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最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ID:3945034

时间:2023-09-30 06:17:27

上传者:纸韵 最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莞、姹、嫣”三个生字,随文学习“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颇”七个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德国人“爱花之真切”,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并由此想开去。(课文本身的阅读价值)

3、体会文章把所见所闻所感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本文的教学价值)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教学难点: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读题感受“让”,渗透咬文嚼字的读书方法。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学习国学大师季羡林爷爷的一篇文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板书课题],请大家轻声地读读题目,能读出点什么?是从哪个字中读出的?读文章就要这样咬文嚼字,这样才能读出味道。

(谦让、大度、慷慨)

2、请大家浏览课文,文中的“我”几次到德国?德国人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一次:2-3自然段,第二次:4自然段。德国人爱花)[板书:爱花]

3、文章一开头就表达了这种感受,谁读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以读代讲]读了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德国人爱花,说到底是德国人爱美。

[出示]:

家家户户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学生交流“不同”]

[出示]: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加上“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家家户户都在养花”意思是——没有一家不在养花;“把花都栽种在窗外”意思是——没有一盆不栽在窗外;“花朵都朝外开”意思是——没能一朵不朝外开。

难怪“我”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

[出示]

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读出吃惊的感受]

接着读

[出示]

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请大家查字典。

女房东莞尔一笑间,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呢?

[预设]

1、对异乡人能知道为什么把花栽种在窗外而开心的笑。

2、对自己身为爱花的民族而自豪的笑。

是啊!女房东为异乡人发现自己养花是让别人看的而开心,于是——请你读;女房东为自己身为爱花的民族,为德国这种独特的风土人情而自豪,于是——请你读。

5、正是这样,在德国,没有一家不养花,没有一盆花不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没有一朵花不朝外开放,于是有了这样奇丽的景色:

[出示]: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

[预设]:

那么多的花,一团团,一簇簇,在阳光的照耀下,花上的露珠闪着光,如同锦锻,这就是“花团锦簇”

各种颜色的花:红的、紫的、黄的、粉的、白的,这就是“姹紫嫣红”。

看看这扇窗,很美;看看那扇窗,也很美,整条街成了花的海洋,眼睛都快看不过来的,这就是“应接不暇”。“暇”的意思是——空闲。

“山阴道上”给人凉爽的感觉。

让我们试着背一背,把这奇丽的景色记在心中。

[点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每一家德国人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才有了这样奇丽的景色,面对这奇丽的景色,“我”有了这样的感受:

[出示]: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请大家轻轻地读读这几句,寻一寻其中的味道。[生自由读]

[出示]:

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两个词语填入下面的括号中,读出来。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描写了在德国的所见所闻[板书],让我们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还不够,作者在写景的同时,还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先是对德国人养花感到吃惊,后面又感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生活境界耐人寻味。这样去写,让我们感到更亲切、更深刻。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过这种感受吗?我们班里都有图书角,大家看:

[出示]:

每个同学都是这样,把书拿到教室的时候,自己的书是让别人看的;晨读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前几天,四川发生了严重的地震灾害。这些天,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捐款、献血,令我们深受感动。

每一个人都有是这样,献血的时候,自己是为了救别人;自己生病受伤的时候,又输别人提供的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是颇令人感动的。

6、四五十年前,“我”在德国留学,感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美好境界。1980年,季老年近花甲,又踏上德国的土地,他在《重返哥廷根》中有这样一段话:

[出示]:

火车一停,我飞也似的跳了下去,踏上了哥廷根的土地。忽然有一首诗涌现出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怎么会涌现这样一首诗呢?我一时有点茫然。但又立刻意识到,这一座只有十来万人的异域小城,在我的心灵深处,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了。

他会有着怎样的感受呢?请大家自由地读读第四自然段。

[出示]:

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交流]:激动,陶醉。

[引读]:

四五十年过去了,“我”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抬头一看,不变的依旧是什么?生读:“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不变的除了鲜花,还有什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心境)。

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生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看到这熟悉的满街的鲜花,看到这熟悉的德国风情,“我”陶醉了,陶醉在学生时代的德国生活中。生读:“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这梦里,有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有和蔼的女房东,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还有对故国故乡昼夜不停的思念。请大家轻轻地、再读最后一句。下课。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等新词

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感受德国街头花团锦簇的美景,为领悟文章内涵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一读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齐读课题。

请你找出题目中的一对反义词(自己――别人)

这自己指的是谁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去好好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关注这些词语:

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山阴道上、目不暇接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把把课文都统读顺。

二、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字词学习

出示相关词语(见上)

这些词语哪些你已经会了?(指生介绍字音、字型、词义)

强调“脊”的笔顺(板演-范写)、“脊梁”的读音(轻声)、“锦”、“暇”的偏旁(找形近字)、“嫣”字型(范写)

字义:教学“脊梁”时回文理解书中是“花的脊梁”指的是花的背面,并朗读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读正确读通顺)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结合图片理解。

山阴道上:讲解出处(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的哪句话中?(“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如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如:好像,入:进入如如山阴道上:仿佛走进了上阴道上。

课文中的山阴道指的是(繁花似锦的德国街道)

走在花团锦簇的德国街头就如同进入了山阴道上,指导读这句话(正确流利)

四、通读课文

刚才,我们已经学了生字新词,也练习读了难读的句子,相信现在读起课文来,大家肯定更加得心应手了,谁第一个来读?(分自然段朗读)

五、理解“自己”,二读课题

大家读得很好,现在谁能来告诉我,这自己指的是谁?(德国人)

此刻,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再读课题

六、品读文字,体悟美景

德国人把自己的花让给别人看,形成了怎样一番景色呢?

默读,找出相关语段划下来,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自由朗读

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象交流:花多,花美)

请你把这种美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指读,推荐读,竞赛读)

教师配乐范读

让我们在这美妙的乐曲声中,再一起深情地读一读这段话(齐读)

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这是一道多么奇丽的风景,这同样是刻在作者季羡林先生脑海中那一抹永远挥之不去的美丽的回忆。在她离开德国的几十年间,这幅画面其实一直未变。我们再一起读(齐读)

今天,作者再次来到德国,他严重出现的是怎样一道风景呢?

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指读,齐读)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七、三读课题,课末留情

四五十年前如此,四五十年间如此,四五十年后这美景依旧未变,这一起都是因为(三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结课:无论时光推移,无论世事变迁,“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一习惯在德国人心中一直没有改变。是什么促使德国人又了这样的习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包含着怎样更为深刻的内涵,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篇三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听写部分的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通过学习知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如此多的生词,学生不能当堂课上马上真正理解它的意思,需要老师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

出示:

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齐读课题

2.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呢?

1.读一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2.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学习:“颇”、“耐”

查字典理解“颇”。“很”的意思。

这里的“境界”的意思是“好思想、好品质”的意思。

1.朗读课文第二、三小节,找到有关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读一读。

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学习生字:“栽”、“脊”。指导书空“脊”。

再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学习生字:“簇、汇、暇”

“暇”的意思是“空”的意思,怎样记住它?(与姐妹字“瑕”进行比较。)

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应接不暇”的意思吗?(注意此处的应为多音字,应付的.意思)

老师先说一句话:节日的百润发超市里人山人海,收银员们忙得应接不暇。谁能用它也说一句话。

2.朗读课文第2.3小节。

3.教师小结:

所以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美好的的境界,更是人们之间互爱的表现。

让我们再一次去体会一下,作者数年后再次来到德国的感受吧?

4.读第4节。

5.作者认为除了花以外,美丽的东西还有很多,你知道还有哪些美丽的东西吗?

6.小结:正是有这奇特的民族,才有这绮丽的景色。

1.学习生字:概、栽、确、含

2.朗读全文,要求不漏字,不加字。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复习生字、词)

4.你能说说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说一件贴一朵花)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篇四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这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教学之前,我在学生自学字词,充分自读达到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学时,紧扣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的赞叹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为什么说是“奇特的民族”?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奇丽美景,并相机引导学生感情理解了第三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抓住“美丽并没有改变”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并进行语句的填空,训练学生表达。最后,我通过播放一组德国风光的短片,让学生对德国有个进一步的认识,学生又从感性这一方面对德国有了认识。

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自己还有许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教学中还没有找到行云流水般的自然,过渡的语言也欠熟练,未能很好的将学生的心灵唤起,一同感受那情那景,并引起情感的共鸣,没有充分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堂上还未能很好地展示出那种随意、大气、果断、挥洒自如的教学风采。

三、应当采取多种多样的引导方法,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流利的表达出来。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和缺点。当然,这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我还是缺乏经验,在引导学生想象“景色奇丽”一部分内容时,我有点浪费时间了,处理得太繁琐,学生已经理解这段话的内容,我还是让学生反复去读去想,读得太多了,反而有点“过犹不及”。在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上、教育机智上也有待提高,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才能不断地提高。我今后会继续努力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篇五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它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为我们阐述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又耐人寻味的哲理,那就是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文本语言朴素,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读起来却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或许我无法让学生体会当时季老先生那份沉重的访旧心情,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并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感受德国那道奇丽的景色,品味那一个奇特的民族,从而体悟那一种颇耐人寻味的崇高境界。

大家都知道,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标还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当我们面对一群活泼、单纯的。孩子时,我觉得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堂课中应该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但这种引导不是死拉硬拽,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引领。

因此,在这堂课的教学中。首先,我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一句为突破口,层层深入,辐射全文,一唱三叹,让他们在优美朴素的文字中,获得心灵的触动,激发情感的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的滋养。

其次,扣词体会。对描写德国景色奇丽的语句“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我主要指导学生抓住关联词语“任何、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等进行体会,使学生在如沐春风中感受到德国小镇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并通过多次朗读、想象、欣赏、品味等感性体验,倘佯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美好画面中。

第三,鼓励学生个性地表达。“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你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学生的回答是丰富多彩的:“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将自己的花给别人看,也就是将这一份美丽与他人一起分享。”“如果我自己养一盆花,放在房间里,那就只有我一个人能欣赏。但是放在外面的话,就有许多人都可以看到它的美。”“正如韩骁妍所说的,放在房间里的花它的美丽是孤独的,如果与别人一起欣赏的话,那这份美丽则是大家的。”……这样的回答赢得了全班同学一次次的掌声。学生深入体会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水到渠成地感悟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和民族品格。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我还是缺乏经验,在引导学生感受“景色奇丽”这部分语言文字时,我处理得不够到位,没有做到深入与扎实。在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上、教育机智上也有待提高,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才能不断地提][高。今后继续努力!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篇六

(教学设计一)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和谐相处,彼此奉献

(教学设计二)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3、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

二、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三、课前准备

课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德国给在此留学十年的季羡林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德国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汇报。)

师:(多媒体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生齐读)(板书:奇丽!奇特!)

二、、品读解疑,精读课文。

(一)学习要求

1、师:“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书中寻找季老先生眼中不变的美丽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又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民族的奇特?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注,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二)感受景色的奇丽

1、师:我们首先一起来交流,你们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丽?”请一个同学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2、生汇报,师相机点拨:

预设情景:

(幻灯片出示句子):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请你找出最能概括景色奇丽的词语。(花的海洋)

2)“花的海洋”有什么特点?(多、美)(相机板书)

3)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多、美”景色特点?找出最能体现花多的词语。(生汇报)

多:(任何、家家户户、都、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指导读。

预设:你找的很准,这样美能不能给大家读一读?(我怎么听不出花多呀?再读读。谁来帮帮他?听出来了吗?他强调了哪些词?你再读读)

师:找出最能体现花美的词语。(生汇报)

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想看看这样美的画面吗?(出示图片)

师解说:

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真多啊!这就叫“花团锦簇”,它侧重写花的形态;

这些花有紫色有红色,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它侧重写花的色彩。作者用词多么讲究呀。

4)师:你还可以用什么词语赞美这美丽的景色。(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五彩斑斓、繁花似锦、鲜花怒放、千姿百态、婀娜多姿、花的王国、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5)师:多么奇丽的景色啊!想看吗?(出示图片)

师:下面请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看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一会请你描述一下。

(师放背景音乐,生闭眼想象后谈自己想象的画面,师简要评析。)

6)情境朗读:

(1)假如你放学回家走在这美丽的街道上,你的心情会怎样?读出你们的感受来。指名读

(3)假如你就是留学在此的季先生,闻到这温馨的花香,你的心情会怎样?指名读

(三)、感受民族的奇特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让我们接着交流。

(生汇报):

1、课件出示: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出示问题:

花的“脊梁”是哪?(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叶子)

2)师引导:出示,从三个“都”,你体会到什么?(生谈)

3)情境朗读:(出示课件)

过渡:德国人人爱花,却都将花最美的一面给别人看,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

2、(课件出示):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1)师:联系上下文,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肯定快乐平常)

2)情境朗读:

(1)从两个感叹号,我们感受到女主人说话的语气是――肯定的。请你带着肯定的语气读,男生读。

(2)从“莞尔一笑”这词语中,我们感受到女主人的心情是――快乐的。请你带着快乐的语气读,女生读。

(3)在德国,自己的花都是让别人看的,我们感受到女主人认为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请你带着平常的语气读,全班齐读。

3、你还从哪些语句体会到民族的奇特?

课件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师:这种境界指什么?(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这里的“人人为我”是指______,“我为人人”又是指______?

(人人为我――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我为人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3)师:你是怎样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请根据你的理解填上最恰当的关联词。

出示:“()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

只有……才……

(师:这不但指是养花,更是对生活的态度,也是为人处世的态度,所以说,这是一种“境界”)

4)联系实际:

师引:读到这,你想到哪些语句?(预设: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生联系实际谈理解)

(如:值日,献血,塞车,捐款等)…”

5)小结: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学生汇报,多媒体出示句子。)

2、师:“美丽并没有改变”,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汇报)

3、出示:写话练习

四五十年过去了

美丽

依然没有改变

家家户户

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迎接我们的女主人

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街的窗子前

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境界

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归纳

(美丽的花没变,奇丽的景色没变,习惯没变,爱花之心没变:也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没变)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季先生发出这样由衷的赞叹:

(男生深情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此时此刻,我们的心里也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

(全班深情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四、解梦,课堂小结

1、师:美的风景,美的心灵,总是让人难以忘怀,让人永远追寻!季先生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一起来读。

(课件出示)“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师:猜一猜,作者的“梦”是什么?(小练笔: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就让我们绽放成最美的风景,在自己的心里,在别人的眼里。

五、作业

1背诵第三自然段。

2抄写课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

3阅读有关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如:《留德十年》《清华园日记》《季羡林谈读书治学》

六、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花美、多人人为我

奇特自己种花让别人看我为人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