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无锡概况导游词 无锡概况导游词幽默通用

最新无锡概况导游词 无锡概况导游词幽默通用

ID:393317

时间:2023-06-24 14:40:40

上传者:曹czj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无锡概况导游词 无锡概况导游词幽默通用篇一

无锡概况导游词怎么写?无锡位于江苏,下面小编就整理了江苏无锡导游词哦!

(讲解顺序:城市面貌概述-地理位置和地形-历史沿革-得名由来-气候特征-交通状况-旅游资源)

各位游客:在华东线的旅游城市中,无锡是因濒临美丽的太湖而著名的。

在这个“充满温情和水”的城市中,景色宜人,人文答本,吸引了南来北往的佳宾。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前去欣赏这颗“太湖明珠”的迷人风采。

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太湖之滨,北临长江,南接浙江、安徽两省,西邻常州市,东靠苏州市。

西距南京183公里,东距上海128公里。

著名的贯通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

其地形为平原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渠流纵横,河网密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辖锡山、江阴和宜兴3个县级市。

全市总面积4656平方公里,人口约426万。

其中市区面积343平方公里,人口约二“万,是江苏地区仅次于南京的第二大城市。

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轻工、纺织、电子、化工、机械等工业的中等城市。

无锡是我国江南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据《史记》记载,商朝末年,周大王长子泰伯及其弟仲雍从陕西来到这里定居,筑城于梅里(今锡山市梅村一带),建“勾吴”国,这是无锡建城的开始。

无锡之名最早见于《汉书》,相传周平王东迁时(约在公元前770年),惠山东侧发现了锡矿。

到了战国末期锡矿日渐减少。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大将王翦在锡山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

“无锡天下宁”表达了人民渴望安宁太平的生活,因此“无锡”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成为城市的名称。

无锡的经济发展有着深厚的基础。

早在明代时,织布、陶瓷、制砖等手工业非常发达。

19世纪中期,无锡和九江、长沙、芜湖合称为“中国四大米市”。

本世纪以来,无锡更是依靠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原料基地和工商业发达的城市,被誉为“小上海”。

无锡经济的发展与良好的气候条件有一定的关系。

无锡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成为太湖流域的富庶之地。

地理和气候也为养殖业提供了条件,太湖中出产的各种水产品种达数十种,尤其以银鱼、蟹最为著名。

此外,无锡的土特产品:假(惠山泥人)、大(无锡酱排骨)、空(无锡油面筋)已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便利的交通为到无锡旅游的宾客提供了方便。

航空:无锡硕放机场已开通北京、福州、佛山、惠阳等多条航线。

铁路:无锡地处京沪线上,每天在无锡停留的快车逾百列,全国各大城市都有火车可直达无锡。

公路:沪宁高速公路经过无锡,与华东每个城市每天均有旅游汽车往返;九条国道、省道成放射状通向全国、全省。

水路:从浙江湖州可乘旅游船经太湖到无锡;从苏州、镇江、丹阳可乘游船经古运河到无锡。

无锡的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这里有被誉为“太湖佳绝处”的鼋头渚、“江南第一山”的惠山;还有因范蠡而得名的蠡园;江南著名赏梅胜地梅园和著名的“园中园”寄畅园等。

也有近几年新建的“唐城”、“三国城”、“水游城”等影视拍摄基地。

这些景观,使游客们在观赏大湖山水秀色的同时,又领略了中国古典名著中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游客们:太湖的山水,众多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古迹,使无锡成为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今天我们来到这座温馨美丽的城市,请调动您的思维,展开您的想象,尽情游赏吧!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欢迎您来蠡湖新城游览,我是导游员小张。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游览蠡湖新城,共度美好时光,我感到十分荣幸。

无锡因为濒临着美丽的太湖而著名,而蠡湖,就是太湖伸入无锡境内的内湖。

相传2500多年前,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战胜吴国后,功成身退,偕同美女西施隐居于此,在这里写下了中国第一部人工养鱼的专著《养鱼经》,后来的无锡百姓为了纪念范蠡,称之为蠡湖。

今天我们要前往游览的蠡湖新城,就是无锡为了打造山水城市形象、创建美丽家园,而在蠡湖的沿湖区域规划开发营造的一个由开放式公园、高品质居住区和各类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组成的集旅游服务中心和居住社区为一体的新型生态型城市社区。

曾经几何,有关权威人士在评价无锡时这样说过:“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人文、自然资源领先于无锡的寥寥无几,但无锡城建水平排名起码在20位之后。”这一遗憾,使得不甘于落后的无锡人清醒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从2000年起,在反复论证、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掀起了无锡新一轮的城市建设热潮。

面对未来的城市规划,无锡市政府提出了三城一中心的格局。

三城即城中城、城外城和山水城。

一中心是指以目前无锡市中心解放环路内侧以及火车站地区,面积2.5平方公里以内的中心商务区。

这个区域商贸繁荣,区域内密集分布着商业零售、文化娱乐等设施,是城市的心脏部分。

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扩大至周围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范围就是城中城。

这个区域以第三产业为主,分布着古运河风光带、崇宁路文化街以及东林书院、薛福成钦赐第和崇安寺地段。

最新无锡概况导游词 无锡概况导游词幽默通用篇二

无锡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江苏南部,被誉为“太湖明珠”。“太湖明珠”无锡是一座具有三千年历史的江南名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无锡概况导游词范文,欢迎参考!

无锡市别名梁溪,简称锡,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江苏省东南部。东距上海市128公里,与苏州市接壤;南濒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与浙江省相望;西离南京市183公里,与常州市交界;北临长江,与天然良港——张家港为邻。沪宁铁路横亘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水陆空交通便捷,是江苏省重要的交通枢纽。

无锡总面积为465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517.70平方公里,下辖江阴、锡山、宜兴三个市(县)和崇安区、北塘区、南长区、马山区、郊区和新区六个区。无锡市总人口432万。无锡市区居中而立,南濒浩渺太湖,西抱锡、惠二山,中有千年古运河,古老而充满现代气息,繁华而又宁静。

无锡境内除宜兴南部属丘陵山区外,地势平坦,间有低山矮丘,河流湖泊纵横交织,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山明水秀,风景佳绝,水美土肥,物产丰富,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无锡四季花果飘香,盛产水蜜桃、柑桔、巨峰葡萄、梨、杨梅等水果。无锡是江苏省重要茶叶产区。无锡太湖水域辽阔,水产资源丰富。湖内“太湖银鱼、太湖白虾、梅齐鱼(风尾鱼)”为太湖三宝。

无锡市经济发达,风景秀丽,是中国十五个经济中心城市和十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又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凭借改革开放的活力,无锡人民创造了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辉煌,跨入了全国综合实力50强和投资硬环境40优的行列。所辖原锡山市(现为锡山区、惠山区)多年评为全国百强县之首,号称“华夏第一县”。无锡正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正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进。

无锡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北临长江,南濒太湖,东与苏州接壤,西与常州交界,京杭运河从中穿过。无锡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号称“小上海”。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又是一座享誉国内外的旅游城市。无锡地处太湖北端,是江南蒙蒙烟雨,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太湖明珠,以丰富而优越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跻身于全国十大旅游观光城市之列。

无锡由江苏省省辖,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长江三角洲,南濒太湖,西依锡山、惠山,京杭大运河在境内流过。东邻上海市128公里,西接省会南京市183公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无锡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无锡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无锡发达的商业形成了向全国的强劲辐射力。无锡景色优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无锡完善的基础教育是教授、科学院院士和大学校长的摇篮。“太湖明珠”无锡是一座具有三千年历史的江南名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是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许多文人墨客,至今仍保留着众多的历史遗迹。

12月25日,无锡获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无锡颁奖词:这是一座继承千年泰伯故里的荣耀,延续百年工商名城的辉煌。太湖之滨的明珠,正以江南锦绣繁华地的身姿,舒展尚德务实,和谐奋进的水袖,演绎一场关于幸福和感动的千古传奇——无锡。

灵山大佛坐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1997年建造而成。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灵山大佛是无锡的标志之一,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闻名遐迩的灵山大佛有什么特别之处,有哪些特殊的因缘际会。首先,大佛所在位置是由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其次,灵山大佛是在德高望重的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自主持下建造起来的,得到了中国佛教界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襄助。在灵山大佛建设过程中,赵朴初先生还提出了神州"五方五佛"的理念――伴随着灵山大佛的建成,得以圆满了东方灵山大佛、南方天坛大佛、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中原龙门大佛之"五方五佛"的格局。

作为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立像,灵山大佛比四川乐山大佛还要高17米,由1560块青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的,总用铜量达到了700多吨,全部铜板展开面积可达到9000多平方米,焊接它们的焊缝总长度达到了35公里。在大佛的建造过程中,运用了现代高新科技,如先进的抗风、防震、避雷等措施,其中,避雷针就被巧妙的藏在大佛的发髻里。由于使用了特型铜壁板和先进的焊接技术,大佛的外型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大佛右手指天,称为"施无畏印",那是大佛在为众生除去痛苦;左手指地,称为"与愿印",那是在保佑众生平安快乐。庄严安详的大佛,时时刻刻都在祝福游客呢。可以说,灵山大佛是集文化、艺术和宗教于一体的大型艺术珍品。如此浩大的工程,也只有在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盛世,才能实现这一盛举。

不知道在朝拜大佛时是否注意到――瞻仰大佛,不论走近走远,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总跟随着,关注着。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佛眼"真的会"动",难道是"佛法无边,无所不见"么?其实是雕塑家的神来之笔和建设过程中的天作之合,创造了如此神奇的效果。关于灵山大佛的神奇,在民间和游客、信众中还有许多传说,例如灵山大佛开光时的奇异瑞象、太子像开光千僧大法会时的祥瑞天气等等,如果有兴趣,不妨到灵山探个究竟。

此外,到了灵山,可别忘了去抱抱佛脚,这可是唯一能够亲近大佛的方式。常说:"摸摸佛手有福气,抱抱佛脚抱平安",在灵山抱佛脚能给大家带去平安吉祥、福寿康乐。

最新无锡概况导游词 无锡概况导游词幽默通用篇三

无锡,简称“锡”,古称梁溪、金匮,被誉为“太湖明珠”,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北倚长江,南濒太湖,东接苏州,西连常州,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就位于无锡。无锡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中国四大米市之一。无锡同时也是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素有布码头、钱码头、小上海之称。无锡地处太湖之滨,风景绝美秀丽,历史千年悠长,是在江南蒙蒙烟雨中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太湖明珠,具有丰富而优越的自然风光和厚重而悠长的历史文化。[1]“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正是诗人郭沫若用来形容江南名城无锡美丽风景的。

无锡是江南文明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

公元前11世纪末,周太王的长子泰伯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偕二弟仲雍,东奔江南,定居梅里(现无锡梅村),筑城立国,自号“勾吴”。今无锡有泰伯殿堂。周灭商后,因泰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武王灭纣,分封泰伯的后裔周章少子为安阳侯,今惠山区阳山又名安阳山。

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无锡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灭越,无锡属楚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派王翦驻守无锡县。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0xx年),秦灭楚,置会稽郡,无锡属之。汉高祖五年(前220xx年)始置无锡县,属会稽郡。

新始建国元年(9年)改名为有锡县,东汉建武元年(20xx年)复置无锡县。三国时,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常州府)。

六朝时期,无锡治湖筑圩,水利设施大量兴建,农业耕作技术提高,商业贸易开始形成。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无锡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

唐代无锡属江南道的江南东道。无锡农业发展为耕、耙、耖配套的耕作技术,形成稻麦两熟制,太湖周围卑湿之地改造成河渠纵横、湖塘棋布、排灌结合的水网系统,养蚕业发达。城中金银、彩帛、烟酒、油酱、食米等作坊错杂开设。

宋代无锡属于两浙路常州,南宋时两浙路分为东西,无锡隶属于两浙西路常州。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明清时期,无锡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江南有名的米市、布码头。至清代中叶,无锡家庭棉织业年产土布300万匹,占全国棉布产量的6.7%。

清雍正二年(1720xx年),分无锡为无锡、金匮两县,同城而治,均属常州府。宣统三年(1920xx年),推翻清朝统治,锡金军政分府成立于原金匮县属,辖原无锡、金匮两县;同年5月,撤销锡金军政分府。

民国元年(1920xx年)锡、金两县合并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民国20xx年(1920xx年),废苏常道,无锡县直属江苏省。

民国23~20xx年(1934~1937年),为无锡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抗日战争期间,无锡四乡先后建立中共领导的锡北、锡东、太湖、武南、澄西等抗日民主政权。民国38年(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分无锡为无锡市、无锡县,市、县同城,无锡市属苏南人民行政公署。

1953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无锡县属先后多次变化,曾经属常州专区、无锡市、苏州专区管辖。

无锡市区于1958年6月基本形成了4区格局,即崇安、南长、北塘3城区和1个郊区。1958年8月25日,苏州专区的无锡县划归无锡市领导。

无锡市市徽1962年,无锡县划归苏州专区。

1981年,无锡市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1983年3 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原属苏州地区的无锡县、江阴县与原属镇江地区的宜兴县划为无锡市管辖。1984年,国务院批准无锡市为首批“较大的市”之一。1985年,无锡市被国务院确定为长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城市。

1987年起,经国务院批准,先后撤销江阴、宜兴县,改设江阴(1987年4月)、宜兴市(1988年3月)。1988年在马山镇包括马圩地区设立马山区。1995年6月,撤销无锡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锡山市。

1995年3月,无锡市市区和无锡县行政区划进行部分调整,组建无锡新区。郊区旺庄乡,无锡县硕放镇和坊前、新安、梅村3镇的19个行政村,连同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锡新加坡工业园,构成无锡新区。

20xx年12月,撤销锡山市,设立锡山区和惠山区;撤销马山区,将马山区的行政区域和锡山市的部分镇(9个)并入无锡市郊区,并将郊区更名为滨湖区。

最新无锡概况导游词 无锡概况导游词幽默通用篇四

江苏无锡概况导游词各位游客:在华东线的旅游城市中,无锡是因濒临美丽的太湖而著名的。在这个“充满温情和水”的城市中,景色宜人,人文答本,吸引了南来北往的佳宾。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前去欣赏这颗“太湖明珠”的迷人风采。

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太湖之滨,北临长江,南接浙江、安徽两省,西邻常州市,东靠苏州市。西距南京183公里,东距上海128公里。著名的贯通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其地形为平原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渠流纵横,河网密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辖锡山、江阴和宜兴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4656平方公里,人口约426万。其中市区面积343平方公里,人口约二“万,是江苏地区仅次于南京的第二大城市。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轻工、纺织、电子、化工、机械等工业的中等城市。

无锡是我国江南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据《史记》记载,商朝末年,周大王长子泰伯及其弟仲雍从陕西来到这里定居,筑城于梅里(今锡山市梅村一带),建“勾吴”国,这是无锡建城的开始。

无锡之名最早见于《汉书》,相传周平王东迁时(约在公元前770年),惠山东侧发现了锡矿。锡在当时是冶炼青铜器的原料,于是爆发了当地人和外来者长达几百年的流血冲突。到了战国末期锡矿日渐减少。公元前224年,秦始皇大将王翦在锡山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无锡天下宁”表达了人民渴望安宁太平的生活,因此“无锡”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成为城市的名称。

无锡的经济发展有着深厚的基础。早在明代时,织布、陶瓷、制砖等手工业非常发达。19世纪中期,无锡和九江、长沙、芜湖合称为“中国四大米市”。本世纪以来,无锡更是依靠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原料基地和工商业发达的城市,被誉为“小上海”。

无锡经济的发展与良好的气候条件有一定的关系。无锡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成为太湖流域的富庶之地。地理和气候也为养殖业提供了条件,太湖中出产的各种水产品种达数十种,尤其以银鱼、蟹最为著名。此外,无锡的土特产品:假(惠山泥人)、大(无锡酱排骨)、空(无锡油面筋)已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便利的交通为到无锡旅游的宾客提供了方便。航空:无锡硕放机场已开通北京、福州、佛山、惠阳等多条航线。铁路:无锡地处京沪线上,每天在无锡停留的快车逾百列,全国各大城市都有火车可直达无锡。公路:沪宁高速公路经过无锡,与华东每个城市每天均有旅游汽车往返;九条国道、省道成放射状通向全国、全省。水路:从浙江湖州可乘旅游船经太湖到无锡;从苏州、镇江、丹阳可乘游船经古运河到无锡。

无锡的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这里有被誉为“太湖佳绝处”的鼋头渚、“江南第一山”的惠山;还有因范蠡而得名的蠡园;江南著名赏梅胜地梅园和著名的“园中园”寄畅园等。

最新无锡概况导游词 无锡概况导游词幽默通用篇五

无锡城市概况导游词怎么写?无锡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下面就来看看无锡城市概况导游词范文吧!

各位游客:在华东线的旅游城市中,无锡是因濒临美丽的太湖而著名的。

在这个“充满温情和水”的城市中,景色宜人,人文答本,吸引了南来北往的佳宾。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前去欣赏这颗“太湖明珠”的迷人风采。

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太湖之滨,北临长江,南接浙江、安徽两省,西邻常州市,东靠苏州市。

西距南京183公里,东距上海128公里。

著名的贯通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

其地形为平原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渠流纵横,河网密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辖锡山、江阴和宜兴3个县级市。

全市总面积4656平方公里,人口约426万。

其中市区面积343平方公里,人口约二“万,是江苏地区仅次于南京的第二大城市。

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轻工、纺织、电子、化工、机械等工业的中等城市。

无锡是我国江南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据《史记》记载,商朝末年,周大王长子泰伯及其弟仲雍从陕西来到这里定居,筑城于梅里(今锡山市梅村一带),建“勾吴”国,这是无锡建城的开始。

无锡之名最早见于《汉书》,相传周平王东迁时(约在公元前770年),惠山东侧发现了锡矿。

锡在当时是冶炼青铜器的原料,于是爆发了当地人和外来者长达几百年的流血冲突。

到了战国末期锡矿日渐减少。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大将王翦在锡山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

“无锡天下宁”表达了人民渴望安宁太平的生活,因此“无锡”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成为城市的名称。

无锡的经济发展有着深厚的基础。

早在明代时,织布、陶瓷、制砖等手工业非常发达。

19世纪中期,无锡和九江、长沙、芜湖合称为“中国四大米市”。

本世纪以来,无锡更是依靠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原料基地和工商业发达的城市,被誉为“小上海”。

无锡经济的发展与良好的气候条件有一定的关系。

无锡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成为太湖流域的富庶之地。

地理和气候也为养殖业提供了条件,太湖中出产的各种水产品种达数十种,尤其以银鱼、蟹最为著名。

此外,无锡的`土特产品:假(惠山泥人)、大(无锡酱排骨)、空(无锡油面筋)已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便利的交通为到无锡旅游的宾客提供了方便。

航空:无锡硕放机场已开通北京、福州、佛山、惠阳等多条航线。

铁路:无锡地处京沪线上,每天在无锡停留的快车逾百列,全国各大城市都有火车可直达无锡。

公路:沪宁高速公路经过无锡,与华东每个城市每天均有旅游汽车往返;九条国道、省道成放射状通向全国、全省。

水路:从浙江湖州可乘旅游船经太湖到无锡;从苏州、镇江、丹阳可乘游船经古运河到无锡。

无锡的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这里有被誉为“太湖佳绝处”的鼋头渚、“江南第一山”的惠山;还有因范蠡而得名的蠡园;江南著名赏梅胜地梅园和著名的“园中园”寄畅园等。

也有近几年新建的“唐城”、“三国城”、“水游城”等影视拍摄基地。

这些景观,使游客们在观赏大湖山水秀色的同时,又领略了中国古典名著中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游客们:太湖的山水,众多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古迹,使无锡成为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今天我们来到这座温馨美丽的城市,请调动您的思维,展开您的想象,尽情游赏吧!

各位游客:

早上好!欢迎大家来无锡游览,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进行太湖精华游,我感到很高兴。

太湖,面积2400平方公里,相当于400个杭州西湖那么大,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

太湖,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之间周围有无锡、苏州、常州、湖州四个城市。

2400多年前吴越春秋时,吴王阖闾首开太湖画舫进行水上旅游,并首创太湖般菜;唐宋时期,太湖又以盛产太湖石出名。

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还有72座岛屿山峰点缀其间,组成了一幅山外有山、湖中有湖的天然画卷。

我们首先游览的是真山真水的鼋头渚公园。

鼋头渚,渚就是突入湖中,三面临水的半岛,因状如鼋头而得名。

相传明朝的时候,有一个渔夫在湖中遇到风浪,误入鼋头渚,舍舟登岸,发现这里茂林修竹,落英缤纷,疑为世外桃源,不忍离去。

后又打柴遇仙,得道出世,为这里留下罢拔几分神秘色彩。

鼋头渚向南可望烟波太湖,恶青岛海滨浩淼气概;往北能观碧波蠡湖,有杭州西湖的明媚风光。

在这么一片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色中,辅之以别具匠心的人工点缀,使之成为观赏太湖风月最理想的游览胜地。

鼋头渚以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却辽阔的无边风月,以及早中晚、晴阴雨景致各异的神奇变幻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四时之景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无数中外游人。

(澄澜堂)

澄澜堂,建于1931年,是仿照明代宫殿式样建造的,面阔五间,四周游廊,宽敞豁达,气宇不凡。

澄澜堂的“澄”是指湖水平静清澈,“澜”是波澜起伏之意,取名澄澜堂,是说在这里可以饱览太湖多变的天然景色。

澄澜堂位于鼋头渚的高处,居中面湖,视野开阔,远眺近览,景色各异。

(甘露寺)

这里是甘露寺,甘露寺原在镇江北固山上,是孙权的母亲、刘备的“丈母娘”念经的地方。

因为东吴起先建都在镇江,火烧赤壁之后才迁都南京的。

三国城内的甘露地建于山坡之上,经二组台阶到达建在7米高的平台上的甘露寺山门,山门内沿斜坡登上6米高的平台,可到佛殿。

殿内有释迦牟尼佛像,旁边是吴国太的经心,吴国太相女婿就在此拍摄。

赤壁之战后,孙、刘曹均势鼎立。

周瑜设下“美人计”,假称把孙权的妹妹孙尚香许婚刘备,京口招亲,然后扣下刘备,逼还荆州。

刘备则按诸葛亮之计,设法让孙权之母吴国太甘露寺相亲,弄假成真,并带着孙夫人一起返回荆州。

这就“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灵山大佛)

1994年10月20日,“中国无锡灵山大佛奠基典礼”在小灵山上隆重举行,这标志着“世界第一大佛”即将诞生。

灵山大佛是一座高达88米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立像,投资超亿元,用铜700吨。

比耸立于纽约赫德森河口“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铜像--被誉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巨像”还高42米,用铜量是自由女神的3倍。

比“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乐山大佛--“世界第一大佛”再高17米。

由此可见,灵山大佛是世界之最。

灵山大佛采用锡青铜材料铸造,除因青铜件持久耐用外,更重要的是青铜艺术是源于石器时代的古典艺术精粹,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发族文化中极为灿烂的一部分。

青铜的古朴素雅和优美细致,在世界艺术上享有崇高地位,这为大佛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再者,青铜时代正在佛教形成的朝代,代表着佛教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大佛的建筑结构设计则由设计上海东主明珠电视塔而名扬海内外华东建筑设计院承担。

此工程由于采用了高新技术,可防止岩层滑坡和岩石风化,可搞7级地震和12级以上大风,而且防雷,还设有烟警、温警两套报警系统,达到自动喷淋降温、防火的联防作用。

大佛内层主体工程于1996年5月28日举行了封顶典礼。

内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只是大佛的主心骨,然后主心骨外焊接钢支架,钢支架上再安装青铜材料铸造的大佛铜板,最后将焊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灵山大佛,灵山大佛的焊缝总长度达30公里。

大佛的铜板铸造是一顶大规模、高难度的工程,由航天工业部南京晨光机器厂承建。

该厂曾运用航天技术成功地为香港宝莲寺铸建了“天坛大佛”,赢得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致赞誉。

南京晨光机器厂根据著名雕塑家吴显林创作的8米高灵山大佛的佛像小样,通过电脑放大11倍再切割分片浇铸成铜板。

88米高的灵山大佛的佛体部分共由1560块铜板拼接而成,第块铜板平均厚8毫米,高2米,重约600公斤,共用青铜达700吨。

1995年7月24日正式开炉浇铸,耗时一年完工。

1996掂5月30日,灵山大佛第一块净重666公斤的锡青铜板佛体开始安装,1997年4月3日灵山大佛圆顶,1997年11月15日灵山大佛落成开光。

灵山大佛高88米,加上三层裙楼基座,总高达101.5米。

大佛的脚趾前端高80厘米,趾甲宽有60厘米。

灵山大佛的建造,不仅仅是创下了一个世界纪录,更主要的是他将在宗教文化、社会文明、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灵山胜境将成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人文景观,成为人们向往的游览胜地。

各位游客:在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闪耀着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就是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

镇江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南岸,雄踞在祖国两大黄金水道的十字交汇处,京沪铁路横贯东西,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自古以来,是长江下游的重要商埠和兵家必争之地。

宋时以气概之雄,形势之险,足以控制大江南北镇守江防而得名“镇江”。

自1985年以后,镇江已被列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重要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1987年,镇江港为全国十大港之一,是长江第三大港,正式向外国船舶开放。

镇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据史籍考证,已有3000多年历史。

西周时为宜侯封地,春秋时名朱方,战国时称谷阳,秦改为丹徒,三国时又称京口,南朝时称南徐州,隋改延陵县,置润州。

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升润州为镇江府,镇江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镇江地理位置独特,深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终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4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年平均日照率为47%,全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

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季风和日丽,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稍冷;全年降水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这种典型的江南气候对农业生产及旅游事业非常有利。

镇江枕山濒江,东、西、南三面山峰起伏,北面大江如画,是一座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著名古城。

“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素有“城市山林”之称。

镇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旅游城市之一。

全市有焦山碑林和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区“三山”风景区、南郊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区;市区附近还有茅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宝华山省级山林自然资源保护区。

镇江风景名胜绔丽多姿,具有真山真水、雄伟峻秀的独特风貌,山、水、古、洞、港、泉等各具特色。

水,是指扬子江、古运河组成的水上游览特色;

古,是指古城风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迹;

洞,是指市郊的彭公水晶洞、茅山华阳洞等洞天奇观;

港,是指西津古渡、镇江港等港口;

泉,是指金山“天下第一泉”等一系列泉址。

市区旅游景点有四个“天下第一”:“天下第一江山”——北固山,“天下第一泉”——中泠泉,“天下江山第一楼”——多景楼,“江山第一亭”——凌云亭。

有风格迅异的“四塔”:江天禅寺慈寿木塔,甘露寺卫公铁塔,西津古渡昭关石塔,鼎石山僧枷砖塔。

有充满神奇色彩的“四洞”:金山白龙洞,法海洞,焦山三诏洞,南郊莲花洞。

镇江地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开放带“龙颈”位置,是长江三角洲沪宁经济走廊上的一个中心城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镇江城市综合绿济实力已跨入全国50强。

现辖京口、润州2区和丹徒县及扬中、句容、丹阳3个县级市。

全市总面积3779平方公里,总人口263万多。

其中市区面积247平方公里,人口约52万。

建国以来,镇江疏浚了大运河,新建了万吨级泊位码头,与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50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铁路、公路交错成网,四通八达,东西两翼分别有南京和常州机场,构成了江、河、海相连,海、陆、空相通的立体交通网络。

镇江的宜人气候,使它全年都成为旅游的最佳季节,加上交通便捷,现代通讯设施和服务设施配套齐全,为旅游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最新无锡概况导游词 无锡概况导游词幽默通用篇六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的地接导游,我姓赵,大家叫我小赵就可以了。此次无锡之旅,行程3天,将游览梅园、太湖、灵山大佛,共3个景点。旅途比较辛苦,我们将尽心尽力地做好服务工作,希望大家配合我们做好工作,促进我们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使大家吃得满意,住得舒适,玩得愉快,满意而归。

多人对无锡的第一映像。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太湖之滨,北临长江,南接浙江、安徽两省,西邻常州市,东靠苏州市。西距南京183公里,东距上海128公里。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其地形为平原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河网密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19世纪中期,无锡和九江、长沙、芜湖合称为“中国四大米市”。同时无锡也是江苏地区仅次于南京的第二大城市。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轻工、纺织、电子、化工、机械等工业的中等城市,被誉为“小上海”。

无锡是我国江南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估计大家一定想知道为什么称无锡为无锡。相传周平王东迁时,在惠山东侧发现了锡矿。锡在当时是冶炼青铜器的原料。到了战国末期锡矿日渐减少。秦始皇大将王翦在锡山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无锡天下宁”表达了人民渴望安宁太平的生活,因此“无锡”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成为城市的名称。各位游客:鼋头渚即将到达,我们将从北岸的渡船码头乘船前往鼋头渚景区内的一组湖中小岛——“太湖仙岛”去参观。

【三山概况—“太湖仙岛”牌坊—“五帝巡天图”浮雕—会仙桥】

我们从船上眺望三山,只见岛上松竹苍翠,枫香染红,距我们约2.6公里处的湖中小岛,如神龟静优水面,绰约多姿。

太湖仙岛的原名叫“太湖三山”,三山是著帽山、乌龟山及笔架山的俗称,由东鸭、西鸭、大矶、小矶4个小岛组成,有道是:太湖佳绝在鼋头,三山仙岛胜天堂。

游客们:我们走过长长的游船码头,首先看到的是用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的太湖仙岛牌坊。这座三重飞檐翘角的牌坊,红色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正中有“太湖仙岛”4字。门楼前的台阶上雕刻着一条盘龙,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牌坊后是“玉帝巡天图”汉白玉浮雕。玉帝端坐在龙椅之上,文武群臣簇拥左右,仙鹤道游云间,游人置身其中真好像仙境浮现人间。

现在我们右转沿山路向上,便可到“洞天福地”景区。这里有花果山、水帘洞、演武场,还可以观赏歌舞,如有雅兴还可观看猴戏,逗逗猴子。

向东走是“会仙桥”,它连接着西鸭山和大矶山,是通往三山岛的主景区。此桥原名“五洞环桥”,是座仿古建筑,桥上建有四面开敞的亭子,雕梁画栋,仿佛引导人们由此进入仙境。

【南天门—摘星亭—天街—灵霄宫—太乙真人】

过了会仙桥,来到的是“南天门”,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天境”。沿着台阶一级级“登天”,仿佛我们离世外天国越来越近了。“南天门”是座汉白玉建筑,顶端刻有篆书“天门”二字,左右有副对联:“离尘了却几间事,到此逍遥星汉间。”横批“梯云直上”点出跨入此间,各位游客便可彻底脱离几间,畅游“天国仙境”了。

进入“仙境”,首先看到是飞檐翘角的“摘星亭”。登上此亭,仿佛浩瀚星际触手可及。亭前水池前是仿青铜器“太湖宝鼎”,香烟综绕,飘飘似仙。

沿左边台阶向上,过彩绘门楼是“天街”的人口。进入门内便是“天国”热闹的街市。请看右边墙上有一个钱型的图案,中间一个方孔,两边写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公平交易童史无欺”。

沿着“仙人洞”石阶向上,可到达“仙岛”最高处——“灵霄官”。一侧为“王母府”,只见那王母正在瑶池中尽情享乐。对灵霄宫宏伟挺拔,里面的玉皇大帝站像,高18米,为国内玉皇塑像之最。

各位游客:在华东线的旅游城市中,无锡是因濒临美丽的太湖而著名的。在这个“充满温情和水”的城市中,景色宜人,人文答本,吸引了南来北往的佳宾。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前去欣赏这颗“太湖明珠”的迷人风采。

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太湖之滨,北临长江,南接浙江、安徽两省,西邻常州市,东靠苏州市。西距南京183公里,东距上海128公里。著名的贯通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其地形为平原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渠流纵横,河网密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辖锡山、江阴和宜兴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4656平方公里,人口约426万。其中市区面积343平方公里,人口约二“万,是江苏地区仅次于南京的第二大城市。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轻工、纺织、电子、化工、机械等工业的中等城市。

无锡是我国江南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据《史记》记载,商朝末年,周大王长子泰伯及其弟仲雍从陕西来到这里定居,筑城于梅里(今锡山市梅村一带),建“勾吴”国,这是无锡建城的开始。

无锡之名最早见于《汉书》,相传周平王东迁时(约在公元前770年),惠山东侧发现了锡矿。锡在当时是冶炼青铜器的原料,于是爆发了当地人和外来者长达几百年的流血冲突。到了战国末期锡矿日渐减少。公元前224年,秦始皇大将王翦在锡山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无锡天下宁”表达了人民渴望安宁太平的生活,因此“无锡”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成为城市的名称。

无锡的经济发展有着深厚的基础。早在明代时,织布、陶瓷、制砖等手工业非常发达。19世纪中期,无锡和九江、长沙、芜湖合称为“中国四大米市”。本世纪以来,无锡更是依靠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原料基地和工商业发达的城市,被誉为“小上海”。

无锡的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这里有被誉为“太湖佳绝处”的鼋头渚、“江南第一山”的惠山;还有因范蠡而得名的蠡园;江南著名赏梅胜地梅园和著名的“园中园”寄畅园等。也有近几年新建的“唐城”、“三国城”、“水游城”等影视拍摄基地。这些景观,使游客们在观赏大湖山水秀色的同时,又领略了中国古典名著中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游客们:太湖的山水,众多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古迹,使无锡成为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