史观则主张社会意识第一性,社会存在第二性,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2)唯物史观主张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唯心史观则把精神的东西当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3)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唯心史观则主张少数杰出人物创造并决定历史,主张英雄史观,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

7、当代新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1)新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革命大大提高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2)新科学技术革命必须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

(3)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革命不断变革着人的实践活动方式。

(4)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革命,为解决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创造条件,对人类未来的发展产生着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8、价值规律的作用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生产和流动。

(2)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使商品生产者展开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引起两极分化。

9、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及灭亡的全部过程。

10、二次大战后经济危机的特点

(1)经济危机周期缩短,爆发频繁。

(2)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

(3)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交替过程和每个阶段的特征不如战前明显。

(4)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

1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调节和影响的办法

(1)通过国有或半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施加影响。

(2)国家的宏观计划调节。

(3)运用财政手段对国民经济发展施加影响。

(4)国家的货币信用调节措施。

(5)国际经济调节措施。

12、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1)在历史上看,经济落后国家越过特定的发展阶段,跳跃式地进入更高的历史阶段,是人类历史上常见的现象。

(2)从理论上看,经济落后国家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符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3)从实践上看,经济落后国家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已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1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建立健全的五大机制

(1)“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

(2)党和政府各部门合力、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

(4)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

(5)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机制。

14、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1)深化改革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客观需要。

(2)深化改革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3)深化改革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突出矛盾的关键环节。

(4)深化改革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

15、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是阻碍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两座大山。因此,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16、辛亥革命的经验与教训

(1)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缺乏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勇气和力量,所以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他们不能号召和凝聚全国的革命力量。

(2)他们没有深入农村,充分发动和依靠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毛泽说:“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3)他们未能建立起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坚持进行到底。

17、建立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1)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必须力争并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2)必须分清统一战线中的左、中、右三种势力。

(3)针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4)新民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

18、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1)强调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

(2)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处理党内矛盾、开展党内斗争的正确方针。

(3)强调要注意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4)提出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及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必须坚持和发扬。

19、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1)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2)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些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在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伟大理论成果。

(3)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指导革命与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是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克服来自“左”或右的干扰,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0、简述中国共产党八十年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并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3)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21、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2)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也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要求。

(3)这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22、在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3)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23、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

(1)要扩大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

(2)进一步建立社会保险基金。

(3)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4)加快社会保障方法。

(5)发展商业性保障业,作为社会保障的补充。

24、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1)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2)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4)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2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

新时期我国的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基础上的,它已经发展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具有空前的广泛性。

2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7、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带来了资本的国际化。

(2)对外贸易成为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环节和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促进了市场的国际化。

(3)国际金融交易大大超过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服务贸易,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金融的国际化。

(4)战后跨国大公司大量涌现,并在全球经营,带来了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

28、格局转换时期的特点

(1)与以前世界格局的转换通过战争进行不同,两极格局的终结是在和平条件下发生的,没有爆发战争。

(2)虽然格局的转换没有经过战争,但世界并不太平,大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争夺对地区事务、国际事务主导权的斗争依然激烈,各大力量都在增强实力,以使自己在新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或者按照自己的愿望来建立新格局。

29、邓小平新的时代主题论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的意义

(1)使我们对当今世界的基本矛盾和发展的主流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2)对调整我国的对外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也为我国制订跨世纪发展的国际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在国际斗争中有利于团结最广泛的民主进步力量和人民群众,为实现人类共同目标而努力。

30、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内容

(3)互相尊重国家领土完整和边界不可侵犯的原则;

(4)国家之间发生争端应当通过和平方式合理解决,在国际关系中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31、把国际恐怖活动降到最低程度的途径

一是必须继续发挥联合国安理会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主导作用。

二是发达国家必须根据安理会的有关决议,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切实帮助他们提高反恐能力。

三是恐怖主义应注重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把重点放在消除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上,特别是当前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与经济秩序必须得到改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