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5篇)

最新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5篇)

ID:3945116

时间:2023-09-30 06:18:20

上传者:紫薇儿 最新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分析与处理: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生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

重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德育点:

1.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创新点: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境导入)

1、激情创设情景。

同学们,老师今天送给咱们每个组一棵小树,但是它还没有发芽,想让它枝繁叶茂吗?(想)那么你的出色表现将为它填上一片绿叶,最后咱们比一比看看那个小组的小树长的最茁壮。

【设计意图】利用树木生长分小组评价,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渗透环保意识,达到情感目标。

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二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三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多媒体出示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a、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

b、这个小村庄有着怎样的一个故事?

一、学习课文

(一)体会小村庄的美丽

1、带着问题读课文。

2、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找出相关的部分读一读。

3、画一画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想一想这个小村庄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4、请几位小画家上来讲台合作着画一画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5、师生共同欣赏这幅美丽的图画。

6、教师随手擦掉一些学生认为美丽的景物。大声问道“如果有一天,你的这些美丽的景物没有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7、生表达自己的心情。

过渡:可是有一天,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却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并找一找,这个小村庄的结局怎样。

(二)品读结局,引起思考

指名读一读

师多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也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启发: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小村庄一夜之间无影无踪呢?(稍停),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课文最后特意提到了锋利的斧头,这锋利的斧头在这件事情中又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寻找答案。

(三)探寻原因

1、生回答,师引导:“从哪里你体会到是人们滥砍滥伐树木造成小村庄的毁灭?”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在书中批划。

2、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3、全班汇报,交流。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这是小村庄消失的直接原因)。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引导:读到这里,你想对小村庄里的人们说些什么?)

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师引导: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引导学生总结:现在大家说一说,小村庄毁灭的原因是什么,罪魁祸首是谁?

(四)再读结局,升华感情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读上面的的句子,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观看资料,了解目前形势。

师补充一些目前人们砍伐树木的资料,包括一次性筷子,人们为了牟取暴利,砍伐稀有树种、目前我国森林资源和世界平均人均数量。以及党中央号召植树造林的图片及数字资料。

四、激qing总结

师: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想法?

生畅所欲言。

师:为了这个小村庄的故事不再重演,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生发言。

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篇四

环保问题已是二十一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环境保护倍受世人关注的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需要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大到电视新闻,小到课本教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环保紧密地联系着,在小学三年级下册课本中,就有这样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昔日美丽的小村庄最终被洪水淹没。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情景创设的方法。黑板上有彩色粉笔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袅袅的炊烟,精美的画面吸引着同学们。学生一边欣赏图画,一边朗读课文优美的文字。我们仿佛置身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正在大家陶醉其中的时候,故事出现了转折,人们拿着锋利的斧头上山砍树,有的盖房,有的造犁......这时,我擦去了黑板上的几棵树,又画上了一个个树桩。我看着同学们,同学们也专注地看着我,我问:“同学们,你们需要树吗?谁需要?”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起初是沉默的,后来就开始热闹起来。

“老师,我需要一棵树。”于炎生说。我听了,显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问:“你要做什么?”“我要做家具。”他坚定地说。“哦,做家具,那是应该的。好吧!你上来砍一棵树吧!”说着,我把“斧头”递向他,他兴奋地跑上讲台,接过“斧头”擦去了一棵树,留下了一个孤零零的树桩。

这时,更多的同学举手了,我又叫了一位同学,“你想砍树做什么?”

“我想建造一座别墅!”刘昊源说完,大家都惊奇地看着他,有的还在议论,“建别墅,两层的,要砍好几棵树吧?”听了同学们的议论,我也表示肯定:“对,要砍好几棵呢,为了能见到漂亮的别墅,你砍吧!”

“老师,我想造一座船。”乔奕宁兴奋地说。

有了刚才的意外发生,我改变了回答方式:“造船,那你觉得需要几棵树?”

只见他的眼珠子一转,脑袋一歪,思考了片刻说:“一棵大树吧!”

“好,上来找一棵大树,砍了背回家吧!”同学们听后一阵嬉笑。

······

就这样,黑板上茂盛的树林没有了,留下了一个个可怜的木桩。

此时,同学们望着黑板,有的好像在深思什么,而有的还沉浸在砍伐后的喜悦当中。

我的一句话打破了片刻的沉寂。“同学们,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人人都上山去砍树。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没有了,裸露的土地也越来越多。接着,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谁知道发生了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都迅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了答案——山洪暴发。

同学们认真地读着课文,体会着山洪巨大的威力,感受着山洪给小村庄带来的不幸。

“同学们,山洪暴发之后,小村庄是怎样的?”我想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想让学生从自己合理的想象中明白道理。

“庄稼淹没了!”

“家具冲走了。”

“别墅也没有了。”

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五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置悬念

播放课件重温“美丽的村庄”,引导质疑: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交流收获

1、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分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主释疑。

三、探究学习,理解课文

(一)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2、拓展思维——补充句子: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3、质疑问难。

(二)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心情吗?

(三)深入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看课件:洪水毁灭小村庄。

2、学生朗读,质疑。

3、重点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2、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同学。

四、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五、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关闭